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泉文史|唐朝的政变为什么都发生在“玄武门”?其实是隋朝挖的坑
当我们翻阅唐朝历史的时候 , 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 在唐朝的初期曾经发生了多次的宫廷政变 。 而这些政变发生的地点 , 无一不是在玄武门 。
咱们可以简单列举一下:
公元626年 , 李世民在长安城玄武门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公元 705年 , 张柬之等人攻破了洛阳城玄武门 , 发动了"神龙政变" , 逼迫武则天下台;
公元707年 , 李重俊在长安城玄武门发动了"景龙政变" , 但以失败告终;
公元710年 , 李隆基攻占了长安城玄武门 , 发动了"唐隆政变" , 翦灭了韦后的势力 。
本文插图
玄武门之变
可以发现 , 在唐朝初年发生的四次宫廷政变中 , 有三次都发生在长安城的玄武门 , 另外一次则发生在洛阳城的玄武门 。 但不管是长安还是洛阳 , 政变的发生地点都与"玄武门"这个名字息息相关 。
我们甚至可以说:发生在玄武门上的一次又一次的喋血事件 , 承载了半部大唐的宫斗史 , 主宰了唐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走向 。
可问题是 , 为什么唐朝的宫廷政变总是发生在玄武门 , 而不是其他地方呢?难道"玄武门"这三个字有毒吗?
其实 ,唐朝之所以总在玄武门发生政变 , 都与隋朝有莫大的关系 。 换句话说 , 玄武门 , 其实是隋朝挖给唐朝的一个坑 。
而这一切,都要从隋文帝杨坚曾经做出的一个重大决策说起 。 一条龙首原 , 两座长安城
公元581年 , 北周外戚杨坚篡夺皇位 , 登基为帝 , 建立国号为大隋 , 定都于长安 。 不过 , 当时的那个长安城 , 可不是《长安十二时辰》里的那个市坊棋布、繁花似锦的大唐长安 , 而是汉朝时建造的汉长安城 。
本文插图
汉长安城遗址
这座古老的长安城从西安之初开始建设 , 已经经历了千年的风雨 , 又遭受了三国、东晋十六国战火的摧残 , 到隋朝的时候 , 已经是破败不堪 , 残垣累累 。
而且 , 这座汉长安城还有一个缺点 , 它的西北方向是渭河 , 东南方向又有高大的山原耸立 , 空间上的拘束使这座城市没有任何扩建的余地 。 再加上渭水常年泛滥 , 以及河流水源的污染等问题 , 致使这座旧城已经无法满足隋文帝的要求 。
本文插图
空间拥挤的汉长安城
开皇二年 , 也就是隋文帝当皇帝后的第二年 , 他就在一份诏书中表达了对这座汉代长安城的不满:"此城从汉 , 凋残日久 , 屡为战场 , 旧经丧乱……不足建皇王之邑 。 "
紧接着 , 他在这份诏书中发布了一个惊人的重要决定 , 那就是要废弃这座汉代的长安城 , 重新选址建造一个崭新的都城 。
【老泉文史|唐朝的政变为什么都发生在“玄武门”?其实是隋朝挖的坑】都城对于一个国家来说 , 就像是心脏和大脑 , 有着关乎国本的重要性 。 那么 , 隋文帝打算把新的都城选址在哪里呢?
在汉代长安城的东南侧 , 曾经有一座高耸如脊的山原 , 因为它的形状像一只傲然昂起的龙头 , 所以被称为龙首原 。 由于岁月的侵蚀 , 现在的西安市已经看不到这座山原了 , 只剩下了"龙首原"地铁站的站名 。 不过 , 在1500年前的隋唐时代 , 龙首原却曾经傲然挺立 , 像一条巨龙般横贯于关中平原之上 。
本文插图
西安城仍然保留着“龙首原”的文化印记
隋文帝认为 , 这座龙首原地势高耸 , 山川秀丽 , 风水极佳 , 如果能够在这座山原的南麓修建一座新的长安城 , 不但能解决长期困扰长安城的水患问题 , 而且可以居高临下 , 俯视万民 , 彰显出皇权的至高无上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一条龙首原 , 分割两座长安城
于是 , 隋文帝任命当时一个名叫宇文恺的人为总设计师 , 负责新长安城的建造工作 。 这位宇文恺虽然出身豪门 , 却自幼博览群书 , 熟悉各个朝代的典章制度 , 尤其擅长城市的规划和建造 。 果然 , 在他的设计和指挥下 , 仅用了九个月的时间 , 一座崭新而雄伟的宫城在龙首原南麓拔地而起 。 隋文帝对这座新的都城寄予了无限的厚望 , 并给它命名为"大兴城" 。
从此 ,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两座不同的长安城 。 一座是汉代长安城 , 一座是大兴城 , 也就是后来的唐代都城长安 。
说到这里 , 可能有朋友会问了 , 咱们不是在讨论玄武门政变的问题吗?怎么不停的说起长安城来了?
