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援黔医生杨文佳:去“留”之间 精致成一个人生的“顿号”

“下午到绿洲高中讲座、明天带中医院医生视频感受论文答辩、周末到民化义诊……”还有几天 , 上海援黔医生杨文佳将结束援助返沪 , 结束之前 , 她把自己的日程排得很满 。
“离开前 , 想尽量多留些什么 。”在习水中医院挂职副院长的半年 , 像是杨文佳人生的一个“顿号” 。她竭尽全力的精致书写 , 苍劲有力的“顿号”融入到自己的生命旅程 , 镶嵌进习水医疗健康发展的大文章 , 凝练成浓墨重彩的一笔 。

[]上海援黔医生杨文佳:去“留”之间 精致成一个人生的“顿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相交 她用半年时间书写精致的人生顿号
【[]上海援黔医生杨文佳:去“留”之间 精致成一个人生的“顿号”】2019年11月伊始 , 杨文佳从上海赶赴习水 。
2020年5月结束 , 杨文佳从习水返回上海 。
采访前看到杨文佳简历 , 副主任医师 , 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 , 针灸推拿专业 , 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 任职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担任中国睡眠研究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 从事针灸治疗睡眠障碍相关疾病研究多年 。入选上海市“杏林新星”培养计划、上海中医药大学高峰高原学科临床人才专项、“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实验人才培养计划” , 以第一负责人承担局级以上课题8项 , 发表论文30余篇 , 其中SCI3篇 , 授权发明专利4项 , 适用新型专利7项 , 研究成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上海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同事感叹 , 习水与杨院长之间更像平行线 。可这两条平行线却因为东西部扶贫协作 , 有了半年的相交 。在相交的两头 , 全是满满的情 。
来时 , 作为一名军嫂 , 她刚和丈夫结束长达5年的两地分居 , 尚未来得及体味家庭团聚的喜悦 , 就匆匆奔赴习水;回时 , 作为医院副院长、援黔医疗队长、多个专科门诊的医生 , 尚未来得及咀嚼山海之间的深情 , 就一步三回头地离开 。
“杨老师毫不保留、兢兢业业;杨老师坚持以2.5元的普通挂号费为更多病人提供就诊机会;杨老师主动提出开设工作日日常门诊和夜门诊……”中医院跟着杨老师学习的卢蛟对杨文佳有太多的感谢 , 有太多的不舍 。
“她用半年的时间书写了一个精致‘顿号’ 。”和中医院的医生护士交流 , 随行的同事做了个形象的比喻 。这“顿号” , 杨文佳用深情起笔、用深情落笔 , 印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 , 闪耀在习水的文章里 。

[]上海援黔医生杨文佳:去“留”之间 精致成一个人生的“顿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停顿 她用半年时间传递积极的人生态度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适当的运动、保持规律的饮食……”在快要离开习水前 , 杨文佳特意到几间学校开展培训 , 传递一种健康的睡眠方式 。
“失眠会引发很多疾病 , 最好能在前期进行干预 。”杨文佳利用自己的研究特长 , 在习水中医院开设了失眠专科门诊 , “开设专科的3个月时间 , 400多人次前来就诊 。”
聊到失眠就诊的人群 , 杨文佳对前来就诊的小学生感到深切的担忧 , 这是她第一次遇到年龄这么小的失眠患者 , 还有很多的患者是中学生 , “发病原因是因为孩子有心事不愿意跟父母或者老师倾诉 , 长期心情压抑导致失眠 , 这需要学校、父母对孩子更多的关爱 。”经医院和学校沟通 , 杨文佳带领援黔医疗队到各个中学进行了中学生和教师的心理辅导讲座 , 反响热烈 。
杨文佳科室的护士王美回忆 , “一名70多岁姓徐的大娘 , 只要杨老师坐诊 , 都会前来排队 。”
“失眠太难受!”徐大娘硬是坚持不断调理 , 最终解决了失眠的痛苦 。分页标题
“最长的患者反馈 , 有1个月没睡觉 。”在杨文佳的记忆里 , 这算是印象深刻的 , “其实 , 患者睡着了 , 只是睡眠感知出现了障碍 。”
每每遇到失眠的病人 , 杨文佳总会鼓励患者 , “失眠总是欺软怕硬 , 越担心自己失眠越容易失眠 。”她总是传递着积极的人生态度 , “稳定情绪、适量运动、学会倾诉……”

[]上海援黔医生杨文佳:去“留”之间 精致成一个人生的“顿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离开 她用半年时间为医院留下成长基因
“我最担心专科的后续发展和课题后期的推动 。”问到杨文佳离开习水最担心什么 , 她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牵挂 。
在习水工作的半年 , 杨文佳作为上海岳阳医院首批援黔医疗队队长 , 习水县中医院挂职副院长 , 她致力于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
调研问诊 。提出了“增强一体 , 丰腴两翼”的帮扶思路 。半年来 , 通过临床带教、联合会诊等方式发展医院特色专科 , 提升诊疗效果 , 扩大影响力 , 集聚病源人气 , 实现“增强一体”的目标;通过建立科研体系 , 浓厚科研氛围 , 开展课题研究等培训 , 强抓科研 , 通过建立学习制度 , 营造学习氛围 , 开展业务讲坛强抓教学 , 达到“丰腴两翼”的效果 。
针对开方 , 明确了“授人鱼、授人渔、授人欲”的帮扶路径 。
授人鱼 。新设立了“膝痛特色治疗专科门诊”、“失眠特色治疗专科门诊”、“中医特色减肥门诊”和“儿童康复专科门诊” 。在杨文佳和队员唐琳的带领下 , 专科门诊留下了一支业务素质高、临床基础扎实的专科医疗团队 。其中失眠门诊、减肥门诊和儿童康复门诊填补了习水县的空白 。
授人渔 。杨文佳制订了针对性的帮带培训计划 , 精心制作培训课件 , 从文献的检索、综述的写作、课题的设计和申请、论文的撰写和发表等进行专题培训 , 帮助大家建立起科研思维 。
疫情期间 , 在上海没能回习水的杨文佳在线上成立了一个科研能力培训小组 , 在线上对中医院的医生进行培训 。通过指导 , 已撰写多篇论文 , 指导推送院内优秀课题申报遵义市和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一个 。
采访时 , 杨文佳特别高兴 。第二天 , 她将受邀参加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研究生线上论文答辩 , 她可以通过习水县中医院远程视频设备 , 让医生们直观的感受研究生的论文答辩 , 体会严谨浓郁的科研氛围 。“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 对医院的课题申报、论文撰写有很大的帮助 。”
授人欲 。“尽可能利用各种机会激发医生的学习欲望 , 这才是持续成长的动力 。”在习水期间 , 杨文佳带领援黔医疗队进行了25次业务培训、15次教学查房 , 开展临床带教400余人次 , 基层教学查房12次 , 业务学习14次 。“真想杨老师继续留下来 , 学习更多的东西 。”卢蛟介绍 , 这是所有跟着杨文佳老师学习的医护人员共同的愿望 。
这个埋藏在心底的愿望 , 已植入成医院的发展基因 , 汇聚成向上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