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艺术]曾雅冬——从那些陷在“无条件的爱”里的无明聊一聊修行的“万法归一”


_本文原题:曾雅冬——从那些陷在“无条件的爱”里的无明聊一聊修行的“万法归一”

[修行的艺术]曾雅冬——从那些陷在“无条件的爱”里的无明聊一聊修行的“万法归一”
本文插图
最近总听直播间里的朋友们议论:现在关于成长的流派那么多 , 到底哪个好 , 我们应该学哪个流派?
确实 , 身心灵成长的技术流派很多 , 心理学的、灵性的、智慧的、传统修行的 。 甚至每一种流派又都有无数个分支 , 比如心理学的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完形……身心灵修行里的萨提亚、阿卡西、意象对话、NLP、家排、心理剧、释放法等等… …
流派确实太多了 。
但我首先想说的是 , 不管你对哪个流派感兴趣 , 想学习哪个流派 , 都是很好的 。 因为这首先说明了 , 你准备好要开始走上向内修炼的道路了 。

[修行的艺术]曾雅冬——从那些陷在“无条件的爱”里的无明聊一聊修行的“万法归一”
本文插图
另外在选择的过程中 , 你只要把握住一个核心就可以 , 这个核心就是是不是能提升你的觉知力 。 当然 , 这个选择的过程可能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 , 你可能尝试了很多种方式或者流派 , 也花过冤枉钱 , 甚浪费过时间 , 甚至套用错误或者并不适合自己的方法给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带来过麻烦 。 但是你依然要相信 , 你最终会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 , 让自己与内在建立真正的链接 , 真正可以体验到自我疗愈的感受 , 获得生命的丰盛 。
而同时 , 很多已经在修行道路上的朋友 , 大家都跟随各种各样的流派和老师进行灵修 , 但是大家了解自己为什么要灵修吗?之所再次让大家去思考这个问题 , 是希望大家在修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再次给自己一个重新审视自己意图的机会 , 为什么要灵修?是为了得到内心的平静?为了获得某种超能力?为了了悟真相?这些都没问题 。 只是有些人在灵修了很长时间之后 , 依然不明确自己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 也产生了很多困惑 , 又不愿意去请教老师 , 或者老师给到的回答也是艰涩难懂 , 使得他们不好意思再去问 。 我在这里不会去问大家的答案是什么 , 我请大家真实地思考以下几点 , 如果灵修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 那么成为更好的自己代表了什么?更好的自己是一个什么样子的状态 , 大家真的有想过吗?大家目前所选择的方式又是否真的适合自己?是修的表象还是真正的内在?

[修行的艺术]曾雅冬——从那些陷在“无条件的爱”里的无明聊一聊修行的“万法归一”
本文插图
其实在我之前那一篇关于《地球升维之旅带来的“灵性通道”争议访谈》”中提到过的宇宙中的暗光势力 , 他们的存在使得有一些灵性导师的言论或者方法并不是那么的中正 , 这种“不中正”可能也不是故意所致 , 而是出于个人认识的缺陷、漏洞或者某种疏忽所致 。 比如当大家提到“无条件的爱”的时候 , 当然几乎所有的灵修老师都是在宣扬无条件的爱 , 可是就连这些老师自己谁又能完全做到对所有人无条件、无分别的爱呢?因为无条件的爱代表着随时限制住自己的情绪 , 明明内心波澜起伏的时候也要强压下去 , 然后表面上还要显得对人和蔼可亲 , 因为如果不这样 , 似乎就代表了自己没有爱、功力不够、修行不到家 。 有的老师努力表现出这种表像、也让自己的学生严格执行自己的言传身教 , 稍有微言 , 便带着其他表现出这种美丽表像的学生们像看外星人一样 , 认为这个表达异议的人不灵性、不成长、也不合群 , 甚至当同样有别的学生因为老师的教法导致生活中出现严重问题的时候 , 也只能选择隐藏 , 因为一旦讲出来就会被老师或者是其他学生指责自己感悟的不好 。 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 , 这种老师的教学方式显然存在极大的问题 , 显然他自己都是无明的 , 或者至少是不善巧的 。 他身上那种“小我”作祟的一种叫做“树立老师威严”的情绪 , 投射给了他的学生们 , 使“无条件的爱”这个带着原本美好含义的词汇成为限制他的学生们内心能量自然流动的枷锁 , 而不是真的在帮助大家达到大家内心想要达到的那种状态 。分页标题

