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汴梁哥|从宋人笔记看北宋中期的宋侬之战


从宋人笔记看北宋中期的宋侬之战
在中国浩如瀚海的史籍中 , 私家笔记对于补充正史之不足 , 有其独特的作用 , 而私家笔记最盛的 , 当以东晋、两宋和清代最为流行 。 就其中而言 , 东晋的私家笔记多侧重于民间怪异;清代的则倾向于方志小说 , 就其史料性而言 , 当以两宋的私家笔记最为有价值 。 其中对于北宋中期的侬智高起事有较详细的记载 , 通过它们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一些真实而详细的前因后果 。
侬智高的起事 , 其规模和影响决不下于略早数十年的四川地区的王小波、李顺起义 , 宋仁宗君臣甚至一度对侬智高的担忧超过了对西夏割据者元昊的担忧 , 是一场声势颇为为浩大的反宋战争 。 一时间岭南战火蔓延 , 京师为之震动 , 北宋朝廷不得不以名将狄青为帅 , 乘北方战事稍停之隙 , 倾全力将其平息 , 这是北宋前期的一件重要大事 。

大宋汴梁哥|从宋人笔记看北宋中期的宋侬之战
本文插图
侬智高 护国保境据点示意图
(一)在交趾与宋廷夹缝中成长起来的军事集团
侬智高(1025─1055)是北宋时期岭南边境广源州人 。 广源州在邕州(今广西南宁)的西南 , 其地为郁江之源 , 是邕州所属的羁縻州之一 。 广源州原有韦、黄、周、侬四大姓 , 到了宋代初年 , 侬姓成了最有实力的一支势力 ,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春正月 , 其首领侬民富被北宋朝廷封为检校司空、御史大夫、上柱国 , 由此可见宋廷对侬家势力的重视 。 到了侬智高的父亲侬全福(又作侬存福)时 , 其势力进一步地扩大 , 除了继承了侬民富的虚衔外 , 更握有由宋朝所授予的实权 , 成了傥犹州(今广西扶绥县)的知州 。 此外 , 侬全福还采用非常手段 , 杀掉了其弟侬存禄和妻弟侬当道 , 占领了他们的地盘万涯州(今广西大新县境)和武勒州(今广西扶绥境) 。 从而拥有了一片相当大的势力范围 。
广源州素以盛产金矿而著名 , 侬全福“招诱中国及诸峒民 ,其徒甚众” , 利用这些人力资源开采金矿 , 于是愈加强盛 。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年)宋朝廷授侬全福邕州卫职 , 侬全福不思感戴 , 反而率众掳掠笼州(今广西扶绥境) 由于其势力日渐扩张 , 侬全福自称为“昭圣皇帝” , 封其妻为“明德皇后” , 立其子侬智高为“南衙王” , 自立国号为“长生国” , 招兵买马 , 成为割据一方的强大势力 。
北宋朝廷是一个外患严重的朝廷 , 在它的北面有强敌契丹和西夏 , 自从北宋立国之初 , 几乎一直是竭尽全力地与它们进行军事抗争 , 因此北宋朝廷对于南方的武力割据势力 , 只能采取姑息政策 , 将南方各少数民族占领的地方称之为“羁縻州” , 只有这样 , 才能得以全力对付来自北方的边患 。 对于侬全福的存在 , 广西的一些地方官也曾据实上报 , 并请求对其采取军事行动 , 然而宋朝枢密院给予的答复是“禁不许” 。

大宋汴梁哥|从宋人笔记看北宋中期的宋侬之战
本文插图
侬智高画像
