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一碗羊肉羹,吃的我好心痛啊!清平乐中这段描述真实么?

近些年 , 国内的电视剧制作水平真是越来越高了 , 尤其是古装剧 , 不再是十多年前的粗制滥造 , 取而代之的是对古代历史的尊重 , 和对文化内涵的重视 。
拿正在热播的《清平乐》来说 , 不论是服装道具 , 还是情节设置 , 都很好的还原了宋朝初年的面貌 , 让大家在追剧的同时 , 也可以再次回味东京汴梁的繁华与喧嚣 。

「」宋仁宗:一碗羊肉羹,吃的我好心痛啊!清平乐中这段描述真实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清平乐》最近一集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 宋仁宗在品尝女官制作的羊肉羹时 , 得知是由三只尚未足月的羔羊烹饪而出的时候 , 一下子恼怒的发了脾气 。要知道这位皇帝虽然贵为九五至尊 , 但在历史上可是出了名的仁爱(好脾气) , 为何却为一碗小小的羊肉羹而动怒呢?
原来宋仁宗手中虽然只是一碗肉羹 , 但他想到的却是如果三只小羊能够长大 , 将会多出了很多肉 , 而这些羊肉或是可以满足大户人家几天的肉食 , 又或是边关士兵几天的口粮 , 做皇帝能够做得如此忧国忧民 , 难怪后世给他的庙号 , 是仁宗了 。

「」宋仁宗:一碗羊肉羹,吃的我好心痛啊!清平乐中这段描述真实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不过身为皇帝 , 竟然连吃肉这件小事都这么患得患失的 , 是不是描写的有些过了?
皇帝虽然只是名义上国家拥有者 , 但至少锦衣玉食基本是毫无压力的 , 吃一碗羊肉羹 , 纵使是羔羊肉做的 , 应该也是很平常的事情 。事实上 , 在宋朝319年(两宋)的历史中 , 从百姓到统治者 , 对于羊肉的心情确是极为复杂的 , 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古代吃肉的话题 。

「」宋仁宗:一碗羊肉羹,吃的我好心痛啊!清平乐中这段描述真实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痴迷羊肉的唐宋
先秦时期(旧石器时期--公元前221年)
先秦时期的老百姓 , 平时的生活中是很难吃到肉的 。正所谓:“肉食者鄙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 , 肉在当时只是少数权贵才能够享用的美味 。
这一时期人们的主要肉食来源是主要是各类家畜 , 《周礼·天官·庖人》中将这些家畜合称为“六畜” , 也就是马、牛、羊、鸡、犬、猪(豕) , 这六种家畜也因为在人们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 得以入选中国人无比熟悉的十二生肖 。

「」宋仁宗:一碗羊肉羹,吃的我好心痛啊!清平乐中这段描述真实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虽然同为六畜 , 但彼此间的地位和差别还是蛮大的 , 比如马是古代主要的交通工具 , 因此价格普遍很贵 , 尤其是其中战马 , 甚至还是国家级战略物资 , 不但不能随便杀来吃肉 , 还需要重点保护 , 所以普通人很少为了吃肉而养马 , 毕竟太过于奢侈 。
除了马以外 , 牛也很少被用来当做肉食 , 除非是非常高规格的祭祀活动 , 需要宰杀三牲(牛、羊、猪) , 大多数情况下 , 牛主要是所谓百姓耕地的畜力 , 平时的主要任务是耕地 , 除非老病而死 , 否则很少会被拿来当做肉食 。

「」宋仁宗:一碗羊肉羹,吃的我好心痛啊!清平乐中这段描述真实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所以虽为六畜 , 但真正能够出现在人们餐桌上的肉食 , 主要是羊、鸡、犬和猪 。
两汉时期(公元前202年-220年)
从先秦到两汉 , 由于战乱的影响 , 百姓吃肉依旧很难 , 平时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 , 一般也只有逢年过节才能打打牙祭 。羊、鸡、犬和猪作为主要肉食来源的格局变化不大 , 不过狗肉的占比可能要比今人想象的要大一些 , 因为根据《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中记载:分页标题
舞阳侯樊哙者 , 沛人也 。以屠狗为事 , 与高祖俱隐 。
根据这段话 , 我们可以得知汉朝初年跟随刘邦起义的猛将樊哙 , 本职工作就是屠狗 , 既不是宰猪或宰羊 , 更不是杀鸡 , 由此可见 , 在当时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 狗肉很常见 , 以至于会有专门的人负责宰杀 。
两晋到南北朝时期(266年-589年)
汉朝以后 , 北方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等)开始大规模南下 , 他们在建立政权的同时 , 也将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带到了中原 , 其中就包括以牛、羊为主要肉食的传统 。

「」宋仁宗:一碗羊肉羹,吃的我好心痛啊!清平乐中这段描述真实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 , 中原百姓的主要肉食从较为复杂的六畜 , 变为单一的牛羊肉 。同时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也受到了农耕文明的影响 , 上文提到由于牛是主要的畜力 , 所以从两晋开始 , 到了南北朝时期 , 羊肉已经取代其他几种六畜 , 成为人们主要的肉食来源 。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
早在魏晋时期 , 由于整个国家对羊肉的需求量不断上升 , 因为出现了专门管理牧羊的机构 , 当时太仆寺下专门设有司羊署 , 主管全国的养羊行政事务 , 并分设特羊局(公羊牧养)和牸羊局(母羊牧养) , 如此精细的分类可见其重视程度 。