[修行的艺术]曾雅冬——从那些陷在“无条件的爱”里的无明聊一聊修行的“万法归一”
本文插图
我还是举我的表妹白莎那个例子 , 在我的另一篇文章里面 , 我曾经提到过白莎和她前男友的故事 , 没看过的朋友可以找来看一下 , 那篇是讲我们身边的各种关系的、题目叫做《聆心禅——把与自己的关系理顺了 , 接下来就是与父母、爱人和大自然之间的关系》 。
故事中她的前男友伊顿就跟随了这样的一位老师 , 并且这位老师关于“无条件的爱”的这种思想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前男友心里 , 事实上她的前男友之前自己就是一个表面上似乎事业有成 , 但是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一个人 , 我们说他内心住着一个敏感又多疑的精灵 , 经常在情感上自己和自己犯拧巴 , 换女友频率也很高 。 可是我表妹一开始并不知道伊顿的这一面 , 因为伊顿表现出来的永远是阳光、和蔼、大哥哥一样的形象 , 总是主动地把一切都帮白莎安排得妥妥帖帖 , 当白莎触景生情的时候 , 也总是从背后抱住白莎体贴地安慰她 , 完全按照“无条件的爱”的准则去对待白莎;慢慢地白莎也放下防御把自己过去童年和少年时期的伤痕以及过去情感里受过的伤害以及自己怎样勇敢地与命运抗争的过程告诉伊顿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生活上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不和谐 , 每当不和谐发生 , 伊顿总是选择隐忍并且装作无所谓 , 压抑着自己对白莎的各种期待就是不说 , 强迫自己去完美践行”无条件的爱“;而孕中的白莎似乎已经被爱情冲昏了头 , 对伊顿的这些心理活动全然不知 , 还傻傻觉得伊顿的内在如他所表现出来的一样安静和开心 。 慢慢随着时间推移 , 伊顿的心里不满的量变渐渐带来了质变 , 他开始把白莎和他过去的女友们作比较 , 早孕期间的白莎形象上不再是他心目中完美的女神 , 连同她的过去所经历的伤痕和与过往的抗争过程也被伊顿在心里暗暗地批判了一次又一次 。 在这个过程中 , 伊顿无数次地试图说服自己 , 试图压抑自己 , 对白莎继续坚持“无条件的爱” , 最终 , 伊顿意识到自己事实上真的做不到“完全无条件的爱” , 他无法控制自己内心因为期待得不到满足而生出的怨怼 , 又担心万一真的进入了婚姻将来自己会更加难受 , 或者万一有一天离了婚那么自己不仅失去了白莎也失去财产 。 于是突然有一天 , 他说想跟白莎聊聊 , 在这个聊的过程里 , 伊顿依然没有勇气提出对白莎不满的地方究竟在哪里 , 只是说因为他不爱白莎了 , 所以决定分手 。

