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在历史上 , 功高盖主者往往受到帝王猜忌 , 甚至开国皇帝天下初定后第一时间便是着手处理功臣 。 面对家国天下 , 帝王心存防备无可厚非 , 但对忠臣态度有任其回乡归隐者 , 如赵匡胤;也有下毒手残害 , 如朱元璋 。 从臣子角度出发 , 功高盖主者中不乏怀有二心的 , 但也有部分忠臣纯粹的死于帝王猜疑 , 兰陵王高长恭便是其中之一 。 兰陵王虽为皇族 , 但出身低微 , 最初并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 因北齐皇帝更迭频繁为其提供契机 , 各方势力争执不下 , 反而为出身平凡且置身事外的高长恭谋得一线生机 , 从而授予官职走上历史舞台 。
本文插图
【平楠说史北齐兰陵王高长恭,国事当家事被赐死,未遇昏君却如此收场?】北齐末期人才凋敝 , 甚至可以说仅以战必胜的兰陵王维持最后一片土地 。 皇帝昏庸往往做不成大事 , 所做荒唐事往往是臣子阴谋或是真正掌权的太后所为 , 而高纬的母后胡王后就是后者 。 在兰陵王屡立战功声名鹊起时 , 胡王后并没能因外患减少而高枕无忧 , 反而是担心高长恭的光芒盖过高纬 。 胡王后借口为其赐婚 , 实则为意图刺杀 。 但是派遣的杀手陪伴高长恭左右之后 , 为其人格折服并未能完成任务 。 此时的胡王后必然勃然大怒 , 竟顿起杀心 , 只是此次的矛头指向了被委派的女子 。 戏剧般波折 , 反而是高长恭奇谋保护了自己的妻子 。
本文插图
按理说高长恭大权在握 , 如有不轨之心完全没有忌讳胡王后的理由 , 但即使知道胡王后的心意 , 高长恭仍未有丝毫反叛动作 , 仍是为国尽忠 。 563年 , 突厥兵临城下 , 洛阳告急 。 忠臣子围着皇帝不知所措之际 , 高长恭亲率五百亲兵前往破敌 。 人数劣势可想而知 , 却凭借勇猛势头以少胜多击退了突厥围城 , 如此则从战场上的将军跃升成为护国英雄 , 百姓心中无不感念 。 风头正盛的高长恭仍兢兢业业 , 并没有认为自己立下功劳 , 而是留下了一句"国事既家事" 。 但殊不知国事便是家事的想法将屠刀悬在了自己的项上 。
本文插图
如此胸怀天下 , 却被狭隘的高纬理解成"王朝是你的家 , 那我算什么?" 。 从全局观分析高长恭所言 , 虽然一心为国 , 但这句话确实值得考量 , 在皇帝心中 , 自己才是受命于天 , 如果臣子将自己的位置抬高 , 甚至与自己举案齐眉 , 无论是否有二心都会受到猜疑 。 565年 , 高纬如愿登基 。 大权在握的高纬第一时间必然是除掉心头大患——高长恭 。
本文插图
虽一身是胆 , 恐已无用武之处 。 此时的高长恭战功显赫 , 无奈没有明君的自己之后将难有作为 。 而面对心胸狭隘的高纬 , 急流勇退是高长恭最真实的想法 。 高长恭借口称病 , 希望交出权力而保取自身平安 。 但借口患病却仍被高纬猜忌赐其毒酒 , 高长恭面对毒酒已经没有退路 , 他知道不管自己是否前往觐见高纬 , 高纬都不会听他诉说任何说辞 。 高长恭将毒酒一饮而尽 , 这名古代美男子英年早逝 , 时年33岁 。
本文插图
后人对高长恭的评价倾向于相貌好、战神、冤屈受鸩 。 而帐下军兵对战必胜的将军自然愿意追随 。 逢战必胜 , 荣誉与功劳花落自家自然痛快 。 从民众从士兵角度来看 , 高长恭都堪称好评 。 反观世人对于高纬的评价却不一而足 , 虽然屠戮功臣甚多 , 但却少有人说其为昏君 , 也无人赞颂其为明君 。 对百姓虽然屡次降低赋税 , 但百姓从未有丝毫感念之情 , 可谓是志大才疏却身居高位 。 陆令萱、和士开、高阿那肱、穆提婆、韩长鸾等人常伴高纬身旁 , 没有能力却鸩杀高长恭也就不足为奇了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北齐末年 , 陨落的名臣不仅仅是高长恭 , 由571年琅琊王高俨之死开始 , 到572年荒唐的追授高俨为楚皇帝 , 再到同年诛杀斛律光 , 573年鸩杀高长恭只能算是落下帷幕 。 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史实 , 绝非才智平庸的高纬一人能为 。 朝廷的构成无非是君王、忠臣、奸臣 。 忠臣凋败 , 奸臣势必甚嚣尘上 。 奸臣承蒙圣恩而蒙蔽陛下双眼也就能够理解了 。 北齐在高纬荒唐无度的管理下 , 终没能逃避被北周灭亡的结局 。 此时的高纬年仅21岁 , 为了逃避眼前困局 , 高纬竟将自己的皇位传给年近六岁的高恒 。 北齐灭亡从兰陵王高长恭的凋落就已经开始了 , 而剩下的臣子与高纬 , 对于最后的北齐除了"放任自流"并无任何建树 。
来源:(平楠说史)
【】网址:/a/2020/0522/1590106332.html
标题:平楠说史北齐兰陵王高长恭,国事当家事被赐死,未遇昏君却如此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