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o|这可能是最强的笔记工具!拥有比 Wiki 还好用的双向链接,能复制你的大脑运作流程

相信大家都有着自己常用的笔记软件 , 不管是传统的印象笔记 , 还是书本式的 OneNote , 亦或是多合一的 Notion 。
我也先后用过不少的笔记软件 , 但每次都会遇到同一个问题 , 那就是如何对笔记进行分类 , 或者说 , 当我新建一个笔记时 , 我该将其归到哪一类?

AppSo|这可能是最强的笔记工具!拥有比 Wiki 还好用的双向链接,能复制你的大脑运作流程
本文插图
▲ 图片来自:Unsplash
正是有了这样的烦恼 , Roam Research 的出现才使我眼前一亮 。 这样一款基于网状结构的笔记 , 使我不禁感叹 , 原来还有这种记录方式啊 。
懒人目录

  • 从 Zettelkasten 卡片盒说起
  • 随意链接的知识系统
  • 每天打开都是新的篇章
  • 大纲式、模块化的布局
  • Roam 适合哪些人呢?
从 Zettelkasten 卡片盒说起凡是介绍 Roam Research 的文章 , 都会不自觉地提到 Zettelkasten , 甚至有文章评论道「Roam Research 是目前实践 Zettelkasten 的最好用的工具」 。 那么什么是 Zettelkasten 呢?
【AppSo|这可能是最强的笔记工具!拥有比 Wiki 还好用的双向链接,能复制你的大脑运作流程】「Zettelkasten」是德语「卡片盒」的意思 , 是一种基于卡片盒的记录方法 , 每张卡片具有唯一索引 , 并通过索引作为参考相互连接起来 , 从而构成巨大的网状化知识系统 。

AppSo|这可能是最强的笔记工具!拥有比 Wiki 还好用的双向链接,能复制你的大脑运作流程
本文插图
▲ 卡片盒 图片来自:zettelkasten.de
Zettelkasten 方法的创立者是来自德国的社会学家和系统理论家——尼克拉斯 · 卢曼 , 他使用这套高效的信息组织方法 , 积累了 90000 个知识卡片 , 一生中写了 60 本书和其他大量出版物 。

AppSo|这可能是最强的笔记工具!拥有比 Wiki 还好用的双向链接,能复制你的大脑运作流程
本文插图
与现有的多层树状文件结构相比 , 网络化的组织模式才是符合我们人脑构造的 , 正如大脑中的神经元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交流 , 形成了我们的智能和行为 , 不同卡片间的相互关联 , 形成了更为庞大的知识体系 。
正如「variable.io」的创始人所言:
经历了 36 年的时间 , 使用了数十个失败的笔记应用后 , 我才发现 , 知识是相互关联的 , 而非分层组织的 。
Roam Research 正是践行了「Zettelkasten 卡片盒」的记录方法 , 它摒弃了传统的多层树状结构的组织方式 , 使用了全新的网状结构作为知识系统的核心 。

AppSo|这可能是最强的笔记工具!拥有比 Wiki 还好用的双向链接,能复制你的大脑运作流程
本文插图
▲ 图片来自:roamresearch.com
随意链接的知识系统在 Roam Research 中 , 只要输入两个方括号 [] 并输入文字 , 就可以新建或引用一个页面 。 类似的 , 选中已有笔记 , 添加两个方括号 , 也可以将其升级为一个单独的页面 。 以这种方式呈现的页面称为「参考页面」 。

AppSo|这可能是最强的笔记工具!拥有比 Wiki 还好用的双向链接,能复制你的大脑运作流程
本文插图
▲ 页面的双向跳转
就像 wiki 中的词条链接一样 , 点击方括号的文字便可以跳转至「参考页面」 。 但与 wiki 不同的是 , 跳转过去后还会显示引用源 , 这就意味着可以跳转回来 , 由此构成了双向的链接 , 形成了一张知识网 。
另外 , 即使没有添加链接 , Roam Research 也会自动找出包含该关键字的页面 , 并且显示在末尾的「未链接页面」中 。 这时候 , 如果想要添加关联 , 只需点击「Link」即可 。
「双向链接」是 Roam Research 的最大特点 , 保证了笔记之间的高度内在关联性 。 而现有的笔记软件即使可以创建页面之间的链接 , 也是单向的 , 这就导致进去了出不来 , 越陷越深 , 最终迷失在数据库中 。分页标题

