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大庆数万例核酸检测背后的盔甲勇士


@直击大庆数万例核酸检测背后的盔甲勇士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龙南医院检验团队到学校给学生进行核酸检测

@直击大庆数万例核酸检测背后的盔甲勇士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油田总医院中心实验室 , 来支援录信息的志愿者累极了就坐在地上翻看数据

@直击大庆数万例核酸检测背后的盔甲勇士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人民医院医生王鑫曾连续四天四夜奋战在岗位上

@直击大庆数万例核酸检测背后的盔甲勇士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龙南医院核酸检测人员的衣服被汗水打湿了
新冠病毒全球战役的打响 , 让一个专业名词频上热搜——“核酸检测” 。于是 , 平时与它毫不相干的人们 , 也会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它 。新冠肺炎的确诊与排除、复工复产复课 , 都离不开这项技术支持 。
随着国内疫情的趋于平稳 , 疫情中的“逆行者”们——核酸检测与采集人员 , 依然坚定地守护着市民的生命安全 , 复工复产复课又给他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连日来 , 采访人员对我市各大医院核酸检测团队进行了采访 , 了解到了一群忙“疯”了的人的故事 。
1 三层防护的“标配”常汗湿衣襟
核酸检测采集人员有多忙?从采访人员采访的异常“艰难”就能推测出来 。采访人员和一线的医护人员约了几次 , 对方都没有完整的时间 , 只能早晨聊几句 , 晚上采一点 , 才“挤”出来这次“碎片式”的采访 。
5月23日 , 龙南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王秀荣挤时间接受了采访 。王秀荣说 , 为保障复课 , 不耽误学生上网课 , 他们的核酸采集团队每天起早贪黑 , 不到6点赶到单位 , 提前进行准备 , 7点半一般就到达学校开始采集了 , 检验科也是三班倒 。从5月15日接到任务开始 , 他们30人左右的采集团队 , 每天要做核酸采集1200人—1500人 。
按照防护要求 , 采集人员都要穿3层服装 , 里面一套隔离衣、中间一件防护服、外面一层隔离衣 , 还要戴护目镜、戴两个帽子、穿两层鞋套 , 真的像“盔甲勇士”一样 。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隔离服 , 所有人都是完成一所学校的采集任务后才脱下隔离服 , 中途即便汗流浃背也都在坚持 。
虽然很忙碌 , 但是忙而不乱 , 有时在现场遇到突发情况 , 比如漏掉了一个人 , 或信息有误 , 都要当场解决 , 且处理得及时妥当 , 被采集的学校对团队的付出看在眼里 , 纷纷表示要送锦旗和表扬信 。
在采访中采访人员了解到 , 核酸检测并非只做咽拭子那么简单 , 采集人员还需要晚上加班将第二天的材料准备出来 , 人们脑补出来的画面往往是做咽拭子 , 在嗓子处轻轻一刷就行了 , 但是 , 实际上采集人员要对输送进来的信息进行核对、导入、打码、分发 , 再对收集回来的标本进行核对、交接 , 再交由实验室进行签收 , 最后形成报告 , 再做成微信电子版和纸质电子版发给各学校……
据了解 , 核酸检测的采集团队分为外采和外送两部分 , 外采就是到学校或单位采集 , 外送则是随时接收隔离人员的标本 。健康管理中心护士长张冉对采访人员说 , 外送工作比较“弹性” , 随时有随时就要到单位 , 因此 , 自从接到任务后 , 他们已经连续十多天没有休息 。“我们这么忙 , 是为了保障孩子们的有序复课 , 可是自己的孩子学习上网课是根本顾不上的 。”
检验科联络人曲医生说 , 说不累是假的 , 检验期间吃不了饭喝不了水 , 二孩妈妈只得把孩子托付给老人 , 初四学生的妈妈辅导不了要中考的孩子 , 凌晨接班的医生一夜不能合眼……分页标题
2 时刻坚守与病毒对阵的“第一线”
一份份标本被收集 , 一份份报告结果第一时间被发送 , 这期间对于被检测者来说是焦急的等待 , 对无关者来说是数小时的空白 , 而在油田总医院中心实验室里却是标本接收、信息录入、核对、整理、检测一系列流程……