由于北宋朝廷对南方少数民族采取的是不愿多事的绥靖政策 , 而位于中国南方的交趾朝廷却早就对广源州等地另有野心 。 交趾开国于北宋初年 , 早在五代的后梁末年 , 交州土豪曲承美乘中国内乱之际 , 据交州以割据 , 被南汉政权遣将攻灭;到了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 , 交州节度使丁琏死 , 其大将黎桓代领其众 , 宋封其为交趾郡王;从此交趾以异国而立于化外 , 史称黎氏王朝;宋真宋祥符三年(1010年) , 交州大将李公蕴弑交趾王自立 , 从而建立了交趾李氏王朝 , 宋真宗对此无可奈何 , 只好依黎桓故事 , 再封李公蕴为交趾郡王 , 允其世镇交越 。 李氏王朝认为北宋君臣软弱好欺 , 于是不臣之心遂渐澎涨 , 开始企图向北扩张 , 其目标很自然地瞄准了侬全福势力集团 。分页标题
侬全福早年为了便于与宋廷讨价还价 , 曾在名义上承认是交趾的藩属 , 企图虚张其势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 后来侬全福一伙发觉交趾企图鲸吞广源州的用心 , 于是缮甲治兵 , 与交趾作公开的决裂 ,交趾当时是太宗李德政(越史作李佛玛)在位 , 采用突袭手段将侬全福掳至交廷 , 是年侬智高年仅十四岁 , 与其母阿侬乘隙逸脱而幸免 , 待交趾兵走后 , 收拢残余 , 坚城自守 , 同时贡献大量金货 , 请求赎回侬全福 。 李德政下诏说:“朕有天下 , 率土皆臣 , 诸藩奉贡 。 傥犹存福妄自尊大 , 建国僭号 , 骚扰边氓 。 朕龚行天讨 , 师广源 , 俘存福等五人 , 尽平其地 , 遂皆斩之于都市 。 ”拒绝了侬智高母子的请求 。
侬智高生于忧患 , 久历戎马 , 据说还“能属文 , 尝举进士不第” , 可见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 。 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 , 侬智高时年十六岁 , 与其母集聚族人 , 在傥犹州建立“大历国” , 企图在北宋与交趾的夹缝下生存下来 。 交趾当局当然不能容忍 , 于是再次出兵讨伐 , 侬氏力不能敌 , 全家尽数被擒 。 但此时交趾国主因国力空前强盛而对广源州另有打算 , 认为欲以宋朝为敌 , 不宜直接出头露面 , 应该利用像侬氏集团这样的地方势力 , 对其加以扶植 , 使之侵扰宋朝边境 , 胜则趁机出兵 , 获其渔翁之利 , 败则他人之事 , 与己无关 , 其最大的好处是能试探宋朝实力 , 于是不但将侬智高释放回籍 , 而且实授侬智高广源州知州衔 , 并将雷、火、频、婆四峒及思浪州(今广西龙州金龙以西的越南境)划归侬氏统领 , 两年之后又拜其为“太保” , 让侬智高去当侵宋的马前卒 。
侬智高将交趾的杀父之仇埋藏心底 , 全力以赴地发展自己的势力 , 很有一番卧薪尝胆的意味 。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 , 侬氏势力出兵占据安德州(今广西靖西县安德乡) , 实力有了进一步的增强 , 其势力范围包括今天广西的靖西、凤山、隆林、马山、西林、田林等县境之内 , 于是建国号为“南天国” , 并定年号为“景瑞” 。庆历八年(1048年) , 侬智高遂步占领了今天广西的右江地区 , 并据有易守难攻的勿恶峒(今广西靖西县东南) , 开始公开与交趾决裂 , 双方兵戎相见 。 交趾方面以太尉郭盛溢率兵来攻 , 却被侬智高打败 。

