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学书院|烟云过眼 | 陈少梅:兴三百年北宗之衰



群学书院|烟云过眼 | 陈少梅:兴三百年北宗之衰
本文插图

陈少梅先生(1909-1954)
写在前面
公元一九一七年 , 蔡元培撰文 , 提出“鉴激刺感情之弊 , 而专尚陶养感情之术 , 则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 。 纯粹之美育 , 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 , 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 , 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 , 以渐消沮者也” , 此即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著名的“以美育替代宗教论” 。
一百余年以来 , 中国人的寻美之路 , 多歧而坎坷 。 历史经验证明 , 一国家精神面貌之提振 , 人文情怀之哺育 , 与国人审美素养 , 关系实莫大焉 。 群学书院同仁素以“推动深度阅读 , 行塑健康社会”为理想 , 创办“东方人文美学”等系列高级研修计划 , 亦出于同样的愿心 。 自本周起 , 群学书院特别推出“烟云过眼”专栏 , 邀请学人鲍相志博士 , 每周一篇 , 深入浅出地品鉴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杰出人物及其作品 , 以飨读者 , 期待海内外方家及同好指教 。
本文为专栏第十一期 。 作者说:我们很难看出陈少梅具体取法了哪些古代名家 , 历代名家的技巧都在其笔下都有所展现 。 “南北宗”的差异在陈少梅的画中已经没有意义 , 当这些画家的笔墨、意象只作为元素出现在陈画当中时 , 其本身的各种内涵就已经被消解了 , 他只是为了让一幅画更精美和丰富 。
专栏作者简介| 鲍相志 , 江苏泰州人 ,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在读博士 , 师从杨休教授、周学鹰教授 。 喜碑帖书画 , 嗜金石瓦缶 。 闲时偶作近体诗及楹联 , 不求工稳 , 但抒自怀 , 以残纸宿墨书之 , 引为人生一快!
北宗的回归
文 | 鲍相志
陈少梅(1909年4月—1954年9月) , 名云彰 , 号升湖 , 字少梅 , 以字行 , 生于湖南衡山的一个书香之家 , 自幼随其父学习书画诗文 。 他15岁便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 , 为金北楼(金城)入室弟子 。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天津美术学校校长 。
说到绘画 , 陈少梅可以说是“大器早成”的典范 , 除了家学渊源和个人日夜不辍地用功外 , 似乎这只能归结于天赋 。 他的身上有一种一般画家难以企及的早熟 , 以至于他的画在他30岁以前就几乎完全成熟 。 启功先生说:“我比少梅先生虽仅小两岁 , 但学画时望先生的作品 , 已如前辈名家 。 ”他17岁就开始在北京课徒授画 , 1932年 , 初到天津不久年仅24岁的陈少梅举办画展 , 一时名流云集 , 轰动津门 , 《北洋画报》专门刊文介绍 , 誉为名手 。

群学书院|烟云过眼 | 陈少梅:兴三百年北宗之衰
本文插图

陈少梅先生团扇
曾经有人把张大千、溥儒、金城、陈少梅合称为民国四大家 , 其中陈少梅年龄最小 。 类似这样的排名很多 , 本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 但巧的是这四个人几乎都是深入北宗而得其旨归的名家 , 所以我们似乎有必要简单回顾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
我们不妨先重读一下董其昌那段著名的论述:
禅家有南北二宗 , 唐时始分 。 画之南北宗 , 亦唐时分也 , 但其人非南北耳 。 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 , 流传而为宋之赵干、赵伯驹、伯骕 , 以至马、夏辈 。 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 , 一变钩斫之法 。 其传为张璪、荆、关、董、巨、郭忠恕、米家父子 , 以至元四大家 。 亦如六祖之后 , 有马驹、云门、临济儿孙之盛 , 而北宗微矣 。
董其昌是艺坛领袖 , 为明清两代书画家之广大教化主 , 影响无人可及 , 他这套风格谱系的划分方法和“崇南抑北”的价值取向都被后世接受 , 可以说以后的绘画理论都不过是在董其昌的框架内加以补充 。