AppSo|这可能是最强的笔记工具!拥有比 Wiki 还好用的双向链接,能复制你的大脑运作流程
本文插图
▲ 标签的双向跳转
另一种创建参考页面的方式是使用 # 号 , 但与其说是参考页面 , 倒不如说是一种标签 , 比如用于标注工作的 #Work 以及标注学习的 #Study 。 但目前在 # 后只有跟英文才能识别为链接 , 中文似乎暂不支持 。

AppSo|这可能是最强的笔记工具!拥有比 Wiki 还好用的双向链接,能复制你的大脑运作流程
本文插图
▲ 侧边栏
对于这种网状结构的笔记 , 跳来跳去自然是很麻烦的 , 好在 Roam Research 还提供了侧边栏 , 只需按住 Shift 再打开即可 。 侧边栏用于快速查看参考页面 , 并且可以同时显示多条记录 , 这对于查看同一页面的多个引用是十分友好的 。

AppSo|这可能是最强的笔记工具!拥有比 Wiki 还好用的双向链接,能复制你的大脑运作流程
本文插图
▲ 网络视图
也许有人担心 , 这么复杂的知识库如何查看结构呢?不用怕 , Roam Research 提供了全局的网络视图 , 将所有的笔记页面通过节点和连线关联到了一起 , 某一节点的连线越多 , 节点越大 , 让你清晰直观地了解整个知识库结构 。
每天打开都是新的篇章回到一开始的问题 , 当我们打开软件后 , 该在哪里新建笔记呢?Roam Research 为我们回答了这一问题 , 那就是每日笔记 Daily Notes 。
每天打开 Roam Research , 都能看到一个自动创建的以日期命名的「每日笔记」页面 , 我们可以在该页面上记录任何内容 , 并通过上述双向链接机制关联现有笔记 , 这样一条笔记就被添加到了整个笔记体系中了 。

AppSo|这可能是最强的笔记工具!拥有比 Wiki 还好用的双向链接,能复制你的大脑运作流程
本文插图
▲ 每日笔记
换做常规的笔记软件 , 我们需要前往特定目录新建笔记 , 当找不到合适的主题时 , 就必须建立一个新的主题 。 这样的后果是笔记分布不合理 , 有的主题内容丰富 , 有的却只有零星几条 。 而且这样的笔记结构也使得后期整理的难度大大增加 。
以时间线这样的自然逻辑来布局笔记 , 既符合我们的记录习惯 , 也会随着笔记数目的增加慢慢显现内在联系 , 从而自动形成一个交织复杂的笔记网络 。

AppSo|这可能是最强的笔记工具!拥有比 Wiki 还好用的双向链接,能复制你的大脑运作流程
本文插图
▲ 待办事项
「每日笔记」还可以与「TODO」配合以更好地记录待办 , 「TODO」是 Roam Research 的内建页 , 用于归档所有的待办事项 。 引用一个未来的时间 , 该待办便会自动出现在该天的每日笔记中 , 达到日程提醒的目的 。
如果从数据结构的角度看 , 标签是无序结构 , 时间线是有序结构 , 层级笔记是树形结构 , 网状笔记是图形结构 。 从无序到有序 , 到树形 , 再到图形 , 结构的复杂度一步步增加 。

AppSo|这可能是最强的笔记工具!拥有比 Wiki 还好用的双向链接,能复制你的大脑运作流程
本文插图
▲ 数据结构的角度看
以图形结构为主 , 辅以有序时间线结构的 Roam Research , 比上以树形结构为主 , 辅以无序标签结构的常规笔记 , 优势便不言而喻了 。
大纲式、模块化的布局介绍完核心功能 , 回头再来看下 Roam Research 的界面布局 。 整个界面分为两栏 , 左边为菜单栏 , 只有简单的三项:「每日笔记」、「网络视图」以及「所有页面」 , 外加下方的收藏夹 。

AppSo|这可能是最强的笔记工具!拥有比 Wiki 还好用的双向链接,能复制你的大脑运作流程
本文插图
而 Roam Research 的内容结构可以用「大纲式」和「模块化」来形容 , 默认结构为无序列表 , 也可以更改为有序列表或文档模式 , 这一点类似于 XMind 或幕布;而列表中每一项称为一个模块 , 这点又类似于 Notion 。分页标题
可以通过拖动随意移动模块 , 通过「Tab」缩进 , 通过「Shift+Tab」取消缩进 。 还可以输入「/」添加更多模块 , 比如代码模块、表格模块等等 , 当然丰富度还比不上 Notion 。