[修行的艺术]曾雅冬——从那些陷在“无条件的爱”里的无明聊一聊修行的“万法归一”
本文插图
其实这个故事到结尾 , 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问题在哪里 , 因为从第一件不满的小事开始 , 伊顿就在选择压抑、不沟通 , 并一直坚持贯彻那种“无条件爱”的假象 , 导致在爱情里单纯简单的白莎对伊顿的感受完全不了解 , 当她意识到伊顿内心正经历煎熬的时候 , 已经晚了 , 那时候伊顿已经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要与她分开了 。 自始至终的不沟通 , 直至产生信任危机 , 整个过程都像暗涌一样藏在伊顿和白莎表面上羡煞旁人的爱情里 , 或者潜藏在伊顿的内心中 。 而究其根源 , 就是深入伊顿内心的、他老师教给他的:真正的爱是一种”纯然愉悦、完全没有痛苦的感觉“ , 以及对爱的人就应该”完全无条件的爱“和做到”不期待“ 。 于是伊顿不顾自己的实际心理状态和自己潜意识里的伤痕尚未被疗愈的事实 , 如此苛刻地要求自己去做到这些 , 最终使得自己心理失衡 , 伤害了白莎 , 也留给了白莎一个在成长中注定无法获得生父陪伴的小生命 。 (当然 , 故事发展到这里并没有划上句点 , 伊顿和白莎这种关系很像是我们课程里提到的其中一类灵魂伴侣的关系 , 两个人在投胎之前一定是相互商量好过 , 这一世要帮彼此完成哪些功课 , 然后根据功课需求设置好了各种情景 , 可是投胎的规则之一便是封存累生累世的记忆 , 封存进我们每个人的阿赖耶识或者说阿卡西中 , 所以我们会出现投胎之后便不知道自己的灵魂使命和灵魂是什么了 , 而大部分人也不太会去聆听内心或者灵魂的声音 , 因而被困在肉体的先天法则中像机械傀儡一般 , 同时还受着累世的习性影响 , 甚至我们所处环境中暗光势力的伺机操纵 , 使得原本属于同一个灵魂家族里的手足也有可能反目成仇 , 当然也有可能出现一方觉醒一方仍然痴迷的情况 , 这个以后腾出时间来再讲 , 总之这种情况就可能导致两个人都完不成这一世或者这个阶段的灵魂功课 , 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也不是偶然的 , 这就是业力的运行法则在起作用 , 也许他们分开是为了各自在其他地方未完成的某个功课 , 也许……这个三维世界充满了各自变数和不确定性 , 这正是这个世界的魅力 , 也是我们的灵魂愿意来到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体验的原因 。 ) 分页标题

[修行的艺术]曾雅冬——从那些陷在“无条件的爱”里的无明聊一聊修行的“万法归一”
本文插图
所以 , 因着我表妹白莎和伊顿的这一段故事 ,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 , 虽然在宇宙的终极实相层面 , 我们每个灵魂的本质、包括我们尚在宇宙源头的时候 , 确实都是在那种“无条件、无分别的爱”、充满喜悦和光明的状态 。 但是在我们真正完成我们累生累世的灵魂功课和灵魂使命回到拥有超高维度的宇宙本源状态之前 , 或者就像佛家里讲的“获得证悟”去到极乐世界之前 , 我们的身体还处在三维空间的地球 , 那种完全“无条件、无分别的爱”连同我们累生累世的记忆完全被“封印”在我们内在的一隅 , 是无法随着我们的意志随时显化的 , 甚至大部分人穷尽一生之力都无法觉察自己内在的这种力量 , 而修行极高的人也许会有那么仅仅一瞬间的瞥见 , 也仅仅是一瞬间而已 。
所有真理都是有前提条件的 , 就像牛顿的经典力学描述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然而当这一理论延伸到微观粒子时 , 就会谬误百出 。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些不那么善巧的老师又凭什么要求自己处在地球三维空间里的学生去做到“无条件的爱”呢?又凭什么去说“爱是纯然愉悦 , 完全没有痛苦的”呢?除非你自己做到过让自己所处的维度提高到宇宙源头的维度 , 并且忆起了你自己在宇宙源头时的那种状态 , 那么此刻你应该传达给你的学生的是加上前提条件的“当我们在超维度的宇宙源头 , 或者在神那里的时候 , 我们是一种完全无条件的爱的状态” , 而非简单粗暴地告诉你的学生对爱人就要做到“无条件的爱” , 这是不负责任的 。

