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人文 >

红云4412站在老师的角度看,为什么我们觉得孔子对学生宰予抱有成见



按关键词阅读:


宰予(前522—前458) , 姬姓 , 宰氏 , 名予 , 字子我 , 春秋末期鲁国人 , 思想家、儒客先贤 。 孔子著名弟子 , "孔门十哲"之一 , "孔门十三贤"之一 。
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 , 能言善辩 , 曾从孔子周游列国 , 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 , 使于齐国、楚国 。宰予和子贡是孔子"言语科"的高足 。
宰予的言语用在何处?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 , 宰予后来当了临大夫 , 有说其参与田常作乱而被陈恒所杀 。 但唐代司马贞疑此说把阚止(亦字子我)当宰予 。 唐玄宗时被追封为"齐侯" , 宋代追封为"临公" , 后改称为"齐公" 。 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宰子" 。

红云4412站在老师的角度看,为什么我们觉得孔子对学生宰予抱有成见
本文插图

孔子的言论中给人感觉对宰予有成见 , 主要是因为宰予的个性和为人导致的 。 1.宰予喜欢有问题时一定要找说出解决的想法
宰予思想活跃 , 好学深思 , 善于提问 , 是孔门弟子中唯一一个敢正面对孔子所说提出异议的人 。 虽然宰予是孔子手下言语的高材生 , 可对孔子仁义之道似乎并不是特别理解认同 , 经常否定孔子的一些观点 , 孔子对其有看法 。
比如宰予指出孔子的"三年之丧"的制度不可取 , 说:"三年之丧 , 期已久矣 。 君子三年不为礼 , 礼必坏;三年不为乐 , 乐必崩"……因此他认为可改为"一年之丧" , 被孔子批评为"不仁" (见《论语·阳货》) 。
宰予问老师:"老师 , 三年的居丧守孝时间 , 未免太长了 。 作为一个君子 , 三年不参加礼仪活动 , 对‘礼’就会生疏;三年不练习音乐 , 对音乐就会忘记 。 旧的粮食吃完了 , 新的粮食也已收割 , 一年一换的打火木也已经轮了一回 。 守孝一年可以了 。 "
孔子并没有正面回答宰予 , 而是反问他:"父母去世了 , 没有满三年的守孝期限 , 就吃新粮食 , 穿好衣裳 , 你安心吗?"宰予回答说:"安心 。 "孔子很不高兴:"你安心 , 你就这样做好了 。 君子守孝期间 , 吃饭没味道 , 听音乐不感到快乐 , 起卧不安心 , 所以才不这样做 。 如今你安心 , 你就这样做吧 。 "
等到宰予起身出去后 , 孔子痛心地摇摇头叹口气说:"宰予这个人啊 , 真没有仁爱之心呀 。 儿女出生后 , 需要三年才能脱离父母亲的怀抱 。 父母亲去世后守孝三年 , 是天下所有人都应该遵行的规则 , 宰予难道就没有得到父母亲三年的护爱么?"
孔子认为因有三年之爱于父母 , 故人当为父母守三年丧 。 客观上说 , 孔子出于仁孝 , 宰予出于事理 , 各有道理 。 而宰予的观点似乎比孔子更不拘小节 , 就现在的角度来看于社会也更有利 。
宰予的观点有其道理 , 孔子有些拘泥于古 。 感谢父母之恩何止三年 , 但是没有必要守在那里什么都不做 。
再比如"子不语怪、力、乱、神" , 而宰予问孔子曰:"吾闻鬼神之名 , 而不知所谓 , 敢问焉 。 "孔子曰:"人生有气魄 。 气者 , 人之盛也;魄者 , 鬼之盛也 , 夫生必死 , 死必归土 , 此谓鬼 。 魂气归天 , 此谓神 。 ……(《孔子家语·哀公问政》)宰予的问使得孔子说出了他对于鬼神的认识 。
由于宰予常常有这样的问题和怪想法 , 所以有点让孔子嫌弃 。 正巧 , 孔子又撞见宰予大白天睡觉 ,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 , 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有了现在大家都熟悉的对宰予的千古名批:宰予昼寝 。 爱思考的人行为比较懒散 , 因其"昼寝"才被孔子骂"朽木不可雕" 。 不过是以宰予的事情为例教育大家 , 要求我们多做少说 , 言行一致罢了 。

