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城市-南京』甘熙故居 渡尽劫波的金陵文脉


_本文原题:甘熙故居 渡尽劫波的金陵文脉
诗仙李白在《金陵新亭》中写道:“金陵风景好 , 豪士集新亭 。 ”金陵城南京作为六朝古都 , 风景如画 , 四季各有特色 , 同样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民俗也是值得一究的 。
“南京的历史民俗那是很莱斯!”
说起历史民俗不得不提旅游景点 , 一些古老的旅游景点承载着一个时代的文明历史 , 在南京众多的历史民俗景点中 , 我想从甘熙故居开始说起 。

『搜狐城市-南京』甘熙故居 渡尽劫波的金陵文脉
本文插图
(图源网络,侵删)
历史孕育
1、清朝文化
说起清朝 , 很多人便会想到康乾盛世和慈禧 。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 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 产出了《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优秀的小说书籍 , 由于清朝皇帝热爱修建园林 , 三山五园在其中最为出名 。 圆明园便是在清朝诞生 , 圆明园的奢华让人为之赞叹 , 乾隆帝在《三月初八日幸圆明园》中便写道:“秉时御气暮春初 , 灵沼灵台艳裔舒 。 似毯绿茵承步辇 , 含胎红杏倚玫除 。 ”
嘉庆年间 , 甘家大院建成 , 占地 21000 余平方米 , 是历史的孕育 。完整的保留了清朝的历史文化 , 是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 。
2、太平天国时期
太平天国运动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运动 , 在这场运动中南京成为了天国首府 。 而甘熙故居也是避免不了洗礼 , 甘宅却遭遇了其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摧残 , 故居的十六万的藏书损失大半以上 。
在历经洗礼之后的甘熙故居 , 似乎增添了岁月的伤痕 , 时至今日再回望 , 这里却又多了一份历史的痕迹 。

『搜狐城市-南京』甘熙故居 渡尽劫波的金陵文脉
本文插图
(图源网络,侵删)
3、抗日时期
说起戏剧 , 不得不提梅兰芳大师 , 清末状元张謇曾写了这么一首诗赞美梅兰芳“小汤仕女美无伦 , 画作梅花也可人 。 寄与玉郎时顾影 , 一丛绛雪媚初春 。 ”
在当时的甘熙故居 , " 江南笛王" 甘贡三与清末皇帝的三兄弟把这里作为 " 南京新生音乐戏曲研究社 "的活动场所, 而梅兰芳大师便经常来此 。
抗日战争的爆发 , 让这一切都停了下来 , 只留下了甘家三子甘律之独自留守看护家宅 , 而正是甘律之对戏曲的热爱让这座大宅避免了战争的摧残 , 不但没有霸占或摧残 , 反而得到一个保护的条例 。 只因为日本人非常喜欢中国京剧 , 为了欣赏甘律之的京剧表演 , 便去拜访了他 , 然后发现了这个宅子的独特之处和典雅的风格 , 便下令禁止破坏它 。
在抗日战争的战火中 , 甘溪故居得以完好保存 , 让这个大宅又多了几分岁月的味道 。
4、十年文革
十年文革的发生 , 让甘熙故居经历了转折 , 被土地被部队征用了 , 这个转折明明之中又是保护了这个大宅 , 避免了轻易的破坏 。
在文革期间 , 因为甘贡三老先生德高望重 , 平日里善良 , 解放前不少贫民住在他家房子里的都是无偿的 , 而且每至夏天 , 甘老先生又经常吩咐家人做十滴水救助百姓这在老百姓的眼中就是一位善良的地主 , 所以在文革期间避免了摧残 。
在十年文革中避免了破坏 , 使得这座大宅没有一丝损坏 , 却还积淀了历史的韵味 。
亲历了中国近现代几乎所有战乱和硝烟 , 目睹了人世间无数次的悲欢和离合 , 如今依旧静静得卧在这里 , 安详地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 , 缓缓地摇着蒲扇 , 娓娓道来过去的故事 。

