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璐琦院士战疫归来,誓用中国办法保护中国人民!

大年初一,黄璐琦踏上驰援武汉的列车 。
面对家中84岁老母的挂念,黄璐琦直言,没想太多,觉得这是一名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只有走到第一线,亲自了解病情和救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与一线医护人员面对面沟通协调,才能让中医药发挥最好的救治作用 。”黄璐琦说 。
到达武汉,看到空旷的街头,一辆辆急驰的急救车,一种紧迫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连续多天黄璐琦都在连轴转——
1月25日当晚,就赶往金银潭医院了解医院病人救治情况,商讨病区接管有关事宜 。
26日,上午安排人进入金银潭医院病区,熟悉并制定完善的病区接管工作方案;下午召开专家组讨论会,落实普通型及危重型中医诊疗方案 。
27日,针对金银潭医院提出的中药饮片及颗粒剂不足的现状,搭建中药供应保障平台,协调有关中药企业捐赠中药药品、物资等 。
28日,开始对金银潭医院南一病区查房,完善病区管理流程 。
29日,正式接管金银潭医院南一病区 。
……
黄璐琦坦言:“生活完全没规律,有时候忙到晚上两三点,有时一天甚至只睡两三个小时 。”
自医务人员接管病区后,每天16时,医务人员与后方数据分析人员远程召开工作例会,共同依据患者数据分析患者病情,优化治疗方案,以确保临床疗效 。
截至3月30日,共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158人,140人治愈出院 。同时,他们还指导方舱医院、将军街社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轻症患者800余例,也取得了满意效果 。
“寻找中医药疗效的高级别循证证据,有利于优化临床方案,提高中医药临床救治效率 。”黄璐琦坚信 。
数据支撑
疗效是中医药的生命力
在国际社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焦点时刻 ,一种来自中国的药物成了“网红” 。它被外国友人亲切地称为“Q-14”(Cure14),字母Q与英文Cure谐音,是治愈和解药的意思 。
Q还是黄璐琦名字“琦”的首字母 。14表示这种药是由14种原材料组成, 这个神奇的药方成为了抗击新冠疫情的“中国名片” 。这味药就是黄璐琦所带领的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研制的化湿败毒颗粒 。
黄璐琦坚信,疗效就是中医药的生命力 。临床治病是决不能造假的,只有临床能治好疾病才是真功夫 。从临床效果看,化湿败毒颗粒的有效性能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
在临床救治初期,他就嘱咐后方做好新药研发的准备工作,一旦确定有效方药即启动研发 。随着对新冠肺炎了解的逐步深入,医疗队根据疾病临床特点,不断优化治疗方案,最终获得新方药——化湿败毒方 。
确定方药后,中国中医科学院启动中医药防治流感技术体系应急性任务,依托西苑医院完成医院制剂,并在北京市药监局备案 。3月18日,化湿败毒颗粒获首个治疗新冠肺炎中药临床试验批件 。
“这再次证明了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西医结合是我们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办法’ 。”说到这里,黄璐琦难掩激动 。
4月6日,央视《新闻1+1》栏目,白岩松连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 。
白岩松问黄璐琦,他领衔研发的化湿败毒颗粒,现在效果如何?
黄璐琦说:“这种效果需要严格的临床证据,我们有过55例回顾性研究,其中有23例是中药,32例是西药,我们把化湿败毒颗粒加中药注射剂治疗,在核酸转阴、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绝对值、红细胞沉降率、肌红蛋白、铁蛋白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并且优于西药组 。”
“另外,我们在东西湖方舱医院,对894例患者其中452例患者用上了化湿败毒颗粒,在核酸转阴方面有显著性的差异,这是一个严格的随机对照实验,所以这种严格的临床证据,证明化湿败毒颗粒是非常有效的!”黄璐琦说 。
中医药方不止化湿败毒方 。
此前,接受新京报采访人员采访时,黄璐琦表示:基于临床疗效这一事实,形成了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也就是“中国方案”,筛选出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有明显疗效的“三药三方” 。分页标题
“三药三方”均经由专家组充分商议,与此次新冠肺炎中医病机特点及症候特征相符合,且均有临床和科研依据 。
今天这场战“疫”证明了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 。
白岩松问黄璐琦对于中医药未来的走向,他是否有初步答案?
黄璐琦表示,中医药对疫病的理论也是一个不断在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从东汉的伤寒到明清的温病,到今天的湿毒、湿疫、湿毒疫,这些都是在理论的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 。
【黄璐琦院士战疫归来,誓用中国办法保护中国人民!】“所以未来如何走,我想就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黄璐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