[修行的艺术]曾雅冬——从那些陷在“无条件的爱”里的无明聊一聊修行的“万法归一”
本文插图
同时作为灵性老师 , 我们还应该告诉我们的学生 , 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一种情况 , 只要我们这具肉身还在三维空间的地球上 , 那么就应该先学习适应“地球法则” , 而不是跨过“地球法则”直接拿“宇宙终极实相层面”或者说“神”的层面说事 , 还不先说明前提条件 。
那么什么又是地球法则呢?当我们在三维空间里的时候 , 要坚信所有的爱都是有条件的 , 也坚信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情绪是纯然愉悦、完全没有痛苦相伴的 , 也就是佛家四大法印之一讲的“诸漏皆苦” 。 当然 , 我们可以努力通过修行来提高自己的维度 , 从而无限接近“无条件的爱” , 但是在我们真正获得“证悟”那一刻之前 , 所有人都应该先踏实地践行“人间道” , 而永远不要心存侥幸可以绕过俗世中的红尘炼心轻易得到那一瞥宇宙本源的机会 。

[修行的艺术]曾雅冬——从那些陷在“无条件的爱”里的无明聊一聊修行的“万法归一”
本文插图
人间道里的“诸漏皆苦” 。
可能稍微了解一些我的过往的朋友可能就会知道 , 最初引导我走上修行这条路的是宗萨仁波切所传播的“四法印” , 我一直都特别庆幸 , 在我的少女时代竟有缘接触到如此智慧的灵性启蒙并且随着自己的成长越了解其内涵越是甘心为之跪伏 。 而“诸漏皆苦”便是四法印之一 , 过段时间我会专门写一篇文章来详细地讲述“四法印” , 有的地方还会翻译成“四真谛”或者“四见地” , 而在这里我想先深入地聊一聊什么是“诸漏皆苦” 。
当初宗萨仁波切的翻译兼好友姚仁喜在选择这句法印的中文翻译词汇时 , 当时还有几种传统的诠释 , 比如“诸行皆苦”、“有为皆苦”、“诸受皆苦”等等 , 他说之所以选择“诸漏皆苦”一词 , 是因为与仁波切在一篇传记中提到的藏文“zag bcas”之意较为接近 。 “漏”在这里的意思解释为情绪 , “诸漏皆苦”含义即为:一切现象都是如幻而性空的 , 世界上不存在纯然愉悦的情绪 , 所有完整的情绪中都有苦与痛的一面 。 说到这里 , 可能会有人反驳了 , 那么爱呢?这这里我希望提出这个问题的朋友 , 不是因为有的灵性老师曾经告诉过你“爱是纯然愉悦、光明和美好”的 , 而是你自己曾在爱里真的体验过它的美好 。分页标题

[修行的艺术]曾雅冬——从那些陷在“无条件的爱”里的无明聊一聊修行的“万法归一”
本文插图
有人或许会认为 , 并不是所有的情绪都是痛苦的——比如爱、喜悦、创意的启发、虔诚、狂喜、和平、团结、满足、慰藉等情绪呢?我们也认为在诗词、歌谣和艺术上 , 情绪是必要的 。 我们对于痛苦的定义其实并不确定而且词汇相当有限 。 让我们看看当初说出这个法印的乔达摩·悉达多对于痛苦所下的定义 , 更广泛也更具体、更清晰 。
某些种类的痛苦 , 例如嗔恨、忌妒和头痛 , 具有明显的负面性质 , 而其他的一些痛苦则比较幽微 。 对于悉达多而言 , 任何具有不确定和不可预测性质的事物 , 即是痛苦 。
举例来说 , 爱或许是愉悦而令人满足的 , 但是它不会凭空独立地出现 。 它得依赖某个人或某件事物 , 因此是不可预料的 。 一个人的爱最少需要依赖一个对象 , 因此就某种意义而言 , 他就常受束缚了 。 如果那个对象对你变得疏离了 , 或者当你爱人身上发现了一些你过去未曾觉察到的特质 , 不管是出于误解还是真实存在 , 这个时候你都会产生负面情绪 , 而其他许多隐藏的状况更是数不清 。 甚至连父母对子女的爱也是一样的 , 父母总是把最好的给子女 , 却会因为子女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而大发雷霆;而子女也爱着父母 , 却不知道父母为什么总是想控制自己 , 甚至因为自己不听话而在自己的双亲之间又产生争吵 。 因此 , 倘若为了忧郁的童年而责怪父母 , 或为了父母的不睦而自责 , 这些都是徒劳无益的 , 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察觉许多隐藏其中、相互依存的因缘 。

