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波涌起」80后重庆姑娘的隐居生活:3年零收入,坚持不通车
_本文原题:80后重庆姑娘的隐居生活:3年零收入 , 坚持不通车
撰文:张翔宇
编辑转发:郑州陈氏太极拳小架学堂
2016年 , 80后重庆姑娘菜菜
辞掉了杂志社编辑的工作 ,
和丈夫一起 , 带着退休的父母 ,
在郊区的大山里租下了一栋危房 ,
也开民宿维持生计 。
3年的改造时间里 ,
菜菜没有任何收入 ,
不仅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 ,
还问亲戚借了钱、抵押了市区的房产 。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这里有着“重庆小九寨”的美称 ,
有一座北宋时期建成的寺庙 ,
还有一条500米长的古道 。
为了保护这些古迹 ,
菜菜坚持不修路、不通车 ,
建材全靠一家人手动搬运 ,
客人过来也必须爬15分钟的山路 ,
笑称它为“绝望坡” 。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现在 , 一家人在这里过着半隐居的生活 ,
“这个山头是大自然给的馈赠 ,
一家人能天天在一起 ,
还能让这里从此变得不一样 ,
才是我觉得比较有意义的地方 。 ”
本文插图
虎峰山位于重庆沙坪坝区 , 当地人把这里称作“重庆小九寨” 。 距离市区 , 开车只需要半小时就能到达 。
本文插图
菜菜一家四口人 , 就住在虎峰山的山谷里 , 同时也经营着一家民宿 , 以此为生 。
本文插图
坚持不通路:古道让人更有仪式感
所有来民宿的客人 , 都只能把车停在公路旁 , 然后沿着一条颇为陡峭的山路 , 步行15分钟 , 走500米的青石台阶 , 像探秘一样摸索着才能找到这里 。
本文插图
虎峰古道
本文插图
大家开玩笑 , 给这500米山路取了个名字 , 叫“绝望坡” 。
曾经有过几位70多岁的上海爷爷奶奶来这里住宿 , 走这段山路的时候 , 是一起喊着加油的口号才爬上去的 。 后来他们告诉菜菜 , 虽然很辛苦 , 但却觉得这段路很值得 。
本文插图
老房子里发现的记事碑
菜菜说 , 自己刚来这里修建民宿的时候 , 在房子里发现了一块记事碑 , 上面写着:通往这里的唯一道路是一条古道 , 修建于民国八年 , 至今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 。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菜菜觉得这条古道特别动人 , 不希望破坏它 。 即使在搬运建材最辛苦的时候 , 也坚持不修路 。 这条古道沿途几乎看不到一个人 , 却有极美的风景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这里一共有两个湖泊 , 还有非常多的植被 , 湖水特别蓝 。 从卫星图上看 , 两个湖泊像两颗宝石一样 , 闪闪发光 。 当地村民亲切地称呼它们为“小堰塘”和“大堰塘” , 这是重庆话 , 就是“池塘”的意思 。
即使是在有些魔幻色彩的重庆 , 这样的地方都是很难得的 。
半年跑遍重庆大小山头 , 深山里发现古迹
菜菜是个土生土长的重庆人 , 从小就喜欢人文地理 。 初中的时候 , 别的女孩都喜欢追星 , 她却每天抱着历史书 , 一看就是一整天 。
因为上大学没有选到喜欢的专业 , 菜菜下决心 , 毕业后要做自己热爱的工作 , 结果如愿成为了一名旅游杂志编辑 。
本文插图
毕业工作了6年后 , 当时妈妈也已经退休 , 她就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开民宿 , 一边工作 , 一边陪伴父母 。
本文插图
2016年中旬 , 在父母毫不知情的情况下 , 菜菜果断地辞掉了工作 , 一个人几乎跑遍了山城重庆大大小小的山头 , 开始为民宿选址 。
大半年之后 , 她终于发现了这里 。
本文插图
虎峰寺内现存佛像
山上有一座背靠悬崖的寺庙 , 虎峰寺 , 据说修建于北宋年间 , 石梯是进入庙里的唯一通道 。 即便菜菜一直对人文地理感兴趣 , 也不知道重庆还有一座这样历史悠久的寺庙 。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老房子原貌
在虎峰寺旁边的山谷里 , 她又发现了一个破败、荒废的老房子 , 有点圆明园遗迹的感觉 。
深山里竟然藏着连重庆本地人都不知道的古迹 , 菜菜立刻心动了 , 决定把租下老房子 , 改造成民宿 。
本文插图
3年改造一个民宿 ,
一家人倾家荡产
民宿的设计改造 , 差不多花了500多万 。 因为没有合伙人、投资人 , 菜菜家基本上是把一家一当都投了进来 , 其中有父母攒的钱、问亲戚借的钱、夫妻二人的积蓄 , 还有抵押市中心房子的贷款 。
改造民宿的3年时间里 , 几乎完全没有收入 。
本文插图
房子的建筑面积有800平米 , 有6、7个房东 。 她花了2个月的时间沟通 , 才最终成功拿下 。 其实在菜菜之前 , 有很多人想租下这里 , 但都因为不通车放弃了 。
本文插图
改造这个房子 , 一共花了3年时间 。 在设计师的帮助下 , 老房子得到了修缮和保护 , 残墙也变成了民宿的一部分 。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大量的空间都留给了公共区域 , 菜菜把餐厅、茶室、展厅和书吧分别取名为揺芦呗、听竹吧、兜枫喽、踏松咯 。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山里的美景 , 就相当于一个小小的地图 , 浓缩到了这4个公共空间里 , 你会感觉一直在和大自然做零距离的接触 。 ”
