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媒视窗|《中国质造》走进永济,鹳雀楼承载永济诗歌情怀


_本文原题:《中国质造》走进永济 , 鹳雀楼承载永济诗歌情怀
从《诗经》 , 到《全唐诗》 , 再至今日的各种现代诗流派 , 永济人对诗歌的追求 , 从未停止 。 近日 , 《中国质造》栏目走进永济 , 聚焦永济文化高质量发展 , 见证了这里的人们对诗歌的热忱 。

云媒视窗|《中国质造》走进永济,鹳雀楼承载永济诗歌情怀
本文插图
【云媒视窗|《中国质造》走进永济,鹳雀楼承载永济诗歌情怀】
建设“诗化校园” , 是山西省永济市从2003年决定实施的规划 。 这里的孩子从小学二年级开始 , 就开始用稚嫩地字体 , 以诗歌的方式写出自己内心的世界 。 永济人对诗歌有着特殊的情感 。 在唐朝 , 这里还被称为蒲州 , 从这里 , 走出了大批的诗人 。

云媒视窗|《中国质造》走进永济,鹳雀楼承载永济诗歌情怀
本文插图
鹳雀楼 , 这座坐落于永济的千古名楼 , 便见证了永济诗歌文化的一脉相承 。 据史料记载 , 鹳雀楼始建于公元六世纪 , 由北周大将宇文护建造 。 今天 , 它与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 , 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化名楼 。
唐代 , 蒲州水陆交通繁贸 , 鹳雀楼也成为了中国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胜地 , 留下了众多的千古绝唱 。 其中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名垂千史 , 成为了永济文人中最深刻的记忆点 。 虽只有短短二十字 , 但《登鹳雀楼》以千钧巨椽 , 缩万里于咫尺 , 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 绘下了盛唐山河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 , 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 。 盛唐时代 , 除王之涣外 , 唐朝的永济还走出了30多位诗人:王维、柳宗元、卢纶、聂夷中、司空图……《全唐诗》中有关永济的诗篇多达2118首 。 而这些文豪 , 也一并组成了今天语文课本里的“背诵天团” , 其作品让学生敬畏 。

云媒视窗|《中国质造》走进永济,鹳雀楼承载永济诗歌情怀
本文插图
在历经隋、唐、五代、宋、金700余年后 , 鹳雀楼毁于元初 。 1997年 , 在鹳雀楼被毁775年后 , 永济市在黄河岸畔破土动工 , 拉开了鹳雀楼复建的序幕 。 新建成的鹳雀楼总高73.9米 , 整体仿唐建制 。 经过复建 , 盛唐鹳雀楼的雄伟壮观景象得以重现 。
昔日诗人已不见 , 但永济人对诗歌的追求依然不变 。 这里的孩子每年于此登高诵诗 , 以追寻当年先人的足迹 , 抒发自己对诗歌的敬畏和热爱 。 永济的诗歌文化 , 也得以继续流传 。 (段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