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权力的反噬,千古一帝晚年的悲哀


[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权力的反噬,千古一帝晚年的悲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太宗李世民无疑是中国封建王朝最伟大的帝王之一 , 他的综合素质堪称首屈一指 。
回顾这一生 , 他有令人艳羡的后宫阵容 , 儿子就有十四个 , 女儿的数目更多 。他有世界级的荣誉、广阔的疆土 , 无数的名臣环绕身旁 , 享受天下百姓众星捧月般的爱戴 。
可是 , 这样一位伟人 , 也有着无数的苦闷和烦恼 , 而且并不比寻常人少一点 。作为一个深情的皇帝 , 李世民的烦恼从爱妻长孙皇后的离世便开始了 。长孙皇后在三十六岁这样的中年早逝 , 这一年 , 李世民三十八岁 , 成为大唐皇帝不足十年 。

[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权力的反噬,千古一帝晚年的悲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 疼爱的子女接连出事
长孙皇后过世之后 , 太子承乾的行为突然变的非常恶劣起来 , 和皇后在世的时候完全两样 , 不仅装病不上朝 , 而且在自己的宫苑中乱来 , 躺在棺材里装死人 , 和同性嬉戏 , 整天疯闹 。
老师进谏他竟然打老师 , 太宗劝谏也不改过 , 这让太宗感到非常痛心 。就算天子再没人情 , 承乾毕竟是太宗的第一个儿子 , 也是长孙皇后的儿子 , 太宗曾经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
可是如今 , 他刚刚丧妻 , 儿子又变成这样 , 他的痛心不能说不大 。而且 , 他的心事无人能解 , 除了长孙皇后 , 他也没法向其他人倾诉自己的痛苦 。
那位进入后妃列传的据说很得太宗宠爱的充容徐惠 , 经常写诗向太宗谏言 , 其实也没有真正走入太宗的内心 。
徐惠到底年纪太轻 , 只知道按照道德规范行事 , 因此她的言行得到了后代男性的推崇 , 但却完全不了解太宗 。
她只把太宗当做一个圣人看待 , 哪知道圣人也是人 , 也需要抒发自己的情绪 。太宗后期一反往常简朴的态度 , 修建不少宫殿 , 生活奢侈 , 也与此有关 。
这个时候 , 李世民的三儿子李恪十岁出头 , 面貌、个性、爱好各方面都很像太宗 , 成为李世民最宠爱的一个儿子 。
其实这一点在遗传学上很容易理解 。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和隋炀帝本是表兄弟 , 李渊和隋炀帝的母亲是亲姐妹 , 那么李世民跟李恪的母亲隋炀帝之女杨妃本就是第四代旁系血亲 , 因为遗传基因的相近 , 李恪比其他皇子更像李世民也很正常 。
唐代的制度 , 亲王一般在十四到十六岁左右就要离京到封地当王爷 , 那时候交通不便 , 又因为政治的需要 , 这一离开可能多年都不能相见 。没有电话 , 因为政治原因恐怕书信往返都不能直抒心意 。
李世民在古代众多帝王中 , 算是一个非常有感情的人 , 几乎可以用感情细腻来形容 。
他是天子 , 但同时也是一个慈父 。他有特别疼爱的孩子 , 他舍不得这个儿子离开 , 于是想要立李恪的生母杨妃为继后 , 这样李恪成为嫡子 , 可以晚几年再离开 , 甚至 , 这时他有改立李恪为太子的心意 , 这样李恪就可以在他身边一直侍奉到终老 。

[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权力的反噬,千古一帝晚年的悲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有些人认为李世民想立杨妃为继后是因为杨妃艳丽无双 , 血统高贵 , 但是看李世民那样爱戴长孙皇后 , 而且他的后宫美女那么多 , 他不太可能只是因为宠爱一个女人就想立她为后 , 应该更有多方面的考虑 。
最终 , 立后的想法因为看长孙无忌脸色的朝臣们的公然反对 , 受到以杨妃为隋炀帝之女为理由的驳斥而没有能够实行 。
当然 , 李世民绝不是因为惧怕这些朝臣的压力才打消念头的 。只是因为他一直都想做一个明君 , 以隋炀帝为前车之鉴 , 很注重自己的名声 , 而且他确实非常爱戴长孙皇后 , 因此对于长孙皇后的哥哥以及三个嫡子自然多疼爱一点 。他虽然喜欢李恪 , 但是也只能无奈地放李恪离开 。分页标题
