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回乡创业风生水起,她带领姐妹打着“灯笼”奔小康!


“经理人好的很 , 给我们待遇也好 , 平时还给我们买馍馍、毛巾、香皂、洗衣粉 , 过年来给我们送瓜子、水果 , 还一人送两个灯笼 , 在这我孙子也哄了 , 钱也挣了 , 高兴的很 。 ”在甘肃庄浪县吊沟村宫灯厂工作的几位老人争先恐后地告诉采访人员 。
【中国妇女@回乡创业风生水起,她带领姐妹打着“灯笼”奔小康!】

中国妇女@回乡创业风生水起,她带领姐妹打着“灯笼”奔小康!
本文插图
宫灯厂几位老人围坐一团为灯笼底框沾花边
他们口中赞誉不断的经理便是甘肃平凉庄浪县丰农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小霞 , 她先后获得“全省电商扶贫优秀企业”、庄浪县“三八红旗手” , 平凉市“陇原脱贫攻坚巾帼带头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
2015 年 , 她在庄浪县建成了第一家“乐村淘”体验店 , 开通了“乐村淘”电商平台 。 2019年3月 , 在当地政府和妇联的大力支持下 , 宋小霞投资150万元 , 创办了庄浪丰农工艺有限公司 , 在水洛镇吊沟村、卧龙镇孙河村、韩店镇石桥村建起了宫灯制作“巾帼扶贫车间” , 吸纳了171名当地贫困妇女就业 , 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1人 。
“我在这干了快一年了 , 老了身体不行 , 农活也干不动 , 家里孩子都打工去了 , 我一天没事就到这里干干活 , 也轻松 , 一把年纪了 , 没想到每个月还能挣个一千七八 。 ”已经73岁的窦奶奶一边做着手中的活计 , 一边热情地向采访人员介绍说 。

中国妇女@回乡创业风生水起,她带领姐妹打着“灯笼”奔小康!
本文插图
73岁的窦奶奶正在整理灯笼吊穗
“在这里 , 挣钱是小事 , 更重要的是他们像一个家一样 , 消解了彼此的孤独 , 我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 ”宋小霞告诉采访人员 , 在这里工作的 , 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家里子女外出打工的无劳动能力的老、弱群体 , 在这里 , 他们能干点力所能及的活 , 挣点钱减轻孩子们养家的压力 , 又可以在这聊聊天 , 排解日常的苦闷 。 在这工作年龄最大的已经76岁了 。 其中 , 年轻能干一点的 , 每月收入能达到三千元 。

中国妇女@回乡创业风生水起,她带领姐妹打着“灯笼”奔小康!
本文插图
宋小霞抱着灯笼向采访人员介绍
宋小霞告诉采访人员 , 因为家庭贫困 , 她从14岁就走出家门到外地打工 , 由于文化程度低 , 她只能到一些服装厂、手套厂去做工 。 在长达12年的打工生涯里 , 她发现自己最想念的还是从小长大的家乡 。 她希望乡亲们不用像自己一样 , 到处东奔西跑 , 无奈地与亲人们分离 , 于是选择了回乡创业 。 一开始她在县城开了三家服装专卖店 , 后来因电商的冲击 , 生意渐渐不如人意 。 不服输又有冲劲的她又去考察电商 , 转行卖起了农产品 , 打拼了六年 , 又有模有样的做起了电商生意 。 在摸索学习的过程中 , 她又发现了做灯笼这个商机 。 制作灯笼技术含量低 , 成本低 , 市场也好 , 正适合家乡那些文化程度低、出门打工难的父老乡亲们 。
“灯笼是有生命力的一件工艺品 , 它是喜庆的象征 。 ”敢想敢做的她又去四处张罗 , 终于 , 抱着一颗一心为乡亲谋发展的心 , 在自己的努力与政府的支持下 , 她再一次做到了!
宋小霞介绍 , 今年计划引进其余两条生产线 , 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 这样一来 , 材料不用从外地购入 , 省下来的运费 , 就可以给工人多发一点工资 , 为乡亲多谋一点福利 。

中国妇女@回乡创业风生水起,她带领姐妹打着“灯笼”奔小康!
本文插图
宫灯厂工人们正在院里晾晒成品灯笼
从一个普通农家妇女 , 到群众致富带头人 , 宋小霞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中国女性的追求探索、负重艰辛、历练坚韧、向上向善的传统美德 。分页标题
官灯制作扶贫车间的建设 , 让众多的贫困妇女在家门口就业 , 实现了看家、务农、打工三不误 , 增收、脱贫、致富有保障 。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来源:中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