本文插图
室外保留了2个露台 , 原来打算做木质的水台 。 后来菜菜发现倒影在水里的天光、树影非常漂亮 , 索性全部换成了玻璃材质 。 一家人坐在这里喝喝茶、下下棋 , 非常舒服 。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二楼以上是客房 , 一共有7间 。 一上楼梯拐角处的房间留给家人居住 , 菜菜把朝向最好的房间全部留给了客人 。 每个客房早上都可以看到日出 , 晚上能看到星星 。
本文插图
菜菜最喜欢的房间在三楼 , 因为推开窗就能看到虎峰寺的鸡冠石遗址 , 还有最远处的山脉 。 她专门设计了一个小茶室 , 没有客人的时候 , 就会一个人坐在这里看看风景 。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顶楼的露台是房子比较特别的空间 。 在修建过程中 , 菜菜和老公偶然发现了这里 , 不仅能看到虎峰寺 , 还能看到整个民宿的外貌 。
晚上 , 菜菜会点上小篝火 , 和客人一起看看露天电影 。
本文插图
深山里的一家四口 , 有烟火气的生活
现在的民宿里 , 保留了很多老物件 。 篝火堆旁的椅子 , 是菜菜的公婆在结婚的时候定做的 , 椅背后面还刻着他们的名字 。
门口的这块大石头 , 是原本虎峰山的山门石 , 几十年前被破坏后 , 村民就自发把它保护了起来 , 因为离家里不远 , 菜菜就和村民商量 , 搬到了这里 。
本文插图
现在 , 菜菜一家人都住在这里 , 过着温暖、有烟火气的生活 。
菜菜的丈夫在外面工作 , 只有休假时才能回家看看 。 平时 , 她就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 与其说是菜菜陪伴父母 , 倒不如说是两代人互相照顾、互相关心 。
铁皮铺成的滑槽
本文插图
因为不通车 , 为了运送建材 , 菜菜和家人一起 , 亲手搭建了两条路:一条用铁皮铺成 , 专门用来运输石子和沙子 , 不走人 。
本文插图
菜菜父亲和老公用木板拖拽材料
另一条是土路 , 他们做了一个木板 , 前面栓了一根绳子 , 把东西放到木板上 , 人用肩膀拖着走 。
本文插图
改造期间 , 菜菜在洗竹子
本文插图
改造期间 , 菜菜在工地
在重庆天气最热的夏天 , 改建民宿所用的玻璃 , 全靠一家人自己搬运 。 因为心疼女儿 , 刚刚退休的父亲也过来一起帮忙 。
每天全家人7点来工地 , 晚上8、9点回去 , 跟上下班一样 , 有近一年的时候没有休息过 。 中午困了 , 就铺一些牛皮纸当床睡 , 周围都是杂物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现在 , 父母在院子里亲手打理一小块菜地 , 一方面可以吃到时令的蔬菜 , 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民宿内部分食材的问题 。
民宿里的所有的垃圾 , 依然靠人工的方式搬运 。 平时上下山 , 全家人都会随手捡起看到的垃圾 , 这已经变成了全家人生活中的一项活动 。
本文插图
吃土家菜 , 喝僧人用的泉水
普通的民宿 , 是不会提供正餐的 。 但因为不通车 , 菜菜会为客人准备早餐、下午茶和晚餐 。 老公是土家族 , 所以他们还会做一些特色的土家族菜品给客人 。 腊肉、香肠 , 都是从老家采购过来的 。
本文插图
土家族的菜品
每个房间都摆放了两瓶山泉水 , 是菜菜专门从房子后面的一个泉眼接过来的 。 听山里原来的老人说 , 它的甘甜度很高 , 之前很多寺庙的僧人 , 都会专门提着桶到这里接水、泡茶 。
本文插图
从民宿出发步行十几分钟 , 可以到虎峰寺 。 菜菜会推荐喜欢攀登的客人 , 到这里看看寺庙的遗迹 。
本文插图
沿着民宿向上走 , 不到10米就可以到达“小堰塘” 。 继续沿着古道往下走8-10分钟 , 会看到一个“大堰塘” , 周围十分幽静 。 到了夏天 , 很多人喜欢在这里游泳、钓鱼 。
本文插图
菜菜说 , 一开始打算做这件事的时候 , 父母并不支持她 , 觉得女孩子没必要那么折腾 , 希望她过安稳一点的人生 。 但看到女儿那么辛苦 , 他们还是不忍心 。
现在 , 这里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新家 。 爸爸平时会钓鱼、采春笋 , 也会摘院子里的果子给客人吃 。
【「洪波涌起」80后重庆姑娘的隐居生活:3年零收入,坚持不通车】“只要我喜欢 , 他们就努力帮我达成心愿 , 至少一家人能天天在一起 , 可能这就是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吧 。 ”
- 『』重庆春日也能赏红枫,快来邂逅这些红色浪漫
- []14种花卉遍布2.1万平方米 重庆国博中心缤纷花海装点春色
- 「成都」一生必去的五座城市,成都 重庆 青岛 北京 昆明,你都打卡了吗?
- 「中国新闻网」重庆市民“时光体验馆”寻找年代记忆
- 「知识百科」中国四大一线旅游城市, 杭州排第三, 成都、重庆均未上榜!
- 『綦江』藏于重庆的仙境般花海 还有如诗如画的田园
- 『读职场』重庆差异性最大的古镇,一座满街火锅味,另一座游览像在爬山
- 「搜狐城市」来重庆渡劫第一天,我经历了什么?
- ##正宗重庆小面做法
- [峡谷公园]总投资约2亿!重庆主城将建首个峡谷公园,预计2021年建成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