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封建王权中的正统观念,封建帝王对"君权神授"思想的传达

导语: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 , 古代封建经济制度里虽然出现过短暂的商业经济迅猛发展的时候 , 但从未动摇过小农经济在封建体制中的核心地位 。所以这也使得皇权在封建社会中具有绝对的统治地位 。而贯彻"君权神授"的思想并非朝夕之功 , 所能够实现的 。这是多朝多代的帝王在政治 , 人心方面努力的结果 。这也决定了封建王朝更替时必须在自己代表天命的思想上有所行动 。
从历史上详细记载的第一次朝代更迭来看 , 无论是置书于鱼腹之中的陈胜 , 还是斩白蛇起义的刘邦 , 都为自己的行动进行了一定程度嘘头上的宣传 , 而宣传的目的正是为了传达自己是天命所归 , 代表了正统思想 。这些做法源自于战国时期的方士所用的占卜之法 , 叫做之法 。这种方法围绕阴阳五行 , 相生相克同谶纬学说的形成展开 , 成为了封建正统争夺的必备武器 。尤其是到了西汉末年 , 刘秀与公孙述更是对比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 都是为了确定自己势力的正统地位 , 因为在古代正统就代表着合法 。一、刘秀势力确立正统地位的方式
(1)谶纬之学的出现
西汉末年的乱局 , 与王莽势力的兴起有着极大的关系 。王莽在把持西汉朝政多年后 , 以禅让制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帝王梦想 。禅让制起源于尧舜禹时代 , 虽然说当时天下有德者居之 , 但是这样的禅让形式的核心依旧是传统思想中权利来自于神灵的一种传达 。即使它并没有像宗法制那种具有明显的神话主义色彩在其中 , 但是同样是古代正统思想衍生出来的一种制度 。王莽就试图通过名义上的"禅让"来使自己的统治变到正统的地位上来 。可惜汉朝时期的"禅让制"对于正统的影响力 , 比起儒家正统确立所带来的合法地位相比较 , 影响要薄弱的多 。因此 , 王莽在使用"禅让制"的说法时又加上了儒家经学的论证 , 即使这样虽然夺取了封建王朝的控制权的王莽 , 却依旧没有确立真正的正统地位 。

「刘秀」封建王权中的正统观念,封建帝王对"君权神授"思想的传达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王莽画像
而真正能够确立正统地位的 , 早就从西汉初期中期的经纬之学演变谶纬之学 。谶纬之学 , 流行于两汉时期的一种学说 。"谶" , 是一种假借自己是神仙圣人的使者 , 来代替神仙预示吉凶 。从内容上来看谶纬之学分为符谶、图谶等;古人同样也有经纬的学说 , "纬"是相对于"经"而言的 。谶纬之学既包含了阴阳五行学说和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理论 , 同时又对于百姓信仰的鬼神之学有所仰仗 。因此这也使得谶纬之学在两汉有着极大的说服力 。不过盛极必衰 , 最终在两汉过后 , 经纬之学开始衰败 , 最终走向没落 。
(2)刘秀兴起与谶纬之学
谶纬之学的兴起 , 使得许多意图自立为王的人争相效仿 。刘秀 , 虽然是汉高祖的后裔 , 有着汉室正统的血脉 , 但是由于世代关系久远到了刘秀也不过是一介布衣 。王莽篡汉 , 使得刘氏的天下岌岌可危 , 天下一时间群雄并且 , 为权利而相互征伐 。作为汉室后裔 , 刘秀在南阳以光复汉室为由起兵 。刘秀起兵最初的口号是"刘氏复起 , 李氏为辅" , 以今天的角度来说就是刘秀希望自己通过自己刘氏后代的身份能够得到其他势力的支持 , 进而就达到了彰显自己正统的地位 。然而刘秀势单力薄 , 即使有着汉室后裔的名号 , 依旧不被人们看做正统 。

「刘秀」封建王权中的正统观念,封建帝王对"君权神授"思想的传达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光武帝刘秀画像
从一方面来说达到正统地位 , 一个是实力 , 一个是生望 。刚起义的刘秀两者皆无 , 徒有汉室后裔的名号 。为此刘秀凭借着自己的忍耐力 , 不断暗中扩张势力我 , 又凭借着自己地盘有着肥沃的土地资源 , 终于成为了王莽篡汉之后一股强劲的势力 。这时候的刘秀就有手下让他续汉在立 。开始刘秀一再推辞 , 这其中许多人解读为刘秀的尊卑有礼 , 其实不然 , 从当时的局势来说 , 刘秀虽然拥有了实力 , 却没有得到民心 , 没有得到正统的认可 。这也是后来刘秀为何又答应的原因 , 是因为后来所有的时机都已经成熟了 。分页标题

