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手札人生需要缝隙,而人需要有“让生活裂开缝隙”的能力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老友手札人生需要缝隙,而人需要有“让生活裂开缝隙”的能力
本文插图
我不知道你是否有过类似的感觉 , 就是虽然没有经历什么特殊的事情 , 但就在那一瞬间 , 曾经认为不重要的、没有放在心上的、觉得没有意义的东西 , 忽然就那样串联了起来 , 接着就被恍然大悟给笼罩 。

老友手札人生需要缝隙,而人需要有“让生活裂开缝隙”的能力
本文插图
记得在之前某段时间 , “人生要有缝隙 , 这样光才能照进来”这句话频繁的出现在朋友圈 。 当时呢 ,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不要太过绝对 , 总是要给自己留一些希望 , 这样才总能有改变的可能” 。
但这两天因为一些事情的影响 , 突然觉得还应该把这层理解往上再拔高拔高 。
所谓经历的事情 , 倒不是什么大风大浪 , 而仅仅是某天应朋友的邀请 , 一起外出吃了顿饭 , 接着一起在河边供人散步的观景道上晃悠了一会儿 , 然后站在露天KTV旁 , 听几位“大哥”借着酒劲唱出这些年的心酸、看身边夜晚纳凉健身的人匆匆走过 。
这在你的眼中 , 应该是再平凡不过的事情 , 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 , 就显得有些异样了 。 当然 , 这份异样 , 并不是在于我觉得有人唱悲歌、有人夜里散步不正常 , 而是这样的闲适、这样与生活亲密接触的状态 , 是我最近一直不曾有的 。
【老友手札人生需要缝隙,而人需要有“让生活裂开缝隙”的能力】
老友手札人生需要缝隙,而人需要有“让生活裂开缝隙”的能力
本文插图
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 我的生活基本上处于一条白天忙、晚上忙、白天写、晚上写、白天在电脑前、晚上在电脑前 , 就这样重复啊重复的固定轨道上 。
虽然在这种多数人都觉得枯燥的状态下 , 我能够收获到一些乐趣 , 但也越来越觉得“整个人的存在感始终在降低” 。
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 就只是认为是平时的枯燥让自己有些累了 , 所以才有了不舒服、乏力 。 可那天散步时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 , 让我突然间意识到 , 我之所以会累、之所以会觉得存在感降低、之所以会有些抑郁情绪 , 是因为“曾经活的太过刻板 , 不仅脱离了生活 , 还宛如一湾死水” 。
死水哪里来的活力呢?

老友手札人生需要缝隙,而人需要有“让生活裂开缝隙”的能力
本文插图
当然 , 说到这里其实也是十分浅薄的东西 , 并且多数人并不是跟我一般缺乏生活气息 。
但反过来说 , 有些人生活气息太多了 , 反而被应酬、玩乐、纠结掏空 , 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工作、去学习、去提高自己 。
而这 , 是不是另外一种“死水”呢?
没错 , 生活中其实有非常多“宛如死水”的状态 。 但这并不奇怪 。 因为相对稳定是我们内心深处的追求 , 所以当我们认为某种生活状态、生存模式还不错的时候 , 就会不断的去重复 , 然后久而久之刻意重复就变成习惯 , 接着习惯就变成了“死水” 。
所以 , 具体处于哪种生活状态并不重要 , 也不存在哪种生活状态就一定比另外一种好 。
可我想你也知道 , 一旦某种生活状态开始变得如“死水”一般 , 那么也就代表着 , 它已经不能再像从前一样 , 为我们提供助力 , 而是开始带来负累、伤害与阻挠 。

老友手札人生需要缝隙,而人需要有“让生活裂开缝隙”的能力
本文插图
话题聊到这儿 , 才真正逐渐有趣起来 。
一开始的我们往往并没有相对固定的生活模式 , 所以比较随性、随心、随想 。 接着可能因为“一夜之间突然长大”、“不得不需要承担一些责任”、“尝到了甜头”等原因 , 开始刻意往某种生活模式转变 。分页标题
这个转变的过程虽然并不容易 , 但努努力、自我勉强勉强 , 也就差不多了 。
于是 , 因为生活模式的转变 , 我们开始收获一些益处 。 这些我们收获到益处也反过来让我们更加愿意继续当下的生活模式 。
这样两次强化之后 , 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 。
而就像我们会不自觉的忽略水与空气的重要性一样 , 当某些东西成为了习惯 , 我们也就会不再那么关注它们 , 甚至直接跳过它们 , 然后去关注我们当时比较感兴趣的东西 。 这就造成了一种假象 , 即“我们不自觉的认为 , 那些已经形成习惯的东西是不存在的” 。
这时候就造成了一种“当局者迷”的状况 , 即 , 我们自己在习惯了之后 , 就会意识不到自己处于何种状态 。

