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包打听]象山花岙,浙江最后一座海盐手工晒制盐场


_本文原题:象山花岙 , 浙江最后一座海盐手工晒制盐场

[象山包打听]象山花岙,浙江最后一座海盐手工晒制盐场
本文插图
(《风味人间2》片段 。 视频截图)
5月3日晚 , 宁波名菜红膏呛蟹在美食探索纪录片《风味人间2》第二集“螃蟹横行记”中亮相 。 而打造这道美食的关键之一 , 在于一味完美的海盐 。
拍摄前期 , 节目组曾深入浙江各地 , 寻找一块适合拍摄的盐田 , 最终将目光锁定在象山花岙岛上的花岙盐场 。 分集导演之一傅娴婧告诉甬派采访人员 , “选择花岙盐场 , 是因为它是目前为止保存较好的盐场 , 非常美 。 傍晚的时候 , 盐场泛着金光;而晨起的盐场 , 在雾气中 , 看上去像一幅水墨画 。 ”
甬派采访人员从象山县非遗中心了解到 , 现在 , 这里是浙江仅存的一座海盐手工晒制盐场 。

[象山包打听]象山花岙,浙江最后一座海盐手工晒制盐场
本文插图
象山制盐历史可追溯到汉代 , 曾是响当当的“贡盐之乡” , 晒盐技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
唐代已用土法煎盐 , 宋时有刮泥淋卤和泼灰制卤法 , 并用煎熬结晶 , 元人称晒盐为“熬波” 。 清嘉庆开始 , 从舟山引进板晒法结晶 , 清末又引进缸坦晒法结晶 , 成为盐业生产工艺上的一大变革 。
值得一提的是 , 2008年 , 象山晒盐技艺入选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象山包打听]象山花岙,浙江最后一座海盐手工晒制盐场
本文插图
花岙盐场 , 地处高塘岛乡花岙岛 , 三面环海 , 位于象山县最南端 , 以岛命名 。 坐南朝北 , 东接金高椅港 , 西频三门湾 , 北临珠门港 , 背靠大佛山 。
1968年3月26日经浙江省轻工业厅批准 , 4月1日成立花岙盐场围塘指挥部 , 1969年12月围拢海塘 , 1971年建滩投产 , 围涂总面积5000亩 , 生产面积1791亩 , 最高年产原盐8500吨 。

[象山包打听]象山花岙,浙江最后一座海盐手工晒制盐场
本文插图
(花岙盐场旧貌 。 盐场供图)
盐场负责人胡辉告诉甬派采访人员 , 花岙盐场曾是象山五大重点骨干盐场之一 , 多次被各级盐务局及人民政府评为“优质高产”先进单位 , 为浙江盐业做出过一定的贡献 。
多年来 , 盐场缺乏资金投入 , 基础设施落后 , 致使产量低 , 质量次 。 盐场经营十分艰难 。

[象山包打听]象山花岙,浙江最后一座海盐手工晒制盐场
本文插图
(花岙盐场新工艺 , 盐场供图)
【[象山包打听]象山花岙,浙江最后一座海盐手工晒制盐场】2016年 , 宁波信丰泰盐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当地政府及盐场董事会多次磋商 , 由宁波信丰泰盐业发展有限公司第一期承包经营15年 , 目前已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对盐场基础设施及生产设备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 , 引进新技术 , 新工艺 , 目标是建成一个年产8千吨优质日晒海盐的生产基地 。
2017年初 , 花岙盐场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 。

[象山包打听]象山花岙,浙江最后一座海盐手工晒制盐场
本文插图
胡辉说 , 盐场现在还有三四十名盐农 。 每天清晨 , 盐农们迎着晨曦挑着盐担开始劳作 , 凭借经验把握潮汛和季节变化 。 6至9月是太阳光线最强、气温最高的时候 , 同样也是晒盐的黄金季节 。
天气好时 , 游客可以观赏到原生态的晒盐场景 。

[象山包打听]象山花岙,浙江最后一座海盐手工晒制盐场
本文插图

[象山包打听]象山花岙,浙江最后一座海盐手工晒制盐场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来源:甬派
摄/杨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