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疫情险地目睹生离死别,这场战“疫”还需要坚毅的心

疫情面前 , 患者的生命安危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作为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医务工作者 , 他们除了要关心患者的身体健康 , 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
2月24日 , 河南派出首批心理援助医疗队支援湖北 。3月30日 , 这支医疗队安全返回河南 。
河南省精神病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精神科主任张建宏作为河南第15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心理援助医疗队)队长 , 带领队员们在武汉连续工作1个多月 。看看他们是如何打好这场抗疫“心理”战的 。

##置身疫情险地目睹生离死别,这场战“疫”还需要坚毅的心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疫情笼罩下失眠、焦虑滋生
张建宏介绍 , 心理援助对于心理创伤的修复和原有精神心理疾病的康复极为重要 。
“我们在一线主要是参与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急救、精神科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帮助患者进行身体和心理的康复工作 , 目的是给当地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一些心灵上的抚慰 , 进行心理创伤的修复 。”张建宏说 。
看到身边亲人相继罹患新冠肺炎 , 街边所有门店大门紧闭 , 整座城市处于封闭状态 , 个别患者治愈后复阳 , 都给人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
张建宏和队友们到达武汉后 , 第一时间接手了6家医院的心理干预工作 。他们在每家医院设置一个房间做私密心理诊室 , 医护人员有需求可以直接过来 。
刚开始提供心理服务时 , 张建宏碰到过一些“软钉子” , 很多人对心理科有戒备 , 有的援助对象甚至抱着怀疑态度问:“你们来的目的是什么?派遣证给我看看 。”
“做心理干预不能光动嘴皮子 , 还需要实际行动 。”张建宏和队友带着胡辣汤、盒装烩面等慰问品 , 一家家走访相关医院 。看到医护人员很忙 , 便指挥队里的小伙子帮对方搬东西 , 局面逐渐打开了 。
为了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 , 让医务人员舒缓压力 , 张建宏组织团队根据医疗队的心理援助情况 , 迅速总结各个群体的心理需求特征 , 归纳临床比较典型的求助问题 , 第一时间编制了《心理自助手册》 。
武汉找不到营业的打印店 , 只能将电子版发回新乡 , 打印后再寄到武汉 。印刷的7000本心理干预小册子 , 也成了和各个医疗队打成一片的“敲门砖” 。
“我们把小册子送遍了大半个中国 , 包括江苏、浙江、山西、山东等地的医疗队 , 他们都特别喜欢 。”张建宏说 。
除了面对面咨询 , 医护人员还定期举办心理讲座 , 建立心理相关群 , 每天发送心理健康科普知识 。“我们还定期去各医疗队驻扎的酒店 , 把心理干预服务送上门 。”
张建宏和队友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过60多次面对面的心理咨询服务 , 只要患者有需求 , 他们就第一时间赶到病房 。“有一个病人对治疗前景不乐观 , 在病房里绑了一条毛巾想自杀 , 我们冲进去时 , 他的脸都勒成了紫色 。后来他又想咬舌头 , 被我们制止了 。这些都是需要心理干预的重点人群 。”
对于轻度失眠、焦虑的患者 , 可以通过电话、微信进行远程干预 。“很多患者的亲人去世 , 连最后一面都没见上 。患者康复回家后 , 面临着萧条的局面 , 甚至可能受到歧视 , 对其回归社会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张建宏提到 。

##置身疫情险地目睹生离死别,这场战“疫”还需要坚毅的心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目睹生离死别他们需要沟通排解
有的医生说 , 来到武汉基本就处于隔离状态 , 生活基本是“医院—餐厅—酒店”三点一线 。不能见亲朋好友 , 回到驻扎酒店也不允许相互串门 , 最多下去拿个快递 , 生活很枯燥 。他们经常目睹生离死别 。“有时候出去给患者倒杯水 , 回来发现他已经去世了 。”分页标题
护士的工作更是一种挑战 , 他们经常要在岗位上持续工作6个小时 , 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照顾患者吃喝拉撒 , 清理患者的生活垃圾 。上班前几乎不敢吃东西 , 就怕上厕所 。
支援武汉的医疗队基本都是各医院临时组建的 , 队员之间互不认识 , 这就导致了沟通不畅 , 压力无法很好地排解 。“有的医生在休息时间一直躺床上玩手机 , 我要求他们非睡眠时间一定要下来走走 , 多活动 , 不然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
很多支援湖北的医疗队刚来时 , 疫情正处于上升期 , 不少医护人员出现焦虑、失眠等症状 。“一个护士对我说 , 她每天洗完澡后 , 都会把身体涂满酒精 。”张建宏说 , 后来护士长制止她 , 说身体涂满酒精更容易受侵害 , 她才不那样做 。
还有一位护士由于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 , 经常做噩梦 。“那天我梦到一个小乌龟向我爬过来 , 后来越来越多 , 床缝里、板凳底下都是小乌龟 , 我马上吓醒了 。”
“这是压力太大的表现 。”张建宏说 , 这个护士所在的定点医院 , 一开始患者并不多 , 随着武汉新冠肺炎疫情好转 , 很多医院的隔离病区都撤销了 , 剩余患者开始向这家医院集中 , 造成了短时间内患者量“井喷” , 她的工作量突然增大 , 焦虑随之而来 。
压力下的医患要学会接纳不良情绪
张建宏建议 , 仍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 , 要做好情绪的疏导 。每天可以和单位的人在微信里聊聊天 。常给家人打电话 , 也能减轻压力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 。“我们一位队员带了一个瑜伽垫 , 每天工作之余都会练瑜伽 , 身体动起来对保持良好情绪有帮助 。”张建宏说 , 已经出现失眠焦虑也不用怕 , 可以临时使用一些助眠药物、抗焦虑药物 。
对患者来说 , 首先要主动接纳自己的低落情绪 , 然后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 体会完成之后的愉悦感 。在不影响康复的前提下 , 主动进行体育锻炼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 保持规律作息 , 避免睡觉前玩手机 。
随着疫情的消退 , 各地开始复工复产 。在出现人员聚集后 , 不少人出现了强迫症状 , 比如担心自己会感染 , 过分洗手消毒等 。张建宏提到 , 单位首先要做好通风、消毒工作 。对个人来讲 , 必须讲科学 , 不要以“我又咳嗽了、我又腹泻了、我感觉发烧了”等理由疑神疑鬼 , 实在怀疑 , 可以去做核酸检测 。
【##置身疫情险地目睹生离死别,这场战“疫”还需要坚毅的心】张建宏建议:“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人 , 适当减少对疫情信息的关注 , 不要反复查看新冠肺炎新增病例、临床表现等信息 。后方地区疫情已经过去了 , 没有出现聚集性反弹案例 , 那就是安全的 。只看官方渠道发布的消息 , 不看、不接收小道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