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有功而被刘邦杀掉,罪名:因为救过刘邦!

王玄陵《资治通鉴》精解 第 31 篇 , 坐标:《卷十一?汉纪三》
上一篇文章我们讲了 , 季布“一诺千金”的名声 , 其实是炒作得来的 。季布这个人到底有多大能耐呢 , 翻遍司马迁的《季布列传》 , 我们看不到他的任何战绩和成绩 , 我们只知道他是楚国人 , 在项羽的楚国灭亡之前 , 他“有名於楚” 。项羽让他带兵 , 他曾经“数窘汉王” , 好几次在战场上搞得刘邦很狼狈 。
这个话说的很含糊 , “有名於楚”到底是多有名 , “数窘汉王”到底是他独立打败刘邦 , 还是跟着楚国的其他人打败刘邦 , 这个咱都看不出来 。
不过司马迁说 , 在汉朝建立以后 , 刘邦曾经悬赏千金捉拿季布 , 而且有谁敢帮助季布藏匿的“罪及三族” , 看这架势似乎是欲除之而后快的 。但是后来季布辗转走了滕公夏侯婴的关系 , 在夏侯婴的劝说下 , 刘邦不但没有杀季布 , 反而任命他为郎中 。
【##此人有功而被刘邦杀掉,罪名:因为救过刘邦!】原因嘛!是因为当时各为其主 , 季布就算是欺负刘邦也是情理之中 , 如果以前欺负过刘邦的人都要杀的话 , 那一定会搞得人心惶惶 。

##此人有功而被刘邦杀掉,罪名:因为救过刘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后来季布又历仕孝惠、孝文两朝 , 官至河东太守 , 成了大汉朝的三朝元老 。
而季布还有一个舅舅 , 他这个舅舅名字不详 , 史书上就记作“丁公” 。丁公也是项羽的故将 , 据司马迁的说法 , 丁公曾参与了项羽和刘邦的彭城之战 , 刘邦溃败的时候 , 带兵追刘邦到彭城西 。刘邦被追急了 , 回头跟丁公说到:“两贤岂相戹哉!” 。
然后 , 丁公扭头就走了 , 刘邦这才逃过了一劫 。按这个说法 , 丁公可以说是刘邦的贵人和恩人了 , 但是这个画面我们怎么想都觉得很诡异 , 最大敌人的首级就在眼前 , 作为武将的丁公竟然扭头走了?莫非真的是惺惺相惜?
如果是这样的话 , 丁公放刘邦可以说是“义释”了 , 不惜损害自己的利益 , 放弃自己扬名立万的机会 , 放走己方最大的敌人 , 那丁公这个人道德高尚的不得了啊!
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三国演义》中关羽义释曹操的情节 , 不过关羽放曹操是为了报恩 , 而丁公放刘邦却是因为惺惺相惜 , 那这丁公的境界还是要高关公一筹的呀 。

##此人有功而被刘邦杀掉,罪名:因为救过刘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大煞风景 , 项羽失败之后 , 这位丁公却主动去投靠刘邦 , 结果却被刘邦给当众杀掉以示众 。高祖以丁公徇军中 , 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 , 使项王失天下者 , 乃丁公也 。”遂斩丁公 , 曰:“使後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
丁公因为死了才在历史上留名 , 而他被杀的罪名却是因为 , 在项羽帐下的时候救过刘邦 , 所以刘邦要杀掉他来告诉众人:“背叛主子的人就是这个下场” 。
这个道理看似说的过去 , 但是却禁不住琢磨 , 如果说背叛原来的主子就要被杀 , 那刘邦帐下的韩信、陈平、项伯、英布、彭越等人 , 哪个原来不是项羽的手下 , 为什么没有杀他们 。
这个问题古人当然也想过了 , 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给出的解释是政治需求:韩信、陈平等人投降的时候 , 天下未定 , 为了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 当然要鼓励地方的人来投靠 。但是 , 汉朝建立以后 , 刘邦是天下共主 , 他自然不能再鼓励这种背叛的行为 , 所以即使丁公对他有私恩 , 刘邦也必须杀他以警众 。
也就是说丁公本身是无罪的 , 只是不小心自己撞枪口上了 。后世对于“丁公事件”基本都是持这个说法 , 唐太宗李世民的《帝范》中说:“适己而妨于道 , 不加禄焉;逆己而便于国 , 不施刑焉 。”分页标题
做了对自己有利而对国家有害的事情 , 不能封赏;而做了对自己有害却对国家有利的事情 , 不能惩罚 。以此反推 , 杀丁公 , 是一件对自己也许有一点害 , 而对国家却有利的事情 , 所以这件事情是应该做的 。

##此人有功而被刘邦杀掉,罪名:因为救过刘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说对刘邦有一点害处 , 是因为刘邦落了一个“以怨报德”的骂名 , 这些似乎已经可以解释“丁公事件”了 , 而我们也顺利的把这个事情定性为“以怨报德”的帝王之术 。但是 , 读历史久了 , 我总还是觉得这里面有些说不出来的东西 。
最值得怀疑的 , 比如丁公释放刘邦的动机 , 这个根本就说不清楚 。如果丁公真的是能够抓住刘邦 , 在刘邦遭逢大败的时候 , 丁公为什么要把他放掉呢 , 如果他当时去投靠刘邦也能落个封赏 , 可是他又没有去 。而在刘邦大败的时候 , 丁公似乎也没有必要给自己提前留后路 , 那他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累了 , 就写到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