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前线@黏膜黑色素瘤中国方案获FDA孤儿药资格认定 将填补西方“无药可医”空白

【医学前线@黏膜黑色素瘤中国方案获FDA孤儿药资格认定 将填补西方“无药可医”空白】
【***报道 采访人员王志胜】近日 , 由中国制药企业君实生物自主研发的PD-1单抗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治疗黏膜黑色素瘤获得美国食药监局(FDA)孤儿药资格认定 。 作为中国黑色素瘤治疗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 同时也是该联合疗法首创者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郭军教授表示:“这项研究是我们中国人真正的原创 , 将来美国等其他国家同道治疗黏膜黑色素瘤时将使用中国经验、中国药物 , 感觉蛮自豪!”

医学前线@黏膜黑色素瘤中国方案获FDA孤儿药资格认定 将填补西方“无药可医”空白
本文插图
针对晚期黏膜黑色素瘤患者 , 无论是传统化疗还是单药免疫治疗效果均不佳 , 从诊断到死亡通常不到12个月 , 几乎是“无药可医” 。 由郭军教授主导、中国专家制定的黏膜黑色素瘤免疫联合治疗方案首次获得了国际认可 , 将填补西方黏膜黑色素瘤患者“无药可医”的空白 。
据郭军教授介绍 , 美国在1983年通过《孤儿药法案》 。 所谓“孤儿药” , 即治疗患者少于20万人的罕见疾病的药物 。 获得FDA孤儿药资格认证后将授予治疗用药特别优惠政策:比如 , 税赋减半 , 享受FDA快速审批通道等 , 且上市后享有7年市场独占权 。 在《孤儿药法案》的鼓励下 , 很多公司都在努力开发孤儿药产品 , 这对中国的制药企业也是一种机会 。
在美国 , 黑色素瘤是高发肿瘤 , 发病率为23/10万~30/10万 , 是美国男性第四大、女性第五大肿瘤 。 黑色素瘤类型包括日光、肢端和黏膜亚型 , 西方国家以日光型为主 , 好发于皮肤 , 占比超过90% 。 而在亚洲 , 尤其是东亚地区——日本、韩国、蒙古、中国、新加坡等国家最常见是肢端黑色素瘤 , 占比过半 , 其次是黏膜黑色素瘤 , 占比近25% 。 黏膜黑色素瘤在欧美比例偏低 , 但发病人群总数依然不少 。
这种差异导致欧美国家把主要精力放在日光型皮肤黑色素瘤的研究上 。 “过去黏膜黑色素瘤没有治疗标准 , 传统化疗有效率低于10% , 备受推崇的PD-1单药治疗、免疫治疗 , 在皮肤黑色素瘤上高达60%、70%有效率 , 但是在黏膜型上也就10% 。 ”郭军教授说 。
作为我国黑色素瘤的主要亚型之一 , 黏膜型更具侵袭性 , 5年生存率更低 , 容易出现内脏转移 , 预后较差 。 如何提高黏膜黑色素瘤的治疗有效性呢?
郭军教授称 , “我们中国科学家首先提出来 , 既然单药PD-1效果不好 , 是否可以走联合之路?我们发现 , ‘微血管增生’不仅是黏膜黑色素瘤预后不良的指标 , 也是治疗突破口 , 基于这个发现 , 进一步开展了PD-1联合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阿昔替尼的研究 , 使得黏膜黑色素瘤的疗效一下子从10%提高到50% 。 ”
上述研究结果2019年已在线发表于国际顶尖肿瘤临床专业期刊《临床肿瘤学杂志》 , 结果显示 , 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治疗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晚期黏膜黑色素瘤患者可获得48.3%客观缓解率及86.2%的疾病控制率 。 “一期结果出来以后震惊了全世界的黑色素瘤专家 。 按照此方法 , 在美国也尝试用于临床治疗 , 效果同样好 。 这是我们真正的原创研究 , 用中国自己企业的药物治疗中国特色的肿瘤亚型 , 这很不容易” 。 郭军谈及此处深感自豪 。
特瑞普利单抗是君实生物2018年12月在我国获批上市的首个国产PD-1单抗 , 在中国获批的适应症为既往标准治疗失败后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黑色素瘤 。 此次授予孤儿药资格认证的适应症为“黏膜黑色素瘤” , 特瑞普利单抗是《孤儿药法案》颁布以来 , 第一个在该领域被授予“孤儿药”认定的品种 。
郭军教授认为 , “该联合疗法获得了美国FDA颁发的孤儿药资格认定 , 对我们的探索性研究也是极大的鼓励 。 ”目前 , 该研究入组患者均为亚裔 , 未来将进一步纳入非亚裔人群加入到临床研究 。分页标题
特瑞普利单抗至今已在中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了30多项单药和联合用药临床研究 , 在多个瘤种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卓越的结果 。 郭军教授相信 , 由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联合疗法 , 无论是对亚裔黏膜型患者还是欧美患者都将获得不错的疗效 。 未来将有更多中国制药企业、中国药品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