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连张学友都要跑日本才能压制的黑胶唱片,正在以何种方式“回潮”?
本文插图
林桓民
HYM嘿哟音乐联合创始人
大家好 , 我是林桓民 。
What a Difference a Day Makes;Ingram Washington
我们准备了一段看起来有点“装”的开场桥段 , 这个开场音乐不是来自音控老师的电脑 , 也不是我们手机中的网易云音乐或者QQ音乐 , 而是来自于这张真实的、借由物理方式发声的黑胶专辑 。
今天 ,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音乐载体的起源和至今的演进 , 以及我们听音乐的方式到底发生了哪些改变 。
本文插图
林桓民在造就演讲
01 黑胶曾经长的像薯片罐?
本文插图
音乐载体的发展
到底什么是黑胶?
从爱迪生1877年发明记录声音的方式直到现在 , 我们听音乐的方式 , 从黑胶、磁带、MD、CD、再到手机中的各种流媒体音乐平台 , 经历了长久的革新 。
最早期的黑胶 , 是一个非常低门槛的设备 , 就和八音盒一样 , 它是通过一种唱针接触唱盘上的凹痕、刻度 , 来记录和产生音乐的东西 。 而在黑胶之前 , 诞生过这样一种很神奇的声音载体——圆筒 。
本文插图
圆筒
圆筒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商业流通的人工录音载体 。 这样一个长得有点像薯片罐子的东西 , 就是我们当下理解意义上的专辑 , 当时的音乐人会将两根手指插在圆筒中 , 向乐迷问候:嘿 , 要不要听听我的新专辑 。
本文插图
要不要听我的新专辑?
之所以会有这种略显吊诡的场景 , 是因为圆筒表面的凹痕非常脆弱 , 如果用手指接触到圆筒的外表层 , 记录音乐的凹痕就会消失 。 这种不便捷性和困难的保存形式 , 让圆筒并没有真正流行起来 。
紧接着 , 我们进入了“虫胶时代” 。
【造就连张学友都要跑日本才能压制的黑胶唱片,正在以何种方式“回潮”?】
本文插图
虫胶唱片
所谓的虫胶唱片 , 外形上已经很接近于我们现在认知的黑胶了 。
虫胶唱片的原料 , 是由胶虫附着在树木上产生的枝液凝固成的 , 是一种类似于塑料的材质 。
本文插图
虫胶唱片放大百倍千倍后
画面中就是一张虫胶唱片放大百倍千倍的效果 , 它和现在的黑胶一样 , 也是通过唱针摩擦唱盘表面的轨道来进行发声的 。 但由于虫胶唱盘稀疏的纹理密度和受限于当时工业技术的粗壮唱针 , 它的声音并不是那么优雅 。
02 33转和45转的黑胶唱片 , 哪个音质更好?
刚才我们说到的虫胶 , 是一种当下极为稀有的78转唱片 。
所谓78转 , 就是指这张唱片在一分钟内要旋转78次 , 而且只能收录3分钟的音频 。 直到1948年 , 出现了第一张密纹黑胶唱片 , 每一面唱片的记录时长才扩展到20分钟 。
本文插图
1948年第一张密纹黑胶唱片出现
同时 , 黑胶唱盘的表面分为外圈与内圈 。 外圈的音质往往会比较好 , 加上唱片20分钟的录音时限 , 当时很多音乐人都会把自己的主打歌放在外圈的第一首或者第二首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黑胶唱片尺寸
因为虫胶不易保存 , 如今78转的唱片已经十分罕有了 , 更多的被33转和45转的密纹黑胶所取代 。 很多人会问 , 33转和45转的唱片有什么差异?哪个音质会更好呢?
我们类比33转和45转的唱片是两辆时速不一的汽车 , 在地上放置两个连续的减速带(就好比唱盘上的轨道) 。 当一台时速80的汽车和一台时速120的汽车压过地上的两个连续减速带 , 时速80的汽车发出的声音是bom~bom , 时速120的声音会更快一些 , bombom 。
但我们在不同转速的唱片中 , 听到的音乐频率又是一样的 。 为了达到同样的声音频率 , 时速120汽车压过的两个减速带的距离就要被拉长 。 也就是说 , 45转的唱片轨道是比较宽松的 , 而33转的唱片轨道是被压缩过的 。
在这个层面上来讲 , 45转的音质会比33转的稍好一些 , 但这个差异是人耳无法分辨的 。
03 你还记得最近听的一首歌的封面吗?
本文插图
好看的专辑封面尤为重要
50、60年代 , 在没有网络、没有电视、甚至广播都是一种稀缺载体的时代 , 大家是如何去选择自己想听的音乐的呢?
