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图片
图为:5月15日晚 , 在淄博王府井广场一家串串火锅店 , 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带领三人在该店就餐 。 (孙健钊供图)
早上一睁眼 , 朋友圈就被淄博市委书记“下馆子撸串”的新闻刷了屏 。
这件事关注度为啥这么高?仔细一想 , 您还别说 , 吃饭这事儿 , 还真就不能马虎 。 网上的热点 , 有多少和“吃”有关?“吃”的问题 , 一旦出了问题 , 就是大问题 。
说到这儿 , 想起前阵子 , 疫情正紧 , 我心里很忐忑 , 寻思从网上采购点方便面;生怕孙女吃不好的父亲坚持外出采购 , 去了超市 , 回来后跟我说 , 你放心好了 , 超市里满满当当的货 , 绝对没问题的!我这才放下心来 。
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一个“天”:民以食为天 。 这个“天”太大了 , 它的重要性 , 怎么强调 , 都不为过 。
还有一句话 , 叫“食以安为先” , 强调食品安全 。 有了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 , 中国人想吃什么 , 完全可以“管够”“吃饱” , 但能否安全、洁净、纯天然 , 就难说了 。 提高产量 , 我们靠科技;但科技有两面性 , 造假者也可以使用高科技 , 害人于无形 。 只有采取更严格的监管手段 , 才能干掉这些“坏家伙” , 让老百姓吃得放心 。
疫情防控形势下 , 对餐饮安全有了新要求 。 简单而言 , 就是要求监管部门“戴着镣铐跳舞” , 走好“钢丝绳” , 既要搞活餐饮业 , 又要严格防控 , 确保疫情不反弹 。
第二个“天” , 是“半边天”:餐饮业是夜经济的“半边天” 。 餐饮活 , 夜经济就活;餐饮死 , 夜经济就死 。
这话说的 , 好像淄博人都是吃货似的;您别误会 , 咱淄博人就是吃货哈哈 。 现在不是三年困难时期 , 吃货怎么了?只要腰围不超标 , 放开肚子吃 , 不仅不丢人 , 将来GDP的勋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月半(胖)”……
淄博优秀的传统饮食文化 , 我就不说了 , 要从神农尝百草说到淄博的夜经济 , 跨度太大 。
咱就说一点:夜经济岂能缺了吃?没有吃 , 哪有夜经济?想和我辩论的咱私聊——边吃边聊 。
搞活夜经济 , 淄博才有个大城市的样子 , 才有吸引力 。 夜经济绝不是表面文章 , 它的核心内涵 , 在我看来 , 是形成“8小时之外的生态场” 。
8小时之外 , 就是工作之外;生态场 , 就是不同于工作环境的一个轻松、舒适、自由的场景 。
【大众日报大众锐评|淄博三“天”:书记下馆子背后的民生问题】8小时之内的工作场合 , 人们容易产生疲惫感 , 持续相同的场景 , 人的脑子感到“不转了” , 灵感没有了 , 会议成了干巴巴的程序和讲话 , 缺乏碰撞 , 枯燥干瘪 , 让人毫无灵感 , 遇到难题 , 也不容易找到办法 。
这个时候 , 不妨换个场景试试 。 换个场景 , 氛围轻松 , 躺着、歪着、竖着都无所谓 , 不敢说的话敢说了 , 不敢想的可以想了 , 思想的碰撞就容易出火花了 。
以前的两个超级大国 , 在缩减核弹头上 , 针锋相对 , 剑拔弩张 , 始终达不成协议 。 后来专家支了个招 , 说你们别在会议室谈了 , 去小树林谈 。 于是双方在一个风景优美的森林附近 , 边走边谈 , 大家都很放松 , 场景一换 , 连原本敌对的态度也改变了 , 协议很快达成 。