大宋汴梁哥|从宋人笔记看北宋中期的宋侬之战
本文插图
【大宋汴梁哥|从宋人笔记看北宋中期的宋侬之战】(二)岭南成为烽烟之地
对交趾作战的胜利 , 大大地鼓起了侬智高的斗志 , 于是在宋仁宗皇佑元年九月乙巳(1049年10月4日) , 公开打出了反宋的大旗 , 派兵攻打作为广南西路的重镇邕州(今广西南宁) 。从此之后侬智采用打打停停的方式 , 而宋廷的广南西路地区也就变成了一个新的用兵地区 。 对于侬智高的举动 , 交趾君臣当然是喜不自胜的 , 因为他们所一手扶植的侬氏势力 , 到今天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
侬智高在发动对宋廷的战事之后 , 出于策略上的考虑 , 曾多次地要求内附 , 在开始的时候 , 他先是向宋廷求官职 , 未得到答复;于是他降低标准 , 求补为田州剌史 , 宋廷仍是不予理睬;第三次 , 再降格以求 , 只当一个地位更低的团练使 , 宋廷仍是不为所动;后来他干脆只求一套袍笏官服 , 只作宋官的象征 , 宋廷还是听而不闻 , 最后终于引发了这场预谋已久的战争 。 对于侬智高的这一系列举动及其产生的严重后果 , 我们有必要作进一步地探讨 。
按宋廷羁縻南方各少数民族的既定国策 , 侬智高的要求内附正是宋廷求之不得的事情 , 但为何屡次不允侬智高之所请呢?关于这个问题 , 责任不在宋廷而在宋邕州剌史陈珙 。 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四月 , 当侬智高攻下邕州城 , 活捉陈珙后 , 发现了其从前所有请求内附的函件 , 原来都被陈珙所扣押 。 然而陈珙扣压这些函件的事 , 又尽在侬智高的预料之中 , 因为这正是侬智高所采用的又打又求和的既“硬”又“软”的策略方式 , 其目的就是要使陈珙对其产生反感 。 而陈珙又恰恰坠入侬智高的术中 , 认为侬智高根本没有诚意 , 因而对侬的所谓请求不当一回事 。分页标题
其次 , 从侬智高的角度来看 , 以“南天国”当时势力之大 , 兵力之强 , 是个准备要“北并衡、湘 , 南荡瓯、越”的“一国之君” , 区区一个州剌史或团练使怎么会放在他的眼里?一看而知是一种权谋 。 这种权谋 , 对于侬智高来说还有更深一层的用意 , 可以说这是他对付宋廷的一个法宝 , 这样做起码有两个好处 , 一是可以继续蒙蔽部众 , 以宋廷不许内附为口实 , 使其部众死心踏地与宋廷为敌 。 二是以此向宋廷示弱 , 从而使其丧失应有的警惕 。

大宋汴梁哥|从宋人笔记看北宋中期的宋侬之战
本文插图
经过侬智高的苦心经营 , 恰好宋邕州剌史陈珙又正好坠入侬智高的计谋之中 , 终于造成了侬智高的部众与宋廷的强烈对立情绪及宋朝地方当局对广源州的麻痹观念 。 在时机成熟之际 , 侬智高召集部众 , 对他们说:“今吾既得罪于交趾 , 中国又不我纳 , 无所容 , 止有反耳!” 当此之际 , 侬智高以广州进士黄玮、黄师宓为谋士 , 以族人侬建侯、侬志忠为腹心 , 日夜密谋 , 着手起事 。
