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惨状元榜眼组合,中榜后才两年,一个被流放,一个服毒自杀

康熙三十八年(1699)己卯八月辛未(初六) , 康熙下旨钦定以翰林院修撰李蟠为顺天乡试正考官 , 翰林院编修姜宸英为顺天乡试副考官 。
先简单介绍一下乡试 。清朝科举分为童试和正式考试 , 考生要经过三场童试 , 获得生员(秀才)资格后 , 才能参加正式考试 。正式考试也有三级 , 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一般在省城举行 , 录取后称举人 , 第一名称解元 。考中举人才能去京城参加会试 , 会试录取后称为贡士 , 第一名称会元 。所有贡士接着会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最高级考试 , 也就是殿试 , 殿试考中者方为进士 , 第一名为状元 , 第二名为榜眼 , 第三名为探花 。

【】清朝最惨状元榜眼组合,中榜后才两年,一个被流放,一个服毒自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接着说说顺天 , 顺天府就是京师 , 所以顺天乡试又被称为“北闱” 。京师向来是人文荟萃之地 , 所以录取名额一般都是全国各地乡试之首 。另外 , 京师中有头有脸的人特别多 , 因此考生的结构也最为复杂 。
录取名额最多的顺天乡试 , 很自然的就被皇帝被朝廷所重视 。其他省份的乡试主考、副主考一般都是皇帝在考前临时选出的翰林院或者六部官员担任;而顺天乡试的主考 , 则向来用前一科殿试的状元 , 副主考则用前科榜眼或者探花 。

【】清朝最惨状元榜眼组合,中榜后才两年,一个被流放,一个服毒自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来 , 这是为了表示对顺天乡试的重视 , 清贵高华远超其余各省;二来也是希望用前科的状元探花来激励本届考生 。不能说这个想法不好 , 只是考试最忌讳的就是提前知道考官 , 这很容易造成科场舞弊事件 。
李蟠、姜宸英被钦点为顺天乡试的正副考官 , 就是因为他们分别是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科)的同榜状元和探花 。说起他们俩 , 倒也有过一段逸闻 。据说当时已经年过七十的姜宸英对四十二岁的状元李蟠很是不服 , 曾经写了一首打油诗加以讥讽:望重彭城郡 , 名高进士科 。仪容容绛勃 , 刀笔似萧何 。李下还生子 , 虫边更著番 。一般难学处 , 三十六饽饽 。
因为这首诗 , 李蟠还被起了个绰号——饽饽状元 。
聪明的读者看到这里 , 应该知道要发生什么了 。康熙三十八年的顺天乡试 , 出问题了 。

【】清朝最惨状元榜眼组合,中榜后才两年,一个被流放,一个服毒自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首先 , 可以确定的是目前并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说明李蟠和姜宸英有售卖关节贪赃舞弊的证据 。事实上 , 有不少学者断定这次所谓的己卯顺天乡试之狱应该是个冤案 , 或者说一桩诽谤案 。
事情是这样的 。这年顺天乡试一发榜 , 发现高官子弟中举的比例奇高 。那些没有被录取的考生们就觉得有猫腻 , 几个人一合计 , 就把怨气撒向了主考官李蟠、副考官姜宸英 , 讽刺他们“老姜全无辣味 , 小李大有甜头” 。好事者还写了一篇名为《士子揭世文》的檄文来讨伐他们:不意顺天大主考李蟠、姜宸英等 , 绝灭天理 , 全昧人心 , 上不思特简之恩 , 下不念寒士之苦 , 白镪熏心 , 炎威眩目! 中堂四五家尽列前茅 , 部院数十人悉居高第 , 若王、李以相公之势 , 犹供现物三千;熊、蒋以致仕之儿 , 直献囊金满万 。史贻直、潘维震因乃父皆为主考 ,遂交易而得售;韩孝基、张三弟以若翁现居礼部 , 恐磨勘而全收……
中堂四五家、部院数十人的子弟都得以金榜题名 , 按说大家确实有理由怀疑这其中确实有猫腻 。檄文一出 。群情激奋 , 那些落榜考生们指责主考副主考行为不端 , 呼吁朝中有识之士站出来弹劾李蟠和姜宸英 。著名的剧作家孔尚任还就此事写了一部《通天榜传奇》 , 导致社会上对此次顺天乡试不满的评论如潮奔浪涌 。分页标题

【】清朝最惨状元榜眼组合,中榜后才两年,一个被流放,一个服毒自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这次舆论攻击中 , 主考官李蟠的罪名主要是收受贿赂白银万两 , 副主考姜宸英的罪名则是徇情枉法 , 将同乡姚观名列榜首 。
事发之后 , 康熙为了平息事态 , 亲自对本次乡试录取人员进行了复试 , 复试结果出乎康熙意料 。朕初谓必有不能终卷者 。及阅各卷, 俱能成文, 尚属可矜 。至于落第者在外怨谤, 势所必有, 焉能杜绝 。
原来 , 李蟠姜宸英录取的举人 , 几乎全部通过了康熙亲自主持的复试 , 这也证明了李蟠姜宸英两人应该并无作弊事宜 。
但是 , 这次闹出了这么大的事儿 , 总得有人负责 。康熙于是将李蟠流放沈阳尚阳堡三年 。至于姜宸英 , 因为年纪大了 , 他本想无罪释放的 , 只可惜姜宸英的脾气跟年纪一样大 , 因为受人诬陷气愤不过 , 直接自己仰药自杀了 。

【】清朝最惨状元榜眼组合,中榜后才两年,一个被流放,一个服毒自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其实 ,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桩案子 , 会发现与其说这是一场官场舞弊案 , 不如说是一场诽谤案 。
第一《士子揭世文》里攻击了许多人 , 但是却充满了主观臆测 。就我所引用的那些 , 就举出了这么多行贿事件 , 不仅指名道姓 , 而且有时间有地点有金额 , 好像是作者亲眼所见一样 。要知道 , 既然是行贿受贿 , 必然是私密之极 , 就算作者手眼通天 , 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这么多受贿情况 。我们有理由怀疑这是某些人出于嫉妒心理、捕风捉影无端臆测凭空捏造蓄意造势扩大事态 , 利用舆论逼着朝廷处理此次录取考生和主考官员 。
第二 , 康熙的复试结果也证明了那些举人确有真才实学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高官子弟 , 其实也好理解 。顺天乡试录取的人数本来就比较多 , 而那些高官子弟本来读书条件就好 , 再加上长辈重视 , 被录取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事儿 。而且 , 檄文中只是列出了被录取的高官子弟 , 那些没被录取的 , 难道就没有高官子弟吗?说白了 , 其实哪届没这些人呢?只是以前没人想到用这种方式把他们罗列起来造成舆论声势罢了 。

【】清朝最惨状元榜眼组合,中榜后才两年,一个被流放,一个服毒自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第三 , 清朝是极为重视科场舞弊的 , 早在顺治十四年的顺天乡试 , 就一次砍了七个考官的脑袋 , 然而这次除了姜宸英自杀以外 , 只有主考官李蟠被流放三年 。其余考官 , 并没有因此得罪的 , 这也证明在康熙眼里 , 这次乡试是没有问题的 。
【【】清朝最惨状元榜眼组合,中榜后才两年,一个被流放,一个服毒自杀】只是可惜了李蟠姜宸英这对状元榜样组合 , 高中仅仅两年 , 就因为摊上这档子破事儿 , 一个被流放三年 , 一个仰药自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