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为什么说冯道的人生就是一部《五代史》?

唐朝灭亡于907年 , 宋朝建立于960年 , 在这两朝之间中原地区出现了历时53年的乱世 , 先后出现梁、唐、晋、汉、周五个政权 , 被《水浒传》称为“朱李石刘郭 , 粱唐晋汉周 , 都来十五帝 , 播乱五十秋” , 如果去除后唐的奠基人李克用的话 , 实际上一共有14个人登上过皇帝的宝座 。而五代时期有一个官员曾追随过其中的十位皇帝 , 这个人的经历几乎相当于一部五代史 , 五代时期发生的大事件基本都有他参与其中 , 此人便是长乐老冯道 。
《旧五代史》将冯道的传记放入《周书》里 , 这是因为他死于后周柴世宗时期 。欧阳修说他“视丧君亡国亦未尝以屑意” , 认为冯道左右逢源、擅长叼飞盘 , 可谓全无忠诚之心 。然而冯道在《长乐老自叙》却认为自己是“在孝于家 , 在忠于国”的正人君子 , 他历事十君、兢兢业业、安邦定国 , 虽未能辅佐明君一统天下 , 但至少也可以说是问心无愧的 。
冯道这样的人可谓是集矛盾于一身 , 既可以说他是不忠诚的三姓家奴 , 又可以说他是忠心耿耿的臣仆 。因为 , 冯道所忠诚的对象并非皇帝本人 , 而是那个至高无上的皇位——也就是说他只忠心于皇权 。对于冯道而言 , 皇帝是谁并不重要 , 皇权属于谁才是关键 。只要谁有能力登上皇位、掌控皇权 , 自己就会死心塌地臣服于他;而如果这个人失势了 , 皇权另有所属 , 自己也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他 , 甘心投向新主人的膝下 。正因他是如此地驯服 , 所以被所有的皇帝所喜爱 , 屡被任用、位高权重 , 这就是冯道历事十君而始终不倒的秘密 。

[人生]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为什么说冯道的人生就是一部《五代史》?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对皇权忠心耿耿的冯道冯道的人生就是一部《五代史》
除了后梁的三位皇帝以及后周的最后一位皇帝之外 , 冯道不仅见过五代时期的所有君王 , 而且还深受他们的器重 , 曾当做六位皇帝的宰相 , 这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前无古人 。
冯道生于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 , 死于显德元年(954年)周世宗刚登基后不久 。在这七十二年的人生中 , 他见证大部分残唐五代时期的历史 , 而且还参与其中 , 成为历史的当事人 。
在晚年所写的《长乐老自叙》中 , 冯道回顾了自己的人生履历 , 他说:余先自燕亡归晋 , 事庄宗、明宗、闵帝、清泰帝 , 又事晋高皇帝、少帝 。契丹据汴京 , 为戎主所制 , 自镇州与文武臣僚、马步将士归汉朝 , 事高祖皇帝、今上 。
这里的“今上”是指后汉的隐帝 , 这篇自叙写完一年之后 , 郭威就发动兵变 , 废汉立周 , 因此冯道又继续臣服于郭威和柴荣两个皇帝 。
冯道最初是刘守光的参军 , 他曾来劝阻刘守光不要伐中山 , 刘守光非但不听 , 还把他投入监牢 。这件事给冯道留下了阴影 , 他开始明白面对这些专横跋扈的军阀 , 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 唯有顺从而已 。即使明知决策是错误的 , 自己也不要出来反驳 , 而是顺从领导的意志 , 贯彻执行这种错误的方针 , 待恶果结成 , 国家覆亡之后 , 自己再去另投明主 , 不跟着这条船一起沉沦 。
因此 , 冯道见到刘守光不久将会被太原的李克用父子攻灭 , 自己便弃他而去 , 投奔太原 。冯道在宦者张承业手下当一名巡官 , 因他公文写得好 , 很受张承业的赏识 , 又因长得像唐朝故相杜黄裳 , 最终被推荐给晋王李存勖 , 成为太原掌书记 。
当时李存勖正与后梁末帝交兵 , 双方夹河对垒 。冯道从军在外 , 与仆厮同器饮食 , 过得很艰苦 。每次军士在外掠夺到女子 , 都会进献给冯道 , 然而冯道都会将其置之别馆 , 日后再送还归家 , 不为女色所动 。
之后李存勖攻灭后梁 , 登基称帝 , 是为后唐庄宗 , 是冯道追随的第一位皇帝 , 不久他就因要为父守丧而去官了 。分页标题