侬智高把一些破烂衣物拿到邕州城中 , 对邕州知州陈珙说峒中屡遭天灾 , 生民凋敝 , 部落离散 , 希望能用这此衣物换回一些吃的东西渡过荒年 。 陈珙对此信之不疑 , 从而对侬智高完全丧失了最起码的警惕 。 与此同时 , 侬智高又对自己的部众也采取了相应的欺骗手段:在一个不引人注意的晚上 , 侬智高派人暗地里纵火焚烧有关建筑 , 然后对众人说:“平行积聚 , 今为天火所焚 , 生计穷矣 。 当取邕、广以自王 , 否则兵死 。 ”众人都认为只有这样才有生路 , 于是侬智高以权术的方式把广源州人民推上了反宋的战车 。
侬智高率五千人沿郁江而下 , 首攻邕州横江寨(今广西田东县马平镇) , 守将张日新等战死 。 为了激发部众的斗志 , 侬智高采用了就地劫富济贫的方针 , “略其寨人 , 因其仓库而大赈之” ,重镇邕州在丧失警惕的情况下受到严重损失 , 仁宗诏江南、福建等路发兵以备 , 作出了对侬智高作战的初步部署 。皇佑二年 , 广西转运使肖固命邕州指挥使元赟往试探侬智高的情况 , 不想却被侬智高生擒 。 嗣后侬智高亲自解元赟之缚 , 并对元赟说:“孤欲北并衡、湘 , 南荡瓯、越 , 然后乃策进取 , 即不能跨有南海 , 剖符通使 , 亦与国也 。 ” 十分明显地表示要往北占领湖广 , 往南攻取交趾 , 建立一个和宋、交趾平起平坐的所谓“与国” 。 而贪生怕死的元赟也将宋廷虚实有所泄露 。

大宋汴梁哥|从宋人笔记看北宋中期的宋侬之战
本文插图
宋仁宗皇佑四年五月乙已(1052年5月31日) , 侬智高依靠早已安排在城里的内应 作用下 , 攻陷了邕州 。 于是侬智高自称“仁惠皇帝” , 改元 “启历” , 兵员增至一万余人 。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 ,侬智高军连下横(今广西横县)、贵(今广西贵港市)、浔(今广西桂平县)、藤(今广西藤县)、梧(今广西梧州市)等州 , 占领了广南西路的大片区域 。 紧接着 , 侬智高兵攻封(今广东封开县)州 , 知州曹觐被执 , 侬智高竟然对他说:“尔能事我 , 我以尔为龙图阁学士 。 ”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 , 此时的侬智高完全是以一国之君的口吻在与人说话了 。 封州城陷后 , 侬智高军势若破竹 , 又连下康(今广东德庆县)端(今广东肇庆市)等州 , 于皇佑四年五月丙寅(1052年6月21日)抵达广州城下 , 将这座岭南重镇陷入重围之中 。
侬智高军当时的特点是:“一人持牌以蔽身 , 二人持枪以杀人 , 众进如堵 , 弓矢莫能加” 。连战皆捷 , 士气十分高昂 。 广州知州仲简“性愚且狠” , 一方面闭城不敢出战 , 另一方面竟然“纵部兵贼平民以幸赏” ,另一个昏庸的官员广州钤辖王锴 , 居然杀了主战的将领海上巡检王世宁 ,几乎使广州城在被攻的初期陷于失守 。 由于广州终究是城坚池深 , 守兵众多 , 侬智高围城五十余日不能得手 , 再加上原来安插在荆湖地区的内应人员被查出 , 侬智高自度北伐无望 ,于是只好在围攻广州50余日后撤兵西归 , 路上遭到英州(今广东英德)知州苏缄的有力狙击 , 不得已改道连州(今广东连县)和贺州(今广西贺县) , 很打了几场硬仗 , 广南东路钤辖张忠、继任钤辖蒋偕素号骁将 , 均不敌侬智高而死 , 从而再次鼓起了侬智高军的斗志 。分页标题
