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名相姚崇用了怎样的手段,来帮助唐玄宗改善中唐时期的政治生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朝朝会模型
唐王朝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视为汉王朝之后的又一个高峰 , 之所以唐朝会给人们留下这样的印象 , 是因为在唐朝前中期的较短时间内 , 唐朝就出现了两次盛世 , 一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 , 还有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创造的开元盛世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玄宗李隆基
如果说贞观之治是乱世之后秩序的有效恢复的话 , 那么开元盛世的存在就是唐朝国力的最好体现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 , 唐朝中期出现了不少政治问题 , 在李隆基上位之后 , 其启用了姚崇 , 宋璟等名相 , 帮助国家政府逐一解决了这些问题 , 才让唐朝的政治重新走上正轨 。
在这些政治改革中 , 最重要的几点是中央决策团队规模的削减 , 地方官员素质的提高以及政治风气的整顿 , 在这样多管齐下的改革之后 , 唐朝早期遗留下来的政治问题才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 中央政府才重新获得了强大的政治执行力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朝名相姚崇唐玄宗时期唐朝政府面临的问题与姚崇的政治理念
唐玄宗作为开元盛世的开创者 , 在唐朝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唐玄宗登基之前 , 唐朝的中央政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受到了女性的操控 。从武则天专权开始 ,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几十年 。直到唐玄宗先发制人 , 杀死了太平公主之后 , 女性皇亲乱政的现象才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 国家权力终于又回到了实际统治者的手里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代女皇武则天
在唐玄宗掌握了大权之后 , 留给他的其实是一个烂摊子 。从武则天执政时期开始 , 唐朝政府赖以生存的两项制度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 首先是土地政策 ,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 , 唐玄宗时期在中国的不少地方都已经出现了人多地狭的问题 , 这让农民们很难获得足额的土地 , 这对于国家生产秩序的维持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
唐朝军事制度的基础府兵制在这个时候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 在唐高宗在位时期 , 唐朝曾经多次发动了针对高句丽等国家的军事行动 , 这让军队蒙受了一定的损失 。加上当时府兵制的基础均田制出现了问题 , 让国家的兵源开始不足 , 唐玄宗需要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朝的府兵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只靠君主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 他还需要一支能力过硬又有行政效率的官员团队 。当时唐朝的中央政府存在几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第一是官员团队的冗余 , 武则天在称帝之前为了得到官员们的支持 , 曾经设立了大量新的官位 , 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唐朝待官人数众多的问题 , 但是却让唐朝的整体行政结构变得臃肿 , 行政效率十分低下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隋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第二个问题则是中央决策层的职能不清晰 , 从隋朝开始 , 三省六部制就成为了中国的核心政治制度 , 在唐朝早期中央的行政职能划分也是十分清晰的 。可是随着武则天等女性先后登上政治舞台 , 她们对于官僚体系的需求让这样的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变化 。分页标题
我们知道这些女性统治者是不方便抛头露面的 , 所以她们和外廷的大臣们不能有太过密集的接触 。但是她们又需要有人来为其发声 , 于是她们在这段时间内提拔了许多特任宰相 , 也就是授予某些官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让他们参与到议政之中 。这就导致政府的最高决策层规模也十分臃肿 , 而且各位宰相之间的职能划分很不清晰 , 这给唐朝的行政工作造成了不小的负担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干预朝政的太平公主
第三个困扰唐王朝的政治问题就是地方官员能力不足的问题 , 在唐朝前中期的时候 , 地方官员和京城官员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距 。这主要体现在官员们对于地方官员职位的轻视 , 当时的官员们宁愿待在京城做更小的官 , 拿更少的俸禄 , 都不愿意外出做官 。这就让地方行政缺少可用之才 , 大多数时候不得不启用能力平庸之人 , 这让唐玄宗掌权之前的唐朝地方行政效率显得十分低下 。
