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历,年纪轻轻的钟会为何能担任伐蜀大军总帅?
三国时魏人钟会到死时不满四十岁 , 他生前却担任了十八万伐蜀大军的总帅 。众所周知 , 他在“淮南三叛”之寿春之战时 , 替魏大将军司马昭出谋划策 , 建功颇多 , 被人赞为“子房”(及汉初三杰之张良);随后被司马昭引为心腹 , 从此名声大噪 。
所以他能在曹魏帝国众多宿将中脱颖而出 , 出任总帅 , 可见是司马昭对他的绝对信任了 。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 , 钟会在灭蜀后 , 又选择起兵反魏 , 结果事败身死 。笔者将对钟会拜将前后故事复盘 , 以钟会的视角 , 看看他在拜将时所遇到的种种阻力和利益纠葛 。谋翦庸蜀
魏景元三年(262年)十月 , 姜维攻洮阳不利 , 于侯和为邓艾所破 , 却至沓中 。这是段谷惨败后又一次失利 。显然此次战果未能帮助姜维挽回在政治上的名位 , 当败报传至成都 , 恐怕又会成为反对者的把柄吧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姜维的游戏形象
姜维风闻朝廷有召任益州刺史 , 代以右大将军阎宇 , 夺其兵权的动议 , 便心怀恐惧不敢回成都 , 只能派人向朝廷求驻军沓中种麦 , 以效“申生在外而安” 。《三国志·姜维传》:维本羁旅托国 , 累年攻战 , 功绩不立 , 而宦官黄皓等弄权于内 , 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 , 而皓阴欲废维树宇 。维亦疑之 。故自危惧 , 不复还成都 。
姜维屡次伐魏 , 使魏陇西诸郡 “连年受敌” , 人口亡叛屡见不鲜;诱动氐、羌 , 收其质任 , 取羌人之谷作邸阁 , 为魏边境构成不稳定之因素 , 魏伐蜀诏有一句“劳动我氐、羌” , 说的就是姜维多次北伐对陇西的骚扰情况 。
狄道大败 , 死者万余人 , 使得曹魏帝国不得连颁两诏对诸郡进行安抚 , 陇上之不宁可见一斑 。《晋乐》有《惟庸蜀》一篇 , 称:“姜维屡寇边 , 陇上为荒芜” , 虽有夸大之嫌 , 但战争对平民影响之大 , 自可不言而喻 。
在《晋书·荀勖传》中提到 , 约在此前后(262年) , 有一位魏国骑士向大将军司马昭建言 , 请求入蜀行刺 , 这或许是曹魏朝廷褒赏郭循之举 , 使得某些投机者发现了福荫子孙的捷径 。注:魏降人郭循刺杀蜀汉大将军费祎 , 曹魏朝廷得知后 , 便给郭循子嗣封侯嘉奖 。
在《荀勖传》及臧荣绪《晋书》载此皆不言行刺对象 , 惟《通鉴》载此多“司马昭患姜维数为寇”一语 , 暗示其刺杀对象为姜维 。司马氏对此举似乎有所考虑 , 并征询属吏之意见 , 从事中郎荀勖以为行刺非怀柔远人之法 , 有损君主形象 , 司马昭因此作罢 。《荀勖传》:时官骑路遗求为刺客入蜀 , 勖言于帝曰:“明公以至公宰天下 , 宜杖正义以伐违贰 。而名以刺客除贼 , 非所谓刑于四海 , 以德服远也 。”帝称善 。
既然对姜维谋刺不行 , 那便只有对蜀汉“加诛”了 。司马昭谋蜀 , 钟士季力挺
是年冬(262年) , 司马昭便有意大举伐蜀 , 但谋于群下得不到广泛支持 , “众人皆言不可”;尤其征西将军邓艾屡次上书 , 以为蜀汉并无大的动荡 , 反对伐蜀;其余诸官理由 , 大概与邓艾相同 。
唯有钟会表示可取 , 二人遂“豫共筹度地形 , 访问事势”制定伐蜀方略 , 《裴秀传》所言“文皇帝命有司 , 撰访吴蜀地图 。”可能就是此时的准备工作之一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钟会形象