其实就算不立杨妃为后 , 如果李世民要一意孤行 , 也可以留下李恪在京城 , 让自己任性一回 。
平民任性一回 , 可能会受到官府的惩罚 。帝王任性 , 没有人可以给他惩罚 , 但政治规律会 。如果李世民这么做就会破坏制度 , 不仅乱了朝纲 , 乱了儿子们的心 , 对后代有很坏的影响 , 可能会为王朝灭亡埋下伏笔 , 因此李世民不能这样做 。
有句古话叫做“天家骨肉最难成全” , 太宗贵为天子 , 还是得忍受骨肉分离之苦 , 想当一个好帝王 , 真的是很难 。
臣民不敢犯错 , 怕的是惩罚 。帝王克制自己 , 则全靠自律 。
贞观十一年(637年) , 李恪赴任安州刺史 。因为李恪像太宗 , 所以也很喜欢狩猎 。但是谁能想到 , 这么一个对于皇室贵来说再平常不过的业余活动 , 在某些特殊时期却也能遭来无端灾祸 。
据《新唐书》记载 , 同年末 , 李恪在封地上因为与乳母的儿子“博簺” , 也就是所谓的游猎过度损坏庄稼 , 被御史柳范弹劾告发 , 作为惩罚 , 被免去安州都督一职 , 并削减封户三百户 , 这让太宗感到很痛心 。
【[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权力的反噬,千古一帝晚年的悲哀】本来很好的一个儿子 , 因为无奈要让他在那样小的年纪独自前往远方 , 孩子不过情绪波动狩猎排遣心情 , 在官员眼中似乎就成了极大的罪过一般 , 太宗怎么能不痛心呢!
而且 , 他没能立杨妃为后 , 让这个最疼爱的儿子离开 , 心中肯定还有些对儿子的愧疚 。
除了爱子的变故 , 爱女的道德失范也让太宗羞愤不已 。

[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权力的反噬,千古一帝晚年的悲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高阳公主是太宗非常疼爱的女儿之一 。她是一位庶出的公主 , 但是却备受李世民的宠爱 , 也因此造就了她骄纵的个性 。小时候的她 , 生活在衣食无缺的皇宫里 , 甚至不知道忧愁为何物 , 但是 , 这些在她结婚后却都变了 , 变得阴晴不定且更加地骄纵 。
她的丈夫是房玄龄的次子右卫将军房遗爱 , 房玄龄去世以后 , 长子房遗直继承了梁国公爵位和财产 , 高阳公主觉得这不公平 , 于是多次让房遗爱与兄长理论 , 李世民得知以后就把她大加训斥了一顿 , 二人就此产生了隔阂 。
公元649年 , 长安城盗案连连 。很快 , 卫率在一个小偷家搜出一只玉枕 , 审讯之后 , 窃贼承认宝枕是从一个叫辩机的和尚那里偷来的 。调查之后才发现 , 原来这个这个宝枕来自于高阳公主 , 二人私通秘事霎时公之于众 。
因为一只玉枕而闹得满城皆知 , 太宗真是够丢脸啊!愤怒之下 , 太宗腰斩辩机 , 秘密处死公主的多名侍女 , 不准公主再入宫 。这样一来 , 他又失去了一个心爱的女儿 。不是做父亲的人 , 想必很难理解他心中的这种痛苦 。
当然 , 对于太宗而言 , 打击最大的还是太子争储 。
不得不说 , 唐太宗在继承人的选择上 , 是很失败的 。他着力培养的太子李承乾 , 最后却选择造反 , 想逼他提前退位 , 他的另外两个儿子李泰和李治明争暗斗 , 互相倾轧 , 最后几乎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 。
为了王朝的稳定 , 法制的健全 , 他亲自下令杀死了同样受人蛊惑起兵谋反的第五个儿子李祐 , 对于兵败被擒的太子 , 只得将他放逐外地幽禁起来 。
因为皇位至高无上 , 皇帝和王爷的待遇差别非常大 , 因此后代争夺皇位 , 也算是正常 。但让唐太宗心里觉得很悲哀的是 , 李承乾和李泰的做法 , 与他和李建成、李元吉的做法 , 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仿佛就是他和李建成、李元吉争斗的时光重现 。
这种结论 , 对于唐太宗来说是触目惊心的 , 同时也是让他灰心丧气的 。

[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权力的反噬,千古一帝晚年的悲哀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 功名之士魏徵的“背叛”
