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许林海、敬初
【@胸中有山水 笔下写豪情——记中国山水画家李河鸣】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孔子《论语》 雍也篇云:“知(智)者乐水 , 仁者乐山 。”陶渊明有诗云:“仁者乐山山如画 , 智者乐水水无涯 。”山与水的意象 , 对文学和艺术而言 , 是取之不尽的创作灵感和源泉 。中国山水画则是中国人情思最为厚重的沉淀和表达 。对于这一点 , 一直痴迷创作中国山水画的番禺画家李河鸣恐怕体会尤深 。细细品味其山水画作品 , 也不难找到蛛丝马迹 , 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意味的“以山为德 , 以水为性”的文化意识和修为意识 。
李河鸣 , 职业画家 , 现为番禺区美术家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 番禺区洛浦书画艺术协会会长 , 从事艺术创作20余年 。李河鸣的作品多为山水画 , 壮阔雄奇 , 气势磅礴 , 犹其擅长云雾 。观其作品 , 浮云生动 , 如入仙境 , 让人感叹其深厚的笔法与物境心造的独特构思 。其作品深受全国各地的企业家、收藏家的热爱与追捧 。出版有《李河鸣山水画集》系列书籍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李河鸣出生于古郡德庆 。德庆地处粤西交通要冲 , 西江黄金水道中游北岸 。这里风光秀丽 , 民风淳厚 , 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名士荟萃之地 。“古坛仅存”龙母祖庙名闻遐迩 , 每年来寻根朝圣的人络绎不绝;“四柱不顶”学宫大成殿、“只新不旧”三无塔、“香水长流”古香山及“蓬莱仙岛”三洲岩等独特的景观 , 孕育丰富的文化内涵 , 为八方游客所称道 , 更是众多文人雅士品读人生的必游之地 。正是这深厚历史文化的熏陶 , 让李河鸣自幼对山山水水有着特别的情怀 。其儿时在田间山里闲余间 , 总随手执着枝杆在地上写写画画 , 自得其乐 。成长后 , 他经常跑到人迹罕至的地方 , 一个人静静的感受山水气息 , 与山水交融 , 领略它博大的胸怀与磅礴气势 。由于家庭条件限制 , 李河鸣早年画画缺乏正确指导 , 仅靠摸索自学当难以成器 , 到弱冠之年仍对中国画、西洋画概念区分不清 , 绘画技法更是薄浅不知 。后来 , 际遇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徐云老师 , 得其谆谆教导 , 加上自己日以继夜如饥似渴地勤奋研习 , 终于暂露头角 。
1999年 , 李河鸣创作的《归牧图》获得广东省美术大赛三等奖 , 还获得番禺第二届文艺精品评选一等奖 。此次获奖使李河鸣深受鼓舞 , 同时也让他看到自己创作上的许多不足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山水画艺术领域里有所作为 。2000年 , 李河鸣报读了广州书画专修学院山水画研修班 , 并得到岭南名家欧广勇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画名家施云祥等老师的悉心指导 。老师们深厚的艺术造诣如春雨润物无声地影响着李河鸣 , 他也珍惜学习机会 , 孜孜不倦 , 敞开胸怀尽情地吸收书画艺术丰厚的养份 。“术业有专攻” 。李河鸣深深懂得这个浅显的道理 。2002年 , 他毅然放弃待遇优厚的工作 , 全身心扎进研习山水画的艺海里 。正如俗话所说:守得住清贫 , 才能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 , 方能静下来钻研学问 。经过几年的潜心努力 , 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 , 李河鸣在广东画院举办了个人山水画展 , 一时间引起画坛热烈的反响 。撤展之后 , 李河鸣又蛰伏下来 , 更加专心专注地投入他挚爱的画个事业 , 追求他心中更高的目标 。纵观李河鸣的作品 , 其中展现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 , 无不是情感与灵性的尽情显露 。这源于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艺术的思索 。他努力营造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 并试图演经出心中的山水精神 。期望这种精神让人的思想得到启迪和滋养 。分页标题
来源:(中华文化杂志)
【】网址:/a/2020/0518/1589734761.html
标题:@胸中有山水 笔下写豪情——记中国山水画家李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