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淮文史|明清服饰:受阶层影响穿着限制严格,明朝却为何流行"服妖"文化?
导语
明亡清建 , 这两个王朝都延续不到三百年 , 但其服饰文化却有有着鲜明的对比 。 明朝由汉族人为主 , 流行的汉服文化 , 而清朝主要是满族人执政 , 其把女真文化融合进来 。 在汉服的基础上加以改进 , 形成独特的清朝服饰 。
本文插图
清代皇族服装
但奇怪的是明朝跟清朝都出现了"服妖"服饰文化 , 这两者之间究竟又有哪些特征跟区别呢?朱元璋用衣服制度区分阶层 , 明朝中期"服妖"的流行程度
明朝前期 , 因受元朝蒙古族文化的影响 , 所以在明太祖朱元璋时 , 开始废除元朝的各种制度和文化 , 包括服饰等都统统抛弃 , 改而代替的就是推行汉族服饰 。
本文插图
朱元璋剧照
明朝初期就建立了自己的服装制度 , 包括尺寸、款式、用料、着色方面都有明确规定 , 由于明朝衣服制度的推行 , 使得明朝人鲜明的区别出高低贵贱之分 , 人们通过所穿的衣饰归类入三六九等 , 并且不能随便违反 。
当年大明律例明确指出各阶级人群有很多的穿衣规定 , 每人需按照规定 , 穿着自身阶层的服饰 , 诸如名门贵族、官臣可采用绫史、斑斓等衣服面料 。
而四民之类又有不同的用料限制 , 黎民只准采用素纱、绸等剪裁衣裤 , 市井小民排在四大民类的最后 , 受到的制约更多 , 在朱元璋的推行下 , 这些人群连纱、绸均不得使用 , 仅用用布、绢剪裁衣服 。
本文插图
明代女子服装
朱元璋治政 , 事无巨细 , 大到派刘伯温斩断天下各地的龙脉 , 防止其他姓氏出"真龙天子" , 中到忌讳明朝首富沈万三 , 怕他富可敌国的资产会给明朝带来威胁 , 为此给沈万三按下罪名 , 抄了对方的家 , 把他发配边疆 , 而朱元璋小到连老百姓在平时穿什么衣服用什么布料都要严格把关 。
朱元璋曾多次修改明朝服装规定 , 若有人违背就处以酷刑 。 其中有一条 , 明朝百姓不得穿靴子的规定 , 结果负责交通的官兵在南京城街道设卡拦截一天 , 就抓到了近40名违规穿靴子的百姓 , 这批人均无一例外的被发配边疆 。
明朝发展到中期 , 商业已发展的繁荣昌盛 , 整个明朝都有向大唐盛世靠拢的趋向 。
本文插图
明朝繁荣街景
而学者王阳明的理论观点"诡辞欺世"开始在明朝社会中流行 , 最终影响到服饰文化 , 这使得人们逐渐破旧立新 , 敢于放下传统探求新鲜元素 。
在这个时期里 , 明朝服装开始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 明朝年轻男女们越加追求各种鲜艳服装 , 互相攀比 , 甚至大胆尝试各种风格的衣饰 , 而保守派就称他们是"服妖" , 这一点估计跟我们现代人看待"非主流"是一样的道理 。
本文插图
当时有一个住在郊外的官员进城办公 , 在大街上看到通街的"服妖" , 一个个穿着奇装异服 , 多以紫红色服装为主 , 内衣外穿 , 还用红索来系发 。
其无论男女均化着浓妆 , 满脸白色粉末、嘴巴染涂艳红色脂膏 , 还染了胭脂 , 这个服妖一个个悠然自得的逛着街聊着天 , 毫不忌讳该官员异样的眼光 。
本文插图
服妖
看到这里此官员不仅万般感叹 , 忍不住就改编了一首宋朝诗词来抒发当日感谢 , 此诗为:"昨日到城郭 , 归来回头泪满襟 。 遍身女衣者 , 尽是读书人" 。分页标题
