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77自卑与超越—阿德勒谈童年对一生的影响


转自公众号领教工坊

sing77自卑与超越—阿德勒谈童年对一生的影响
本文插图
领教导言
“童年是理智的睡眠期”—卢梭《爱弥儿》
孩子们在童年时依靠感性来探索并认知世界 。 幼年时被链接或被赋予的生活意义 , 也将会在潜移默化中左右孩子们的思想、行为 , 甚至影响到其未来一生的命运 。
但在“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看来 , 环境终究不会对人造成决定性的影响 , 我们还是有机会通过重新解读自己的人生来改变命运 。
童年对人生的影响从我们刚刚出生那一刻起 , 就开始了对“生活的意义”的探索 。 就算是孩子 , 也想弄清自己的力量和自己在周围环境中的地位 。
在儿童发展的前五年 , 已经具备了一套固定的行为模式 , 即他们以怎样的方式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事情 。 此时 , 他们对于自己和社会所向往的发展模式已经有了深层次的概念 。 此后 , 他们就会利用自己对社会和自我的看法来关注整个世界 。 因为在儿童时期还不知道何为社会经验 , 所以需要有人对他们加以诠释 , 这样就逐渐赋予了他们生活的意义 。
【sing77自卑与超越—阿德勒谈童年对一生的影响】一个人的经历不能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对孩子们而言 , 即使对意义的认知已经偏离正轨 , 即使他们所采用的处理方式还会带来接二连三的错误 , 他们还是会坚持 , 不改变 。 只有他们重新检讨 , 对自己的认知加以改正 , 才会使他们对于人生意义的理解得到改变 。 有时 , 犯错带来的严重后果会强迫性地驱使他们改变自己对人生的认识 , 然后完善自我 。 但是如果没有任何方面的压力 , 他们就不会意识到其中的谬误 , 还会执着于错误之中 , 以至于结果无法收拾 。 一般来说 , 要想让自己对人生的认知走向正确的轨道就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学人士的指导 , 他们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错误的根源并探寻到正确的人生意义 。
人们在儿童时期的情境有多种解释方法 , 童年的不快乐很可能被赋予相反的意义 。 比如 , 有的孩子童年生活并不快乐 , 他就会尽其所能让自己找到一个摆脱困境的方法 。 由此 , 他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一定要使自己的善得到改善 , 不要让我的孩子再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 。 而有的孩子则会想:上天真的好不公平 , 为什么总让别人享受美好的东西?既然上天对我这样残忍 , 我还有必要对别人给予慈爱吗?
也许有的父母会这样告诉自己的孩子:我的童年就是从贫苦中过来的 , 可是你为什么就一点苦都不能吃呢?
有人则认为:因为童年时我受了很多苦 , 所以我现在做什么都无可厚非 。
从以上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 , 他们对于人生的理解已经表现在他们的行为之中 , 如果他们不对自己的思想加以改变 , 行为自然也不会改变 。
每个人的经历并不能决定人生的成与败 , 这就是个体心理学对决定论的反对之处 。 一个人的经历不能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 但会对人的命运造成影响 。 如果我们将某种特殊的经历作为未来人生的基础 , 那么必定会被误导 。 环境因素并不能决定人生的意义 , 我们却可以通过解读自己的人生状况来改变命运 。

sing77自卑与超越—阿德勒谈童年对一生的影响
本文插图
身体缺陷
成年人中的失败者 , 大部分都是因为在童年时期就未对人生的定义形成正确的认识 , 并让这种错误一直发展 。 其中包括那些在婴幼儿时期患病或存有缺陷的孩子 。 这样的孩子经历了痛苦的童年 , 根本无法意识到人生的意义就是对社会的贡献 。 除非让那些与他经历相似的人对他加以引导 , 否则他们常常因为周围人的嘲笑、同情或挤兑而变得更加自卑 。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 , 会因为自己受到社会的侮辱而变得内向 , 并且还认为自己不会对社会有任何贡献 。分页标题
身体器官的残缺或内分泌异常都会导致儿童在生活方面产生困难 , 我想 , 我是第一个对此领域加以研究的人 。 虽然这一分支在业内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 , 但它的发展方向却偏离了我的愿望 。 我一直在寻找克服这种困难的方法 , 而非让他们将发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归于人身体的缺陷或者内分泌的异常 。 相反 ,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那些有困难的儿童在克服困难的同时 , 会将自己内在的巨大潜能激发出来 。
有很多具有先天缺陷的人 , 常常成为某一时代的杰出人才 , 虽然他们有的一生与病魔相伴 , 有的英年早逝 , 但他们的贡献是实实在在的 。 人类许多伟大的发明 , 正是由这些人创造出来的 。 他们的坚强源自奋斗 , 他们执着于常人都无法完成的事业 , 所以成就就是理所应当的了 。 仅凭对人肉体的观察 , 我们无从判断心灵发展方向的好坏 。 然而迄今为止 , 大部分具有先天缺陷或内分泌异常的儿童都未接受过正确的训练 。 正因为无人可以理解他们的痛苦 , 所以他们总是越来越自我 。 由此我们也就明白了那些先天具有缺陷的儿童大多是失败者的原因 , 因为他们往往过于关注自己的缺失而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 。

