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古希腊风俗,送葬者只能是女性,其理由令人愤怒


_本文原题:古希腊风俗 , 送葬者只能是女性 , 其理由令人愤怒
作者:M·辰

希腊古希腊风俗,送葬者只能是女性,其理由令人愤怒
本文插图
#陶器篇-27#
亲爱的小伙伴们 , 感谢您一路支持、跟随“走遍世界博物馆”从文明古国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腊、墨西哥、伊朗、中国以及欧洲系列的俄罗斯一直走到亚洲系列的土耳其等 。 现在 , 2020年重头戏“世界陶瓷之——陶器篇”正在进行中……速度围观啦!(图:伊朗彩陶碗 , 公元前2800—前2400年;伊朗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

希腊古希腊风俗,送葬者只能是女性,其理由令人愤怒
本文插图
(彩陶爵 , 荷马时代;希腊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前面说到:古希腊历史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爱琴文明时代、荷马时代、古风时代、古典时代和希腊化时代 。 其中荷马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是出自雅典城郊迪比隆门附近墓葬中的众多彩陶器 。 这些陶器器身布满繁复的几何形纹饰 , 展示了古希腊画匠把握全局的高超技艺 。
在“迪比隆陶器”中有一类体量巨大的“葬礼陶器”:它们的高度都在1米以上 , 直径约1米左右 , 如上图中的彩陶爵 , 其纹饰皆为描绘葬礼的场景 , 且参加葬礼者清一色都是妇女 。
为什么古希腊陶器纹饰中参加葬礼者都是女性?它背后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风俗?
今天 , 我们就来说说“古希腊葬礼中的女人”这个话题 。

希腊古希腊风俗,送葬者只能是女性,其理由令人愤怒
本文插图
(彩陶爵 , 局部)
首先来看两个“葬礼陶器”的样例:1.上图彩陶爵中的纹饰展现了荷马时代某个葬礼的场景:一群妇女在列队参加葬礼以及运送逝者的马车 。

希腊古希腊风俗,送葬者只能是女性,其理由令人愤怒
本文插图
2.“葬礼陶器”样例:上图彩绘陶瓶 , 高155厘米 , 约公元前760年 。 其核心位置的纹饰描绘了某个葬礼的场景 。

希腊古希腊风俗,送葬者只能是女性,其理由令人愤怒
本文插图
(彩绘陶瓶 , 局部)
由图可见 , 其中间部位的纹饰描绘了一名逝者正躺在棺架上 , 两队妇女在棺架旁哀悼死者 。
为什么葬礼上只有女人呢?
这话还得从古希腊社会的风俗说起 。

希腊古希腊风俗,送葬者只能是女性,其理由令人愤怒
本文插图
(交际酒会纹彩陶杯 , 约公元前480年;伦敦大英博物馆藏)
古希腊荷马以及古风时代(公元前11世纪—前6世纪)的社会家庭结构为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模式:男人外出征战、参加市集中的公共活动 , 女人在家带孩子、纺纱做饭等 。 (上图:交际酒会上的男人们 , 表现了古希腊男子饮酒作乐的场面)
古希腊的家庭通常包括祖孙三代人:男性户主和他的妻子以及孩子、他的父母以及家奴 。 男性户主为一家之长 , 拥有各种问题的决定权 。 比如 , 新生儿有生理缺陷时决定是否将其养育成人 , 或者生下女儿时决定是否遗弃等 。 古希腊的女性在家庭中仅为从属地位 。

希腊古希腊风俗,送葬者只能是女性,其理由令人愤怒
本文插图
(妇女纺纱纹彩陶罐 , 约公元前490年;伦敦大英博物馆藏)
古代雅典 , 如果家中生了女孩儿 , 人们会在大门上挂一丛羊毛 , 象征纺线持家;男孩儿则挂一个橄榄花环 , 意喻在体育、军事和国家大事上摘得桂冠 。 这些性别的差异会伴随人的一生:男孩儿外出求学、参军;女孩儿待字闺中直到15岁左右出嫁 。分页标题
古希腊时期妇女的生活受到诸多限制 。 她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 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中学习纺织与厨艺 , 操持一家人的起居与生活 。 而那时婚姻的主要目的只是为了生儿育女、传宗接代 。
不过也有例外 , 一些贵族家庭的女孩儿在她们很小的时候可以去参加宗教仪式和公共节日活动 , 她们成年后有可能成为女祭司(家族世袭) 。

希腊古希腊风俗,送葬者只能是女性,其理由令人愤怒
本文插图
(扫墓纹彩陶瓶 , 约公元前450年;希腊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普通的古希腊女性除了贤妻良母的角色外 , 还有另外一个重要角色——送葬者 。 究其原因竟是因为人们认为死亡和分娩一样 , 都是不干净的!因此诸如处理遗体、出席葬礼等都是由死者家里的妇女去完成 。 她们负责清理遗体、将遗体放在棺架上以及送葬等一系列过程(上图:一名妇女脚踏墓碑台阶、手捧祭品在为家人扫墓) 。

希腊古希腊风俗,送葬者只能是女性,其理由令人愤怒
本文插图
(扫墓纹彩陶瓶 , 约公元前435年;希腊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古希腊“葬礼陶器”纹饰 , 向后世展现了古希腊有关死亡的重要习俗与观念 。 比如 , 家庭的女性成员是丧葬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她们为逝者扫墓 , 用缎带装饰墓碑以及在台阶上摆放花圈和香水瓶等 。
然而 , 古希腊人的这种丧葬风俗以及观念——由女性从事丧葬活动的理由 , 却是今天的我们所不能接受的 , 甚至是愤怒的……
【希腊古希腊风俗,送葬者只能是女性,其理由令人愤怒】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搜狐号“走遍世界博物馆” , 跟M·辰一起走遍世界博物馆 。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