在这场政治目的高于军事战略的决议中 , 政治需要压倒一切 。
伐蜀的决议即使得不到普遍支持 , 也仍然要进行 。鉴于钟会是伐蜀决议的唯一支持者 , 司马氏的谋主、亲信 , 值得信赖 , 司马昭遂专委伐蜀重任 。分页标题
景元三年冬(262年) , 曹魏帝国徵征西将军、持节、都督雍凉二州军事的司马望还朝任卫将军 , 以钟会为镇西将军 , 假节 , 都督关中诸军事 , 接替司马望坐镇关中 , 筹备伐蜀事宜 。此举向所有人表示 , 举兵伐蜀的任务交给了他 , 而钟会自此由帷幄走向了前台 。
此项委任一出 , 结果立即引起时人争议 , 多见于文献:
《三国志·钟会传》:或曰 , (钟)毓曾密启司马文王 , 言会挟术难保 , 不可专任……
《三国志·钟会传》:初 , 文王欲遣会伐蜀 , 西曹属邵悌求见曰:“今遣钟会率十余万众伐蜀 , 愚谓会单身无重任 , 不若使余人行 。”文王笑曰:“……”
《晋书·文明王皇后传》:时钟会以才能见任 , 后每言于帝曰:“会见利忘义 , 好为事端 , 宠过必乱 , 不可大任 。”会后果反 。
《晋书·刘寔传》:钟会、邓艾之伐蜀也 , 有客问寔曰:“二将其平蜀乎?”寔曰:“破蜀必矣 , 而皆不还 。”客问其故 , 笑而不答 , 竟如其言 。
《晋书·辛宪英传》:其后钟会为镇西将军 , 宪英谓耽从子祜曰:“钟士季何故西出?”祜曰:“将为灭蜀也 。”宪英曰:“会在事纵恣 , 非持久处下之道 , 吾畏其有他志也 。”
读史者往往会将这些史料与钟会谋反联系起来 , 作为当时人士看穿钟会反叛的预见 。似无论司马氏君臣似乎都预见到了钟会反叛 。
但细细审视 , 上述内容实多为钟会跋扈放纵情状的隐忧 , 并没有实指其一定会反叛 。待钟会兵败身死 , 记录者将钟会之死与先前似是而非的言论联系起来 , 以构成了对事件最终结果的预判 , 而在史家的重新叙述下就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预言式言论” , 也就是后人附会而言 。
其中 , 钟毓对钟会不信任 , 更多的是出于家庭矛盾 , 对这位幼弟的不满;
就“邵悌与司马昭言”故事来看 。《钟会传》中 , 邵悌称“(钟)会单身无重任” , 胡三省注《通鉴》此称:“魏制 , 凡遣将帅 , 皆留其家以为质任 , 会单身无子弟 , 故曰单身无任 。”据《邓艾传》 , 邓艾死后“余子在洛阳者悉诛 。” , 其子即为质任 。而钟会时无子弟 , 朝廷缺少辖制他的方式 , 邵悌所虑正在此 , 故而建议“使余人行” , 而非能预见其会反叛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电视剧《三国演义》司马昭形象
而唐修《晋书·文帝纪》将此语径改作“钟会难信 , 不可令行 。”词句一变 , 直接指明钟会暗含反心 , 其叙述之差异直接影响文本的内涵 。
刘寔、王元姬和辛宪英对钟会的预言更像是附会 , 但还是能够寻到蛛丝马迹的 , 因为时人对钟会跋扈专横、见利忘义的评语并非空穴来风 。钟会骄狂放纵 , 为士人所不容
钟会早年寻机结交夏侯玄被拒 , 甚至夏侯玄在监狱里也不肯向钟会示好 , 这里显然是有鄙夷钟会人品的因素:
《世说新语》:夏侯玄既被桎梏 , 时锺毓为廷尉 , 锺会先不与玄相知 , 因便狎之 。玄曰:“虽复刑馀之人 , 未敢闻命 。”
《孙盛杂语》:玄在囹圄 , 会因欲狎而友玄 , 玄正色曰:“锺君何相逼如此也!”