[人生]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为什么说冯道的人生就是一部《五代史》?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冯道追随后唐灭后梁 , 见证五代第一次更替在乱世之中屹立不倒的宰相
三年之后 , 庄宗被伶官杀死 , 将领李嗣源与变兵合流 , 攻破了洛阳 , 登上帝位 , 是为后唐明宗 。冯道深受明宗的赏识 , 被第一次任命为宰相 。他兢兢业业 , 辅佐明宗恢复农业生产 , 校正经书典籍 , 使后唐进入了一个短暂的小康时期 。
明宗驾崩后 , 其子李从厚登基 , 是为后唐闵帝 , 冯道继续为宰相 。明宗的养子李从珂因受到闵帝的猜忌 , 被迫起兵造反 , 成功攻克洛阳城 , 闵帝出逃 。李从珂进城后 , 冯道便率领百官来迎接他 , 并劝其称帝 。于是李从珂便在冯道等人的劝进下成功登基 , 是为后唐末帝 。之后末帝又废闵帝为鄂王 , 并将其杀死 , 冯道则继续担任宰相 。
后唐末帝登基后 , 也对将领们心怀猜忌 , 他派兵去讨伐河东的石敬瑭 。在围城被困的危急之下 , 石敬瑭便向契丹国君耶律德光求救 , 答应事成之后割让幽云十六州 , 自称儿皇帝 。于是契丹便出兵解救石敬瑭 , 并支持他反攻洛阳 , 消灭后唐帝国 , 建立起后晋 , 是为晋高祖 。石敬瑭继续以冯道为宰相 , 并且派他出使契丹 , 冯道欣然答应 , 恬不知耻地说:“陛下受北朝恩 , 臣受陛下恩 , 何有不可!”
耶律德光见到冯道后 , 想留他下来 , 不放其归还 。冯道便说:“南朝为子 , 北朝为父 , 两朝皆为臣 , 岂有分别哉!”并不以石敬瑭称臣于契丹为耻 , 并且以此为由来说明自己无论是留在契丹 , 还是返回中原 , 都甘心做契丹的臣子 。耶律德光听完很受用 , 便放冯道还朝 。
【[人生]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为什么说冯道的人生就是一部《五代史》?】之后 , 石敬瑭又封冯道为鲁国公 , 视同心腹 , 想与他密谋用兵征讨天下之事 。冯道却恭维说自己只是一介书生 , 而陛下“神武睿略 , 为天下所知” , 征伐之类的大事应当出自圣心 , “须从独断” , 自己一人拍板决策就行了 , 何须顾及他人的意见呢?这样 , 一朝宰相便是国君的奴仆 , 而国君又是契丹的奴仆 , 自上而下皆以奴颜婢膝为通行法则 。
石敬瑭死后 , 养子石重贵继位 , 是为晋出帝 。冯道又加封燕国公 , 官爵日重 , 然而不久又被外任为同州节度使 , 一度失势 。然而 , 在离开冯道之后 , 出帝便与契丹交恶 , 致使耶律德光入侵 , 灭亡了后晋 。冯道便返回京城 , 前去拜见耶律德光 。德光便问他:“天下百姓 , 如何可救?”冯道答曰:“此时百姓 , 佛再出救不得 , 唯皇帝救得” 。之后他随着出帝一起被契丹人虏去 。

