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今天是“520” , 全国各地的民政局迎来“结婚扎堆” 。 事实上 , 类似的“结婚扎堆”已经形成一种周期性现象 。 不过 , 受疫情影响 , 今年的“婚恋观”显得比较极端 。 有人哭丧:“不再相信婚姻 , 因为生活突然慢下来 , 才知道对方并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个人”;有人庆幸:“爱情永远很香 , 迎着困难的风 , 才知道谁是自己最想要的那个人” 。总而言之 , 面对婚恋 , 貌似永远都是“认知极化” , “非此即彼”的境地 。 从某种层面上而言 , “结婚潮”和“离婚潮”也属于一种极端的表达 。 因为 , 对于“婚恋流动”来讲 , 历来都是“铁打的民政局 , 流水的新旧人” 。 而所谓“结合”和“离散”也只不过是相对概念而已 。坦白讲 , 前些天 , 人们还在热议“深圳离婚排号”的事情 , 可是 , 没等过去一周 , “结婚排队”却又成为热议的话题 。 如果 , 静止地看待两件事情 , 总觉得充满些许悖论 。 但是 , 回到真实的生活 , 这可能就是婚恋本身的魅力所在 。事实上 , 比起“民政局爆满”和“离婚排号”的冲击感 , 更为重要的是 , “新人和旧人”如何看待婚恋本身的意义 。 长久以来 , 国内的“婚恋观”其实更倾向“实用主义” , 也就是女性结婚更多是为寻找靠谱的人生依靠 , 而男性结婚 , 更多是为传宗接代 。 至于 , 现代婚姻制度中的两性平权 , 其实能做到的夫妻并不多 。但是 , 反观“离婚率”走高 , “结婚率”走低的现象 , 也在说明不少人开始走出“实用主义”的囹圄 。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 , 国内的“结婚和离婚”更多被赋予道德化 。 所以 , 也就能理解 , 为何很多人会把“离婚率走高”视为“道德沦丧” 。事实上 , 要从个体选择性上而言 , “离婚率的走高”反而是婚恋关系去道德化的过程 。 因为 , 对于“婚恋圆满秩序”的过分执念 , 事实上 , 是一种集体文化对个体选择的囹圄 。 只有打破这种束缚 , 才有可能让个体的感受抵达所谓的幸福终点 。要知道 , “结婚排队”和“离婚排号” , 看似背离 , 其实是求同存异 。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人性不灭 , 爱恨就会永存” 。 至于现代社会下的婚姻制度 , 其实 , 更多是以法理的的方式 , 保障个体在寻找幸福的进程中 , 不受伤害或少受伤害 。不过 , 世俗偏见中 , 总认为“离婚”是不道德的 , 是因为评价体系更强调“外人视角” , 也就是“家丑不可外扬”那套逻辑 。 至于 , 自己过得好不好 , 貌似并不重要 。 可事实上 , 以个体的视角介入离婚 , 其实是一种对失败婚姻的止损过程 。 因为 , 作为婚姻选择来讲 , 难免会出错 。只有及时地跳出火坑 , 才能有所转机 。 当然 , 离婚也是有成本的 , 最直接的问题是夫妻间的“经济分割” , 再就是亲缘间的“骨肉分离” 。 虽然 , 人们总说 , 离婚后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是不会变的 , 但是 , 在现实的境遇中 , 总会走向“一头热” , “一头冷” 。另外 , 人们总说:“婚姻如围城 , 进去的想出来 , 出来的想进去” 。 可事实上 , 真正的围城是人性本身 。 因为 , 在人性之城中 , 有幽暗的小屋 , 也有敞亮的广场 。 很多时候 , 并且还是此起彼伏 。 这导致 , 想要保持常态的婚恋平衡姿势 , 确实得来不易 。当然 , 在情感的漩涡中 , 从来都是情绪为首 , 理性兜底 。 所以 , 出现一些较为消极和悲观的看法 , 也是在所难免的 。 甚至 , 以“名流的婚恋”来看 , “相信爱情” , “不相信爱情”也成为公众的周期性情绪催化剂 。 不得不承认 , “幸福的爱情都是幸福的 , 不幸的爱情各有各的不幸”太有概括性 。从某种层面上而言 , 经营婚姻家庭比经营爱情更为困难一些 。 经营爱情 , 更多是强调两性吸引 , 而经营婚姻家庭 , 就要考虑金钱的共识 , 孩子的管教 , 宗教信仰 , 三亲六眷 , 以及各种重大问题的一致性 。 在这些问题中 , 只要一个方面出现致命的问题 , 就可以把婚姻家庭摧毁 。对于 , 爱情和婚姻的关系 , 历来众说纷纭 。 可事实上 , 回到生活本身 , 都只是一种组织关系而已 。 只不过 , 爱情相对松散 , 而婚姻更为紧密 。 至于 , 每个人的婚恋遭遇 , 很大程度上 , 是跟自己认识世界的程度有关系 。 因为 , 无论是好的 , 还是坏的 , 其实都是自己认知所决定的 。因为 , 遇到“渣男或贱女” , 很大程度上 , 是缘于自己的认知不够通透 。 当然 , 认知这种能力 , 也不是完全可以自己去进化的 , 跟自己的成长环境 , 教育环境 , 尤其是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 。 甚至 , 在一定程度上 , “渣男或贱女”存在的问题 , 自己也可能存在 。所以 ,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才会变得一针见血 。 所以 , 人们常说 , 要想拥有更好的“另一半” , 就要先拥有最好的自己 。 要不然 , 老想通过对方的“扶贫”(经济的 , 智力的)进行攀升 , 最终只能被对方看低 , 看扁 , 甚至转身甩掉 。 毕竟 , 最好的婚恋关系 , 一定是对等的 。然而 , 就“婚恋关系”从“文化秩序”走向“个体选择” , 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 更是文明的进化 。 因为 , 只有每个人遵从自己的意愿(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 , 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幸福 。 所以 , 对于“不婚” , “结婚” , “离婚” , “晚婚”也都只是自己的选择 , 不应该被过度的苛责或解读 。因为 , 作为个体的人生选择 , 最终的幸福感受 , 只有自己最清楚 。 如果 , 一个人的幸福感是建立在群体性的认同下 , 那么所谓的幸福也只是“伪幸福” 。 于此 , 回到“强势逼婚”和“鄙视离婚”的范畴内 , 作为当事者尽可以说一句:“关你屁事” 。只是 , 无论怎样强调“个体的归个体” 。 但是 , 思考的方式还是要注意群体性 , 只有如此 , 个体才能在群体生活中 , 不至于被边缘化 。 因为 , 无论是“结婚排队” , 还是“离婚排号”在一定程度上 , 都属于群体性的仪式感 , 而回到个体的世界里 , 感受本身却永远最重要 。原创文章 , 谢绝转载 , 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
来源:(未知)
【】网址:/a/2020/0520/1589974917.html
标题:结婚离婚都排号:婚姻围城,为何永远会人来人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