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莫愁前路无知己?人生开挂的高适,却失去两大知己

中国古代文人 , 都是以修身治国平天下为奋斗目标的 , 所谓达则兼济天下 , 穷则独善其身 。但是 , 没有一个文人学士的目标是“独善其身” , 即使是如陶渊明那样的隐士 , 也并非开始就确立了当隐士的人生理想 , 而是因为人生失意而退隐江湖 。

『莫愁』莫愁前路无知己?人生开挂的高适,却失去两大知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仕途诗意的诗人们
唐朝 , 是我国诗歌的最高峰 , 清朝时期编撰的《全唐诗》就选编了2873位诗人的49000多首诗 。而实际上 , 唐朝的诗人比这个数字要大得多 。这些诗人 , 都有一颗显达治世的心 。可惜 , 能真正实现理想者寥寥 。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 都是终生郁郁不得志 , 虽然奋力出世 , 但最终都未能如愿 。李白最高级别是待招翰林 , 并没有什么级别 , 是在等官帽子 , 而最终也没有等到 。即使如此 , 李白也每每以此为荣耀 , 写诗都不忘自己是翰林 。
杜甫呢 , 拼命努力 , 又是参加科考 , 又是求人推荐 , 还直接向皇上上书自荐 。但直到43岁时 , 才被任命为县尉 , 嫌官小 , 且这官又不好当 , 没有到任 。到了47岁 , 好不容易到了皇帝身边 , 当上了左拾遗 , 但很快就被贬 。53岁时 , 严武举荐为节度使署中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 所以后世称为杜工部 。第二年 , 就解除了了职务 , 归隐草堂了 。

『莫愁』莫愁前路无知己?人生开挂的高适,却失去两大知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高适、李白和杜甫的“失意之交”
李白和杜甫的不得志 , 其实是唐朝很多诗人的缩影 。真正说到大诗人得志显达者 , 其实唐朝只有一人 , 那就是高适 。《旧唐书》这样说:“有唐以来 , 诗人之达者 , 唯适而已 。”
高适的诗 , 朋友们都知道 , 边塞四大诗人之一 , 那影响力不是一般的大 。爱好古诗词的朋友们 , 都能随口背诵出几首几句高适的诗 。当时 , 他的诗跟李白杜甫有得一比 , 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就是专为高适、李白、杜甫等五人而建 。
那么 , 高适是不是仕途一路高歌呢?其实并不是 。高适开始也跟李白杜甫一样不得志 , 在他41岁那年 , 跟被朝廷赶出来的李白和还在到处游逛的杜甫相遇 , 当时李白44岁 , 杜甫33岁 , 三人都是落魄至极 。
当时这三位大诗人一起喝酒游玩 , 是无话不谈 , 成为知己 。那时候 , 三大诗人都不得志 , 共同的境遇 , 自然有着共同的话题 。比如 , 骂朝廷有眼无珠不识才 , 不能选贤任能 。三人都是嗜酒如命 , 常常是喝得酩酊大醉 , 然后狂歌泼墨 。

『莫愁』莫愁前路无知己?人生开挂的高适,却失去两大知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莫愁前路无知己 , 励志!
41岁还没发迹 , 真的是晚了很多 。写有千古送别诗第一的《别董大》时 , 高适已经46岁 , 但依然漂泊 , 几乎到了生活无着的地步 。但是 , 高适很励志 , 这首诗就体现出了这种励志 。
千里黄云白日曛 , 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 , 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别董大》其实写了两首 , 另外一首不咋地 , 几乎没人注意 。但这一首 , 最后两句成为千古名句 , 也不知道多少人在送别时吟咏着这两句诗 , 既安慰别人又为自己打气 。
那么 , 董大是谁呢?董大叫董庭兰 , 是礼部尚书房琯的门客 , 房琯是个好官 , 李白杜甫高适对尊敬崇拜他 , 杜甫的左拾遗就是因为为房琯被贬辩护丢的 。
董庭兰是个音乐家 , 古琴当时是全国第一 , 但是 , 因为皇帝当时重用胡人 , 我们知道的安禄山就是胡人 。所以当时流行胡乐 , 只有像李白高适这样的人 , 才欣赏董大的音乐 , 也就是曲高和寡 。房琯被贬谪出朝 , 董大这样的门客自然也就散了 。分页标题
高适送别董大 , 就写了这首诗 。其实高适当时的境遇一点也不比董大强 , 但是 , 面对董大的长吁短叹 , 高适没有跟他一起悲叹 , 而是猛干了三杯 , 欣然写下了“莫愁前路无知己 , 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激励的诗句 。
董大被激励了 , 不再长吁短叹穷抱怨了 。而高适也成功地为自己打了鸡血:我就不信 , 我高适就该当一辈子屌丝!