长孙皇后过世之后 , 李世民按照皇后生前的要求给予薄葬 , 但是心中却非常思念皇后 , 情绪低落 , 于是在禁苑中盖起一座极高的台观 , 登上台观就可以看到皇后的陵墓 。
李世民常常登楼眺望 , 这就算在现代也不算是很过分的事情 。可是那位以直臣自居的魏徵偏偏跟着皇帝上了台观 , 说太宗孝顺 , 因为他在眺望高祖李渊的陵墓思念父亲 , 以此来讽谏太宗 。
太宗是个明君 , 理解了魏徵的意思 , 于是拆掉望陵台观 , 只能将思念放在心中 。
魏徵的行为用当时的道德标准来说是无可厚非的 , 但是非常不近人情 , 而且他很有些矫枉过正的意思 , 让帝王的情绪得不到抒发 , 自然会在其他地方产生不良的后果 。
当然 , 古代没有心理学 , 一心只按古圣先哲教诲做事的魏徵也不会想到 。
他只想让皇帝成为天下表率 , 他只知道自己的价值在于敢犯言直谏 , 而完全没想到当年太宗因为他的直谏想杀他 , 是长孙皇后朝服劝诫 , 太宗才打消了那个念头 。
要知道 , 魏徵当初曾是太子李建成的人 , 按照王夫之的说法 , 他本质上其实只是个功名之士 , 政变之际他先是观望 , 等太子一死 , 就去向李世民请见投效:“太子死 , 遽即秦王而请见 , 尤义之所不许也 , 斯则其不得与管仲均者也 。夫魏徵起于群盗之中 , 幸自拔以归唐 , 功名之士耳 。”
但是 , 太宗在玄武门之变后依然重用魏徵 , 不仅是因为他的才华 , 也是因为要向天下昭示:我用人不疑 , 不念旧恶 。这是个姿态 。在之后的日子里 , 魏徵也的确尽到了一名谏臣的本分 , 前后向太宗上谏数百次之多 , 李世民全然接纳 。
可以说 , 在此过程中 , 从最初的彼此心怀芥蒂 , 到一个敢言 , 一个纳谏 , 他俩磨合出了不错的君臣关系 , 至少对外如此 。
从人性的角度看 , 李世民有时候也很烦魏徵 , 但他每次都忍耐下来 , 还不断给魏徵高官厚禄重赏 。这表明 , 李世民知道魏徵提出的建议都是正确的 , 他认为魏徵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他对自己的批评 。“致君尧舜上” , 这是他对魏徵的定位 。
在魏徵临终前 , 太宗带着长孙皇后的小女儿新城公主到魏徵府邸探病 , 并且答应将新城公主许配给魏徵的儿子 , 这就是要长保魏家富贵的意思 。
只是在魏徵死后不久 , 太宗突然发现有两件事魏徵做的太过了 , 而自己居然未尝发觉 。
一是“尝密荐中书侍郎杜正伦及吏部尚书侯君集有宰相之材”(《旧唐书·魏徵传》) 。魏徵秘密推荐的杜正伦和侯君集 , 这两个人竟都卷入了太子李承乾的谋反!由此 , 太宗怀疑魏徵与叛逆之人结党营私 。
更过分的是第二件事 , “徵又自录前后谏诤言辞往复以示史官起居郎褚遂良” 。这是什么 , 是魏徵的谏言吗?请注意 , 不是!是魏徵进谏以及与太宗争吵的过程 。严格来讲 , 这在唐朝是一种犯罪行为 , 属于“漏泄禁中语” 。更关键的是 , 魏徵此举 , 当时太宗并不知道 , 是事后才知道的 。这就犯了太宗的大忌 , 太宗感觉魏徵也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忠正 。
他很愤怒 , 令人扑倒磨去了自己为魏徵作的刻石碑文 , 取消了新城公主跟魏徵儿子的婚事 。太宗先是失去了魏徵这面“镜子” , 接着又有一种梦想的幻灭 , 心情恶劣可想而知 。
后来 , 过了一段时间 , 太宗的怒火熄灭 , 体谅了魏徵 , 又恢复了魏徵的名誉 , 但是新城公主和魏徵儿子的婚事没有再被提及 。
之后 , 新城公主嫁给了长孙无忌的儿子 , 在武则天打压长孙一族的时候受到牵连 , 被武则天所嫉恨 , 再嫁夫君却被迫害致死 , 结局十分凄惨 。

[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权力的反噬,千古一帝晚年的悲哀
文章图片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 冤杀武将解谶
自古以来 , 稳定压倒一切一直都是政治的铁律 , 在强大的权力面前 , 即使明君仁义如唐太宗一般的风云人物 , 在关键时刻也不可避免被猜忌冲昏头脑 。来自谋夺政权的恐慌 , 让年事已高的太宗越来越感到危机四伏 。
恰好 , 此时一则政治预言的疯传更让他惶恐不安 。