这时候 , 一张好看的专辑封面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 黑胶拥有所有音乐载体中最大的封面 , 它可以承载更大的信息量和画面冲击感 。
本文插图
你看起来很好听
当你来到唱片行 , 无法试听、也不能拆封 , 因为只要唱针接触到黑胶 , 它就开始受损了 。 就好比汽车的轮子只要落了地 , 它就变成了一辆二手车 。
所以早期的音乐制作人就会从黑胶的封面设计和装帧设计开始 , 给购买者一种仪式感 。
本文插图
Beatles《佩伯军士的寂寞芳心俱乐部乐队》封面装帧设计
说回现在 , 大家好像不是那么在乎音乐专辑的实体外在了 。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 , 你还能回忆起你最近听过一首歌的封面是什么样子吗?可能没有印象了 , 因为这件事对我们来说似乎已经变得不重要了 。
但在黑胶唱片时代 , 除开专辑的封面和装帧 , 还有很多猎奇的玩法 。 The Flaming Lips , 国内叫做烈焰红唇乐队 , 他们曾经收集了当时包括Coldplay、Ke$ha在內的欧美一线音乐人的血液 , 将其灌注在透明的塑料唱盘内 , 压制出一张“血腥”的专辑 。
本文插图
“血腥”的专辑
试问这样一张疯狂的音乐作品 , 会否撩动你的听音好奇欲?
04 1998年前 , 哪怕你是张学友 , 也要跑到日本压制黑胶
本文插图
黑胶回潮
从1960年到2013年 , 由于受到新音乐载体的冲击 , 黑胶市场开始持续走低 。
从2013年开始 , 黑胶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回潮” , 整个2017年 , 全球黑胶的销量达到了16亿美元 , 共计卖出4000多万张 。
本文插图
中国第一条黑胶产线
中国的黑胶产业是从1998年开始的 , 在此之前 , 无论你是张学友还是陈奕迅 , 你都必须跑到德国或者日本压制自己的唱片 。
如何让黑胶能够被本地化 , 能够让蔡琴、费玉清 , 乃至让中国的古典音乐和说唱音乐也能在地化地生产、被可视化地看见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黑胶唱片
我开始思考黑胶的一些在地化可能性 。
比如 , 现在有一些咖啡店也在制作售卖自己的黑胶唱片 , 打开他们的唱片封套 , 就可以闻到咖啡的香气 。 部分高端的手机品牌也开始用黑胶来作为他们发布会的邀请函 , 因为这可以代表他们极高的音乐播放品质 。
对个人而言 , 在地化的制作也可以让你通过录制黑胶 , 来抒发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
05 你爱听“音乐”?还是爱听“背景音乐”?
本文插图
黑胶唱片
我记得很早的时候 , 当我买到了一张黑胶碟或者CD, 我会找个舒服的地方坐下来 , 一边听一边翻阅歌词本 , 欣赏着里面的摄影 , 尝试着去理解音乐人想要对每个购买作品的人想说的话 , 因为这些都是这个完整作品的一部分 。
本文插图
你记得最近听的一首歌的专辑封面吗?
但是曾几何时开始 , 我们只是在播放“背景音乐” 。
在这样的一个时空中 , 甚至于最近一首歌的封面 , 在记忆中也变得模糊 , 好像音乐已经不是一个值得倾注时间的事情 。 现在的我们到底愿意花多少钱去购买它呢?
这些是我对音乐的一些思考 , 希望能引发大家的一些思考 , 谢谢 。
(本文未经造就授权 , 禁止转载 。 )
文字 | 丁一洲;视频 | 韦金松
版面 | 田晓娜
互动话题:感谢你的在看、转发、评论 , 你听的是音乐 , 还是“背景音乐”?
欢迎关注即将到来的2020造就WOMEN大会 。
每周评论区 , 被zan最多的评论者 , 将获得造就WOMEN云大会门票一张 。
▼
- 精心搭配行家|宋茜是有多苗条?穿条连体裤都要用2条腰带,这身材我是服气的
- 女巫贼小喵|前方预警 | 除了这两个星座,别的星座都要好好注意了!
- 结绿|老人和子女之间都要互相体谅,要多为对方着想,彼此照应着生活
- 宝宝辅食微课堂|原创 食物届的“储水罐”,夏天全家都要吃,几块钱一大盘
- 知阳|一个情绪不成熟的人,常会说这3类话,有一种都要远离
- 星座连连看吧|看似不聪明,其实一点都不傻的3星座,比谁都要聪明
- 光头|四大天王光头造型谁能hold住?张学友黑帮大佬,黎明简直惨不忍睹
- 明敦美丽诊所|抗衰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课题
- 洞见V|无论到了什么年纪,都要守住的7条底线
- 异性|异性相处,无论爱或不爱,心中都要有一个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