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史记》上说孔子是“圣人之后” , 这里的“圣人”当然不是指孔子的父亲孔纥 , 而是指数百年前一位比孔子还牛逼的人物——商朝的开创者商汤 。 商朝有五百多年漫长的历史 , 周灭商后把商朝后裔封在宋国 , 商汤本是子姓 , 因为他的后人太多 , 为避免混淆 , 有些后代支属纷纷改了姓 。 有一支以孔为姓 , 是从宋国大夫孔父嘉开始的 , 孔父嘉的后人孔防叔 , 因为躲避宋国内乱 , 逃到鲁国政治避难 , 并从此在鲁国安家 。 孔防叔生孔伯夏 , 孔伯夏生孔纥 , 在鲁国已经繁衍生息了三代 , 是正宗的鲁国人了 。
本文插图
孔纥是鲁国三执政之一孟孙氏的家臣 , 当时被任命为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的地方长官 , 我们不妨将他称为孔县长吧 。 从逼阳之战回来后 , 孔县长因为战功受了些封赏 , 但却经常闷闷不乐 , 因为有一件事一直压在孔县长心头 , 挥之不去 。 孔县长有妻有妾 , 女儿生了好几个 , 但却一直没有能继承他宗族事业的儿子 。 小妾倒是生了个儿子孔皮 , 可惜有先天足疾 , 不是继承人的合适人选 。 于是在逼阳之战六七年后 , 已经六十多岁的孔县长 , 向他的治下之民 , 普通的农户颜氏求婚 , 希望能在颜氏的三个女儿当中 , 娶一个过来做妾 , 期盼能生个传宗接代继承事业的儿子 。
颜父不敢得罪地方长官 , 只好去和自己的三个女儿商量 , 把孔县长的家世地位夸了一通后 , 问她们谁愿意出嫁 。 两个姐姐很明白嫁给六十多岁的老头做妾没啥好结果 , 都低头不语 , 才十五六岁的小女儿颜征在 , 看着父亲愁苦为难的样子 , 回答说:“婚姻这事父亲说了算 , 有什么好问的”(注一) 。 于是颜父就把颜征在许配给孔县长做妾 , 一年之后 , 奇迹发生了 , 颜征在居然真的给孔县长生了个大胖小子 , 取名孔丘 , 字仲尼 , 也就是被后世膜拜的大圣人孔子 。
本文插图
《史记·孔子世家》中对此事的记载是“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 因为对“野合”的误解 , 经常看见有人说孔县长和颜征在偷情生下孔子 , 因为他们以为“野合”就是男女互相看对眼一时情热钻野外苞米地 。 六十多岁的老头和一十六岁的少女偷情?即便他们是圣父圣母 , 也不该有如此离奇的圣迹 。 “野合”是和“礼合”相对的 , 符合当时娶妻纳妾之礼 , 就叫“礼合” , 否则就可称为“野合” 。 “礼合”最主要的两个礼节 , 一是“家见” , 二是“庙见” 。 “家见”指的是新人拜会家人亲友 , “庙见”指的是新人拜祭宗庙祖先 。 在所有关于这段婚姻的可信史料中 , 我们找不到“家见”的记载 , 只是在《孔子家语·本姓解》中看到过“庙见”的记载 。 换言之 , 这对新人只拜祭过宗庙祖先 , 并未拜会过家人亲友 , 所以《史记》才会有“野合”的说法 。 (注二)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 因为孔子成了大圣人 , 所以连带这场畸形的婚姻 , 也被后世披上了许多神圣庄严的色彩 。 我经常能看见许多赞美孔县长和颜征在的爱情故事的 , 描绘颜征在如何贤惠持家使孔县长一家交口称赞的 , 甚至在孔县长死后颜征在还收养照顾了孔县长有先天足疾的大儿子孔皮…………因为她是圣母嘛 , 当然要圣得如此可观 。 不过我还是要依照孔子做《春秋》的原则 , 不虚美不隐恶 , 在历史迷雾中 , 给读者还原出一段更接近历史真相的故事 , 毕竟正说历史的生命 , 在于真实!