这一则故事充分说明 , 明朝中期的年轻人所追求的穿衣风格就已经非常潮流跟开放 , 而当时推动该文化的群体主要是市井小民 。
本文插图
明朝官员服装
另外清朝也有自己的"服妖"文化 , 推动这些文化的群体乃一些清朝富二代 , 该类型风格叫"寒乞"主要偏向于寒酸小气型的衣服 , 可能是清朝的富二代们过惯奢侈生活所致 , 转而"返璞归真"改穿一些略显穷酸的衣饰 , 相关对照请参考王思聪的日常穿衣 。 清朝男女服饰的特点 , 开衩、梳旗髻、旗鞋最为亮眼
由于满族人是关外女真人的后代 , 祖先长期在草原上放牧 , 主要在马背上生活 , 所以穿衣习惯也受到很大影响 。
本文插图
满族人狩猎图
清朝男装多以马褂跟长袍为主 , 其风格非常鲜明跟突出跟历代王朝差距很大 , 特别是极具满族元素的马蹄形袖子 , 在历朝均没有出现 。
而清朝长袍一般设计的较为简约干练 , 偏宽大的衣襟 , 立式领口 , 正面跟背面的衣服有接缝 , 衣袍下摆有无开衩、四开衩以及两个开衩等类型 , 当时这种服饰叫做缺裤 。
本文插图
另外清朝满族人十分精通骑射 , 就算无战争 , 皇帝都会偶尔带着一群阿哥到郊外猎场举行骑射狩猎活动 , 那么这时候他们一般会穿设计有四面开衩口的长袍 。
该衣饰左右前后都属于开衩结构 , 百姓的长袍开衩口又跟皇族的不同 , 其由左右侧面开衩 , 正面跟后背不开衩 , 这种百姓所穿的开衩袍叫"一裹圆" 。
本文插图
通过文献和清代小说得出 , "一裹圆"服饰乃当时常见的休闲服装 , 只在平日里当普通衣衫穿着 , 不算得体 , 在正式场面跟交际活动中不会穿 。
如果在自府中穿着的话 , 遇到有贵客或尊者光临寒舍 , 就需要马上换掉一裹圆 , 改穿一套正服接客 。
本文插图
穿马褂的清朝大臣
清朝的长袍跟明朝的长袍有着很明显区别 , 其主要是披在外层的马褂下摆长过膝盖且开衩 , 衣服袖子短而宽阔 , 衣身经过刻意设计能够悬挂各种小饰品 , 如挂个人玉佩、印章、功勋章、信物以及一些常用小工具 , 牙签、手帕、掏耳朵用的小挖子、小剪刀、牙签等 。
而爱美之人还会挂一些当时潮流的小模具 , 如木雕或铁铸的刀剑斧棒小模型等 , 其给本身的衣服起到点缀的美观作用 , 而这种挂饰品风气一度成为清朝的流行风 。
本文插图
腰间的挂饰
清朝女装 , 在康熙帝时 , 满族还充分继续了明朝女装的样式跟部分元素 , 然后民间流行起穿长裙跟小袖子衣衫 , 乾隆年间 , 衣服潮流有了较大变化 , 人们的衣衫逐渐设计的短又肥阔 , 袖子口呈现日宽 , 另外还加入了云肩 。
本文插图
清朝服装剧照
而晚清时代 , 大城里的女子抛弃了长裙 , 改而喜欢上穿裤子 , 而衣服通常会镶入许多花边纹理等 。
然而满族女子并喜欢汉族女子的穿衣风格 , 她们有自己的特色选择 , 主要是以穿旗装为主 , 且多数人会头顶梳旗髻 。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清朝梳旗髻的女子
这是一种满族服饰的特色风格 , 主要把长长的秀发往后梳紧 , 再掰分向两边 , 朝后颈位置垂落 , 跟着再将这两边的头发朝上缠折 , 在过程中会涂抹一些浓浊浆糊 , 使发型稳固下来 , 所以梳旗髻又称为两把头 。