「刘秀」封建王权中的正统观念,封建帝王对"君权神授"思想的传达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兴复汉朝的光武帝
刘秀为了得到正统的认可 , 他借用谶纬之学 , 其中"受命之符,人应为大,万里合信,不议同情 。?今上无天子,海内淆乱,符瑞之应,昭然著闻,宜答天神,以塞群望 。, 光武于是命有司设坛场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 。"就对光武帝借助谶纬之学来宣扬自己的正统地位进行了大概的记录 。借助"周之白鱼,曷足比焉"也就是周武王渡江时 , 白鱼跳入船中 , 鱼身上有表示周武王将取代纣王的字样 。刘秀借助这个典故 , 同时又以"符瑞之应"表示自己要成为君王并非自己所愿而是上天的旨意 。在鬼神之说流行的古代 , 这种谶纬之学能够极大程度的激发百姓的认可 。二、公孙述势力确立正统地位的方式
相较于光武帝刘秀来说 , 公孙述的知名程度远不及光武帝刘秀 , 一方面是成王败寇的原因 , 而另一方面便是公孙述在对正统地位争夺上失败所导致的 。
(1)公孙述介绍
公孙述又叫字公孙子阳 , 扶风茂陵人, 王莽势力倒台后的一大割据势力 。公孙述虽然没有刘秀那样皇族后裔的身份 , 但是祖上世代为又因为父亲蒙荫所以入朝为官 , 成为清水县长 。公孙述也算的上一大豪杰 , 西汉末年 , 社会动荡 , 盗贼崛起的年代下 , 公孙述熟练吏事 , 能凭借自己的才能将清水县治理得奸盗绝迹 , 他也有此声名大噪 。王莽篡汉之后 , 公孙述因为贤能被受命为蜀郡太守 。王莽末年 , 天下纷扰 , 群雄竞起 , 公孙述借此机会起兵自立 。

「刘秀」封建王权中的正统观念,封建帝王对"君权神授"思想的传达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公孙述雕塑
公元二十五年 , 公孙述迫不及待于蜀地称帝 。国号为大成 , 或许许多了解历史的人都不知道有过这样一个朝代的存在 。公孙述借着蜀地的天险 , 意图实现一统天下的伟业 。期间多次击退了汉庭的讨伐 , 不过在公元35时 , 大司马吴汉举兵来伐 , 这位军事奇才很快就攻破成都 , 将公孙氏悉数诛杀 。存在了十二年的大成王朝便被汉庭抹除在了中原版图上 。
(2)公孙述的谶纬之学
公孙述称帝同样想要确立自己的正统地位 , 在谶纬之学流行的趋势下 , 公孙述同样选择了这样的方法 。从五行相克的角度来解读 , 汉朝认为秦朝属于水德 , 黑水 , 这也是大秦以黑为尊的原因 。汉朝则属于赤 , 火德 。水火相声 , 或者说火生于水 , 这就间接表明了代表火的汉朝取代代表水的秦朝是自然之理 。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公孙述在表达自己受命于天 , 顺理成章的正统地位上沿用了西汉初期的这种方法 。

「刘秀」封建王权中的正统观念,封建帝王对"君权神授"思想的传达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白帝城遗址
在公孙述的观点中"卯金"代表的是刘氏 , 按照五行的思想汉朝属于火德 , 属于赤火 , 王莽之所以能取代汉朝是因为王莽属于土德 , 是黄土 。土本就能克火因此王莽篡汉自立 。而公孙述掌管蜀地沃野千里 , 自己身处的益州为西方 , 西方属于金德、金生于火 , 因此自己取代王莽天经地义 。这样的宣传在公孙述看来还不够 , 因此它又进入了一些神话色彩 , 其中表现在将成都改叫白帝城 , 而他日后将见建国便以白帝城定都 。三、刘秀与公孙述的比较
刘秀与公孙述势力都是东汉初期的两大利益集团 , 两家关于天下的争夺除了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外 , 关于正统的地位争夺同样闹得水深火热 , 两大集团各执一词 。在这场关于正统的辩论中最终还是以公孙述的失败作为结束 。难得一见的是刘秀与公孙述是历史上较为出名的在顺应天命上交手最为多的两国 , 其中政治较量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谶纬之学在正统地位上的争辩 。分页标题