[修行的艺术]曾雅冬——从那些陷在“无条件的爱”里的无明聊一聊修行的“万法归一”
本文插图
有一个不容易翻译的佛教谚语 , 大致上可以这么说:一切朗旺(rangwang)都是快乐的 , 而一切贤旺(shengwang)都是痛苦的 。 “朗”指“自我” , 而“旺”意指“力量”“权利”或“资格” , 而“贤”指“他人” 。 广义而言 , 快乐的定义是 , 一个人拥有完全的控制、自由、权利、安逸 , 没有障碍 , 没有束缚 。 这意指有选择的自由或不选择的自由 , 能安然地积极活跃或安然地从容悠闲 。
有些事情我们能做 , 而将世界扭转成于己有利 , 例如 , 服用维他命让自己变得强壮 , 或喝一杯咖啡来提神 。 然而我们无法让世界保持静止不动 , 好让另一场海啸不会发生 。 我们无法阻止鸽子去撞击挡风玻璃 , 也无法控制高速公路上的其他驾驶者 。
我们人生的一大部分 , 是在努力让其他人高兴 , 但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感到舒适 。 和一个老是发脾气的人生活在一起 , 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 但是我们无法让另一个人的情绪永远保持昂扬 。 我们可以尝试 , 甚至有时候会成功 , 但是这样的操控需要大量的维修和保养 。 只在恋爱初期说一次“我爱你”是不够的 。 你必须要做正确的事情——送花、关怀 , 一直到最后 。 只要你一次没做到 , 你所建构的一切都可能会分崩离析 。 而有时候 , 即使你关怀备至 , 你的对象也可能会误解 , 可能不知道如何接受 , 也可能完全不接受 。 一个年轻男子期待着和他的梦中情人共享一顿烛光晚餐 , 想象那个夜晚将如何开展 , 他将如何赢得她的芳心;但是 , 那只是他的想象 , 他的猜测 。 不论有没有依据 , 都只是一个猜测而已 。 基本上 , 我们无法永远百分之百准备妥当 。 因此 , 我们的对手或者暗光势力的使者只需要做百分之一的准备 , 就能够造成所有的伤害 。
我们有时或许会认为 , 自己并不是真正地在受苦 。 即使是在受苦 , 也没有那么糟糕 。 因为我们不是活在贫民窟中 , 或在卢旺达被屠杀 。 如果这种态度来自真正的知足和珍惜拥有的事物 , 那么在某种程度上 , 这种珍惜悉达多会认为是可取的 。 但是 , 我们确实鲜少真正地满足;我们的心里有一种永不休止的唠叨、挑剔和指责 , 总是想要从生活中获得更多 , 而这种不满足就导致了痛苦 。分页标题