[人生]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为什么说冯道的人生就是一部《五代史》?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冯道见证了后晋的兴亡 , 不以称臣于契丹为耻逃回中原 , 再次成为重臣
出帝作为亡国之君 , 冯道作为亡国之臣 , 都沦为了契丹的俘虏 , 这似乎已经是冯道政治生涯的归宿 。然而事情再次出现了转机 , 恰巧这时候耶律德光病死了 , 汉人便驱逐契丹的将领 , 恢复了常山城 , 众人共推冯道为节度使 , 让他主持大局 。
之后刘知远进入汴梁 , 建立了后汉 , 冯道便从常山来投奔他 , 被任命为太师 。此时冯道年事已高 , 便请求离朝外任 , 想过上舒适安分的士大夫生活 。他写了《长乐老自叙》来回顾人生 , 认为自己是上苍所眷顾的幸运之人 , 所谓“累经难而获多福 , 曾陷藩而归中华 , 非人之谋 , 是天之祐” 。在纷纷五代的乱世之中 , 许多人都死于兵火之祸 , 不得善终 。冯道所追随的十位皇帝里 , 有的被下属杀害 , 有的被兄弟虐待 , 有的被外族俘虏 , 还有的整日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 最终因忧而卒 。只有他这个宰相能够屹立不倒 , 即使屡次当了亡国之臣 , 却依然能够转危为安 , 实在是幸运至极 。分页标题
数年之后 , 郭威起兵反攻汴梁 , 汉隐帝出逃被杀 , 后汉灭亡 。郭威登基后 , 又拜冯道为太师 , 对他很器重 , 从不直呼姓名 。
唯一一个不认可冯道的皇帝就是英武的柴世宗 , 他刚登基便令冯道作山陵使 , 负责监督营建郭威陵墓的差事 。当时北汉出兵入寇 , 柴荣召集大臣商议是否应该亲征御敌 。冯道便出言谏止说皇帝不该轻易出征 , 柴荣反驳说当年李世民不也经常出征吗?冯道却说:“陛下得如太宗否?”柴荣认为冯道轻视自己 , 便生气地说:“冯道何其少也!”最终还是决策亲征 , 留冯道继续监修山陵 , 不令其扈从 , 冷落备至 。不久 , 冯道便病卒于家 。
之后 , 柴荣果然取得了高平之战的大胜 , 成为后周崛起的开始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就说:“周主惮于其虚名而不能即斩道以殉 , 然不旋踵而道死矣 , 道不死 , 恐不能免于英君之窜逐也” , 认为柴荣主政的时候冯道已经失宠了 , 要不是他死得早 , 可能会遭到贬窜的厄运 。

[人生]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为什么说冯道的人生就是一部《五代史》?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冯道遇到柴荣这样的明君之后才开始被打压在乱世里忠诚于权力是冯道屹立不倒的秘密
五代时期 , 纲纪大坏 , 制度已经发挥不出作用 。当时的士兵们常因贪图富贵而拥护各类军阀节度使为皇帝 , 只要谁手中有兵、仓里有粮、库内藏钱 , 人们就会死心塌地的追随他 , 忠诚于某人 , 这种观点在五代之时是毫无意义的 , 那时候皇帝换得比衣服还快 , 而固定的东西就是皇权了 。
在乱世之中 , 人们基于利益判断 , 只知道要臣服于权力 。明白向掌控实权的人俯首称臣 , 才能分得一份利益 。个人的政绩与才能是次要的 , 关键在于是否听从掌权者的调拨 , 在这种官场生存环境之下 , 就出现了冯道这样的人 。
冯道历事四朝十君 , 多次出任宰相 , 但他从没有威胁到过任何一个皇帝的统治 , 始终做皇权的奴仆 , 甘当其爪牙 , 已经将廉耻置之度外了 。在他看来所谓的忠孝仁义、大是大非都已无所谓 , 自己在乱世之中能够身居高位、子孙满堂 , 免于刑戮 , “时开一卷 , 时饮一杯” , 过得优哉游哉就已算是成功 。这样的奴才 , 也只有在平庸君主的脚下才能混得顺风顺水 , 一旦遇到柴世宗、宋太祖之类的有为之君 , 立即就会被唾弃 , 所以说冯道乃是五代浊世的产物 。他忠于任何掌权之人 , 国君有意图治 , 他便兢兢业业;国君昏乱 , 他也便浑浑噩噩 。对于篡逆弑君之事 , 他不出来主持正义与维护法律 , 而是强者的脚下奴颜婢膝 。在向契丹臣服时 , 他已无是非之心 , 不出一眼规谏 , 而积极奔走于其间 。为的是尊荣固宠 , 损害国家而利我家族 , 这样的人便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
所谓“乱离人 , 不及太平犬” , 冯道的人生追求便是要在乱离之世中做一名太平之犬 。这样的人生是否算得上成功?是否过得有意义?这个问题只能留给诸君去判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