「刘秀」封建王权中的正统观念,封建帝王对"君权神授"思想的传达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谶纬之学的代表 , 刘邦斩白蛇
两者相比较下来都是运用谶纬之学的方法 , 一个鬼神之说 , 一个采用五行之说 。可以说两人采用的方法组合起来便是汉高祖刘邦当初采用谶纬之学获得正统地位的方法 。两者之间的较量可以说由于在民间的接受程度相似 , 因此光武帝刘秀同公孙述之间经常以写信的方式指责对方并非正统 。就比如公孙述觉得在《录运法》中记载的"公孙皇帝"就是指代自己 , 原文是"公孙病已立" 。而刘秀解释道公孙值得是汉宣帝刘洵 , 因为刘洵流落民间 , 在登基之前只有乳名刘病己 。两人围绕此争论不休 , 各执一词 。又纷纷引经据典 , 看似说的合情合理 。

「刘秀」封建王权中的正统观念,封建帝王对"君权神授"思想的传达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公孙述与刘秀的战争
这种政治地位上的较量 , 初期难分胜负 , 不过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 。关于正统地位的较量最终还是依托到了军事力量的强大上来 。刘秀见政治斗争迟迟无果 , 最终便开始了征伐的计划 。公元34年刘秀攻破陇一代 , 得陇望蜀 。自然公孙述的蜀地成为了刘秀最后要争夺的目标 , 失去了陇地的屏障 , 公孙述变得十分被动 , 军事上的失利 , 造成了民心上的倾斜 。对于当时百姓而言不论是东汉还是大成 , 他们最大的愿望便是和平 。因此公孙述的失利 , 使得他在正统的争夺上处于了劣势 。政治军事上的连续失利 , 最终大成王朝走向了灭亡 。四、刘秀获得正统对谶纬之学的发展
【「刘秀」封建王权中的正统观念,封建帝王对"君权神授"思想的传达】公孙述倒台后 , 刘秀一统天下几乎势如破竹 。这其中虽然说谶纬之学在最初并没有凸显优势 , 但是在军事上取得一定胜利后 , 民心的倾倒使得政治上的力量越发壮大 , 最终轻易的带动了全国的统一 。有了这样的经历 , 光武帝刘秀把谶纬提升到了统一思想的高度上来 。一统全国后 , 刘秀召集史官校订图谶 , 删除了王莽 , 公孙述有关正统地位的记载 。刘秀并非一定要这么做 , 毕竟天下早就已经被他夺取 , 然而他删除这样的记载 , 体现的是他个人对谶纬之学的执着 。

「刘秀」封建王权中的正统观念,封建帝王对"君权神授"思想的传达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谶纬之学相关书籍
在治国理念上 , 谶纬思想依旧有所体现 。其中光武帝时期的大司空 , 王梁在获取官位的时候就有这样的记载"帝以野王卫之所徙 , 玄武水神之名 , 司空水土之官也 , 于是拜王梁为大司空" 。可以说光武帝刘秀作为一国之君 , 权利的顶峰 , 任命官员不用这么多嘘头 。但是刘秀认为像这样任命能表达自己对于官员的任命是上天的旨意 。从这就可以看出谶纬的思想早就贯彻到了他的脑海之中 。光武帝这样任命的官员并非王梁一个 , 除此之外的就不在一一列举 。
谶纬之学在东汉后两晋朝时期没落了 。由此不免有些遗憾 。不过手艺是祖辈相传 。谶纬之学的思想精髓都早就融入到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基础当中 , 许多人为了确保自己统治的正统性 , 许多后世的皇帝都只像这样做了 , 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确立自己君权的权威性 。
结束语:谶纬之学最初作为正统思想的辩论武器 , 逐渐的演变到了后来人们所使用的政治手段 , 不断的影响着古代的政治生活 , 成为了封建王朝下 , 权利正当性与官员提升任用的重要依旧 。历史就是历史 , 不论谁输谁赢 , 他们的身上总有着我们追求的一面 , 同时也有着人性堕落的一面 。古代社会中的正统思想观念以及地位都象征着为人做事的绝对正确性 , 这是封建时代的一个特点 , 也是人们竞相追求正统的原因 。分页标题
刘秀和公孙述这一对历史上的对手用谶纬之学为我们揭示了一场政治上的较量 , 表现出来许多封建王朝在朝代更迭时候的惯用手段 。今天看似滑稽无理的方式 , 确实古代社会中最早的一种舆论引导 。只不过这种舆论引导比起今天来有着更多的文化底蕴包含在了其中 , 成为了许多后世文人探究的重点 。
参考资料:
《史记 , 陈涉世家》
《纬书集成》
《后汉书》
《公孙述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