在会议室里 , 他们总是摆脱不了那种“见面就想拼刺刀”的激动心态 , 理性和感性处在一个非常敏感的临界点 。 最终轻松突破了这个瓶颈的 , 只是“换换场景” , 四两拨千斤 。
淄博乃至山东 , 也是这样 。 全市、全省上下 , 都铆足了劲儿 , 力争上游、敢为人先 , 可就是差了那么一点点火候 。 这个“火候”在哪里?各地有各地的不同 , 从淄博的角度而言 , 可能就是理念问题、创意问题 。 这两个问题解决了 , 理念和创意领先了 , 淄博丰厚的文化、旅游、工业资源 , 就能盘活了 。
理念和创意 , 都是“脑子的问题” 。 脑子的问题 , 在办公室里想 , 想不出来;在文件里找 , “晃晃行晃晃不行”(淄博方言 , 有时候行有时候不行) 。 很多时候 , 要走出去 , 要深入基层 , 还要换个场景 , 找到淄博的“思想碰撞场” 。
这种“思想碰撞场” , 可以是显现的、刻意的 , 比如新材料论坛、齐文化论坛 , 也可以是隐性的、生态的 。 夜经济的重要功能之一 , 就是成为隐性的、生态化的“思想碰撞场”;具体载体 , 是以咖啡馆、酒店、茶馆为代表的餐饮业 。
仔细想想 , 有多少协议 , 是完全在谈判桌上谈成的?谈判桌的主要作用 , 是签署协议 。 但前期的大量工作 , 真正起作用的 , 是“8小时之外”场景 。
原因很简单 , 这种场景下 , 人更容易合作而不是对抗 , 做出让步 , 才会达成一致;人也更放松 , 更容易冒出灵感 , 对一些“水火不容”、谁也不让步的问题 , 更容易找出“第三条路径” 。
明白了这些 , 你就知道为什么北上广深咖啡馆那么多 , 人们那么喜欢夜生活了 。 这不仅仅是生活方式问题 , 更关键的是 , 商人、老板们给自己换了场景 , 工作效率更高了 。 咱淄博人在办公室加班到半夜12点 , 头昏脑涨、脑子越来越不灵光 , 效率越来越低;人家喝着咖啡就把事情给办了 , 还落个“脑子灵光”的名声 , 你说 , 咱是不是也太悲催了?分页标题
所以 , 夜经济绝不是“领导让你出去玩”这么简单 , 也不仅仅是拉动点GDP的事儿——其实这么费事搞夜经济 , 还不如引进一个大项目拉动的效果好;更关键的 , 是要形成淄博“8小时之外”的生态场 , 让点子、创意甚至合作意向 , 在这些场景中生根发芽 , 形成自觉自发的引导力量 。 这种自发的“思想碰撞场”和党委政府主导的新材料论坛、齐文化论坛等形成有效互补 , 淄博人的理念、创意 , 才能真正活起来 。
第三个“天” , 是“青天”:政策的持续性是民营企业的“青天” 。
夜经济的主体 , 是民营企业 , 很多甚至称不上企业 , 说白了 , 就是挣俩小钱 , 养家糊口而已 。 指望他们大规模拉动经济 , 显然其力不能支;但他们外关乎百姓食品安全 , 内关乎自家生活水平 , 是重要的民生 。
他们虽然微不足道 , 但很多人却和一些私企大老板一样 , 有着共同的担心:最怕政策变化 。 今天还支持你发展 , 明天政策一变 , 给你取缔了——这样的环境 , 就没人敢投资兴业了 。
政策的持续性 , 十分重要 , 对一些处在一些“盈亏临界点”的企业而言 , 政策就是生死线 , 马虎不得 。
经济能不能发展起来 , 有两个相反相成的理念 , 第一个是活 , 观念要活 , 思维要活;第二个是死 , 定好的东西要“死” , 坚守的底线要“死” , 提前设好高压线、警戒区 。 这两点把握好了 , 企业家、小老板乃至个体户们才能放心大胆地干下去 。 既不“活”又不“死” , 那恐怕真的就没人想干事创业了 。
(大众日报客户端采访人员马景阳高金国报道)
来源:(大众日报)
【】网址:/a/2020/0516/1589627688.html
标题:大众日报大众锐评|淄博三“天”:书记下馆子背后的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