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为清朝国语的满文,为何在清朝尚未灭亡之际就成了“死文字”

一日在家看《新北方》(辽沈地区最受百姓欢迎的关注民生新闻类节目) , 辽宁省本溪市的一位老人家求助于新北方 , 他的“困难”是自家祖传下来的满文宗谱无人能够读懂 。节目中采访人员将此宗谱带到了省博物馆 , 看看是否有专家能够破译之 , 而结果却是一无所获 。而当我再阅读一些书籍和在网上查阅些许资料后 , 竟然发现满文在清朝尚未灭亡之际就已然成了“死文字” 。
面对这个令人诧异的历史事实 , 不禁感叹发问:究竟发生了什么 , 让本贵为清朝国文的满文 , 居然在王朝尚未灭亡之际就成为“寿终正寝”了呢?再进一步联想 , 满文的摒弃又对清朝统治带来哪些影响呢?
在搜寻问题答案之前 , 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满语与满文的发展史 。

:贵为清朝国语的满文,为何在清朝尚未灭亡之际就成了“死文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贵为清朝国语的满文,为何在清朝尚未灭亡之际就成了“死文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图_ 满文
满语源远流长 。学者们普遍认为 , 满语乃属阿尔泰语系的一支 。它虽然同蒙古语为同一语系 , 但是彼此发音不尽相同 , 不能直接对话 。
相比满语 , 满文就“年轻”了许多 。在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汗国政权之后 , 才开始借鉴蒙古文初创满文 。皇太极时代 , 又在其基础上加以改进与创新 , 这也就有了新旧满文之分 。之后清朝使用的满文都是这更加合理与先进的新满文 。而且在定鼎中原 , 清朝统治者将满语与满文 , 定名为“清语”与“(清)国文” , 奉为国家之母语 。
可惜就在满文字创立不久 , 满族的母语满语就开始受到汉语的冲击 。

:贵为清朝国语的满文,为何在清朝尚未灭亡之际就成了“死文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图_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643年)
众所周知 , 正是因为皇太极对汉文化与汉人才的正视与重视 , 才让清朝有了问鼎中原的基础与可能性 。但是 , 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它的“副作用”——汉化 。因为与汉人的不断接触与合作 , 一些满人开始说起了汉语 , 尤其是与汉人接触较多的官员与贵族阶层 。
甚至这些满人官员或贵族之间 , 也开始使用汉语交流 。这让这位锐意进取的新进帝王忧心忡忡 。了解历史的皇太极知道 , 在他之前多少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政权 , 最终都很难逃亡被完全汉化的命运 , 而且也因此亡国 。
前车之鉴 , 怎敢不抓紧防患于未然 。

:贵为清朝国语的满文,为何在清朝尚未灭亡之际就成了“死文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图_ 满文奏折 (钤印:正蓝旗蒙古都统之印)

:贵为清朝国语的满文,为何在清朝尚未灭亡之际就成了“死文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图_ 清顺治 满绣彩云金龙纹满文龙袍
皇太极郑重其事地讲述了满语与满文对于本民族命运的重要性 , 并且严格规定满人之间不可以使用汉语交流 。皇帝严苛的命令尽管没能让汉化之风戛然而止 , 但也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它的进度 。
而当满人毫不留恋地舍弃白山黑水的故土而冲进山海关之后 , 这股难以抗拒的汉化之风 , 迅速席卷了这个在当时被称之为贵族的群体 。而速度之快 , 让统治者们有些猝不及防 。
康熙十年前后 , 原本在入关之初很吃香的满汉语翻译人员 , 已经可以彻底下岗了 , 因为全部满人官员已经能够通晓汉语 。雍正年间 , 皇帝无意之中发现自己的近身卫士们居然操着一口流利的“京片子”相互调侃 。而到了乾隆年间 , 宗室、章京、侍卫等 , 在办公地点等公共场所俱说汉话 。当然了 , 单单从通晓汉语并不能看出什么问题 , 倘若满汉双母语齐头并进岂不更好?但问题就是 , 这些人满语退化正如同他们汉语进步一般快速 。分页标题

:贵为清朝国语的满文,为何在清朝尚未灭亡之际就成了“死文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图_ 乾隆九年的圣旨中的满文

