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科考少不了“他们”!

目前 , 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已完成各项任务 , 即将返回国内 。此次考察期间 ,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突发等情况 , 自然资源部所属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随船预报员及后方团队积极配合考察队的需求 , 提供了高质量的预报服务 , 为考察队安全顺利完成考察任务提供了坚实保障 。
备战南极考察
2019年10月 , 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踏上了南极的征程 。
第36次南极考察是我国首次开展“双龙探极” , 在开启我国极地考察新格局同时 , 也对预报中心的随船预报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方面 , 随船人员数量和穿越西风带次数增加;另一方面 , 双船考察新格局下 , 对预报要素种类和精度要求不断提高 。
接到任务后 , 预报中心气象室及时开展随船预报人员的选拔 , 对选定的4名随船预报员进行了3个多月的系统培训 , 并在两船试航期间进行现场实操演练 。在正式出航前 , 中心作了有针对性的动员 , 并为预报员开展现场保障工作及融入船上生活提供许多经验及建议 。
“经过多次迭代升级 , 现在船上的网络传输速度得到了大大提升 。”“雪龙”号随船气象预报员李方腾告诉采访人员 , 利用船上网络 , 随船预报员可以实时下载各国研发制作的海浪、风场和包括其他各类气象要素的天气图 , 通过研究分析 , 制作随船天气海况预报产品 。
此外 , 预报中心自主研发的船载气象导航系统 , 具备航迹模拟与天气变化推演的实用功能 , 可提供更加精细化的航线天气海况要素预报和气象导航服务 。
科考期间 , 4名随船预报员坚守岗位 , 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变化 , 为“双龙”海上航行提供了精确的预测意见 , 有效规避了大风大浪对两船航行带来的安全风险 。
助力中山站卸货
兵马未动 , 粮草先行 。确保大量物资装备安全运抵目的地 , 是南极科学考察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 。2019年11月22日 , 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雪龙2”号抵达中山站陆缘冰外围 , 开始第一阶段卸货作业 。
这是在冰天雪地中展开一场“海陆空”运输战役 , 考察队利用直升机、雪地车等多种运输工具向中山站和内陆出发基地运送人员和物资 。此时 , 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信息尤为重要 。
卸货期间 , 随船预报员一方面及时与后方海冰保障团队沟通 , 向考察队提供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站区毗邻地区海冰分析图;另一方面启动了加密观测并发布气象预报 , 针对直升机和小艇作业实时反馈气象实况和预报 , 并适时与中山站内预报员气象会商确定预报结果 , 做到了48小时短期预报 , 4小时跟踪预报 , 2小时临近预报 , 1小时预警提示 , 天气发生突变时及时报告考察队领导和各指挥点负责人 , 为考察队顺利完成卸货任务提供支撑 。
除了气象预报 , 4名随船预报员还有一项重要工作 , 就是每天3次的整点气象观测 , 包括整理备份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数据 , 以及开展常规的气象、海冰观测 , 并记录各时次要素值 。“雪龙”号随船气象预报员张露说:“这些珍贵的气象数据将为我国研究南极气候变化发挥重要作用 。”
挑战“魔鬼西风带”
南半球西风带环绕在南纬40度至60度 , 是紧邻南极大陆的低压区 , 常年盛行六七级偏西风 , 并伴有四五米高的涌浪 , 是进入南极必经的一道“鬼门关” 。西风带内气旋活动十分频繁 , 平均每隔两至三天就会有一个气旋影响考察船 , 强气旋来临时 , 可造成西风带内狂风暴雨和高达十几米的巨浪 。

:南极科考少不了“他们”!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正在穿越西风带的“雪龙2”号 。
本次考察中 , “雪龙”号共完成了4次西风带穿越 , “雪龙2”号完成了6次西风带穿越 , 次数之多 , 史上罕见 。每次穿越西风带 , 随船预报员要提前一周关注天气窗口 , 加密收集各种气象资料 , 分析西风带天气形势 , 选取前一个气旋消散 , 高压脊伸展的有利时机 , 向考察队汇报天气形势演变并给出气象窗口 , 同时做好24小时气象预报中心值班工作 , 为两船平稳顺利地穿过西风带提供坚实有力的气象保障 。分页标题
在考察队最后一次穿越西风带过程中 , 由于时值南半球冬季 , 天气条件日益恶劣 。根据计划 , 考察队将要在这里布放1套可回收西风带海洋环境观测浮标和2套“蓝海星”漂流式海气界面浮标 。
“这次布放浮标 , 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天气窗口期 。”西风带海洋环境观测浮标布放的现场负责人李虎林说 , “西风带浮标的组装调试在2月中旬已经完成 。南极自3月份以来 , 天气状况每况愈下 。待‘雪龙2’号船到达浮标布放区域时 , 海况是36次考察队几次穿越西风带中最差的一次 , 平均风浪4米左右 。”
“雪龙2”号随船气象预报员张守文、郭安博宇精心收集各种气象资料 , 细心分析西风带天气形势 。经过多次研判 , 终于为考察队寻找到了两个小时的短暂“黄金窗口” 。
北京时间2020年4月2日13时 , 考察队员和“雪龙2”号全体船员通力协作 , 在2个小时内 , 成功布放了1套西风带海洋环境观测浮标和2套“蓝海星”漂流式海气界面浮标 , 标志着我国在西风带海域环境观测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后方团队支撑有力
除了随船气象预报员 , 预报中心气象室航线保障组作为后方团队 , 在做好“海上丝绸之路航行安全保障服务平台”及相应的船载客户端的数据保障工作的同时 , 也时刻关注着两船的动态 , 根据现场需求 , 及时提供服务信息 。
【:南极科考少不了“他们”!】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 , 气象室航线保障组团队仍随时待命、迅速响应 , 及时排除数据故障 , 确保预报资料稳定传输 , 并多次加班加点 , 采用视频会议的方式开展天气会商 , 研判航行作业窗口 , 发布多期预报保障服务信息 , 为考察队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和信息保障 , 也为决策部门制定返航工作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 。
“双龙”在南极冰区航行过程中 , 预报中心另一支后方保障队伍——极地室海冰预报团队根据两船的航行和作业计划 , 不断调整预报保障工作重心 , 重点监测和预报南极相关海域冰情 , 切实满足了科考队对海冰信息的实时需求 。
在“雪龙”号常规科学考察作业期间 , 海冰预报团队主要提供作业海域最新海冰和冰山分布变化动态 。在“双龙”汇合时 , 海冰预报团队重点关注航线上的冰山分布情况 。在普里兹湾临近冰封期 , 海冰预报团队根据气候态统计数据 , 及时预测今年普里兹湾湾口封闭时间 , 保障“雪龙”号及时驶出湾口 。
采访人员:赵宁 方正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