『莫愁』莫愁前路无知己?人生开挂的高适,却失去两大知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高适人生的转机
要说这励志有时候还是有用的 , 就在这一年 , 高适开始有了转机 , 名相张九龄的弟弟睢阳刺史张九皋特别赏识高适 , 推荐参加有道科考试 , 高适金榜题名 , 被任命为封丘尉 。跟杜甫得到的第一任官职一样大 , 都是县尉 。
如果一定要比较一下的话 , 杜甫比高适出道还早呢 , 杜甫被任命为县尉时43岁 , 而高适是46岁 。高适跟杜甫有点相似 , 对于这县尉不感冒 , 杜甫是不去上任 , 高适是只做了一年就辞职了 。
古代这县尉可能真的不是好做的官 , 杜甫不做 , 高适也不做 , 据说陶渊明也是因为不做这官才选择隐居田园的 。后来 , 白居易也做过县尉 , 但没有辞官 , 他就是请假请假再请假 。这县尉 , 在县令手下干活 , 专门是做恶人的 , 鞭打老百姓是家常便饭 。这些大诗人根本就不忍心这样做 , 所以都选择逃避 。
高适辞掉县尉后 , 跟在长安的杜甫、崔颢等一干诗人 , 诗酒人生 , 快活了一段日子 , 但埋藏在心里的激情一点也没有减退 。在他49岁时 , 他参军了 , 是的 , 他成了一名军人 。因为他被大唐名将哥舒翰看上了 , 当了军中掌书记 。
我们真的应该感谢哥舒翰 , 没有他 , 就没有高适的边塞诗 , 那将是唐诗的一大损失 , 简直不可想象 。杜甫当时写诗给予热情鼓励:男儿功名遂 , 亦在老大时 。当时哥舒翰要是看上杜甫 , 他也会毫不迟疑的 。其实此前 , 杜甫多次求哥舒翰推荐 , 只是哥舒翰没看上他 。
在军中 , 哥舒翰既是高适的上级 , 更是高适的知己 , 还真是“莫愁前路无知己”了 。在这一阶段 , 高适边塞诗井喷了 , 全国真没几个能与之比肩 , 即使是李白杜甫也不能 。因为文学是反映生活的 , 李白杜甫才高八斗 , 没有边塞的军旅生活 , 也一样难为巧妇之炊 。只有岑参、王昌龄和王之涣能与之一拼 。

『莫愁』莫愁前路无知己?人生开挂的高适,却失去两大知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莫愁』莫愁前路无知己?人生开挂的高适,却失去两大知己】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高适的逆袭 , 契机在安史之乱 , 这就是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 755年 , 高适已经52岁了 , 这一年发生了影响大唐盛衰的安史之乱 。唐玄宗下诏哥舒翰讨逆 , 因为叛军来势凶猛 , 哥舒翰的应对是避其锋芒 , 固守潼关 。
但 , 杨国忠不允他这样做 , 强令其出关迎敌 , 结果哥舒翰大败被俘 , 投降了安禄山 。这个时候 , 就显示出了高适的深谋远虑 。主帅都投降了 , 那些副将幕僚都纷纷投降 , 获得官职 。而高适不为所动 , 他冒死逃了出来 , 抄近路赶上了唐玄宗 。
哥舒翰投敌 , 在当时的影响非常之大 , 朝野上下骂声不绝 。但高适没有加入这个骂人的阵营之中 , 他客观分析了潼关失守的原因 , 敢于为哥舒翰说公道话 。这在当时风险很大 , 弄不好连小命都难保 。高适的直言 , 赢得了开始反思的唐玄宗的器重 。
高适被任命为侍御史 , 很快又担任谏议大夫 , 可谓是受命于危难之中 。他敢于直言 , 不怕得罪人 。当时 , 房琯被重新起用 , 建议唐玄宗将天下分封给太子李亨、永王李璘、盛王李琦、丰王李珙等 , 高适力谏不可 。分页标题
但当时房琯的声望很高 , 朝廷上下都拥护他 , 所以玄宗也没有听进去高适的谏议 , 但很快 , 高适的担心就变成了现实 。永王李璘自江陵而下直取金陵 。太子李亨称帝 , 把玄宗直接架空 , 玄宗不得不承认 , 太子也就成了肃宗皇帝 。