皇佑四年十月甲辰(1052年11月6日) , 侬智高再度进入邕州 , 以胜利者自居 , “日夜伐木治舟楫 , 扬言复趋广州 。 ”根本不把源源而来的各路宋军放在眼里 。 十二月壬申(1052年12月24日) , 广西钤辖陈曙攻侬军金城驿(今广西南宁东北) , 被侬智高打得大败 。 为了取得后方的稳固 , 侬智高亲自写信与自己毗邻的结峒酋长黄守陵 , 表示不日将“长驱以取荆湖、江南” , 希望能用已经占有的邕州之地来换取黄部的支持 。 黄守陵为此兴奋不已 , 立即“运糯米以饷智高” 。 这件事引起了当时负责广南西路军事的安抚使兼桂州(今广西桂林)知州余靖的严重不安 。 两广败报象雪片般地飞往京城开封 。

大宋汴梁哥|从宋人笔记看北宋中期的宋侬之战
本文插图
(三)宋廷在严重的局势下不得不出兵讨伐
宋仁宗与枢密院等有关机构接到这些警报后 , 中枢一片惊恐 , “朝廷忧之 , 君臣为之旰食” 。 恰于此时 , 北方的劲敌之一西夏的君主赵元昊正好刚死不久 , 而赵元昊的继位者改变了西夏一贯侵扰北宋边境的国策 , 而与北宋的另一个北方劲敌辽国兵戎相见 , 打得不可开交 , 宋廷于是决定趁此时机出兵讨伐岭南的叛乱势力 。 宋仁宗皇佑四年六月丁亥 (1052年七月12日) ,以狄青为枢密副使负责筹划率兵征南 , 狄青时年四十四岁 , 起于行伍 , 在对西夏的战争中屡立奇功 。 秋七月 , 又以孙沔为广南安抚使 , 作为狄青的副手 。在此之前 , 孙沔是秦州(今陕西天水市)的知州 , 久历军旅 , 是北宋朝廷用来对付西夏的得力干员 。 在一次接见之中 , 宋仁宗以秦州之事勉励孙沔 , 而孙沔却回答说:“秦州不足烦圣虑 , 陛下当以岭南为忧 。 臣观贼势方张 , 官军朝夕当有败报 。 ”果然不久便传来张忠战死的消息 , 于是宋仁宗认为其人可用 , 将时年五十六岁的孙沔从西夏前线抽调出来加强南方战事的领导力量 。从孙沔的话中可以看到 , 当时宋廷君臣对侬智高的担忧程度甚至要超过对西夏的担忧 。早在宋廷征调狄青、孙沔之前 , 就已经以余靖为广南西路安抚?
宋仁宗虽然决定征调狄青、孙沔以对付侬智高 , 但仍是心怀忧虑 , 狄青得知后 , 立即上表请行 , 说:“臣起行伍 , 非战伐无以报国 , 愿得蕃落骑数百 , 益以禁兵 , 羁贼首致阙下 。 ”仁宗壮其言 , 坚定了使用狄青的信心 , 亲自在垂拱殿设宴为狄青等人送行 。 皇佑四年九月(1052年10月) , 狄青离汴京率“旧镇骑兵”及“荆湖锐卒”出征 ,有人为了求私利也想随同而往 , 托人来请求狄青 , 狄青说:“君欲从青行 , 此青之所求也 , 何必因人言乎?然智高小寇 , 至遣青行 , 可知事急矣 。 从青之士 , 能击贼有功 , 朝廷有厚赏 , 青不敢不为之请也;若往而不能击贼 , 则军中法重 , 青不敢私也 , 君自思之 。 ”从而将一些企图以私人之关系不战而获升官的人拒于军营之外 。
十二月(1053年1月) , 狄青抵达桂州与余靖等人会合 , 共商征南之计 。 此时一直在隔岸观火的交趾提出愿意出兵助宋 , 余靖觉得是个可以利用的机会 , 狄青不同意 , 说:“假兵于外以除内寇 , 非我利也 。 以一智高横践二广 , 力不能制 , 乃假蛮夷兵 , 蛮夷贪得忘义 , 因而启乱 , 何以御之?” 事实证明狄青的意见是对的 , 交趾此举 , 无非试探宋军虚实 , 若同意交趾军队进入国境 , 其后果确是不堪设想 。