这三个问题对于唐朝政府的决策效率 , 执行效率 , 以及执行范围有效性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 年轻的唐玄宗也知道这样的问题 , 于是他也在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这个时候没有什么比找到一名志同道合又值得信赖的宰相更好的事情了 , 而唐玄宗也十分幸运 , 他拥有了自己的左膀右臂 , 那就是名相姚崇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姚崇塑像
姚崇在玄宗掌权的时候正在同州刺史的位置上 , 唐玄宗很早之前就已经听说过姚崇的名声 , 于是便积极接见了这位能力突出的人才 。在两人的会面中 , 唐玄宗邀请其出任自己的宰相 , 姚崇则向唐玄宗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 他希望获得年轻君主的全力支持 , 并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纲领 。
姚崇的政治改革纲领主要分为几个方面 , 第一个是恢复朝堂秩序 , 第二是不用宦官 , 第三是要对皇帝和其亲属的行为进行规范 , 以仁爱治理天下 , 杜绝奢侈浪费现象的产生 , 第四则是要对外戚的政治权力进行遏制 。姚崇的提议在《新唐书·姚崇传》中有如下记载:"垂拱以来 , 以峻法绳下;臣愿政先仁恕 , 可乎?朝廷覆师青海 , 未有牵复之悔;臣愿不倖边功 , 可乎?比来壬佞冒触宪网 , 皆得以宠自解;臣愿法行自近 , 可乎?后氏临朝 , 喉舌之任出阉人之口;臣愿宦竖不与政 , 可乎?戚里贡献以自媚于上 , 公卿方镇浸亦为之;臣愿租赋外一绝之 , 可乎?外戚贵主更相用事 , 班序荒杂;臣请戚属不任台省 , 可乎?先朝亵狎大臣 , 亏君臣之严;臣愿陛下接之以礼 , 可乎?燕钦融、韦月将以忠被罪 , 自是诤臣沮折;臣愿群臣皆得批逆鳞 , 犯忌讳 , 可乎?武后造福先寺 , 上皇造金仙、玉真二观 , 费钜百万;臣请绝道佛营造 , 可乎?汉以禄、莽、阎、梁乱天下 , 国家为甚;臣愿推此鉴戒为万代法 , 可乎?"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晚年的姚崇
姚崇的建议大多都是为了改善唐朝政府的政治秩序 , 因为他知道 , 想要解决军事 , 经济等问题 , 需要先将政治秩序恢复到稳定的状态 , 只有这样唐朝政府才能组织其可观的力量投入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 。唐玄宗对于姚崇的想法深以为然 , 并表示会全力支持姚崇的改革 , 姚崇这才答应入相 , 唐玄宗早期的政治改革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中央政府政治秩序的恢复
在唐朝的时候有一部十分重要的政治著作《贞观政要》 , 其是由吴兢编写的用来记载唐太宗政治行为的书籍 。在这部书中的唐太宗表现出了虚心纳谏 , 与官员保持合适距离的特点 , 成为了后来唐朝君主们学习的对象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贞观政要》书影
《贞观政要》的编写时期就是唐玄宗登基早期 , 这也体现出了当时政府官员希望重现贞观时期清明政治风气的愿望 。在姚崇登上相位之后 , 这样的改革也便开始了 。在这次改革中 , 姚崇将自己的第一个目标瞄准了当时的决策层 。
在中国古代 , 宰相一直是政府中最为重要的存在 , 他们要帮助皇帝处理繁琐的事务 , 为国家的发展设立方向 , 与此同时他们还是官员的代表 , 能够对皇权进行一定的限制 , 防止出现因皇帝个人私欲产生的政治问题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中宗皇后韦氏
可是在唐玄宗上位初期 , 唐朝政府的宰相制度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 那就是当时的宰相人数有点太多了 。按照唐朝初年设立的制度 , 只有中书令 , 门下侍中和尚书省仆射才是宰相 , 宰相的实际人数应该不会超过六个人 。但是在唐玄宗即位之前的唐朝政府中却出现了大量的丞相 , 他们都是被任命的特任宰相 , 有和正常宰相一同议政的权力 。他们的提拔主要是因为当时参政的女性皇亲需要这些代言人 。在韦后短暂当权的时间内 , 曾经有不少于十七名宰相同时任职 , 这让中央决策层变得十分臃肿 。韦后对于朝政的影响在《新唐书·后妃传》中有如下记载:"于是昭容以武氏事动后 。即表增出母服;民以二十三为丁 , 限五十九免;五品而上母、妻不繇夫、子封者 , 丧得用鼓吹 。数改制度 , 阴储人望 。稍宠树亲属 , 封拜之 。"
在韦后失势之后 , 精简宰相团队的工作就已经在开展了 , 在唐睿宗在位时期 , 宰相人数恢复到了正常的六人 , 唐睿宗去世之前朝中更是只剩下了四名宰相 。在唐玄宗即位之后 , 这样的改革还在持续 , 宰相的人数也一度只剩两人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睿宗李旦
这样的宰相团队显然是不能够填满三省中的长官职位的 , 因此唐玄宗时期宰相团队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兼任的情况频繁出现 , 尤其是门下省和中书省的长官经常是同一个人 , 这就让门下省和中书省的职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合并 。其逐渐成为了一个能够进行相互协调的合作组织 。在这里既能够进行政策的制定和起草 , 也能完成检查和复审 , 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
在宰相队伍的规模得到精简之后 , 姚崇又将自己的改革方向放到了行政方式的改良上 。在武则天在位时期 , 她习惯于将大量政务放到私下解决 , 而不是将其拿到朝堂之上讨论 。而且当时的御史们是可以直接避开史官进行弹劾的 , 这让当时的政务十分不透明 , 让朝堂的政治风气变得压抑而拘谨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代御史