群学书院|烟云过眼 | 陈少梅:兴三百年北宗之衰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董其昌
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是在明代后期 , 这是一个文人士大夫审美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 ,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和文震亨的《长物志》等等 , 反映出文人已经开始自觉介入到各个艺术门类的创作、改良当中 。 书画也是这样 , 虽然文人画在唐朝已经发端 , 宋代就有相关理论 , 但是真正取代院体画派的主流地位 , 却是明中后期的事 。 仔细看 , 董其昌所谓的“北宗” , 其实大部分就是院体画家 , 也就是通常意义上职业画家的一种 , 董其昌的理论完全适应了文人画成为中国画主流的大趋势 , 迎合了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 能够流行也就不奇怪了 。
可是到了清末民初 , 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 西方文化的输入让我们有了一个参照系来审视我们自己的文化 , 在革新派笔下 , 对传统书画的批判成了主流 。 康有为第一个站出来批评清代以“四王、吴、恽”为代表的正统画风 , 他反对文人画“拔弃形仪 , 倡为士气” , 主张“以院体为画正法” 。 徐悲鸿深受康有为影响 , 他认为“董其昌、陈继儒才艺平平 , 吾尤恨董断送中国画二百余年 , 罪大恶极 。 ”陈独秀也提出 , 中国画要改良进步 , 先要革“四王”画的命 。
这时候院体绘画 , 也就是“北宗” , 由于注重写生和绘画技巧 , 重新被人们重视起来 , 即使是吴湖帆这样的南方名家 , 也从北宗的设色与构图中吸收了不少营养 。 与其说这是“北宗”在画坛的回归 , 不如说是在西方学科体系影响下 , 把绘画与文人剥离开来 , 让绘画重新学科化、职业化 。 “北宗”的回归是这种影响发展的第一阶段 , 而后来的中、西绘画结合则是第二阶段并延续至今 。 自此 , “文人画”真正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 。
陈少梅先生是第一阶段的代表性人物 , 其实我们很难看出陈少梅具体取法了哪些古代名家 , 历代名家的技巧都在其笔下都有所展现 。 “南北宗”的差异在陈少梅的画中已经没有意义 , 当这些画家的笔墨、意象只作为元素出现在陈画当中时 , 其本身的各种内涵就已经被消解了 , 他只是为了让一幅画更精美和丰富 。

群学书院|烟云过眼 | 陈少梅:兴三百年北宗之衰
本文插图

陈少梅先生山水小品
这或许就是文人画和职业画家的一种差别之一 , 文人画家往往成熟较晚 , 因为大量的功夫需要花在绘画以外的地方 , 让眼界和学识日益扩展 , 直到他们可以融会贯通、圆融无碍 , 直到他们找到表达自己所有思想感情的绘画语言 。 这是一种水磨功夫 , 犹如盘一件古玉 , 急躁不得 。 职业画家则专注于绘画本身 , 越是年轻 , 越是观察细致 , 精力弥漫 , 所以他们几乎都是年少成名 。
陈少梅先生的画 , 技法老熟之外 , 英气勃勃 , 他的设色永远那样明净、雅洁 , 他笔下的女子几乎都是怀春的少女 , 红衣绿鬟 , 顾影自怜 。 他的画中即使是寸许的点景人物 , 也是一丝不苟 , 纤毫毕现 。 不得不承认 , 陈少梅先生的许多作品带有一定的炫技成分 , 让人觉得太满、太丰富 , 但是并不显得不和谐 , 这是因为他对传统元素的把握超乎常人的娴熟 。 什么样的人物搭配什么样的背景 , 什么样的题材适合什么样的构图 , 可以说是烂熟于心 。 他授徒也很少讲许多大道理 , 怎么画才好 , 他总是一笔一笔地教 。 可惜陈少梅先生和北宋末期那位王希孟一样 , 也是天不假年 , 或许他们都太早成熟了 。

群学书院|烟云过眼 | 陈少梅:兴三百年北宗之衰
本文插图

陈少梅先生仕女画
【群学书院|烟云过眼 | 陈少梅:兴三百年北宗之衰】然而真正吊诡的是 , 北宗的回归和中西绘画融合 , 正是那个时代颇有影响力的文人所主导的 , 作为文坛宗主的苏轼、董其昌所提倡的“士夫画” , 却被另一群文人终结了 。分页标题

群学书院|烟云过眼 | 陈少梅:兴三百年北宗之衰
本文插图
《中国名画家全集 · 陈少梅》
何延喆、何厚今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