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四杰]只因此人人品太差,“初唐五杰”变“初唐四杰”,有卑鄙诗人之称


[唐四杰]只因此人人品太差,“初唐五杰”变“初唐四杰”,有卑鄙诗人之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唐朝初期 , 有王杨卢骆四人 , 以文诗而称名于海内 , 他们承上启下 , 一举突破了宫体诗的束缚 , 把五言律诗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 为唐诗的未来方向奠定了基础 , 是煌煌唐诗的真正揭幕人 。后世之人评曰:“王勃高华 , 杨炯雄厚 , 照邻清藻 , 宾王坦易” , 比他们晚生一点的诗圣杜甫亦云:“王杨卢骆当时体 , 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 , 不废江河万古流 。”可见杜甫对他们的推崇至极 , “初唐四杰”成就斐然 。
可谁知 , 初唐还有一位诗人 , 和他们生活在同一时期 , 出名也不比他们晚 , 才华也不见得比他们差 , 而且他身材高昂、仪表堂堂 , 年纪轻轻就“进士及第” , 曾多次和杨炯在朝堂上共事 。又因为和杜甫的祖父杜审言为知交好友 , 杜甫也曾经满怀深情地写了一首五言古诗《过宋员外之问旧庄》来怀念他 , 没错 , 他就是初唐诗人宋之问 。

[唐四杰]只因此人人品太差,“初唐五杰”变“初唐四杰”,有卑鄙诗人之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宋之问·公元656年—公元712年
宋之问的律诗风采绮丽 , 对仗工整 , 在文学史上对唐朝律体诗的定型颇有影响 , 在我看来他的成就不亚于“初唐四杰”中的任何一人 , 可为什么不把宋之问与他们并列 , 大概也就只有“人品差”这一个理由能解释了 , 让我为大家细说分明 。一、父子佳话 , 年少成名
【[唐四杰]只因此人人品太差,“初唐五杰”变“初唐四杰”,有卑鄙诗人之称】大约是在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 , 左骁卫郎将、东台详正学士宋令文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了 , 他欣喜异常 , 取名“之问” , 决心好好培养教导 。说起宋令文 , 他本人是一个励志派的典型代表 , 一开始他没有显赫的家世 , 是个贫穷的乡下小孩 , 他就认真钻研学问 , 矢志不渝 , 最后终于学业有成 , 当了唐朝的学士 , 成了“官一代” 。当时 , 世人把宋令文的文辞、书法、勇武并称“三绝” 。
就这样 , 耳濡目染 , 宋之问早早的继承了父亲在学识方面的天赋 , 勤奋好学 , 弱冠时期就文采过人 , 诗辞俱佳 , 王勃、骆宾王等人都是少年成名 , 却独独宋之问获得了一个“尤善五言诗 , 当时无能出其右者”的评价(出自《旧唐书》) , 可见在文辞方面 , 宋之问与“初唐四杰”不遑多让 , 甚至有过之而不及 。

[唐四杰]只因此人人品太差,“初唐五杰”变“初唐四杰”,有卑鄙诗人之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骆宾王七岁“咏鹅”
而且宋之问还有个两个弟弟 , 一个叫宋之悌 , 一个叫宋之逊 , 他们两个人也不是无名之辈 。
宋之悌继承了父亲的武力过人 , 曾官至剑南节度使、太原尹 , 掌一方军事 , 曾率壮士八人平贼七百 , 但让他真正成名的 , 却是因为他有一个忘年交名叫李白 , 为他写了一首诗 , 流传后世 。李白受永王牵连入狱时 , 正是宋之悌安排儿子为李白四处奔走洗刷冤屈 。后来 , 当宋之悌被贬岭南之时 , 李白前往送别 , 一句“平生不下泪 , 于此泣无穷”(诗名《江夏送宋之悌》) , 足见二人之深厚友谊 。
宋之逊则是精研草隶 , 继承了父亲在书法方面的造诣 。他倒是和大哥宋之问有些类似 , 品行不佳 , 两人一起做了一件为当时世人所不齿的事情 , 还被史书给记录了下来 。2009年 , 因为记载这件事的那篇古文文章写的十分优秀 , 还被当选了中考素材 , 如果宋之问和宋之逊知道了 , 一定啼笑皆非 。(文章名为《宋之逊告密》 , 具体故事下文揭示 。)分页标题
不管怎么说 , 他们兄弟三人各自继承了父亲一方面的本领 , 而且都超越了父亲 , 一时之间名声大噪 , 成为当时的佳话 , 人人都称赞宋令文教子有方 , 而宋之问也借着这股东风 , 成功的混进了初唐时期的名人圈 。二、春风得意 , 诗名显赫
公元675年 , 宋之问考取功名 , 登临“龙门” , 走上了自己的政治道路 。他先是以自己的才名 , 和杨炯一起被召进分直内文学馆 , 后来又和杨炯同时进入崇文馆当学士 , 天授元年秋 , 武则天称帝 , 两人又同时被敕召进洛阳 。宋之问比杨炯年龄大几岁 , 但并不妨碍有才华的二人惺惺相惜 , 成为好友 , 此后也一直是保持着亲密的联系 , 但两人的政治生涯与人生方向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