红云4412站在老师的角度看,为什么我们觉得孔子对学生宰予抱有成见
本文插图

孔子对宰予的气愤是可以理解的 , 作为教育者是恨铁不成钢 , 也是"好鼓不用重锤敲"鞭策弟子勤学上进 。分页标题
撇开个人的成见 , 身为师者 , 不欣赏的行为要进行敲打 , 不见得就是不认可这个人 , 提醒大家珍惜时光 。 孔子认为宰予"无药可救"的同时 , 也认为宰予是自己最得意的最有成就的弟子之一 。 2.宰予有想知道的事情一定要刨根究底追问原因
孔子不太喜欢能说会道的宰予 , 孔子觉得宰予不该问些他不适合问的问题 。
比如宰予追问上古史 。 宰予是要讨教五帝的历史 。 孔子可能是误解了宰予 , 认为宰予的才识差 , 根基浅 , 不足以明五帝之德 , 不愿意回答 , 宰予并不罢休 , 非要问个究竟 。
宰予问五帝之德 , 子曰:"予非其人也 。 "《集解》王肃曰:"言不足以明五帝之德 。 "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宰予问孔子曰:"昔者吾闻诸荣伊曰‘黄帝三百年’ , 请问黄帝者人也?抑非人也?何以能至三百年乎?"
孔子曰:"禹、汤、文、武、周公 , 不可胜以观也 。 而上世黄帝之问 , 将谓先生难言之故乎 。 " 宰予曰:"上世之传 , 隐微之说 , 卒采之辩 , 暗忽之意 , 非君子之道者 , 则予之问也固矣 。 "
可以看出 , 宰予之问是为知识、为真理、为求得"君子之道" , 而孔子起初不愿答 , 则是认为知近世禹汤文武周公即足矣 , 没必要再作深究 , 答辞之间孔子的不满情绪明显 。
宰予坚持问 , 孔子只得就其所知作答 。 孔子曰 :"可也 , 吾略闻其说 。 黄帝者 , 少昊之子 , 曰轩辕 , 生而神灵 , 弱而能言 。 幼齐睿庄 , 敦敏诚信 。 长聪明 , 治五气 , 设五量 , 抚万民 , 度四方 。 服牛乘马 , 扰驯猛兽 , 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 三战而后克之 。
始垂衣裳 , 作为黼黻 , 治民以顺天地之纪 , 知幽明之故 , 达生死存亡之说 。 播时百谷 , 尝味草木 , 仁厚及于鸟兽昆虫 。 考日月星辰 , 劳耳目 , 勤心力 , 用水火财物以生民 。 民赖其力 , 百年而死;民畏其神 , 百年而亡;民用其教 , 百年而移 。 故曰黄帝三百年 。 "
宰予未必是想"僭越" , 以成帝王之德 , 掌帝王名位 。 孔子对关于黄帝的神话传说作了历史性的耐心解释 , 由神话转化而为史学 , 确实有见解 。

红云4412站在老师的角度看,为什么我们觉得孔子对学生宰予抱有成见
本文插图

3.宰予有时候也喜欢恶作剧表现自己为难老师
善辩的人一有机会就想表现自己的辩才 , 甚至用狡辩来证明自己的能言善辩 。 宰予的能言善辩有时候让孔子不太喜欢 , 孔子说过"巧言令色 , 鲜矣仁 。 "
有时宰予言行究竟有什么过错或是不足呢?从文献看 , 宰予就是爱给老师出难题 , 善于独立思考 , 逆向思维 , 敢于提出不同意见 。
宰予的提问 , 显然是给孔子出难题 。
宰我问曰:"仁者 , 虽告之曰:‘井有仁焉 。 ’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 , 不可陷也;可欺也 , 不可罔也 。 "(《论语·雍也》)
孔子说:"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 , 不可陷;可欺也 , 不可罔也 。 "他认为宰予这是在愚弄人 。
就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作为君子 , 他可能被引诱 , 但不可能被陷害;他可能被欺骗 , 但不可能被愚弄 。 "
孔子显然对宰予这样的两难问题很不满 , 回答可"逝" , 即前往而救 , 是应该的 , 但不可"陷" , 即不可自陷井中 , 非但救不了人 , 反而害了自己 。
孔子接着说 , "人可骗之以理之所有 , 但不可昧之以理之所无 。 "即这样的事情在道理上是有的 , 而事实上不存在 , 不可无事生事 。 很显然 , 孔子对宰予这样的提问表现出不满 。
客观而言 , 宰予的这个问题还是有实际意义的 。 我们的生活中不是也有这样的实际问题吗?孔子的回答让我们获得了"可逝不可陷"的道理 。 4.宰予的个性特点主要通过与孔子问题的交流来体现
他学习很认真 , 对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有执着的探究精神 , 非要追根问底 , 问个水落石出 。 不管老师愿不愿回答 , 不管是不是与老师的思想相抵触 , 不管是不是会惹老师生气 , 他都敢于提出 , 所以颇有些为难老师的意味 。分页标题

