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春秋吴楚战争的新把式,诡诈用兵
引言
春秋时期吴楚两国频繁的交战 , 不同于中原地区重视礼的规则 , 双方均采用诡诈用兵的手段 。
两国地处南方 , 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 , 而且文化传统与中原文化不同 。吴楚两国在交战中大量的运用诱敌、袭击等方式作为战术选择 , 而且在长时间的作战中两国已经积累了世代的仇恨 , 都有了必定要置对方于死地的想法 。
虽然与中原注重军礼的交战方式大有不同 , 却强烈的冲击了当时的用兵策略 , 促进了兵法的发展 。一、吴楚战争关乎两国生死存亡 , 加上偏远的地理位置 , 诡诈用兵策略开始风行 。
春秋时期贯穿主线的是大国争霸 , 晋楚等几个大国的争斗 , 而吴国的崛起是在春秋末期所建立的霸业 , 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 。
但是吴国与楚国的战争 , 却与传统的中原争霸战争有着很多不同的特点 , 其用兵策略完全的超出当时军礼的范畴 , 表现出灵活、诡诈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春秋时期吴楚之间发生的战争大约持续了八十年 , 从公元前584年吴国进攻楚国到公元前504年楚国迁都为止 , 这期间吴楚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争 。
吴楚之间的交战规模逐渐的扩大 , 双方的矛盾、仇恨也在不断的积累 , 最后演变成为了灭国战争 。这一时期两国的交战几乎都会采用诡诈用兵的策略 , 这完全区别于当时诸侯国所遵循的战场礼仪 , 吴楚两国为达到胜利的目的 , 采取各种欺诈的手段 。
是什么原因导致吴楚两国作战的方式充满着“诡诈"的气息?1、吴楚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 , 相对于中原来说礼乐文化程度较低 。
春秋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大多是未开发的地带 , 消息闭塞少于中原有交流 。
楚国与中原地区隔着山河 , 经济、文化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 , 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中原诸侯的鄙夷 , 往后楚国虽然在不断的发展但是仍然没有融入到中原文化的圈子中去 。
楚国的君主曾多次的承认自己是蛮夷 , 直到成王时期才得到周王室的认可 , 开始进入中原文化的圈子 。
但是因为楚国的位置偏于南方远离中原 , 虽然吸收了很多中原文化 , 但是仍然保留着自身很多的特点 , 礼乐传播的范围、程度都不是很广泛 。
而吴国的情况也是如此 , 而且吴国与中原开始交流要比楚国晚了很久 , 一直是处于中原文化外围发展 , 并且接受了楚国的一些文化习俗 , 所以吴国的礼乐化程度是要比楚国更低的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礼乐程度低的两国又怎么会在战争中讲究礼仪呢!地处南方的两国 , 因自然环境的原因使得民风彪悍、好勇斗狠 , 没有礼乐的束缚反而让两国交战时更加灵活 , 注重战机变化 , 因此也就不同于中原诸国的作战方式 。2、吴楚之间的矛盾 。
吴楚之间的矛盾已经超出了这两个国家之间 , 而是生死存亡的灭国战争 。
从春秋时期大国的矛盾来看晋楚的矛盾是主要的 , 而吴楚的矛盾是次要的 , 并且吴楚的矛盾是因为晋楚矛盾而来 。
晋国为了抗衡秦楚联合带来的压力 , 改变两线作战的局势 , 因此决定扶持吴国来骚扰楚国后方 , 这样吴国才逐渐的发展起来 。
吴国对楚国发动的战争则有利的支持了晋国夺得霸权 , 牵制楚国兵力使其不能轻易北上 。
吴楚之间的矛盾不断尖锐 , 江淮地区是吴楚两国争夺的重点地区 , 江淮地区是保证楚国北上争夺霸业的基础 , 而对于吴国来说也是生存发展必须要占领的地区 。
围绕着这一地区双方开始了反复的争夺 , 常年的交战又使得双方成为了世仇 , 父子兄弟皆死于敌国 , 出现了不死不休的局面 。这样吴楚的交战已然不是中原地区的争霸战争 , 而是生死存亡的灭国战争 , 这就可以理解双方不遵守礼制的原因了 , 既然已是生死对立的局面 , 又何必在乎这些礼节约束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3、吴楚两国特殊的地形和兵种 。
吴国位于长江下游和淮水下游地势低洼、密布河网地形复杂 , 并不适合战车的使用 , 因此军队的构成以步兵为主 , 同时还有一部分舟师水军 , 车兵的占比则是非常的小 。
楚国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 , 楚国的兵种步兵、车兵、舟师都有着一定的比例 , 在于吴国交战的地区不适合战车的纵横 , 因此采用步兵和舟师是更为灵活、方便的 。
这样以步兵、舟师为主的部队 , 作战方式肯定是灵活多变的 , 不同于中原地区流行的策略 , 必然会有很多新的作战方式出现 。二、兵无常形 , 诡诈战术多多1、袭击