老友手札人生需要缝隙,而人需要有“让生活裂开缝隙”的能力
本文插图
同时因为习惯已经形成了 , 我们的行为、认知、选择等都有了一定的倾向性 , 甚至我们不这么做 , 内心就会出现难受与纠缠 。
比如 , 在我站在路边听歌的时候 , 内心里就有两个声音 , 一个是“出来转转还真挺好” , 一个则是“还是早点回吧 , 回家还要写东西呢” 。
这时候我正在做一件“习惯中我不会做”的事情 , 而因为习惯中没有它 , 所以习惯就会产生难受、不舒服 , 目的是让我不再继续做这件事情 , 以及重新回到过去的习惯中 , 即 , 回家继续去写东西 。
习惯还具备这样的力量 , 就好像是在保护自己一样 , 是不是挺有趣的呢?
其实还有更有趣的呢 。
我想你也一定遇到过“自己好说歹说 , 对方就是不肯听 , 非得碰个壁、吃点亏 , 才能学乖”的人 , 而我想你自己也肯定有这样的经历 。
这样的状况当然是正常的 , 只是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 , 也包括了“我长这么大都是这么做的 , 所以这么做就是对的” 。 我们选择信任自己曾经的经历、选择信任自己的习惯 , 因为没有经历过的事情 , 我们确实没底 。
但这样一弄 , 习惯就能更好的保护它自己了 。

老友手札人生需要缝隙,而人需要有“让生活裂开缝隙”的能力
本文插图
在我们意识不到习惯存在的时候 , 我们就会被困在习惯里;当我们轻易的就因为难受而放弃的时候 , 我们就被习惯控制了;我们因为不敢尝试 , 而不断重复陈旧选择的时候 , 我们就等于是在强化习惯对我们的影响 。
那么这时候 , 习惯不断重复 , “死水”就会出现 , 我们也由此开始遭遇损失;
我们因为意识不到习惯的存在 , 也就意识不到“为什么自己现在过的这么辛苦”、“为什么明明跟过去一样 , 却开始不停的遭受损失” 。
那么 , 被困在里面的我们连问题是什么都意识不到 , 又怎能走出来呢?

老友手札人生需要缝隙,而人需要有“让生活裂开缝隙”的能力
本文插图
当然 , 出路是肯定存在的 。 只是有时候我们也还是犯了刚刚的老问题 , 那就是“我们虽然深陷其中、虽然问题和出路就摆在那里 , 可我们就是看不到” 。
而在这个老问题的基础上 , 又会诞生“我们人生的没有丝毫的缝隙 , 别人想帮我们 , 可声音和温暖都传不进去”这个尴尬到不能再尴尬的问题 。
没错 , 这个缝隙、这个破壳 , 只能由内而外、只能由我们自己来 。
所以 , 能让我们的人生裂开缝隙的力量 , 是看到的力量、是认知的力量、是即便成为局外人 , 也总是能够跳脱出来 , 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当下的力量 。
而它的产生 , 是必然建立在一次次自我打破与自我重建之上、一次次由内而外的破壳之上 , 并且没有任何捷径 。
如果你希望自己拥有这样的能力 , 并且愿意做出一些尝试的话 , 可以考虑:
在生活中减少拒绝、否定与偏执 , 并尝试独立思考、质疑书本、打开脑洞 , 用尽可能多的角度看待某个事物 。分页标题

老友手札人生需要缝隙,而人需要有“让生活裂开缝隙”的能力
本文插图
不要惧怕改变、不要惧怕打破自己 。
人生本就是“小时候可以先吃鸡腿”、“长大了需要等长辈动筷”这样一段一段的历程 。 而这一段一段的历程里 , 也必然对应着不同的活法 。 只有适时改变 , 安稳才能持续存在 。 而当然 , 任何改变都必然以“看到”为开始 , 就好似现在的你“看到”自己可能也活在“死水”中 。
那么 , 你准备怎么做呢?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 。 希望我的回答能协助朋友你看到世界真实的样子 。 祝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