其实 , 玄武门之所以成为了唐代宫廷政变的频发地 , 与这座隋唐长安城的地理位置和布局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 得玄武门者 , 得天下
咱们刚才已经提到了 , 宇文恺设计建造这座大兴城的时候 , 把位置选在了龙首原的南坡之上 , 而皇宫又是坐北朝南的 , 因此整个长安城的皇宫整体呈现出北高南低的走势 。
本文插图
隋唐长安城的宫殿 , 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现象
宇文恺心里很清楚 , 只有一座令人仰视的宫殿才能彰显出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 因此 , 在设计大兴城的布局时 , 他将皇帝所居住的太极宫布置在了整个大兴城的最北端 。 这样 , 太极殿就可以最接近龙首原的顶端 , 皇帝就能够居高临下 , 俯视万民 。
正因为宇文恺的精心设计 , 隋唐长安城就出现了一个和其他朝代都城不同的现象 , 那就是皇帝所居住的宫殿群布局在整个城市的最北端 , 而其他朝代的都城则大都布置在城市靠近中心的位置 。
本文插图
隋唐长安城平面图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唐长安城的布局图 ,就会对这一特点有更加直观的印象 。 可以发现:由于太极宫在最北部 , 所以北侧的城门防御对皇帝的安危至关重要 。 而承担太极宫北侧防御任务的城门 , 正是玄武门!
而且 , 由于皇宫的整体的地势是由北向南依次降低的 , 最北侧的玄武门恰恰是就整个皇城宫殿群的地势最高点 。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 一座依山而建的宫殿群 , 坐落在整个城市的最北侧 。 想要进入皇宫大内 , 最北边的玄武门当然是最佳的路线和途径 。 又由于玄武门地势最高 , 站在玄武门上不仅可以观察到整个皇宫的兵力调动 , 而且可以居高临下的进行防御和进攻 。
本文插图
依山而建的宫殿群
也就是说 , 只要控制了玄武门 , 就控制了进入皇宫内苑的最快通道 , 以及整个皇宫的安防禁卫 。 控制了皇宫 , 就相当于控制了皇帝 , 而控制住了皇帝 , 就等于控制住了整个天下 。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 , 唐朝的宫廷政变地点为什么总是发生在玄武门了吧?因为对于唐代的宫殿群来说 , 玄武门就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 。 甚至可以说 , 得玄武门者 , 得天下 。
而历史的事实也的确如此 。 公元707年 , 太子李重俊发动宫廷叛乱 , 唐中宗李显和韦后第一时间跑到了玄武门城楼上 , 并派羽林军居高临下的防守 。 李重俊率领叛军强攻玄武门 , 但由于地形不利 , 最终以失败告终 。
而在公元710年 , 也就是李重俊叛乱的三年之后 , 李隆基又一次发动了宫廷政变 。 这次他吸取了李重俊的教训 , 买通了玄武门北侧西内苑的值守 , 又笼络了驻扎在玄武门的左右羽林军将士 , 以闪电般的速度斩杀了韦后安插在羽林军中的指挥官 , 全面控制住了玄武门 。 结果可想而知 , 占据了玄武门的李隆基势如破竹 , 杀入宫中 , 剿灭了韦后集团的全部势力 。分页标题
由此看来 , 正是由于玄武门在长安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优势 , 所以成为了政变爆发的首选之地 。 谁能够占得先机控制住玄武门 , 谁就会在喋血政变中获得巨大的先机 。
而唐代长安城之所以会有这种特殊的布局 , 正是由于隋朝的宇文恺挖下的坑 。
本文插图
得玄武门者 , 得天下
其实 , 宇文恺给唐朝挖下的坑不止长安城这一个 。 隋炀帝大业元年 , 宇文恺再次担任了东都洛阳的营建工作 , 他按照大兴城的思路 , 又一手建造出了一个崭新的东都洛阳城 。 而这个洛阳城的布置与大兴城如出一辙 , 皇宫同样坐落在城市的最北侧 , 也同样设置了一座玄武门 。 公元705年 , 大臣张柬之、崔玄暐等人 , 也正是率军突破了这道玄武门 , 才冲入了皇宫内苑 , 最终逼迫武则天退位 。
本文插图
宇文恺规划的东都洛阳城
这么看来 , 不管是长安还是洛阳 , 反反复复出现了四次的"玄武门之变" , 都是同样的配方 , 同样的味道 , 全部都是因为隋朝的建筑设计师宇文恺给埋下的伏笔 。
- 苏卿讲历史|唐朝皇帝最怕过这几天,刚开始很兴奋,之后每天都要装病躲过去
- 鹏鹏读史|隋朝重臣,精忠报国的唐朝义夫,屈突通
- 史说纷云|唐朝最惨的开国功臣:五个儿子全部被杀光,老婆也被仇人霸占
- 虾扯文史|恭亲王奕?被慈禧压制一辈子,碌碌无为,他的女儿却能把慈禧压住
- 芙蓉文史|来自东方的盛宴—清代传统饮食文化为何在欧洲成为贵族风尚?
- 史书今古|唐朝出兵1万,翻越4600米山脉只为消灭一小国,结果令72国臣服
- 玲珑文史|两任宋国君主的妻子,都是寡妇,可她们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 文史砖家|清初头号大汉奸,一封奏折害死数百万汉人,后被浑身插满猪毛处死
- 文史并蒂|明朝藩王朝觐皇帝又多难?以永乐朝为例说明
- 大米嘚啵嘚历史短文|玄武门之变,李渊还掌握唐朝权力,为何还被李世民给逼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