[修行的艺术]曾雅冬——从那些陷在“无条件的爱”里的无明聊一聊修行的“万法归一”
本文插图
悉达多对于“解脱痛苦”的解答则是——培养对情绪的觉察 。 如果情绪正在生起的时候 , 你能够有所觉察 , 即使只是一点点 , 就能够限制它们的活动;它们变成像有监护人在旁的青少年 。 有人在监视着 , 魔罗(悉达多立地成佛故事里的反派)的力量就会减弱 。 悉达多没有被毒箭所伤 , 因为他觉察到这些只不过是幻象 。 同样的 , 我们自己强大的情绪就像是魔罗的毒箭 , 也可以变成像花瓣般不具杀伤力 。 当外表美丽的天女接近悉达多的时候 , 他清楚地了解 , 她们如同火圈一样 , 只是和合而成的 , 本质上是虚空 , 因此她们失去了诱惑力 , 无法打动他一丝一毫 。 同样的 , 只要了解我们所欲求的对象事实上是和合而成的现象 , 就能破除诱惑的魔咒 , 安住当下 。 当然就算我们了解了这些 , 这还只是我们停留在思想层面上的了解 , 真正获得证悟还需要在行为上践行 。
当你开始注意到情绪所能够造成的损害 , 觉知就会开始发展 。 当你有了觉知——举例来说 , 如果你知道自己正站在悬崖的边缘——你就会了解在面前的危险 。 你仍然可以继续前行;带着觉知在悬崖上行走不再那么恐怖 , 事实上 , 它反而是非常刺激的 。 不知才是恐惧的真正根源 。 觉知不会妨碍你的生活 , 反而让生命更加充实 。
就像当你正在享用一杯茶 , 而且了解那杯茶的空性 , 也了解短暂事物的甘与苦 , 你才能够真正地享受那杯茶 。

[修行的艺术]曾雅冬——从那些陷在“无条件的爱”里的无明聊一聊修行的“万法归一”
本文插图
刚刚聊了很多佛家的东西 , 其实道家也有很多在践行人间道里很中正的观点 , 之前我们也有几篇文章是介绍这些的 , 包括之后我们在直播间里也会专门开一门《聆心禅——人间“道”修行课程》 , 相比我们《聆心禅入门初阶》和《聆心禅入门中阶》中的世界观 , 这门课可能更加适合受唯物主义教育比较深的朋友们来修习 , 也是当我看到越来越多灵性导师自己都泥足深陷在“无条件的爱”这个概念里 , 尤其是我看到我身边的人也深受其害的时候(当然并不是说这些老师本身道德或者观念不好 , 只是在某些方面教学方面缺乏一些善巧的方式 , 容易带歪学生) , 当然我们在这里讲到的这个“善巧”与否都是程度问题 , 如果放在孔子的口中 , 那就是“因材施教” , 因为现代教育的模式和古代教育模式差别比较大 , 大部分学生有时候也是想起来学一学 , 受的也并不是系统的教育 , 所以在从这方面区别灵性老师的时候 , 要把“是否接受过这位老师较为系统的教育”或者“跟随老师上课的时间长短”作为下判断的前提 , 而不是刚第一堂课听个只言片语就妄下定论 , 信口开河 。

