[]我们的帅小伙,回来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人民网特派采访人员:回望武汉 , 不说再见
我们记录的武汉 , 是真实的
崔东
1月23日 , 农历腊月二十九 , 赶在武汉“封城”之前 , 我和王欲然踏进彼时的新冠肺炎疫情风暴中心武汉 。我们谁都没想到 , 这会是一场64天的战“疫” 。
临行前说过的“不怕” , 都是假的:怕被感染 , 更怕经不住这次大考 。
落地武汉的那个夜晚 , 我在宾馆房间里犹豫了几分钟才摘下口罩 , 那时候怕过;
物资严重匮乏的时候 , 我和王欲然手里仅剩两个口罩 , 那时候怕过;
去采访的时候 , 得知该地上午又确诊7人 , 而我们完全没有做好充足的防护 , 那时候怕过;
每天早晨起来 , 面对新增的几百、几千确诊病例 , 那时候怕过 。
万幸 , 我们担心的都没有发生过;万幸 , 我们兑现了临行前许下的记录疫情之下真实武汉的承诺 。
在金银潭 , 我们看到了生与死的博弈 。
在红蓝闪烁的救护车旁 , 一位正在被病魔折磨的老人瘫坐在轮椅上 , 三四名身穿防护服的医务人员争分夺秒将她推上了救护车 , 两个月了 , 不知道老人挺过来了没 。
在方舱医院 , 我们看到了笑与泪的交织 。
大家都在网上看到了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带大家做运动的场景 , 却不知道穿着隔离服 , 戴着双层口罩时运动的感受 。我们亲身体验过 , 走上几节台阶 , 便有了“高原反应” 。
在路上 , 我们切身体会了真与假的较量 。
在武汉的64天 , 我们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疫情是不是比新闻报道的严重很多?”作为一名采访人员 , 我可以说 , 我们记录的武汉 , 是真实的 。
【[]我们的帅小伙,回来了!】再回首 , 64天里 , 我们的情绪随着疫情防控的进程 , 跌宕起伏如过山车 。而今 , 终于缓缓地、稳稳地停在了终点 。离开武汉的前一天 , 我们再一次迎着夕阳走上了长江大桥 。看着桥上明显变多的车辆 , 有种复杂的心情涌上心头 , 最终只化为一句:
武汉 , 再见 。我们满心期待着再次相见 。
武汉人的77天 , 是一首抗击病毒的战歌
王欲然
4月8日 , 武汉解除离汉通道管制 。九省通衢的城市 , 在历经77天磨难后 , 将逐步恢复往日风采 。
从当日零时开始 , 我的微信朋友圈就被“武汉解封”的海报刷屏 , 大家都为“热干面归队”激动不已 。但交通“解封” , 并不意味疫情消散 。可怕、未知的新冠病毒仍在伺机而动 。“还不能放松 , 要时刻做好防护 。”这是“武汉伢”给我划的重点 。
我有一个好朋友 , 是湖北荆州人 , 长居武汉 。疫情暴发初期 , 我多次与他联系 , 望他能加强防护、做好自我隔离、保护好家人 。结果却被他嘲笑是“大惊小怪” 。
当然 , 对于从未经历过疫情侵袭的人来说 , 把自己牢牢锁在家里是一个挑战 。特别是深受“码头文化”熏陶的武汉伢 , 要卸掉“不管风吹浪打 , 胜似闲庭信步”的淡然 , 及“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 , 谈何容易 。
77天的磨难 , 是对武汉伢的历练 。
拍视频 , 记录隔离生活;做志愿者 , 为抗疫出力;上网课 , 丰富知识储备……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 , 用这些方式替代了他们熟悉的过早、游东湖、览长江 。虽有不甘 , 但也众志成城 。
武汉人的77天 , 也是一首抗击病毒的战歌 。
从“封城”开始 , 武汉就将自己与新冠病毒紧锁在了一起 。当“人传人”“气溶胶传播”“结膜感染”“粪口传播”的消息相继而来 , 他们也有过恐慌与无助 。但在其后 , 他们选择相信 , 将生命与健康托付给白衣战士、社区勇士 , 并与他们一同战斗 。
我们看到在方舱医院里医患的“亲密互动” , 火神山医院治愈患者与医护人员难舍难离 , 武汉协和医院出院患者在镜头前大声喊着“谢谢你们”……这一幕幕画面记录的是这场战斗中的温情瞬间 , 也是战胜病毒的无限动力 。分页标题
“10号 , 我就可以从荆州回武汉了 。”我的好朋友发来了喜讯 。他说 , 自己和家人一定会继续做好防护 , 等到最终胜利时再邀我一起过早 。
告别武汉 , 却感觉从未离开
刘阳
告别武汉 , 却感觉从未离开 。43天的采访 , 大街小巷串遍 , 让我这个对武汉“零感知”的人 , 听惯了武汉方言 。