钟会为司马氏之心腹谋主 , 在司马昭平稳接权、平定诸葛诞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司马昭对其听之任之 , “宠过”即是司马氏对钟会的态度 。此种宠信 , 也自然会促进个人跋扈 。
景元元年(260年) , 钟会升司隶校尉 , “虽在外司 , 时政损益 , 当世与夺 , 无不综典 。”虽有参与司马氏筹划的因素 , 恐怕亦不乏其放纵的成分 。即便司马氏集团内部 , 他与其他亲信也有着矛盾 , 《晋书·山涛传》记载他与同为心腹的裴秀“居势争权” 。是以他与司马氏关系虽密 , 但人际关系却不是很如意 , 与其构恶嫌隙者不在少数 。分页标题
而伐蜀前不久的嵇康案 , 恐使钟会之为人更为时人所恶 。嵇康因卷入吕安“不孝”一案 , 因钟会谮之 , 导致嵇康、吕安一同被害 。吕安系镇北将军吕昭子 , 嵇康则为当世名士 。因一句谮言而构害两位名士 , 本来行事骄纵的钟会将受士人之非议 , 更是无足论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嵇康画像
关于嵇康案及其卒年历来争议不断 , 先贤多有论及 , 《通鉴》以为三年、陆侃如、戴明扬二先生以为在四年、李剑国先生、魏鸿雁以为在五年 , 说各详彼 。尽管时间存在争议 , 但钟会推波助澜的作用 , 是无需置疑的 。《晋书·嵇康传》:颍川钟会 , 贵公子也 , 精练有才辩 , 故往造焉 。康不为之礼 , 而锻不辍 。……及是 , 言于文帝曰:“嵇康 , 卧龙也 , 不可起 。公无忧天下 , 顾以康为虑耳 。”因谮“康欲助毌丘俭 , 赖山涛不听 。昔齐戮华士 , 鲁诛少正卯 , 诚以害时乱教 , 故圣贤去之 。康、安等言论放荡 , 非毁典谟 , 帝王者所不宜容 。宜因衅除之 , 以淳风俗” 。帝既昵听信会 , 遂并害之 。
——《魏氏春秋》中也如是说 。
据说钟会临行前 , 曾向王戎作别 , 以询问伐蜀之计 , 王戎回答:“道家有言 , ‘为而不恃’ , 非成功难 , 保之难也 。”其中“为而不恃”引自《老子》书中语 , 语凡四见 , 从戎语来看 , 最为符合其意者 , 当此二句:
“万物作而不辞 , 生而不有 , 为而不恃 , 成功不居 。”(第二章)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 功成不处 , 斯不见贤 。”(第七十七章)
与王、钟同时的王弼对此曾作注解 , “智慧自备 , 为而伪也 , 因物而用 , 功自彼成 , 故不居也 。夫唯弗居 , 是以不去 。使功在己 , 則功不可久也 。(第二章)”、“是以圣人不欲示其贤以均天下 。(第七十七章)”王戎有此一语 , 意在示意钟会伐蜀当依势自成 , 其要在于功成弗居 , 在伐蜀功成后毋居功自傲 。其‘为而不恃’一语 , 实是暗示让他有所收敛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钟会游戏形象
综上 , 钟会作为司马氏心腹 , 由于性格、权位、宠信之故 , 行事放纵而不知敛 , 故引起诸人不满 。且仅有钟会站在众议之对立面 , 力赞伐蜀 , 又成为了不被诸人看好的伐蜀行动的最高统帅 , 因而不难理解为何这么多人对其伐蜀持怀疑态度 , 不过是他们对钟会 , 以及其支持、领导的行动带有强烈的偏见 。众口铄金 , 司马昭不得不防
即便钟会不被众人看好 , 司马昭仍然对其委以重任 。
大家都听过“三人市虎”的故事:在第一次有人说市场上出现老虎时 , 魏王是绝对不信的 。
——司马昭也是如此 。