[修行的艺术]曾雅冬——从那些陷在“无条件的爱”里的无明聊一聊修行的“万法归一”
本文插图
在前面我对“一些灵性老师”口中所谓的”无条件的爱“做了一些批判 , 但我并不是要否定“无条件的爱” , 爱是一切 , 甚至真相的另一个名字就是爱 , 甚至连阿卡西也是爱 。 我们只是希望“无条件的爱”这个美好的词汇不被滥用 , 我们先来弄清楚真正的“无条件的爱”是什么?
”完全无条件的爱“是允许和尊重 , 允许和尊重万物以他原本的模样来呈现 , 允许并尊重万物的生长过程 , 允许有痛苦 , 也允许胆小懦弱、允许有负面情绪等等的存在 , 即使当我们看到这些的时候也不加以干预 , 并无条件地提供一切的支持和滋养 。
而在关系里 , 有多少人不断地在强迫自己为周围的人提供无条件的爱?其实大家依然有一个目的 , 就是为了感化和改变对方 , 去以自己想要的方式来表达和行为 , 尽管有时候这个“自己想要的”是为了让对方变得更好 。 所以就算你是在自认为充满觉察地、为了对方好而去提供爱 , 那么因为你有这种“目的” , 所以依然不能称之为“无条件的爱” 。 所以其实从这里大家也能看到 , 也不是所有非“无条件的”爱 , 都是不好的 , 在我们人间道上 , 只要爱的发出者是带着觉察的、把握好一个“利己又利他的“一个度的问题 , 是可以尽量避免所“世俗之爱”带来的负面情绪的 。 所以大家首先要正视自己在目前为止确实做不到“完全无条件的爱”这件事 , 做不到并不代表不好 , 不要苛求自己追求完美 , 因为其实上过我们课的朋友都知道对自己追求完美本是就是一种不爱自己的表现 , 因着这种表现 , 还可能把自己因为苛求到最后依然做不到的事情归咎到伴侣身上 , 认为问题出在伴侣那里 , 从而对伴侣又产生了批判 , 这时候可能在两个人的关系便种下了一颗恶化的种子 。分页标题

[修行的艺术]曾雅冬——从那些陷在“无条件的爱”里的无明聊一聊修行的“万法归一”
本文插图
大道至简 , 万法归一 。
在修行这条路上 , 其实从头到尾只有一个原则 , 就是要对自己百分之百地诚实 。 面对自己的过程 , 并不是一个很好受的过程 , 你可以见人就笑 , 左右逢源 , 你也可以把自己包装地非常漂亮、友善、甚至专业 , 但唯独你避不开的是自己的心 。 你可以用表面的平和去糊弄自己一时 , 但是被掩盖的东西迟早还是会跳出来 , 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同学上了一些课程 , 当在课程的能量场里的时候感觉非常好 , 但是这种好的感觉却维持不了多长时间 , 你可以依靠外力来获得某种程度的加持 , 但是这些始终不会长久 , 只有当你真正开始直面自己所有的面向、当你不再逃避、直视自己内心的坑洞时 , 你内在的力量才会升起 , 而这些 , 只有你自己能帮自己做到 。 而一个真正合格的灵性导师是不会去培养你对他的依赖感的 , 除非他在你身上有其他的渴求;真正适合你的灵性导师 , 是始终游离在你的生活之外 , 致力于教会你自我疗愈之道 , 当你了悟自我内在的丰盛之后 , 便能通达自由地遨游在你自己的世界里 , 而非一直因着某种缘故要与导师建立着某种联系 。 更有甚者 , 有的灵性导师甚至会因个人好恶或者某种期待若有若无地用言论去影响学员的家庭甚至事业 , 这些都不是一个纯粹、正常的灵性导师该做的事情 。 那么该怎么去选择 , 相信再进行一个冥想或者禅坐 , 在大家的心中就会形成一个清晰的框架了 。
“聆心禅”是我们近几年在推行的一项修行方法 , 有很多方便法门 , 非常适合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群来修行 。 希望我们作为一个人 , 把对于生命应该了解的事情来全面地体会和学习一下 , 如何延续生命的长度、拓展生命的宽度、丰富生命的体验;让我们抛弃对“有用”的执着和关于门派的偏见 , 让人们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去感受生命的意义;希望到这里的朋友都是心态开放、自由浪漫、博识有趣的人 , 把对生命的理解和内心的安顿视作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 觉知自己的情绪、成见和分别心 , 发现自己内在更强大的灵魂力量 , 筑造一个更有持续性的内在生命系统 , 然后从一条全新的赛道上让自己的世俗生活脱胎换骨 。
【[修行的艺术]曾雅冬——从那些陷在“无条件的爱”里的无明聊一聊修行的“万法归一”】商务洽谈及更多精彩灵性内容请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曾雅冬导演工作室” , 或者私信抖音账户“曾雅冬情感连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