为应对大量的检测任务 , 放射科、临床药学科、营养科、超声科、输血科、药剂科……各路精兵骨干都集结到位 , 中心实验室从4人班 , 增加到6-8人班 。
这期间发生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
志愿队长黄崎 , 手把手地给每名志愿者做培训 , 连续3个夜班 , 结果让血压一度飙至199mmHg;临危受命前来支援的刘瑞鹏担起重任 , 做出了一名党员该有的表率;罗讯是收录标本纪录保持者 , 他说得最多的就是:“行 , 我来!”
在油田总医院 , 有一个称“大侠”的人 , 他叫李世峰 , 之所以叫“大侠” , 是因为他有问必答 , 堪称一本核酸检测的百科全书 。团队中 , “身兼数职”的志愿者刘振宇 , 总是忙得脚打后脑勺;刘明楠总是默默克服困难冲在前;柳丹丹本身是志愿者又得处理科室日常工作;安佰屹患有过敏 , 还有肋软骨炎 , 却吃着止疼药一次又一次走进实验室;梁彦朝为保证随叫随到身上装了警报器;因为长时间戴防护装备 , 陈岩满脸是伤;把孩子到处托管的刘晓佳 , 尽管愧疚仍坚守战场;还有实验室里的“十万个为什么”孙志颖……
他们藏在“全副武装”的防护下 , 你可能认不出他们是谁 , 他们只是无数个采集与检验人的一个缩影 , 默默奋战在与病毒对阵的“第一线” 。
3 离病毒最近的女将真的很飒
第四医院核酸检测检验中心副主任郭辉和伙伴们 , 也一直战斗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 。5月8日 , 第四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 。其中 , 管会苓、郭德明、于宝莹等9名女将 , 率先加入到了核酸检测的“特战队” , 成为与病毒距离最近的一群人 。
为了加快检测速度 , 避免浪费防护物资 , 她们通常会在实验室连续待上七八个小时 , 常常要克服不吃饭、不喝水等各种生理不便 。
90后的于宝莹自核酸检测小组成立后 , 就一直奋战在核酸检测一线 , 同时她还要负责科室防护物资的请领任务 , 非常辛苦 。有人问她 , 做核酸检测害怕吗?她笑着回答:“刚开始也害怕 , 但我相信科学规范的操作和专业的防护是能够尽量避免风险的 , 干就得了!”
一旦进入实验室 , “规定动作”就开始了 。取样本、提核酸、配反应体系、加样、扩增检测、结果分析、废弃物处理……每一步都容不得半点分神 , 这不仅关系到结果的准确性 , 也关系到自身安全 。对检验人员来说 , 从身体到精神意志都是极大考验 。她们在拆开样本前 , 需对样本进行消毒处理后再进行56℃、30分钟金属浴灭活 , 使病毒毒力减弱 , 减少对人员及环境的伤害 。随后 , 检验人员对细胞进行裂解以及病毒核酸提取 , 完成核酸扩增过程 。整个实验过程需要3-6小时 , 即便严格遵守防护规则 , 每一步也都存在着气溶胶感染风险 。实验结束后 , 检验人员还要对医疗垃圾及整个实验空间采取专业的消毒措施 。研究生毕业的管会苓在核酸检测小组里还有一项“特殊”任务 , 就是要确保小组每名成员技术操作规范 。
到5月21日 , 这些女将与病毒较量了14天 , 完成1800余份病毒核酸样本检测 , 为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
4 睡梦中想出的金点子成功了
检验仪器虽是冰冷的 , 但在采访人员的采访中 , 感受到了实验室每个全副武装的检验者那一颗颗热忱的心 。
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于徳军在接受采访时说 , 他被团队的每个人深深地感动着 。
【@直击大庆数万例核酸检测背后的盔甲勇士】主任检验师葛存兴 , 上午刚献完血 , 晚上就进入实验室检测核酸 。由于疫情限制 , 仪器、试剂厂家工程师不能前来安装培训 , 崔悦都是在实验室完成核酸检测后 , 再进行仪器安装、调试、参数设置、试运行、制定操作程序和培训其他检测人员 。在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初期 , 王鑫为了保证工作量顺利完成 , 曾连续四天四夜奋战在工作岗位 。有一次 , 副主任检验师王立秋 , 在睡梦中想出了远程控制基因扩增仪的办法 , 醒来欣喜若狂 , 第二天就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实现了这个构想 , 减少了人员在实验室的时间和防护物资的消耗 。主任于德军 , 更是从大年初二至今连续奋战在抗疫一线……分页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