当时民间突然流传起一本叫《秘记》的书 , 书里有这么一句话:“唐三世之后 , 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资治通鉴·唐纪十五》)这件事传到李世民耳朵的时候 , 他的心里开始犯起了嘀咕 。如果从三代开始算的话 , 他已经是第二代了 。也就是说 , 李唐王朝极有可能像隋朝那样 , 兴盛一时 , 然后快速地亡国 。
不 , 辛苦打下的江山不能就这么白白付诸东流 , 只要还活着一天 , 我李世民就绝对不会让这种事发生 。但是除了传言 , 太白金星经常在大白天出现 , 怪异的天象却始终令人惴惴不安 , 一时间 , 大唐庙堂人心惶惶 。
贞观七年五月十九日 , 唐太宗询问太史令李淳风 , “朕之天下 , 今稍定矣 , 卿深明易道 , 不知何人始丧我国家 , 以及我朝之后登极者何人 , 得传者何人 , 卿为朕历历言之 。”
李淳风(公元602-670年)是陕西省岐州雍县人 , 唐代天文学家、数学家、易学家 , 他编的《甲子元历》 , 对后世天文、历法和数学的发展贡献巨大 。他从小勤奋好学 , 满腹经纶 , 特别喜欢研究天文历算之类的学问 , 并因在天文学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而名声大振 。
20岁时 , 他发现了当时朝廷使用的历法有缺陷 , 便大胆提出了修改意见 。李世民获悉后十分震惊 , 对他刮目相看 。称帝后 , 命他进入太史局任职 , 成为一名官方天文学家 。除了与袁天罡合写出以预言精准而著称于世的《推背图》外 , 他还写过一部占星术著作 , 叫《乙巳占》 。作为唐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和享有盛誉的占星家 , 李淳风的确因其占卜灵验而出名 。
李淳风回答地很干脆 , “欲知将来 , 当视以往 , 得贤者治 , 失贤者丧 , 此万世不易之道也 。”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 , 但是太宗依然感到不满意 。
他决定 , 无论此人是谁 , 誓当搜查到底将之斩尽杀绝不可 。有一天 , 太宗在宫中与众位武将饮宴行酒令 , 他让每个人自报乳名 , 突然 , 一个自称五娘的将领引起了太宗的注意 , 这人就是将领李君羡 。太宗非常惊讶 , 进而笑着说:“什么女子 , 竟这么勇健!”
经过调查了解 , 李君羡乃洺州武安人 , 初为瓦岗寨李密下属 , 后成为王世充的骠骑 。因厌恶王世充的为人 , 率领其部属归附李渊 , 授其轻车都尉 。李世民以其为左右 , 即位后 , 授其为左武候中郎将 , 封武连县公 , 驻守在太极宫玄武门 。
我的天!此人官衔、封爵、籍贯乃至驻扎地竟都有一个“武”字!李世民心里闪过一丝前所未有的恐惧——原来所谓“女主武王”并非女人 , 而是一个在自己当年发动政变夺取政权的地方 , 驻有重兵把守的武将!
此人不可留!
很快 , 李君羡被贬谪外放到华州当刺史 。没过多久 , 御史上奏称君羡勾通妖人 , 图谋叛乱 。原来 , 所谓的妖人是个名叫员道信的老百姓 , 自称能够不进饮食 , 通晓佛法 , 李君羡非常敬慕相信他 , 多次与他形影相随 , 窃窃私语 。但就因为这样 , 李君羡莫名其妙地就被冠以谋反罪名而身陷囹圄 。
贞观二十二年 , 李君羡因此事定罪处斩 , 全家被抄没 。
然而 , 李君羡是死了 , 太宗却始终耿耿于怀 。没过几天 , 他秘密地召见李淳风 , 悄悄地问:“《秘记》上所说的谣传 , 真有其事吗?”
迫不得已之下 , 李淳风决定透露天机:“我仰观天象 , 俯察历数 , 这个人现在已在陛下宫中了 , 是陛下亲属 , 从今往后不超过三十年 , 这个人当做天下的君王 , 并将大唐皇室子孙杀得不剩几个 , 其征兆已经形成了 。”分页标题
太宗说:“凡是有怀疑的统统杀掉 , 怎么样?”
李淳风答道:“此乃天命 , 人们不能够违抗 。未来称王的人死不了 , 反而白白地杀死无辜 。而且今后三十年 , 那个人也已经老了 , 也许该存有慈善心肠 , 祸害可能会小些 。如今即使找到此人将其杀死 , 老天或许会降生更加强壮的人大肆发泄怨恨 , 恐怕陛下的子孙就没有幸免的了 。”
李世民沉默了 。
或许他认为 , 还是算了吧 , 如今四海升平 , 大唐气象雄浑万千 , 这不过只是个江湖传言罢了 , 做不得真 。或许他相信 , 自己已经打下了这天下 , 哪怕真有所谓的“女主武王” , 凭着儿子的政治才能 , 也足以治理好这片稳固的大唐基业 , 那些宵小之辈又何足论?