:贵为清朝国语的满文,为何在清朝尚未灭亡之际就成了“死文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图_ 满文乾隆六十年分四柱黄册
更让清朝统治者意想不到的是 , 满语的退化并非仅停留在关内 , 关外居住在“龙兴之地”的满人亦是如此 。乾隆皇帝于乾隆十二年与十七年 , 两次出关祭奠先祖 , 在与当地满人交流之时 , 他惊讶的发现 , 这些身居关外 , 柳条边以里 , 当时最为淳朴的满族人 , 竟然满语已经退化到了“无法奏对”的程度 。
面对这种满汉语言成反比例增长的势头 , 康雍乾三代帝王当然不会 , 更不敢坐视不理 。
为了保持满族的民族特性 , 尤其是保住自己民族的语言 , 三代帝王可谓是绞尽脑汁 , 甚至是花样百出 。他们在各大地区或城市内 , 划分建立了很多只有满人才有资格居住的区域 , 可以简称之为“满城” 。然而 , 这种所谓的居住特权并不能将满人隔绝在汉人之外 , 生活与工作中的各种交流根本就是在所难免 。而汉化之风就如同无孔不入的清水一般 , 淹没了一座座有着特权的满城里的满人 。正如上文所述 , 连关外柳条边以里就是这满人特区之一 , 就连这远离京城的满人的满语都退化到都已经到了“不能奏对”的程度 , 关内的满城中满人的满语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

:贵为清朝国语的满文,为何在清朝尚未灭亡之际就成了“死文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图_ 乾隆皇帝(1736-1796在位)
心高气傲的乾隆皇帝 , 为了阻止满语和满文在本朝无疾而终 , 他将满文作为了满洲官员考核标准之一 , 若发现满文不合格者 , 将会给予降职一类的处分 。此外 , 乾隆皇帝更是要求满人家庭 , 必须要聘请满文老师教习子弟学习满文和满语 。而且满文和满语 , 将会成为这些八旗子弟将来入朝为官的重要考核项目之一 。
在如此严苛的规定与激励之下 , 满人又启动了学习满语的热潮 , 只不过他们学习满语已经不当做母语来学习 , 而是把满语看做是将来能够登堂入室的“敲门砖” 。这样学出来的满语 , 就如同现代一些大学生 , 为了四六级而学习英语一般 , 虽然勉强能说出几句 , 但是说起来的语气和语调已然是面目全非 。
举个例子 , 据说纯正的满语是没有翘舌音 , 这很可能就是至今很多辽宁地区人民说话不会翘舌的原因之一 , 但是北京话却以翘舌圆润而动听 , 听起来确实是有如沐春风之感 。让习惯了翘舌发音的人 , 说话时板住舌头 , 那简直如同在舌头上放了个熨斗 。
皇帝们一道道旨令不可谓不严苛 , 一项项政策不可谓不竭尽所能 , 然而这些对于遏止满人汉化来说 , 如同抽刀断水 , 声势赫奕但是毫无效果 。

:贵为清朝国语的满文,为何在清朝尚未灭亡之际就成了“死文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贵为清朝国语的满文,为何在清朝尚未灭亡之际就成了“死文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图_ 大清国给大英国的国书,国书上写着满文
嘉道之际 , 满文彻底沦为装饰 。尽管满大臣在写奏折之时 , 需要附带一份满文版本 , 然而这都是迫于规定而强行翻译而已 , 其中鲁鱼亥豕错误百出 。这几位帝王之所以还保留着书写满文这一无用的传统 , 原因并非要重振母文 , 而是不敢废黜祖宗制度罢了 。分页标题
真正将满文摒弃的正是清朝最牛的老太太——慈禧太后 。由于她实在是读不懂这难以辨别的文字 , 而将书写满文这一祖制废弃 。说实话 , 慈禧太后此举虽需要些许勇气 , 但也只是顺势而为 。在满族官员们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的同时 , 满文也成为了“死文字” 。

:贵为清朝国语的满文,为何在清朝尚未灭亡之际就成了“死文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图_ 翻译的满文版《三国演义》
回望满文由盛到衰的这段历史 , 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 , 在这文字语言衰退的背后 , 更是满族人锐意进取与因势利导的那股子精气神的衰弱 , 是民族内核精神的失去 , 因此大清王朝的统治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再放眼整个晚清社会 , 这股精气神的衰弱并非只是满人的事情 , 而是全国如此 。以这样的精神面貌去迎接世界巨变的冲击 , 只能是落后挨打 , 任人宰割 。而这一切 , 就当下而言 , 也有着相当重大的意义 , 吾辈不敢不引以为戒啊!
好消息是 , 当今已经有很多有志之士开始努力恢复满文字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死文字”们 , 因为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最后呼吁读者朋友们请铭记:我们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 , 团结一致 , 为了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而奋勇前进 。
文:王金百
参考资料:
【1】《皇太极传》 刘小沙/著 团结出版社
【2】《努尔哈赤编年体传记》 高庆仁/著 大连出版社
【3】《千年悖论》 张宏杰/著 重庆出版社
【:贵为清朝国语的满文,为何在清朝尚未灭亡之际就成了“死文字”】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 ,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