仇鹿鸣先生在其书《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中亦称:“可知在伐蜀之役前 , 钟会确实已有居功自傲、骄横跋扈的迹象 , 但若言当时已有人预见钟会之反 , 恐非事实 。”
就其时而言 , 钟会与司马氏既有通家之好 , 与其及其亲信过从甚密 , 又为其谋主多年 , 司马昭确实没有怀疑他的必要 。仇鹿鸣先生就曾举《荀勖传》中语以作反例 。《晋书·荀勖传》:及钟会谋反 , 审问未至 , 而外人先告之 。帝待会素厚 , 未之信也 。
到了邓艾和钟会内讧之时 , 文书不断送到长安 , 邵悌再对司马昭提出提防钟会 , 司马昭已经嘴巴上说不怀疑 , 但是他心里已经起了疑心 。《钟会传》:及会白邓艾不轨 , 文王将西 , 悌复曰:“锺会所统 , 五六倍于邓艾 , 但可敕会取艾 , 不足自行 。”文王曰:“卿忘前时所言邪 , 而更云可不须行乎?虽尔 , 此言不可宣也 。我要自当以信义待人 , 但人不当负我 , 我岂可先人生心哉!近日贾护军问我 , 言:‘颇疑锺会不?’我答言:‘如今遣卿行 , 宁可复疑卿邪?’贾亦无以易我语也 。我到长安 , 则自了矣 。”军至长安 , 会果已死 , 咸如所策 。分页标题
此事系司马昭将行长安而未行之时 , 又云“但可敕会取艾” , 则此事在景元四年十二月底 , 咸熙元年正月初一下诏征邓艾之前 , 此时钟会尚未到成都 , 更无反状情事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电视剧《三国演义》钟会构陷邓艾谋反
按司马氏此言 , 虽然闻邓艾不轨 , 便立刻有了疑虑钟会之心 , 但他仍自言道“虽尔 , 此言不可宣也 。自当以信义待人 , 但人不当负我 , 我岂可先人生心哉!” 表示他现在还不愿将这一丝的疑虑公之于众 , 表达自己疑虑钟会的态度 , 以免钟会无辜受疑 , 伤钟会之心 。
其死党贾充再次试探其意 , 司马仍然反唇相驳 。可见对于钟会 , 他仍然对外间传言情事持保留态度 , 未肯轻信 , 在前往长安的前几天 , 与贾充的对话间仍存有对钟会情事的不相信 , 还寄希望于“我到长安 , 则自了矣 。”
此例试可作为《荀勖传》“帝待会素厚 , 未之信也 。”的注脚 。
司马昭希望自己到了长安 , 所有疑虑、问题便可一一解决;可惜钟会并未细细体察到这一点 , 在疑惧中决定一条道走到黑了 。
【【】论资历,年纪轻轻的钟会为何能担任伐蜀大军总帅?】最终 , 司马昭并未等到“三人市虎”之时 , 钟会在成都已经被乱军所灭 。钟会原本是司马昭身边心腹红人 , 建立功勋之后却自寻灭亡 , 想必司马昭心里也是唏嘘感慨 , 不便示人吧 。
- 宇然轻轻|人生过得是心情,不能让心情生病
- 电影天堂|瘦脱相的3男星,眼窝深陷惹人疼,可他年纪还那么小
- 摩登莲子|乔欣也太会穿了,身穿白色衬衫裙配黑色短靴,轻轻松松穿出高级感
- 摩登莲子|任敏年纪虽小,但衣品不得了,身穿白色衬衫配牛仔裤,清爽又时髦
- 卡哇伊|6月2日势如破竹,这三个生肖终于苦到头,赚钱轻轻松松
- 疼子|4生肖女天生公主命,年纪越大越有钱,今生福气满满生肖蛇生肖兔生肖马生肖狗
- 属马|“美丽优雅”的三个生肖女,颜值出众气质温婉,年纪越大越爱美!
- 儿童节|儿童节心理测试:年纪大了,你的童真就完全消失了吗?
- 杨清柠|杨清柠初中照被曝光,脖子上“印记”成为亮点,小小年纪不学好
- 膝盖疼|年纪大了,膝盖容易疼?可能是这2个病症在背后“捣乱”,不要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