清朝满族服饰的两大特色 , 是头顶梳旗髻跟脚穿花盆底的旗鞋 , 再配合绣有满族纹理的长袍、长裙就形成了后世人所熟知的旗袍 。
本文插图
花盆底的旗鞋
清朝旗袍的特色为拥有对襟跟大襟 , 还有别具韵味的琵琶襟 , 在这些衣饰的基础上有加入各种绣花纹理、满地印花样式的工艺裁缝技术 。 尤其是旗袍的袖边、衣领边、襟边都会进行绣纹、镶边等修饰 。 清朝富二代为何扮"乞丐" , 暗藏贵族圈服饰文化
清朝文人李孟符所撰写的《春冰室野乘》记录 , 晚清光绪帝在位中期 , 北京的皇族权贵们几乎都爱穿"乞丐装" 。
有一次李孟符 , 在北京的街道上亲眼看见一个富二代 , 脸上涂满锅底灰 , 穿着"乞丐装"扮可怜 , 于是 , 李孟符就这样形容对方:"面黧黑 , 袒裼赤足 , 仅着一犊鼻裤 , 长不及膝 , 秽黑决裂 , 几不能蔽其私 。 脚蹑草履 , 破旧亦如之" 。
本文插图
乞丐装
但富二代身边又带着一群衣装华丽的手下 , 李孟符通过其手下们衣饰 , 吃惊的发现 , 富二代的手下竟有人戴着三品冠帽 , 这充分证明穿"乞丐装"的富二代的官阶起码在三品以上 , 甚至更高 。
之后 , 李孟符尾随人家想一探究竟 , 殊不知对方转头洗了一把脸 , 面上的锅煤污迹全都不见 , 立马就露出白嫩的肌肤 , 一来就是不用劳作的主儿 , 后来李孟符得知这位异装贵族 , 正是满族的贝勒爷 。
而李孟符深入了解得知 , 原来贫穷限制了自己的想象 , 人家贝勒爷这种打扮 , 是当时京城贵族圈中对流行的"时世妆" 。
本文插图
清朝公子哥形象结语
无论是明朝人还是清朝人 , 其都是生活的中原大地 , 国城都在北京 。 明朝服装文化在初期受到朱元璋的主张影响 , 有着明显的等级用料限制 , 故此显得比较传统跟墨守成规 , 多是沿袭宋朝风格 。
明朝中期的服饰开始得到更多大胆创新 , 变得多元化许多 。 清朝在继续明朝服饰文化的同时 , 又大部分融入了满族服饰元素 , 其服饰主要以体现满族文化为主 。
【楚淮文史|明清服饰:受阶层影响穿着限制严格,明朝却为何流行"服妖"文化?】明朝的服妖文化突出妖艳诡异之风 , 主要由市井小民群体催生 , 彰显出年轻人的无约束的个性 , 清朝的服妖文化则由贵族阶层群体发展得来 , 其风格以穷酸、小气、窘态为主 , 感觉是有一种荤肉吃腻 , 想吃些清淡素食的意思 。
- 虾扯文史|恭亲王奕?被慈禧压制一辈子,碌碌无为,他的女儿却能把慈禧压住
- 芙蓉文史|来自东方的盛宴—清代传统饮食文化为何在欧洲成为贵族风尚?
- 玲珑文史|两任宋国君主的妻子,都是寡妇,可她们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 文史砖家|清初头号大汉奸,一封奏折害死数百万汉人,后被浑身插满猪毛处死
- 文史并蒂|明朝藩王朝觐皇帝又多难?以永乐朝为例说明
- 孤雁文史|伊丽莎白一世联姻外交丨没有感情因素的婚姻背后充满各国利益关系
- 鱼羊文史|朱元璋:“成功者”,他们的光环背后是为了胜利竭尽所能!
- 文史挺有趣|加拿大“女性主义”成社会“主流”,“民族精神”是发展“动力”
- 文史茶馆2018|一般纵队有三个师,这个纵队却有四个师,师长都是谁,什么军衔
- 琼州三金|定安古县衙——海南唯一保留的明清县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