[唐四杰]只因此人人品太差,“初唐五杰”变“初唐四杰”,有卑鄙诗人之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武则天剧照
宋氏一家出自乡闾 , 起于微末 , 老宋虽然经过一番打拼 , 但仍然不属于名门之流 , 家世低微 。作为长子 , 宋之问一心想把宋家发扬光大 , 武则天掌权后 , 宋之问从一个从九品的小官陡然变成了五品学士 , 被武后当成文学方面的顾问 , 外出游玩都能够陪侍左右 , 他就更加感恩戴德 , 写了不少的文章来取幸武后 , 并且把这种方式视为升官发财的捷径 。
武则天一心想模仿太宗李世民 , 对待人才便也是不拘一格 , 宋之问又恰好有才有颜又会说话 , 受到恩宠也就顺理成章了 。一次 , 武则天带着众人去洛阳龙门游玩 , 用一件锦袍当彩头 , 命令大臣们写诗留念 , 一个叫东方虬的人写的又快又好 , 武则天就把锦袍赐给了他 。但是过了一会 , 宋之问的诗写好了呈给武则天 , 诗句靡丽富华 , 歌功颂德 , 武则天一看十分欢喜 , 就把已经到了东方虬手上的锦袍夺过来赐给了宋之问 。
唐中宗时期 , 有一次皇帝幸临昆明池 , 也是召集百官赋诗 , 但这次玩的花样更多 , 唐中宗在大殿前造了一座彩楼 , 让群臣把诗赋送上去 , 由上官昭容进行评选 , 只留下一篇 , 把其余的都扔下去 。于是群臣们就纷纷在楼下等候 , 那纸片是哗哗的往下飞 , 大臣们就在纸片中找到自己的 , 以落纸的顺序来判定名次 。

[唐四杰]只因此人人品太差,“初唐五杰”变“初唐四杰”,有卑鄙诗人之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宋之问
但是只有沈佺期和宋之问 , 两个人的一直没有落下来 , 到最后才有一张纸从楼上扔下来 , 群臣都围过去看 , 原来是沈佺期所写的诗稿 。上官昭容还在上面评价说 , 沈佺期诗的整体工力是不比宋之问差的 , 但是尾句没有宋之问的写得好 , 于是宋之问获得了这次应制赋诗的优胜 , 沈佺期为之叹服 , 宋之问的诗名更加显赫了 。三、政治投机 , 品行不端
武后时期 , 媚臣张易之、张宗昌兄弟大行其道 , 宋之问便趋炎附势 , 投身在这两兄弟门下 , 专门为他们代工写奏章和诗赋 , 跟着他们一起参加宴会游乐 , 甚至就连自己都发出了“志事仅得 , 形骸两忘”的感慨 , 这样的生活令他逐渐沉溺堕落 , 倾心媚附于武后和张氏兄弟 , 但是他却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政治纷争的漩涡之中 。
公元705年 , 武后被逼退位 , 二张被杀 , 宋之问也被贬到了今天的广东一带 , 但他养尊处优已久 , 不舍那种富贵享乐的生活 , 于是便偷偷逃回了洛阳 。弟弟宋之逊之前也曾谄媚攀附张易之兄弟 , 害怕受到处罚 , 就藏在了驸马王同皎的家中 。