红云4412站在老师的角度看,为什么我们觉得孔子对学生宰予抱有成见
本文插图
【红云4412站在老师的角度看,为什么我们觉得孔子对学生宰予抱有成见】

从学习中 , 宰予是个不盲从、善于思考、有主见的人 。 他不唯师 , 不唯古 , 经自己的思考 , 敢于提出异议 , 将问题引向纵深 , 使之水落石出 。
他不唯唯诺诺 , 没有不懂装懂 , 直接表述自己的意见 , 使问题得以更圆满地解决 。 他不刻板 , 不竣急 , 按照自己所想要的节奏去思考、行动 。 宰予喜欢提问 , 根源就是因为善思考 , 有思想 。
尽管不按常规习惯的行为方式有点不合时宜、不同常人 , 让人难接受 , 令孔子也有所不满 , 所以被认为是对宰予有成见 。
孔子认为宰予言行不一 , "以言取人 , 失之宰予" , 所以也自我改进:"始吾于人也 , 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 , 听其言而观其行 。 于予与改是 。 " (《论语·公冶长》)
他说:“起初我对于人 , 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 , 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 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 。 ”
孔子从宰予行事中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 认识到要听其言、观其行 。 从教师的角度看 , 宰予这样的学生真的让老师爱恨交织 。
宰予好学 , 爱提问是好事 , 但也刁钻 , 给老师出难题 , 有让老师为难之嫌 , 且常爱表达与老师不同的观点 , 令"传道之师"颇为不满 。但客观上宰予又是老师的忘年诤友 , 他提出的问题可以促进老师的深入思考 , 能够"教学相长" , 宰予这样的学生也促进教师更客观地理解问题 。 5.身为世界古代教育家、思想家的孔子是非常优秀的师者
一般老师都喜欢勤学聪慧、品质优、悟性高、不违逆的学生 , 不喜欢自由散漫、古怪、爱自作主张的学生 。 孔子虽然也不太喜欢叛逆的学生 , 但依然肯定宰予的优点 , 爱护另类弟子 , 同样为其解惑 。 把宰予列为自己最得意的十大门生之一 , "孔门四科"的典范 。
像宰予一样勤思考、有独见、敢犯颜 , 社会需要个性突出的人 , 在现代生活中也不乏其人 。 当他们希望解决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时 , 会因为对事情的执着 , 也可能忘记了考虑对方的感受 , 甚至为了弄清楚事情 , 不懂得回避 , 让对方感到无奈的事情会时有发生 。
一根筋地只在问题的解决上 , 并不是有意为难对方 , 因执着于追求真相 , 要更好地解决问题而有点莽撞 , 是人们说的"有点二" 。

红云4412站在老师的角度看,为什么我们觉得孔子对学生宰予抱有成见
本文插图

孔子因材施教 , 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以不同的启发教育 , 让学生扬其所长 , 评价学生上是根据自己教育的目的为政治服务 , 要通过"克己复礼" , 让世上尊卑有序 , 实现政局安稳、社会有序 , 对宰予的不同意见就显得有些不满情绪 。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 , 不论是圣人还是凡人 , 被怼时也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 总被宰予怼 , 孔子也会有不快 , 宰予询问五帝的德行 , 孔子回答说:“你不是问这种问题的人 。 ”不快归不快 , 他还是给以回复 , 一如既往给予教导 , 这就是师者所为 。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适用于所有人 。 但社会上只讲情商的重要 , 容易引导人投机取巧 , 而社会不只要搞活关系 , 更要注重努力做事 , 才能促进社会更加完善 。 所以要体谅、鼓励那些勤奋、踏实的人 , 也要给不同的人予包容 , 这样 , 每个人都从中受益 。
而且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不懂的事情 , 对问题紧追不舍 , 做到"知其然 , 也知其所以然" , 对自己、对社会的发展都会有好处 。


    来源:(红云4412)

    【】网址:/a/2020/0521/1590072060.html

    标题:红云4412站在老师的角度看,为什么我们觉得孔子对学生宰予抱有成见


    上一篇:[]国足选人的标准是什么

    下一篇:『』中国足球将成立新职业联盟,足协放权,4支中超球队成为元老


    人文

    汽车下乡,番禺为五华人民送福利

    阅读(44)

    近日 , 番禺汽车城管委会会同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广州港华燃气有限公司到五华县开展对口帮扶、精准脱贫攻坚工作和汽车下乡、扶贫用车优惠推广活动 , 把番禺制造的优质产品带到五华 , 共推两地经济发展 。本次汽车下乡及扶贫用车...

    人文

    政策@韩沂:尽快出台新版税延养老保险政策 稳步推进试点扩面扩容

    阅读(31)

    同时其表示,金融办事支撑实体经济应当加快完美顶层政策设计,适应宏不雅经济情况的变更,建议大年夜改进银行绩效考察,补足实体经济短板、发挥财务积极感化、进一步开放重点部分大年夜数据共享三个方面入手。尽快出台税延养老保险政策或延长试点刻日上海银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