「」宋仁宗:一碗羊肉羹,吃的我好心痛啊!清平乐中这段描述真实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隋代统一全国后 , 这部分机构索性分离成立单独的部门——牛羊署 , 唐代改成典牧署 , 专门掌管陇右牧监送来的牛羊 。这一时期的唐朝从中央到地方的监牧 , 已经建立起一套十分完善的羊肉产业链 , 并且还包含了进口贸易 。
隋唐人爱吃羊肉 ,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与羊肉相关的各色美食越来越多 , 吃法之多 , 不能列举 , 工序之精巧 , 也是今人望尘莫及的 。在史书中就有记载关于当时权贵对羊肉的喜爱 , 比如唐太宗长子李承乾爱用白水将羊肉煮熟后用佩刀割着吃 , 武则天则喜欢风雅些的冷修羊 , 其做法是将羊后腿加调料煮至酥烂 , 捞出切片搭配蘸料吃 。

「」宋仁宗:一碗羊肉羹,吃的我好心痛啊!清平乐中这段描述真实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据说女帝品尝羊肉美味后曾咏诗赞曰:珍郎杀身以奉国 。这里的“珍郎”便是对羊的拟人化比喻 , 看来对美食的喜爱 , 上到帝王下到平民都是一样的 。《清平乐》中描述的北宋初年的故事 , 正是在这种全民爱吃羊肉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 , 而此时的羊肉却出现了供应不足的问题 。

「」宋仁宗:一碗羊肉羹,吃的我好心痛啊!清平乐中这段描述真实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羊肉因何变得匮乏?
和隋唐以关中平原为中心不同 , 宋朝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南移 , 来到了中原腹地汴梁 , 也就是如今的黄河之滨开封 , 中后期有进一步南移到了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和临安府(今浙江杭州) 。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变化 , 一方面是因为关中平原经过连年的战乱洗劫和环境破坏 , 已经无法承载大量的人口 , 另一方面隋唐大运河向关中平原运送粮草需要逆水而上 , 对人力的消耗过于巨大 。

「」宋仁宗:一碗羊肉羹,吃的我好心痛啊!清平乐中这段描述真实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此外还有其他因素的考量 , 比如政治博弈和国防战略(强干弱枝、重内轻外) , 总之两宋时期整个国家的人口和资源都南移了 。分页标题
这本身的影响在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明显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 人们开始发现羊肉供应无法像前朝那样便利 , 因为关中平原和北方草原并不远 , 牧民赶着羊就可以来搞羊肉贸易 , 但宋朝首都南移以后 , 牧民就很难这么做了 , 一是路途太长病死率高 , 二是走得太远羊会瘦下去大半的肉 。
因此北宋年间 , 民间想要保证羊肉的供给 , 就只能就地养羊 , 适量的通过进口贸易补充 。用原本可以种庄稼的土地牧羊 , 不但羊肉的产量有限 , 而且价格也会上涨 。与此同时 , 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经常搞的十分紧张 , 边关紧张的情况下想搞贸易发展 , 那是不可能的 , 所以在这种大环境下 , 宋朝全国的羊肉供给就成问题了 。

「」宋仁宗:一碗羊肉羹,吃的我好心痛啊!清平乐中这段描述真实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白了这个道理 , 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何《清平乐》中 , 宋仁宗吃到羊羔做的羊肉羹时会大为恼怒 。
原因无他 , 实在是羊肉在当时已经开始变得越来越贵 , 以至于大户人家都无法做到敞开了吃 , 也就是我们当下喜欢说的羊肉自由 , 那么羊肉对普通人来说 , 也成了颇有些奢侈的享受 。
如果说北宋时期 , 百姓对于羊肉的供应紧张还可忍受 , 但到了南宋就以后 , 经济和行政中心进一步南移 , 羊肉就基本成为奢侈品了 。
【「」宋仁宗:一碗羊肉羹,吃的我好心痛啊!清平乐中这段描述真实么?】原来南方的环境湿热 , 在北方生活习惯了的羊一时间无法适应适应这样的气候 , 很容易病死 , 羊肉的供给出了大问题 。要知道古人既没有基因科技 , 也没有遗传学上的理论知识 , 想要培育出适合环境的品种 , 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 才可能实现 。

「」宋仁宗:一碗羊肉羹,吃的我好心痛啊!清平乐中这段描述真实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没有足够的羊肉可以吃 , 人们只好将目光再次投向六畜 , 此时作为六畜之一的猪 , 因为方便圈养 , 且产肉量大的特点 , 开始被人们当做羊肉的替代品广泛圈养 , 越来越多的猪肉开始出现在南宋人的餐桌上 , 并逐渐取代了之前羊肉的地位 。
伴随后世饮食文化的积淀和发展 , 以猪肉为原料的美食数量也越来越多 , 与此同时 , 羊肉美食开始逐渐被人们所淡忘 , 此消彼长下 , 国人在爱吃猪肉的道路上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

「」宋仁宗:一碗羊肉羹,吃的我好心痛啊!清平乐中这段描述真实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