先是从陌生到熟悉 。有一天晚上 , 我和韩基琛去采访深夜值守者 , 路上遇到一只流浪狗 , 黑毛 , 身上沾了很多泥巴 。说来也怪 ,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 , 小狗就跟到哪里 , 我们停 , 它也停 , 一路尾随到宾馆 。这段小小的友谊 , 让人片刻温馨 , 就像是我们在认知武汉、报道武汉的过程中 , 武汉也在接纳我们 。
再是从恐惧到无惧 。记得刚从汉口站下车的那一刻 , 精神高度紧张 , 感觉空气里仿佛都漂浮着病毒 。我戴了两层口罩 , 生怕被感染 , 再冷也不敢开空调 。
可随着采访中跟患者、医生的接触 , 越来越感觉自己被这所城市凝聚起的正能量所感染 。刚开始去定点医院采访还穿着防护服 , 后来逐渐和医生们一样 , 只带一个口罩 。
同在武汉采访的采访人员曾问 , 这次一线报道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 “感觉自己在这里重新‘成长’了一次 。”
告别武汉 , 我还在跟采访过的患者、医生以及在家隔离的朋友保持联系 , 关注他们的生活、关注着他们的故事 。期待着疫情早日结束 , 再回武汉 , 看一眼那些曾习以为常如今方觉可贵的 , 武汉人的日常 。
想再去武汉:看一场人海 , 听一回花落
陈远丁
离汉通道解封 , 犹如马拉松比赛中冲线 。
别急 。你是跑完了42.195公里 , 但还有不少人在路上 。
武汉这场战“疫” , 好比一个人久疏战阵仓促上场 , 代价惨烈 。好在救人者众 , 自身始终不弃 。经历鬼门关 , 跨越生死线 。
一场比赛的终点 , 亦是下一场比赛的开始 。终点 , 永远是一个逗号 。跑者在赛后需要冷身、恢复、补充营养、调理休整 。一个城市也如是 , 需要疗伤、苏醒、重生……
从冰天雪地到春暖花开 , 从绝望低谷到浴火重生 , 武汉归来 , 仍是少年 。
去时冬萧疏 , 归来春繁盛 。58个日日夜夜 , 我与武汉在一起 。战斗过 , 有泪水 , 有遗憾 。冀再去武汉 , 看一场人海 , 听一回花落 。
人的一生 , 总在迎来送往 。时间一直在走 , 没有尽头 , 只有路口 。慎终追远 , 不忘故人 , 带着逝者的梦想 , 砥砺前行 。
说出武汉再见 , 期许再见武汉
韩基琛
4月8日 , 回京隔离第12天 。
刚离开武汉接受隔离时 , 常常会梦到空旷的武汉街道 , 睁眼时才觉已回北京 。起床首先拿起手机查看卫健委公布的最新数据 , 是两个月来已经养成的习惯 。每一个增加或减少的数字 , 都可能是我们准备采访或者曾经采访过的人 。他们或已回家与亲人团聚 , 或已成为他人心里永远的追思 。
回忆起在武汉的五十天 , 情绪像是在坐过山车 。上午在医院采访殉职医生的家属 , 眼前是悲伤的泪水和无尽的追思;下午 , 在另一家医院迎接康复出院的患者 , 满眼是重生后的希望和感恩的喜悦 。在情绪的旋涡里 , 我慢慢地学会了平衡理性与感性的撕扯 。
“武汉‘解封’啦”“热干面 , 归队!”“感恩白衣天使 , 武汉加油!” , 武汉“解封”那天 , 朋友圈被刷屏了 。零点一到 , 解封的不单单是武汉 , 还有人们对武汉的祝福 。
“今晚有守岁的感觉” , 有同事在朋友圈评论说 。也有人感叹 , 也许今天才是属于武汉人的“跨年夜” 。是啊 , 曾被按下暂停键的武汉 , 已重启 , 属于武汉的2020 , 来了 。
经此一“疫” , 我们和她 , 一起“重生” 。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来源:人民网
- 『美国』“我们的命也是命!”美国医护人员街头喊话特朗普
- #长江日报#卓尔西班牙籍主帅何塞:疫情打乱了备战,但这段经历让我们更团结
- 「医疗队」谢谢你们为我们拼过命!30张照片记录医疗队援鄂82天
- 「炉石传说」《炉石传说》怎么看对面段位 游戏小伙伴都进来瞅瞅吧!
- 『上游新闻』大白天小区爬出一条蛇 小伙徒手抓住蛇尾提了起来
- 「娱乐逆思维」要去坐牢了,律师:牢不是你想坐就能坐!,小伙网贷逾期
- 【光速火箭】中国收购马达西奇失败,我们缺的不是航发制造企业,而是领军人才
- #中新网#中国女足队长吴海燕:团结始终是我们精神的核心
- #中新网#非洲留学生在隔离酒店当志愿者:我们可以帮助你
- 扬子晚报网@醉酒后苹果手机和欧米伽手表都丢了,记不清丢哪儿了,三天后还能找回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