因此姚崇提议之后除了机密的事务可以邀请特定的大臣私下商议之外 , 其余的一切政务都要放到朝廷之上统一完成审议和决定 , 而且所有的行为都要接受史官的记录 , 不得私下进行 。这样的改革方式能够提升官员们的安全感 , 减少诬陷的发生 ,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唐朝政府带来了新的活力 。而且这样的行政方式也能让皇帝和大臣之间保持合适的距离 , 不至于产生由于关系过于亲密导致皇权下降的现象 , 这对于朝政风气的改善也是十分有利的 。唐玄宗对于地方行政官员能力的重视分页标题
在改善了唐朝政府的中央政治风气之后 , 唐玄宗和姚崇这一对君臣自然而然地将眼光放到了地方行政的改善之上 。当时困扰唐朝地方行政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两个 , 第一是官员队伍行政能力的整体低下 , 这是由于前面提到的学子不愿出京为官导致的 。第二个原因则是当时唐朝中央政府和下辖的州郡之间缺乏中间管理机制 , 这让中央政府的工作内容显得十分繁琐 , 行政效率也就十分低下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中国古代参加科举的学子形象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 , 姚崇等人先后推出了多项改革措施 。首先是针对地方官员能力不足的问题 , 唐朝政府推行了全新的制度 。他们提出会每隔一段时间 , 就从京城中选拔出有才能的官员前往地方担任刺史和都督 , 并将地方上表现良好的刺史等人接回京师并授予他们更高的职位 。
这样的政策用半强制性的手段达成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人才流动 , 但是学子们对于京官的热爱依然未减 , 地方官员在上任之后普遍政治积极性不高 。为了缓解这一现象 , 唐玄宗在之后又颁发了一道新的诏书 , 他命令在京畿和地方之间开展更大规模的官员调动 , 而去到地方的官员在当地如果做出了政绩 , 那么就有机会很快回到京师并得到高官的位置 。此事在《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年》中有如下记载:"春正月壬申 , 制:'选京官有才识者除都督、刺史 , 都督、刺史有政迹者除京官 , 使出入常均 , 永为恒式 。"
为了加强京官们去往地方的意愿 , 唐玄宗还制定了另一条规定 , 那就是只有在地方上担任过刺史或者县令的官员才能在中央政府任职 。这样的制度显然极大地刺激了官员们前往地方的意愿 , 而且他们在去往地方之后也能保证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为了更好地验收这些官员的行政情况 , 唐玄宗还打算在中央政府和州之间再设置一级行政组织 。
【政治@名相姚崇用了怎样的手段,来帮助唐玄宗改善中唐时期的政治生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代采访使
在唐初的时候 , 唐朝政府曾经将当时的中国划分为十个道 , 每个道都会有御史进行检查和监督 。在玄宗上位之前 , 中国又被改组为由十五个道组成 , 御史也被采访使所替代 。在唐玄宗即位之后 , 他很想恢复之前的地方行政划分 , 他又在之前的十个道中任命了采访使 , 让他们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 , 能力出众的官员就能得到采访使的推荐 , 重新回到京城为官 。
这样完善的监察制度让这些地方官员相信只要自己足够努力 , 就能达成回到京城的目的 , 因此他们当时工作地十分卖力 , 而这也为唐朝地方行政能力的恢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代疆域图结语
唐朝政府在经历了武则天称帝以及韦后和太平公主的乱政之后 , 其行政体系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当时皇权正处在低落时期 , 而且唐朝的地方行政体系也存在大量的问题 , 这都让唐帝国处于危机四伏的状态之中 , 如何重构健全的政治体系成为了年轻的唐玄宗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
在姚崇等人的帮助下 , 唐玄宗从中央政治入手 , 完成了政治体系的重建 。他先是精简了宰相团队 , 提高了决策层的决议效率 , 并将门下省和中书省的职能进行了整合 , 提高了行政效率 , 并且赋予宰相更多实权 , 以便于他们推进新的政策 。分页标题
而在地方行政体系的重建上 , 唐玄宗加强了京城官员在地方之间的流动 , 并且让地方工作履历成为在京城做官的必要条件 。这样的政策让更多的优秀人才愿意投身于地方建设之中 , 有效改善了地方官员的综合素质 , 加强了地方行政效率并加强了其与中央政府的联系 。除此之外采访使的重新设立也让地方官员受到了良好的监管 , 这对于行政体系的良好运转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参考文献
1《新唐书·姚崇传》
2《新唐书·后妃传》
3《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年》
文章内容来自今日头条:铭儒说史 独家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如存在疑义 , 请联系删除 。)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 , 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
- 艺术手册|【艺术手册】朱康 | 现实的“限度”与“必要的步骤”——《“锻炼锻炼”》与赵树理的小说政治学
- 「青楼」青楼守护神——一代名相管仲不为人知的另一重身份
- [名相]北宋最难评价的一个人,当时认为他是奸臣,后世却评他为千古名相
- 【疑点】一代枭雄多尔衮之死疑点重重,并非跌马重伤,而是一场政治阴谋
- 「文化」政治文化的晴雨表,经济视域的等价物:城堡文化如何缘起缘落?
- :力主抗金的南宋名相——陈康伯
- 晋悼公■春秋霸业:晋悼公身侧,能执法不二,同时又远见卓识的政治家魏绛
- 『武则天』波诡云谲|政治婚姻?飞上枝头变凤凰,后妃为何放弃皇帝
- 【长征】他是向世界宣传红军长征的第一人,长征中最年轻的中央政治局常委
- [政治]宋朝的士大夫政治:吾为士大夫,兴儒学,振家国,与皇帝共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