『搜狐城市-南京』甘熙故居 渡尽劫波的金陵文脉
本文插图
【『搜狐城市-南京』甘熙故居 渡尽劫波的金陵文脉】(图源于网络,侵删) 分页标题
金陵一代
1、起源金陵
《金陵古城》这首诗中这么写道:“吴城越邑古场州 , 十代京都战未休;百万雄师平宇内 , 金陵从此展红旒 。 ”金陵的故事、金陵的文化、金陵的古老 , 让每一个居于金陵的建筑都充满金陵的味道 。
甘熙故居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市明清三大景观 , 甘熙是甘福的次子 , 为晚清著名文人 , 曾经中过进士 , 生平著作甚丰 , 甘氏是金陵的旺族 。
甘熙故居在南京被称为"九十九间半" , 在 一九八二年南京市文物部门在文物普查中发现拥有"九十九间半"房屋的甘熙故居 , 为有效利用并再现明清时期江南民居风貌 , 文物部门修复部分建筑 , 建成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位于秦淮区南捕厅的甘熙故居内 , 故居共有三百多间房屋 。
起源金陵 , 甘熙故居与金陵的密不可分 。
2、南京本土建筑风格
王勃在《滕王阁诗》中写道:“画栋朝飞南浦云 , 珠帘暮卷西山雨 。 闲云潭影日悠悠 , 物换星移几度秋 。 ”建筑是一个风格的体现 , 是一个城市灵魂的所在 。
受地域气候的影响 , 南京很多建筑都偏向徽派或者偏向于苏式建筑 。 而甘熙故居虽然位于江苏南京 , 但建筑设计 , 却与其他风格大不相同 , 自成体系 。
甘熙故居有着南京自己的建筑风格 , 如门楼装饰较素 , 显得简朴大方 , 封火墙特别高大注重实用等 , 整个建筑反映了金陵大家仕绅阶层的文化品位和伦理观念 。
甘熙故居将南京本土的建筑理念和其自身的理念相融合 , 将建筑的实用性与审美相结合 , 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独有的风格 。 精致中透着优雅 , 朴素中饱含对生活本真的理解 。

『搜狐城市-南京』甘熙故居 渡尽劫波的金陵文脉
本文插图
(图源于网络,侵删)
3、南京民俗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南京的旧民俗文化正一步步远离我们 , 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
甘熙故居内的南京民俗博物馆一九九五年被订为江苏省及文物保护单位 , 在博物馆的十七号展示南京地区民俗技艺 , 展示现场有老艺师表演皮影戏、泥人、魔术、九连环、剪纸等 , 游客可当场学艺 。
而十九号的南京传统民居图片展 , 有秦淮河的河房河厅建筑、多进穿堂建筑及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等建筑构件 , 是研究南京地区明清民居的宝库 。

『搜狐城市-南京』甘熙故居 渡尽劫波的金陵文脉
本文插图
(图源于网络,侵删)
民俗文化源远流长 , 甘熙故居传递了精美、浓厚的南京文化 。
文艺熏陶
甘熙故居的京剧文化不可忽视 , 为宏扬京昆艺术作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 甘贡三自幼爱好戏曲 , 对道教音乐有深刻研究 , 对民乐精于笙、箫、笛、三弦、琵琶等的演奏 , 并精研昆曲 , 1935年曾于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制《寄子》、《扫松》等数折 。 正是这位老艺术家培养了第二代的京昆人才 , 并惠及第三代 , 继续京昆事业 。
同样甘熙故居对于古典建筑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 , 九十九间半大规模的清代私人住宅 , 具有很高的古典建筑艺术价值 。
对于这个积书16万卷的大宅来说 , 除了京剧文化和古典建筑之外 , 不得不提的便是书籍 , 《金石录》便是藏于此 , 《金石录》是宋代李清照的夫君赵明诚所著 , 是北宋以前传世钟鼎碑版等金石文字比较全面的集录和研究专著 , 在中国金石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同样在津逮楼藏有大量珍贵古籍 , 其中《白下琐言》 , 《建康实录》便是在甘贡三于解放后将仿宋木刻版数百块无偿捐赠南京图书馆 , 这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
艺术的熏陶离开不了历史民俗景点的孕育 , 甘熙故居就像一个母亲 , 细心的孕育着我国的历史文化 , 再将这些历史文化一一传授给到访参观的孩子们 。分页标题

『搜狐城市-南京』甘熙故居 渡尽劫波的金陵文脉
本文插图
(图源于网络,侵删)
唐朝诗人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山》中写道:“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 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是需要人学习与传承 , 来到甘熙故居细细的倾听来自历史民俗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