本文插图
前文说过 , 这场畸形的婚姻礼仪中 , 只有“庙见”而没有“家见” , 孔县长虽然是一家之主 , 固然可以强行将颜征在带回家 , 但面对着妻妾子女的各种白眼臭脸 , 实在也是自寻烦恼 。 所以孔县长很识相地另外找了个住处给颜征在安家 , 孔子就出生在这个家里 , 因为不被孔县长家属接纳 , 所以孔子其实是孔县长的私生子 。 孔子长大后曾自叙“吾少也贱” , (注三)如果他少时就被孔家接纳了 , 作为县长公子 , 不可能会有“少也贱”的说法 。 另外孔子十六岁时安葬母亲 , 想和父亲合葬 , 但却不知道父亲的墓地在哪里 , 直到三十岁左右时才完成母亲要求合葬的心愿 。 这也很有力地证明着 , 孔子直到三十多岁渐渐成名之前 , 一直不被孔家接纳 。分页标题
圣人的出生 , 迎接他的并不是鲜花和红地毯 , 反而是大夜弥天、遍地荆棘 。 但也正因为如此 , 历史的机缘巧合 , 环境的鬼斧神工 , 无意中锻造出了孔子这件传世神器 。 温室里 , 是长不出参天大树的 , 试看孔子的儿孙伯鱼、子思 , 生长环境比孔子优越得多 , 还有孔子这样的超级名师耳提面命 , 但他们只是普通的学者 , 和孔子的成就相比有云泥之判 。 就好像石墨和金刚石 , 化学成分完全相同 , 但性质和价值却完全不同 , 石墨经过特殊的高温高压过程 , 才有机会变成金刚石 。 特意要把孔子年少时低贱的私生子身份点明 , 绝不是为了哗众取宠 , 而是要让读者明白 , 正是这一“特殊的高温高压过程” , 才有机会产生孔圣人 。 否则如我前文所叙给孔子的出生披上许多神圣庄严的色彩 , 让颜征在母子生活在一个幸福祥和的大家庭里 , 那后世将看不到孔子那些从年幼时就刻入骨髓的优良品质 , 是从何而来的 。
孔县长求婚颜氏 , 应该也不像《孔子家语·本姓解》中叙述得那么简单祥和 , 老谋深算的孔县长 , 应该是盘算策划过蛮久的 。 颜父平民之家 , 养三个女儿 , 家里缺劳动力 , 家境肯定清贫 , 孔县长时不时去嘘寒问暖 , 送去些米 , 借去些钱 , 但其实是盯上了颜家三个将要出嫁的女儿 。 于是等机会成熟 , 孔县长可以和颜父协商了:“我说老颜啊 , 你家境困难 , 借我的钱就不用还了 。 不过我帮过你这么多 , 你是不是也该帮我一次?…………”于是接着才会发生颜父去求三个女儿 , 以及小女儿颜征在不忍见父亲愁苦的模样 , 无奈答应婚事 。
这桩婚事 , 无关爱情 , 倒有点像春秋版的黄世仁和白毛女的故事 。 当然 , 孔县长的个人素质 , 比黄世仁强得多 , 起码没有强取豪夺 , 也没有始乱终弃 。 从后来孔子和母家颜氏家族没有任何交集 , 孔子的弟子中也没有颜氏亲人 , 可以看出 , 颜氏家族对少年孔子很可能也是不闻不问的 , 因为这场联姻 , 颜家本就是不情愿的、被迫的 。 换言之 , 孔子来到人间 , 并不被他的父族和母族接纳 , 除了他的亲生父母 , 他暂时没有其他亲人 。 而他的亲生父母 , 一个是年近七十行将就木的老头 , 一个是十六七岁未谙世事的半大丫头 , 命运 , 给孔子 , 也给中国历史 , 开了个始料未及的玩笑 。
本文插图
孔子出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庚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 有其他说法 , 不深究) , 常见的说法 , 颜征在为了早点生个儿子 , 向尼丘山祈祷 , 灵验后 , 给孔子取名孔丘字仲尼 。 但这应该是后人附会之说 , 颜征在向尼丘山祈祷之事可能有 , 但取名却和尼丘山无关 。 因为孔子同父异母的哥哥孔皮字伯尼 , 古人以“伯仲叔季”排序 , 老大叫伯尼 , 老二几乎只能叫仲尼 , 和尼丘山没啥关系 。 “皮”指平地 , “丘”指小山 , 因为孔皮出生就有残疾 , 所以孔县长没指望他能有啥成就 , 能和普通人一样安稳过活就行 , 所以取名“皮” 。 而孔子出生下来挺健康 , 所以孔县长希望他能和自己一样小有成就 , 所以取名“丘” 。 我认为这个说法 , 才更符合孔子名字的真实含义 。
注一:《孔子家语·本姓解》:颜氏有三女 , 其小曰征在 , 颜父问三女曰:“陬大夫虽父祖为士 , 然其先圣王之裔 , 今其人身长十尺 , 武力绝伦 , 吾甚贪之 , 虽年长性严 , 不足为疑 , 三子孰能为之妻?”二女莫对 , 征在进曰:“从父所制 , 将何问焉” 。
注二:《孔子家语·本姓解》:征在既庙见 , 以夫之年大 , 惧不时有男 , 而私祷尼丘之山以祈焉 , 生孔子 , 故名丘 , 字仲尼 。
【歌痕25《孔老二的奋斗史》二、孔县长的私生子】注三:《论语·子罕》:吾少也贱 , 故多能鄙事 。分页标题
来源:(歌痕25)
【】网址:/a/2020/0517/1589669954.html
标题:歌痕25《孔老二的奋斗史》二、孔县长的私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