当时作战双方的士气相差极为悬殊:侬智高军挟连战连胜之余威 , 大有荡平两广 , 鲸吞荆湖的势态;而宋军一直在数次战败的阴影中笼罩着 , 有一种极大的恐惧情绪 。 为了扭转这一不利情况 , 狄青想了一个办法:桂州城南有一庙宇 , 当地土民盛传庙中神圣十分灵验 , 于是狄青率部属来到庙中 , 跪拜之后狄青拿出一百枚铜钱 , 当众向神祷告说:如此次征南能够获胜 , 这一百枚钱撒出去后应当全部字面都朝上 。 僚属们都大吃一惊 , 认为绝无百钱字面都朝上之理 , 这样干只会动摇军心 , 影响本来就不高的士气 , 于是纷纷劝阻 。 狄青不为所动 , 将钱撒出 , 想不到竟如所祷 , 百枚铜钱字面无一不朝上 。 一时间全军欢声雷动 , 人们都认为此次征南有神灵相助 , 不愁不胜 , 于是军心士气得到极大鼓舞 。 其实狄青用的是一种特制的十分少见的两面字钱 , 之所以这样做无非用诈谋以求改变士气不振的颓势罢了 。分页标题
皇佑五年正月甲辰(1053年1月25日) , 狄青率军抵达宾州(今广西宾阳县)前线 , 包括狄青、孙沔等带来的“蕃落骑”、京中来的禁军及原在广西的雄略、忠敢、澄海等军 , 共计有兵员三万四千四百四十一人 ,于是建大将旗鼓于辕门 。 己酉(1月30日) , 狄青大会诸将 。 为了整顿军纪、明令进退 , 以擅自出兵大败而溃于昆仑关(今广西邕宁、宾阳交界处 , 距南宁59公里)之罪斩广西钤辖陈曙及其佐吏以下三十一人 , 孙沔、余靖相顾愕眙 , “兵将股栗 , 咸思用命” 。 由于陈曙是余靖的部下 , 余靖无法推脱责任 , 只好也上前谢罪说:“曙之失律 , 亦靖节制之罪也 。 ”狄青回答说:“舍人文臣 , 军旅之责非所任也 。 ” 陈曙之败 , 是因为执行了余靖的命令 , 狄青斩陈曙而不得触及余靖 ,可见其所用完全也是一种诈术 , 其目的不过是通过杀人以立威而已 。
当时已近上元灯节 , 狄青传下号令:“休军十日” , 十日之中全军上下大张灯火 , 欢度佳节 。 侬智高接到打入宋军营中的内线密报 , 信以为真 , 认为宋军不远千里而来 , 定会以上元佳节来临之际作短期间修整 , 于是不作必要的准备 。 丙辰(1053年2月6日)是宋仁宗皇佑五年的正月十五 , 也就是宋代民间宴乐最盛的上元灯节这一天 , 狄青在军营中大宴诸将 。 大众一直狂饮到深夜二鼓时分 , 狄青突然推说身体不适 , 要回至卧内休息 , 令孙沔代替他主持宴会 。 谁知这就是狄青采取军事行动的开始 。
这一夜正好是狂风暴雨气候 , 狄青回到后营 , 立即以微服杂于精骑之中 , 冒着大风雨 , 利用黑夜为掩护 , 突破了号称天险的昆仑关 , 然后派人回到大营“传语诸官 , 请过关吃食” 。 狄青的大多数部属接到命令 , 起初都认为是传令人错传号令 , 后来明白原因后 , 没有不又惊又喜的 。 昆仑关建于唐代 , 位于大明山东向余脉 , 悬崖峭壁 , 道途艰难 , 向称天险 , 唐开元十四年岭南壮族首领梁大海等在这里战败了唐军 。 此次宋军诸将都以为在这里将有一场血战 , 不料在一夜之间便化险为夷了 。 于是大军越过昆仑关与狄青前军会合 。 狄青仍自领前军打头阵;孙沔领中军继之 , 余靖领后军押阵 , 扎营于归仁铺(今邕宁、宾阳公路二、三塘之间) , 准备在这里与侬智高军进行主力决战 。
