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中新网5月19日电 近日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与华米科技(NYSE:HMI)共同完成的一项临床研究引起了学界注意 , 美国知名心脏病学期刊Heart Rhythm《心律学》在线发表了二者的研究论文“A new smart wristband equipped with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lgorithm to detect atrial fibrillation”(一种配备人工智能算法的新型智能手环用于发现心房纤颤) 。 研究显示 , 通过华米科技智能手环的ECG和PPG功能判断房颤的准确度分别可达94.76%和93.27% 。
本文插图
该研究使用了一款由华米科技研发的智能手环(Amazfit米动健康手环1S) , 该手环具备光电容积脉搏波(PPG)和心电图(ECG)两种功能 , 并配以专为筛查心律失常而设计、训练的人工智能算法RealBeatsTM 。 研究人员共选拔了401位受试者 , 经过严格的对照设计 , 以同一时间的12导联心电图作为标准 , 测试了在静态条件下手环通过PPG、ECG功能判断房颤的准确性 。
最终发现 , 单独观察PPG算法时 , 其敏感性为88.00% , 特异性为96.41% , 准确度为93.27%;单独观察ECG算法时 , 敏感性为87.33% , 特异性为99.20% , 准确度为94.76% 。 这一结果充分证明了该手环PPG、ECG功能检测房颤的准确性 。
考虑到日常的使用流程 , 用户一般是通过PPG功能进行全天不间断心律监测 , 在发现疑似房颤后再通过ECG测量验证 , 研究还设计了双重验证实验 , 即当PPG结论为阳性时 , 同一时间再由ECG判断是否为房颤 。 结果显示 , 采用两步法时 , 总体敏感性为80.00% , 特异性为96.81% , 准确度为90.52% 。 考虑到腕式穿戴设备的主要使用人群 , 这一特异性极高、敏感性较高的结果 , 完全符合设计预期 。
论文作者之一、北大一院心内科陈尔冬医生介绍 , PPG是一种通过光学信号检测脉搏的生物信号识别技术 , 由于耗电低、使用者无感觉等多方面优势 , 近年来作为心律失常筛查、诊断的新工具 。 将其与ECG心电图功能结合 , 也为健康类电子消费产品进入医疗领域 , 打开了新的大门 。 另外 , 本研究使用的Amazfit米动健康手环1S , 可同时观察记录运动、睡眠等多种数据 , 成本低廉 , 为大规模人群的长期健康管理提供了理想的技术基础 。
本文插图
“可穿戴设备不仅正在改变临床医生研究的方式 , 还将改变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未来 。 ”在Heart Rhythm同时刊登的述评“Wearables in cardiology: Here to stay”中 , Lilas Dagher等学者认为 , 随着能够实时评测生理数据的新功能不断拓展 , 智能可穿戴设备参与心血管疾病的管理已成为必然 , 而智能手表提供了一种对用户友好的、无创的方案来实现连续的健康监测 。 文章认为 ,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 , 光电容积描记仪生成的脉搏波形(PPG)具有准确检测心房颤动发作的潜力 , 并且有一天可能取代传统的诊断和长期监测方法 。 在临床方面 ,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可以完善卒中预防策略 , 实现个性化房颤管理并且能够优化医患关系 。
据了解 , 华米科技是一家基于云的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商 , 拥有全球领先的智能可穿戴技术 。 自2013年成立以来 , 华米科技迅速确立了其在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全球领先地位 。 2019年 , 华米科技出货量为4230万台 。 基于其强大的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能力 , 华米科技为数百万用户提供7x24小时健康监测服务 , 并通过将智能可穿戴技术集成到全球物联网 , 为用户创造了更智能、便捷的生活方式 。
从2019年5月开始 , 北大医院心血管内科联合华米科技 , 开展了针对智能手环房颤检测临床研究 , 作为系列研究的起点 , 本次研究旨在以房颤患者的管理为切入点 , 挖掘可穿戴设备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和慢病管理中的医学价值 。 未来双方还将就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 , 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疾病预防-筛查-诊疗流程等共同开展研究 。分页标题
【PPG智能手环可判断房颤北大医院与华米科技研究成果登上Heart Rhythm】【编辑:于晓】
来源:(中国新闻网)
【】网址:/a/2020/0519/1589878328.html
标题:PPG智能手环可判断房颤北大医院与华米科技研究成果登上Heart Rhyt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