但他绝不会想到 , 在后宫三千佳丽之中 , 有一个不可方物的美貌女子正在蠢蠢欲动 , 一对聪慧灵动的双眸 , 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未知的发生 。这个女人 , 将会在若干年后把李唐宗室几乎诛杀殆尽 。

[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权力的反噬,千古一帝晚年的悲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 风疾缠体 迷恋仙丹妙药
隋唐时期 , “风疾”曾肆虐一时 , 自唐高祖李渊开始 , “风疾”之症就成为了李氏家族的内疾 。贞观九年五月 , “太上皇自去秋得风疾, 庚子, 崩于垂拱殿”(《资治通鉴》), 这种情况在李世民的身上也有体现 。
“朕有气疾, 暑辄顿剧, 往避之耳 。”(《旧唐书》)从畏暑怕热这一点来说 , 其症状与高祖颇为相似 。贞观十年 , “上得疾 , 累年不愈” 。这种经年不愈的疾病可能与唐太宗早年的戎马生涯有关 。
晚年的太宗因为各种名利之事一直都处在负面情绪下 , 身体本来就吃不消 , 加上远征高丽 , 舟车劳顿 , 在班师回朝途中 , 更不慎染上了痈病 。
健康的极速恶化 , 让他在此后的岁月里一直病体缠身 。在普通的药物已无法根绝顽疾的现实下 , 他将精力放在了某种超现实精神力量的追求上 。
他把希望完全寄托给了长生仙丹 。
贞观二十一年正月 , 高士廉死 , 李世民前往吊唁 , 长孙无忌在高士廉的祭丧之处 , 听到太宗将要驾到 , 马上哭着出门迎接:“陛下饵金石 , 于方不得临丧 , 奈何不为宗庙苍生自重” 。由此看来 , 李世民急于痊愈 , 已经开始大量服食丹药 。
贞观二十二年 , 王玄策出使天竺 , 适逢天竺内乱 , 王玄策参与作战 , 俘虏了一名印度和尚 , 名叫那罗迩娑婆 , 带回来献与李世民 。
此人自称已有200岁的高龄 , 并称自己致力于研究长生不老之术已有一百多年 , 吃了他炼制的丹药 , 可将原有的病痛一扫而光 , 恢复年青时的体能 , 还能长生不老 , 可白日飞升 。
英明一世的唐太宗李世民 , 竟对这个外路和尚深信不疑 , 安排那罗迩娑婆在金飚门内居住和炼丹 , 赐予锦衣玉食 , 还安排多位侍者伺候他 。同时命令兵部尚书崔敦礼负责此事 , 派出使者到全国各处采集奇药异石 , 还派人到婆罗门诸国采药 。
那罗迩娑婆煞有介事的开列出一大串稀奇古怪的药名来 , 李世民动全国之力 , 耗时一年之久 , 才将所有的药物办齐 。丹药炼成之后 , 他竟毫不迟疑的全部服下 , 结果一命呜呼 。
在太宗病情加重、上吐下泄的那些日子里 , 太子李治昼夜不离身边 , 有时一连几日不进食 , 头发有的已变白 。太宗流着泪说:“你这么孝敬疼爱我 , 我死了还有什么遗憾!”
五月二十四日 , 太宗病情危急 , 紧忙召见长孙无忌到含风殿 。躺在床上的太宗伸出手摸着长孙无忌的腮 , 无忌大声痛哭 , 不能自己 。很长时间过去了 , 太宗竟然说不出话来 , 于是只好挥手让无忌退出宫来 。
五月二十六日 , 太宗突然回光返照一般振作起了精神 , 又召见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进入卧室内 , 恳切地对他们说:“朕如今将后事全都托付给你们 。太子仁义孝敬 , 你们也都知道的 , 望你们善加辅佐教导!”分页标题
然后又对太子说:“有无忌、遂良在 , 你不用为大唐江山担忧!”最后缓慢地把脸转向褚遂良 , 意味深长地说:“无忌对我竭尽忠诚 , 我能拥有大唐江山 , 无忌出力较多 , 我死之后 , 不要让小人进谗言挑拨离间 。”随即令褚遂良草拟遗诏 。
过了不久 , 太宗闭上了眼睛就此长眠 , 万物同悲 。此后 , 大唐的天下已经彻底与他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