宋仁宗皇佑五年正月戊午(1053年2月8日) , 侬智高亲督大队先结三列锐阵于归仁铺之西南 , 宋军后至 , 结阵于归仁铺之东北 , 是时侬军着绛色征衣 , 持蛮牌、标枪 , 望之如火 。 狄青使前锋将王简子率队出击 , 而侬军则以掷镳杀王简子 , 狄青见之 , “汗出如雨” 。 既而前锋将孙节又死 , 侬智高军气势更盛 。
庄宅使荆湖南路兵马钤辖刘几以右军搏击 , 自辰至已 , 胜负未决 。 孙沔等尽都失色 , 狄青打散头上发髻 , 戴赤铜面具亲自出阵 , 持白旗指挥在西夏时训练的精锐骑兵五千从左右两翼突阵掩杀 , 捣敌中坚 , 侬智高军不敌骑兵之往来如狂飙而大败 , 既阵之初 , 青誓众曰:“不待令而逃者斩!”时左将孙节战死 , 逵为右先锋将 , 私念所部兵数困于衄 , 兵法据高者胜 , 茍复待敆 而贼乘胜先登 , 吾事去矣 。 即日引军登山 。 既定 , 贼至 , 逵麾众驰下 , 仗剑大呼 , 断贼为二 , 贼首尾不相救 , 遂溃 。 逵诣青请罪 , 青拊其背劳謝之 。 宋军“追奔十五里 , 斩首二千二百余级 , 生擒五百余人 , 尸甲如山 , 积于道路 , 伪署将相死者五十七人 。 ”侬智高的骨干人物黄师宓、侬建侯、侬志忠均战殁于阵 。 侬智高率残兵退入邕州 , 并于当天晚上纵火烧城遁去 。 余靖连夜持笔撰写《代狄宣抚贺捷表》申报朝廷 。
归仁铺之战 , 以侬智高的先胜后败而告终 。 用今天的观点来看 ,当时双方军队实力相差不远 , 当战阵初合之际 , 为狄青素所倚仗的王简子、孙节毙于阵前 , 狄青本人则汗出如雨 , 似乎有宋军即将败阵之兆 。 然而最终宋军获胜 , 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狄青以“兵不厌诈”之谋暗渡昆仑关 , 在侬军心理上造成宋军“难测”的印象 , 动摇了原来高涨的士气;二是宋军多来为自西北的剽悍精骑 , 而侬军则多是徒步的步兵 , 由于归仁铺地方多平坦地势 , 利于骑兵 , 是以战败 。 据北宋沈括的 《梦溪笔谈》记载 , 曾著《武经总要》的著名军事著作家曾公亮在狄青即将出征时问:“侬智高军的特点是标枪与蛮牌互为弥补 , 在作战时锐不可挡 , 有什么办法破它呢?”狄青回答说:“这不是什么难事 。 标枪与蛮牌都是步兵 , 它们是挡不住骑兵的冲击的 。 ”从此可以知道 , 对于对付侬智高的标牌兵 , 狄青是早有胜算在胸的 。分页标题
关于己方的步卒不如宋方骑兵的这个问题 , 侬智高在起事之后不久就曾意识到了它的严重性 。 因此他曾采用厚赠及联姻的方式 , 与“西接大理 , 地多善马”的特磨寨(又称特磨道或特磨峒 , 在今云南广南县一带)酋长侬夏卿建立了非比一般的关系 , 其目的就在于企图利用特磨寨多马的特点以发展自己的骑兵; 此外 , 侬智高为了取得结峒酋长黄守陵的支持 , 曾亲笔给黄守陵写了一封信 , 信中曾坦然承认自己的军队如与宋军的骑兵作战 , 其取胜的可能性不大(54) 。
使侬智高料想不到的是 , 狄青使用的是在西北战场上身经百战的铁骑 , 其剽悍的程度超过自己的预料 。 本来昆仑关天险不利于骑兵而利于步卒 , 不想却被狄青以诈谋偷过 , 自己只好在距邕州城外二十多里的归仁铺结阵待敌 , 这里的平坦地势使自己处于劣势 , 其最后战败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
