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金融创新“贷”动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系列观察②
文章图片
▲平顶山市正安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温室大棚内 , 农村信用合作社工作人员和农业专家一起 , 进行贷后回访和技术指导 , 助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
□河南日报记者 陈慧
压在心口的大石头落了地 , 5月15日 , 站在弥漫着阵阵清香的艾草地 , 洛宁县赵村镇张营村的贫困户张振杰的心中升腾起丰收的喜悦 。 他以前绝不会想到 , 洛宁农商银行不仅主动上门贷款 , 今年2月到期前 , 知道他手头紧张 , 不仅不催 , 还为他办理了续贷 。
张振杰申请的是4万元扶贫小额信贷 , 不仅免抵押、免担保 , 财政还贴息 。 如今 , 全省已有116万贫困户像张振杰一样享受到扶贫小额信贷 。
2016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 , 金融成为精准扶贫的助推器 。 曾经被视为世界性难题的贫困户贷款如何得到破解?今年 , 金融扶贫又有哪些新作为?记者多方走访 , 为您一探究竟 。
破解贷款难
让农户想贷款、银行敢放贷
来自省扶贫办的数据显示 , 截至4月底 , 我省扶贫小额信贷累计投放532.47亿元 , 居全国第三位 , 共支持11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 , 逾期率仅0.13% 。
“扶贫小额信贷是为贫困户量身打造的金融产品 , 是贫困户发展产业、精准脱贫的重要支撑 。 ”省扶贫办开发指导处副处长米永说 , 之所以成效显著 , 得益于“卢氏模式”的创新推广 。
扶贫贷款风险大、成本高、收益小 , 一开始 , 金融机构普遍有畏难情绪 。 农户担心产业搞不好、有风险 , 也怕贷款 。
为了推进信贷政策落地 , 2017年 , 我省启动了以“金融服务体系、信用评价体系、风险防控体系、产业支撑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卢氏县金融扶贫试验区建设 , 并于同年7月向全省推广 。
米永表示 , 这种模式实现了“政银联动、风险共担、多方参与、合作共赢” , 极大调动了基层政府、金融机构、贫困户等的积极性 , 尤其是贫困户的贷后风险 , 由政府、银行、担保、保险等共同分担 , 大大打消了银行的顾虑 。 各地扶贫特色产业的培育壮大也为贫困户融入产业链带来绝佳机会 , 激发了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 实现从过去的输血到真正的造血 。
去年8月 , 我省又出台新政策 , 带贫企业每带动1户贫困户 , 可给予10万元的精准扶贫企业贷款 , 贷款利率不高于基准利率 。 以金融支持激励带贫企业通过统一供种、技术指导、产品保底价回收、吸纳就业等方式将贫困户纳入现代产业体系 , 建立起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 确保贫困户有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 。
农信社扶贫贷款投放量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80%以上 , 是我省金融扶贫的主力军 。 从2016年起 , 全省53个贫困县农信社(农商行)各类贷款余额年均增速超过16% 。
从整体效果看 , 扶贫小额信贷和精准扶贫企业贷款的创新 , 以及“卢氏模式”的推广应用 , 让贫困户和带贫企业既能“贷得到、用得好” , 提高了脱贫帮扶质量 , 也确保扶贫贷款“收得回、可持续” , 形成了“敢贷、能贷、愿贷”的良性放贷机制 。
聚焦“广覆盖”
由“特惠”走向“普惠”
从实践来看 , 随着金融扶贫的深入开展 , 有资金需求且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大多数已获得贷款 , 也切身体会到了金融扶贫带来的便捷和实惠 。
米永说 , 当前处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的关键期 , 我省正在推动“卢氏模式”由“特惠”向“普惠”转变 , 通过“政银担”“政银保”模式 , 推动信贷投放由贫困户向非贫困户延伸 , 由户贷向合作社贷、企贷延伸 , 由带贫主体向大众实体延伸 , 力争实现所有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全覆盖 。
在推动金融服务“广覆盖”的同时 , 如何更加规范完善扶贫贷款的管理也是今年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分页标题
【金融金融创新“贷”动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系列观察②】河南大学金融系副教授张慧认为 , 今年扶贫贷款风险防控工作值得关注 。 “一方面是今年各类扶贫贷款将大量集中到期 , 贫困户及带贫企业还款压力较大 , 贷款逾期风险可能会比较突出 。 另一方面 , 部分扶贫产业或行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较大 , 如餐饮、零售、运输、农家乐等 , 贫困户及带贫企业自身、上下游都会受到影响 , 不利于风险防控 。 ”她说 。
为了帮助贫困户和带贫企业渡过难关 , 农信社、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主办机构视情况调整还款计划、降低融资成本、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 努力化解疫情影响 。 截至4月末 , 仅全省农信社就通过各种方式分别为7495户贫困户办理了扶贫贷款延期、金额3.23亿元 , 为283户带贫企业办理扶贫贷款延期、金额16.08亿元 。
据了解 , 河南银保监局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控贷款风险 , 除强化监测外 , 持续推动优化“卢氏模式” , 开展风险排查专项行动 , 提高对金融机构扶贫贷款不良的容忍度 , 对普惠型涉农贷款和精准扶贫贷款不良率高于自身各项贷款不良率年度目标3个百分点(含)以内的 , 可不作为监管评级和银行内部考核评价的扣分因素 。
- 国际金融报社|百事50亿收购百草味,线下新零售崛起,休闲零食行业格局如何变动
- 潇湘晨报网|高创新能源IPO启动签约仪式举行
- 读懂新金融|小米消金80后少帅周斌:基层做起,34岁升任副行长,薪资全行第五
- 国际金融报|债市陷入震荡调整,股债“跷跷板”再现?5月超八成债基收益告负
- 国际金融报|部分集合信托产品现“秒杀”,“资产荒”下
- 戏说新金融|你从借呗借的那些钱来自哪里,你知道吗?“借呗”的那些事“借呗”的钱从哪来?
- 众望理财师|金融行业相关移动应用达到13.3万款,5G时代信息安全引关注
- 大众日报|省轻工集体企业联社与省建行共同启动支持特色产业发展专项金融服务
- |交易商协会推出ABCP创新产品 首批5单试点项目落地
- 中新经纬|美三大股指小幅高开 金融股普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