『莫愁』莫愁前路无知己?人生开挂的高适,却失去两大知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高适人生开挂李白基本玩完
李亨这时候自然而然想起了高适 , 对于高适的准确判断十分钦佩 , 紧急把高适招来商议对策 。高适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 认为永王必败 。肃宗任命高适为淮南节度使 , 成为讨伐永王的统帅 。
高适统帅大军 , 但并没有直接进攻 , 而是采取了一系列策反策略 , 让永王众叛亲离 , 几乎是刀不血刃 , 就击败了永王 , 逼得永王自杀 。
而此时 , 高适的前期知己、大诗人李白 , 根本就看不清形势 , 懵懵懂懂就进了永王的军营 , 写诗为永王歌功颂德 。他自己认为是永王三顾请他下山 , 而李璘其实只是把他当作御用文人 , 根本不会赋予他权柄 。而且 , 李白写诗很牛 , 其他方面并没有什么才能 , 只是自我感觉太好罢了 。
结果 , 高适成就了功名 , 李白成了罪臣 , 险些被处死 , 后来发配遇大赦才得以免死 。这其间 , 李白是寄希望于高适救他的 , 但是 , 此时的高适跟李白可谓的道不同不相与谋 , 站在了对立面上 。高适没有像为哥舒翰那样为李白说话 , 而是选择了沉默 。
自此 , 高适成了一位老当益壮的军事统帅 , 淮南节度使后 , 又被任命为剑南节度使 , 此时高适已经60岁了 。在剑南节度使任上 , 高适没有取得战功 , 被严武取代 。但依然被重用 , 回到长安后 , 担任刑部侍郎 , 后来转任散骑常侍 , 加银青光禄大夫 , 封渤海县侯 。

『莫愁』莫愁前路无知己?人生开挂的高适,却失去两大知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莫愁前路无知己”?未必
短短几年 , 晚年逆袭的高适竟然封侯了 , 这可以说是他自己都无法想象的 。但是 , 要是从朋友的角度来说 , 高适失去了非常重要的两位知己 , 那就是李白和杜甫 。
想当初 , 高适、李白、杜甫初相识即结为知己 , 一起宦游多地 ,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 在一起吟诗作击剑高歌 , 一起讽议朝政 , 大骂奸臣 。那真可是推心置腹 。
可如今 , 高适贵为一方诸侯军事统帅 , 而李白沦为罪臣险些被处死 。高适竟然袖手旁观不管不问 , 这实在让李白寒心 , 从此绝交 。李白曾经写诗讥讽过高适在蜀无能总是战败 。杜甫呢 , 对高适也不再待见 。高适任剑南节度使时 , 杜甫并没有去投奔 。而严武取代高适后 , 杜甫去投奔严武 , 从中可见杜甫与高适的友谊也已经不再 。
如果从高适跟李白、杜甫的关系上来说 , 高适的那句诗就很不当了 。不是“莫愁前路无知己” , 而是前路真的无知己了 。
不过 , 高适没有了李白和杜甫这两位知己 , 会有其他的知己 。不从个体的交往来说 , 人生在世 , 永远都要“莫愁前路无知己”!
朋友们对于高适晚年逆袭 , 跟李白杜甫友谊不再分道扬镳有何看法呢?欢迎留言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