宋仁宗皇佑五年正月己未(1053年2月9日)黎明 , 狄青挥兵进入邕州 , 获金帛钜万 , 牲畜数千;将七千二百余侬军战俘使其丧失抵抗力后尽皆遣散;残忍地把黄师宓等首要人物的尸首把首级砍下来悬挂在州城之上示众 , 并将五千三百四十一具敌方战殁尸体尽数掩埋于邕城州之北隅 , 建 “京观”以纪其事 ,狄青为之亲自撰写《京观记》 。 有人发现尸体中有一身穿金龙衣之人 , 认为是侬智高 , 被狄青否决 , 说:“安知非诈邪?宁失智高 , 不敢诬朝廷以贪功也 。 ” 二月丁亥(3月9日) , 狄青率主力回至桂州 , 分别在城北的镇南峰 (今桂林铁封山)磨崖镌刻由余靖主笔的《大宋平蛮碑》及城东的七星山 (今桂林七星公园内月牙山龙隐洞)磨崖镌刻由狄青、孙沔、余靖领衔的、载有宋军将领三十五人官职姓名的《平蛮三将题名碑》 。
当狄青离开汴京的时候 , 宋仁宗十分担忧 , 对大臣们说:“狄青有威名 , 敌人一定很怕他 , 我担心他会受到暗害 , 左右使唤的人非亲信者不可 , 即使是饮食卧起等这样的事也要严加防范 。 ”为此宋仁宗特地令使者驰行千里去告诫狄青 。 后来听到捷报传来 , 迫不及待地对宰相说:“速议赏 , 缓则不足以劝矣!”从中可见宋仁宗对于狄青消灭了侬智高集团势力是何等的喜形于色 , 由此可以反衬在此之前宋仁宗又是何等的心存疑惧 。
据有关史料 , 邕州城破之时 , 侬智高率其残部弃城而走 , 携其母、弟、妻、子 , 依附于特磨寨之侬夏卿 , 并在这里收回余部三千多人 , 多买马匹 , 练习骑战 , 以图东山再起 。当时的新任邕州知州肖注带领兵勇前往清剿 , 活捉了一个侬军裨将 , 肖注以威肋利诱的手段 , 知道了侬智高的有关实情 。侬智高知此处不足恃 , 率亲兵五百及六妻六子出奔大理 , 欲图借兵复仇 。 皇佑五年十二月(1054年1月) , 在桂州知州余靖的主持下 , 以杨元卿、陈充等人率六州之兵袭击特磨寨 , 生擒侬智高之母阿侬、弟侬智光、二子侬继封、侬继明以归 。
侬智高的最后结果如何 , 各史籍记载不一: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四裔考七·西原蛮》说“不知所踪”;《宋史·蛮夷传三·广源州》说“其存亡莫可知 也”;而同是《文献通考》的《四裔考六·南诏》又说“侬智高败 , 奔大理 , 其国捕之以闻”;同是《宋史》的《肖固传》又说:“(肖固)募死士使入大理以取智高 , 至则为其国所杀 , 函首归献 。 ”至于流传于广西西部的民间口碑 , 大都以侬智高邕州大败而身亡为结局 。
(四)简短的结论
侬智高以超人的胆略自强于北宋与交趾的夹缝之中 , 并毅然起兵反宋 , 但由于军事情报不准确 , 对于西夏等反宋割据势力对宋策略的改变而不了解 , 导致宋廷能集中精锐的西北边防军南下作战 , 在战略上已逊于宋军一筹 。 两军的昆仑关、归仁铺之战 , 狄青以诡道乘大风雨之夜暗渡天险 , 取得战斗的主动权;侬智高以步卒之短而结阵于平阳之地以敌狄青骑兵之长 , 犯了兵家之大忌 , 其胜负虽不战已判然而自明 。 如果侬智高熟谙兵法 , 弃邕州城而以左、右江之荒山野谷以待狄青 , 在短时间内狄青将对侬智高毫无办法 。 只要西北战事再起 , 北宋朝廷不得不再调其回师防御西夏 , 则侬智高很可能会实现他占领荆湖及江南的既定计划 。分页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