[唐四杰]只因此人人品太差,“初唐五杰”变“初唐四杰”,有卑鄙诗人之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驸马王同皎剧照
王同皎参与过逼迫武后退位的事件 , 尊崇唐朝名相张柬之 , 但是在唐中宗继位后 , 有功的张柬之却被贬 , 武三思担任宰相 , 和韦后一起祸乱朝政(那个时期太混乱了 , 没有办法在本文细说) 。王同皎是个正人君子 , 当然看不惯武三思把持朝堂、飞扬跋扈的样子 , 于是与友人密谋诛杀掉他 。分页标题
但这件事却被宋之逊偷听到了 , 于是他和哥哥宋之问一起 , 派侄子宋昙向武三思告发了王同皎及其同伙 , 果然 , 韦后和武三思大怒 , 把王同皎抓了起来并杀害 。而告密的宋氏三人 , 却因功升官 , 宋之问更是当上了鸿胪使 。只不过 , 这下子他们的名声算是臭大街了 , 当时的文人纷纷羞与为伍 。
还有一件野史轶事记载 , 宋之问的外甥刘希夷 , 作了一首诗 , 然后前往拜访宋之问恳求指点 , 孰料宋之问一下子被诗中的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 , 岁岁年年人不同”所折服 , 爱不释手 , 想要把诗稿占为己有 。于是他就暗示外甥 , 把诗稿让渡给他 , 他再揣摩揣摩其余诗句 , 变成自己的作品 。
刘希夷当然不肯同意 , 两人于是不欢而散 。后来 , 刘希夷正在家中斧凿这篇七言诗的时候 , 宋之问却以相邀为由 , 让门客把刘希夷骗到一个地方杀死了 , 然后把这首《代悲白头翁》据为己有 , 那可是他的亲外甥!“因诗杀人”此事见于唐朝刘肃《大唐新语》 , 未知真假 , 但宋之问落得个“卑鄙诗人”的名头流传后世倒是真的 。

[唐四杰]只因此人人品太差,“初唐五杰”变“初唐四杰”,有卑鄙诗人之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代悲白头翁》诗人刘希夷
四、站错队伍 , 终获一死
景龙元年 , 武三思父子被杀 , 宋之问为武氏父子写诗作赋 , 上表请唐中宗为他们立碑 , 因此被唐中宗而夸奖 。然而好景不长 , 他因倾附安乐公主而被太平公主所忌恨 , 在政治斗争中 , 他被贬谪到浙江绍兴一带当一个小官 。
然而这对于他来说 , 反而是一种升华 , 他已不再年轻 , 也经历过政治动荡和官场相争的无情 , 从权力的中心、名利的圈子来到清秀的江南水乡 , 他看开了 。
在他贬谪时期的流传下来的作品 , 歌颂的对象已经从武后、皇室、权臣等变成了平民、圣人、神灵 , 比如他在越州写的《祭禹庙文》 , 就是贴近民生 , 真诚赞叹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 , 他的诗歌作品也走向健康清新的道路 , 获得的成就更高 。

[唐四杰]只因此人人品太差,“初唐五杰”变“初唐四杰”,有卑鄙诗人之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玄宗李隆基
但是 , 还没等宋之问完成自己的“新生” , 远处的京城又发生了一次大事变 , 政治上的大地震 , 临海郡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合谋杀死了韦后和安乐公主 , 拥立唐睿宗称帝 , 把宋之问贬到了更遥远的广西钦州 。过了两年 ,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 , 想到宋之问曾经是武后以及二张、武氏父子、安乐公主他们一系人的著名“写手” , 就一道旨意赐死宋之问 , 可怜初唐一代诗人 , 竟在流放的道路上 , 结束了最后的人生 。
总结:宋之问其人 , 在政治上毫无建树 , 只是一门心思想着攀附权贵 , 品行也被世人所看轻 , 可是他的诗作却是真正的优秀 , 在文学史上 , 他的五言律诗属对精密 , 音韵协调 , 令当时的诗人耳目一新 , 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受到大部分人的赞叹 。无奈之前低劣的人品 , 使他的名声无可救药 , 一直被人唾弃 , 所以 , 尽管他足以在文学成就上可以和王杨卢骆相提并论 , 但是后人却不愿意把他们放在一起 , 于是 , 本可能流传的“初唐五杰” , 就只能变成“初唐四杰”了 , 而且 , “卑鄙诗人”这个称号 , 也随着他的诗作万古流传了 。
他经典的名句有:
近乡情更怯 , 不敢问来人 。——《渡汉江》
河桥不相送 , 江树远含情 。——《送杜审言》
山雨初含霁 , 江云欲变霞 。
但令归有日 , 不敢恨长沙 。——《度大庾岭》

[唐四杰]只因此人人品太差,“初唐五杰”变“初唐四杰”,有卑鄙诗人之称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近乡情更怯 , 不敢问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