在敌人无准备的情况下 , 突然发动袭击 , 这在当时是违背战场礼仪的 。春秋时期主要以车兵为主 , 在作战之前需要排好阵势在鸣鼓进攻 , 给予双方充足的准备时间 , 而袭击则是攻其不备 , 吴楚的交战中大量的出现了这种作战模式 。
半路袭击、截击
公元前570年 , 吴楚在衡山交战 , 吴军在半路袭击了楚国部队 , 楚国大败而归幸存者寥寥无几 , 吴军因此获得胜利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夜袭、袭扰
派出小股部队不断的骚扰敌人 , 打乱敌人的计划部署 , 在以主力攻击从而获得胜利 。夜袭是在夜晚 , 利用天色掩护袭击敌人 。袭扰和夜袭经常会配合使用 , 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
公元525年 , 吴楚在长岸交战 , 吴国先王所乘坐的船“余皇”被楚军夺去 , 吴国公子光为了夺回先王乘州余皇 , 派遣三名精锐的士卒偷偷的潜入余皇附近 , 约定以口号内外呼应 , 等到交战的时候吴军内外呼应 , 使得楚军方寸大乱而吴军则趁机夺回了“余皇” 。
尾随追击、奔袭
尾随追赶在敌人的后面 , 趁其不备发动攻击 。奔袭则是急速行军 , 在敌人料想不到的时候突然的发动攻击 。公元518年楚平王出兵伐吴 , 在撤军返回的途中一直遭到吴军的尾随 , 而吴军又楚国边境发现巢和钟离两城没有守备 , 因此突然袭击了这两座城将其占据 。
阵前突袭
在敌方的部队还没有集结好阵型 , 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突然发动攻击 。这与当时中原地区战车作战方式差距甚大 。吴楚两国频繁的使用这种策略打击地方获取胜利 , 如公元前537吴楚在鹊岸交战楚军没有防备 , 而遭到吴军袭击大败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诱敌
偏师诱敌
公元前560年楚国国丧期间 , 吴国趁机伐楚 , 楚国以部分私兵引诱吴军 , 并设下埋伏吴军大败 。
乱阵诱敌
公元前519年 , 吴军进攻楚国 , 楚国带领诸国军队前来救援 , 但是因为令伊去世导致楚军士气低落 。
吴国在公子光的提议下临时用犯人组建部队排在最前面而后方则是精锐部队 , 这样示敌以弱让敌人变得骄傲起来 , 战斗中诸国的部队因为争先俘获吴国前排的囚犯而阵型大乱 , 吴国趁机派出精锐部队 , 而大获全胜 。3、趁敌国大丧发动袭击
春秋时期敌国处于国丧期间 , 趁机发动袭击被认为是不道德的、无信的行为 。吴国曾多次趁楚国大丧期间发动攻击 , 但是都遭到了失败 , 自身反而损失惨重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诡诈用兵的风行使古军礼逐渐消失 , 同时也促进了兵法进一步发展 。1、导致古军礼的消失分页标题
吴楚两国长期的交战 , 采用了很多灵活不同的作战方式 , 大大的突破了以往战争的规则 。
尤其是以诡诈的用兵策略逐渐突出 , 使得春秋后期开始各诸侯国对于战场原先的那一套礼仪制度不在遵守 。
吴楚的交战正是处于弭兵之会的时期 , 中原地区是相对稳定的 , 而吴楚之间激烈的碰撞所采取的各种战略决策 , 都使中原诸侯们耳目一新从中吸取了很多的经验 。2、兵法的进一步发展
吴楚两国这一时期的用兵策略 , 使得中国古代的用兵理论进一步发展 。在春秋时期因为各国都被战场规则所束缚 , 没有什么突出的军事理论出现 , 都是围绕着以前战场规则阐明的军事理论 。
而吴楚战争使得《孙子兵法》这部突破以往规则新的军事理论著作得以诞生 , 它正是为了适应吴楚战争的实际需要而被创作出来的 , 阐述了兵者诡道这的核心概念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结语
吴国与楚国的交战虽然在春秋时期并占据主导地位 , 但是两国采用新的战术却给春秋各国带来了战术大变革 , 使得各国逐渐不在拘泥以于过去的规则限制 , 给各国上演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的战争实例 。
促进了战争形势的新变化 , 各国由争霸战争逐渐的过渡到了灭国兼并战 。
诡诈手段的使用也反映了春秋时仅剩的礼乐制度开始崩坏 , 社会进入了一个大变革时期 。
参考文献:
[1] 《春秋军事研究史》
[2] 《汉书》
【「」“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春秋吴楚战争的新把式,诡诈用兵】[3] 《史记》
- 孔夫子|蒋谈廿四史(19):“孔子智库”为中国春秋社会做贡献
- 海叔说春秋|已经“消失”的省份,仅存在16年,网友:若没消失,将是最美省份
- 新疆晨报|福海县将“春秋牧场”打造成“转场小镇”旅游景点
- 春秋寨|南漳春秋寨:山顶之上,云间慢生活
- [楚庄王]春秋五霸都是哪几位,他们称霸后的结局如何?
- 『崔家』历史上的教训:父子反目,庆氏乘乱灭崔家
- 「」古代黑科技之春秋冶炼科技最高水平——越王勾践剑
- 寿梦:此人是春秋吴国崛起之初的国王,去世时为何违背礼法传位给幼子?
- []原创 春秋战国时期,为何中原地区国家的人,对秦国都不大看得上
- 「」春秋时期的商人治国——不动武不流血,两招让敌国俯首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