AppSo|这可能是最强的笔记工具!拥有比 Wiki 还好用的双向链接,能复制你的大脑运作流程
本文插图
▲ 模块的双向跳转
我们也可以对某一个模块直接引用 , 只需要输入 (), 搜索相关内容 , 就能获得一串代码 , 这串代码就表示了对该模块的引用 , 而在原文末尾会显示一个数字 , 表示该模块的引用次数 。 当然 , 这种模块链接也同样是双向的 。
相比于「页面链接」 , 「模块链接」的信息粒度更大 , 因此复用性和普适性较低 , 一般用于引用名言 。 而词语级别的「页面链接」通用性更强 , 可以大大提升笔记之间的关联性 。

AppSo|这可能是最强的笔记工具!拥有比 Wiki 还好用的双向链接,能复制你的大脑运作流程
本文插图
另外 , Roam Research 中还有着许多特色功能 , 比如版本控制 Version Control , 以模块为单位的版本迭代;图 Diagram , 自由组织信息的空间;问答 Query , 通过逻辑词对内容进行筛选 。
Roam 适合哪些人呢?Roam Research 适用于所有需要笔记的场景 , 比如课堂笔记、读书笔记、项目管理或素材收集等 。 尤其适合有着写作需求的人 , 比如博士、作家等 。
GTD
GTD(Getting Things Done)是一种时间管理的方法 , 简而言之就是记录下要做的事 , 并且明确执行路径 , 然后整理安排使自己一一去完成 。

AppSo|这可能是最强的笔记工具!拥有比 Wiki 还好用的双向链接,能复制你的大脑运作流程
本文插图
得益于 Roam Research 快捷的链接功能 , 在记录待办事项时可以轻松引用其它事项 , 或提及其他人 , 也可以使用 # 对任务的优先级进行分类 。 并且作为 GTD 的核心之一 , 对已完成事项进行回顾和反思也变得十分容易 。
阅读
读书不做笔记等于白读 , 而读书笔记也有各种形式 , 比如梳理故事剧情的提纲式笔记 , 积累词汇句子的摘录式笔记 , 或是记录自己所感所想的心得式笔记 。

AppSo|这可能是最强的笔记工具!拥有比 Wiki 还好用的双向链接,能复制你的大脑运作流程
本文插图
比如我最近在读阿加莎的侦探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 , 书中出现了大量的人物 , 都有着很长的音译名 , 并且人物关系网错综复杂 。 这时候我使用 Roam Research 进行梳理 , 便能一目了然地得到人物关系网 , 也能更加清晰地对案件进行推理分析 。
除了侦探小说 ,文学名著、历史纪实、科幻小说都可以使用 Roam Research 进行情节梳理 , 不需要刻意寻找人物关联 , 完成笔记后整个情节网络会自然呈现 。
写作
Zettelkasten 方法最初就是被卢曼教授用于写作 , 写作需要有大量的知识积累 , 而 Roam Research 不仅将知识记录下来 , 更能在知识间相互关联 , 从而产生新的知识 。

AppSo|这可能是最强的笔记工具!拥有比 Wiki 还好用的双向链接,能复制你的大脑运作流程
本文插图
在写作本文时 , 我也尝试使用了这种方法 。 前期搜集资料时 , 摘录他人的语句 , 同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 后期将所有的笔记整合到一起 , 并添加一些自己的评论 , 便形成了一篇文章 。
也许本文的写作不是那么复杂 , 难以展现其作用 , 如果换做论文 , 可能更为合适 。 论文的写作需要大量的文献阅读 , 边读文献边记录他人的方法与结论 , 读完大量文献后 , 便形成了一张参考引证图谱 。 从图谱中总结前人工作 , 挖掘创新点 , 有助于快速形成自己的论文结构 。
Roam Research 作为一款网页工具 , 目前还处于测试阶段 , 还存在许多待改进之处 , 比如没有 App , 也没有 API , 而且访问也不太稳定 。 虽然目前是免费的 , 但官推已经宣布未来是要收费的 , 因此也需要考虑后期的投入 。分页标题

AppSo|这可能是最强的笔记工具!拥有比 Wiki 还好用的双向链接,能复制你的大脑运作流程
本文插图
▲ 图片来自:Unsplash
「适用于网络化思维的笔记工具」是 Roam Research 的口号 , 其中「网络化思维」才是关键 , 即使最后没有选择 Roam Research 作为自己的笔记工具 , 也可以将网络化的思维贯彻到生活中 , 帮助我们更好地输入知识、输出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