sing77自卑与超越—阿德勒谈童年对一生的影响
本文插图
溺爱
家长对孩子的过于宠爱也是导致孩子对生活的意义进行曲解的一大因素 。 在那些孩子的心目中 , 自己无须争取便可达到一切 。 他们还认为自己天生就具有某种权力 , 无人能及 。 然而 , 一旦他们不再成为众人的焦点 , 他们的位置被人取代时 , 便会无法忍受 , 他觉得周围的人都对他有所亏欠 。
在他们的生活中 , 已经习惯了只索取而不付出 , 他们根本不懂得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 因为一直生活在别人的关照之中 , 他们已经没有了自立能力 , 也从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 他们的脑海中除了自己别无他物 , 根本不懂得与人相处、合作的益处 。 当有困难出现 , 他们唯一想到的便是求助于人 。 他们认为 , 如果他能重新成为众人的焦点 , 如果人们可以再次承认他是杰出的人 , 那么情况就会大有改观 。
过于受宠的孩子在长大后 , 很可能会成为危险人群 。 其中有些人甚至会恩将仇报 , 表面装出“媚世”的姿态 , 私下却一直寻找机会攻击别人 。 如果让他们像普通人一样合作完成某件事 , 他们定不会服从 , 或者公然反抗 。 如果他们不再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呵护 , 就会认为有人在他们背后进行攻击 。 他们以为众人都与之敌对 , 所以只要有机会便会打击报复 。 如果他们对他人处理方式不能接受 , 他就会认为这一行为是对他的虐待 , 所以对他们的惩罚不会起到任何作用 。
他们只会这样想:所有人的都在和我作对 。 这样的孩子无论是对别人公然反抗还是将别人的善意当成恶意 , 都表明他们对人生的理解是错误的 。 有些人会在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方法 , 但是他们的思想永远不会有所改观:人生的意义就是自己永远第一 , 自己至高无上 , 自己可以为所欲为 。 如果他们一直持这样的人生态度 , 他们的方法永远不会正确 。

sing77自卑与超越—阿德勒谈童年对一生的影响
本文插图
冷落
受人冷落的儿童是第三种“问题儿童” 。 他们的人生同样容易偏离正轨 。 这些孩子根本不知道关心和互助的概念 , 因为他们的脑海中从来没有这些名词 。 我们可以想象出 , 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不悦 , 总会高估困难的程度 , 从不去争取他人的帮助 。 当他看到社会冷漠的一面就会认定整个社会都是如此 。 他们不会想到 , 帮助他人做一些事就可以赢得他人的尊敬和喜爱 。 他们连自己都无法相信 , 更别提相信他人了 。
实际上 , 任何经验都无法与感情相比拟 。 母亲最初的任务就是让孩子一出生就感受到对自己的依赖之情 。 继而 , 她可以让孩子将这种感情范围扩大 , 直至周围的每一件事物 。 如果母亲没有完成这一任务 , 也就是没有让孩子对周围产生兴趣 , 并形成合作与互助的情感 , 那么孩子就很难对社会形成关注 , 也很难再有与人合作的意识 。 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人人都有 , 但这却是经过培养才得以体现的 , 否则根本无法尽情地展现出来 。分页标题
如果我们对一个被人忽视、不受欢迎和没人理睬的孩子进行研究 , 可能发现 , 他们从来没有与人合作的意识 , 他们就像与世隔绝了 , 不能很好地与人沟通 , 对互助互爱的事情更是一窍不通 。 之前我们已经提到 , 这样的人生毫无意义 。 事实告诉我们 , 如果一个孩子在婴儿期是平安度过的 , 那么他就已经很好地受到了关心和照顾 。 所以 , 对于完全被忽视的孩子我们暂且不管 , 接下来让我们说说那些常常被人忽视的孩子和那些只有某些方面被忽视的孩子 。 总之 , 事实证明 , 被人忽视的孩子根本没有对人的依赖感 。 我们感到很悲痛 , 在这个文明的社会中 , 失败的人常常不是孤独就是私生子 , 因为这样的孩子被人忽视的概率更大 。
从以上我们得知 , 身体缺陷、被过于宠爱和被人忽视的孩子很容易被误导 , 他们经常形成错误的人生观 。 这些孩子极力需要他人的帮助 , 让他们找到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 。 他们需要在人的帮助下找到人生的意义 。 如果我们已经给予了他们帮助 , 就会在他们所做的每件事中看出他们对人生意义的理解 。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 师从弗洛伊德门 , 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 , 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 , 代表作品:《人类面临的挑战》、《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理解人类本性》、《自卑与超越》等
来源:《自卑与超越》
导言:刘鹤轩
编辑: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