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观察: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

编纂民法典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编订纂修 , 从而打通民事法律体系“血脉经络” , 实现对法律条文的“深加工”
民法典的一大亮点 , 就是将“人格权”单独成编 , 彰显了21世纪信息社会背景下人格权保护的特殊价值
法与时转则治 , 治与世宜则有功 。法律的生长、完善 , 离不开其所处历史和文化的滋养
【评论员观察: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 未满8岁的孩子 , 偷偷用父母银行账户给网络主播打赏10万元 , 这钱能退么?在小区被高空抛物砸伤 , 如果找不到扔东西的人 , 该找谁赔偿?租的房子还没到期 , 房东却把房子卖了 , 要求租户搬走 , 该怎么办?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 , 这些问题都能找到相应法律依据 。7编加附则、84章、1260款条文、超10万字内容 , 这部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法典 , 必将深刻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
民事法律制度有多重要?很多人可能不曾想到 ,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的第一部法律 , 不是宪法、刑法 , 而是民事领域的婚姻法 。社会秩序的建立 , 人民权利的保障 , 都有赖于对基本民事法律关系的调整和规范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民事法律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只有进一步明确市场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 充分保障公民民事权利 , 买卖、交易等才能顺利进行 。在此背景下 , 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等相继出台 , 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日趋完善 。
既然民事法律制度已较为完善 , 为什么还要把与民事相关的法律编纂成一部法典?原来 , 民事法律调整的主体多、涵盖领域广、关系复杂 , 相应的法律条文数量也很庞大 , 其中还有不协调、不一致甚至相冲突的地方 。因此 , 编纂民法典就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 , 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编订纂修 , 从而打通民事法律体系“血脉经络” , 实现对法律条文的“深加工” 。对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进行修改完善 , 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经过系统编纂 , 民法典将发挥“1+1>2”的效果 。
法与时转则治 , 治与世宜则有功 。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 , 生活方式在不断变化 , 社会关系在不断调整 , 调节社会关系的民法也需要与时俱进 。今天中国的民法典可以说是21世纪互联网、高科技时代民法典的代表 。民法典的一大亮点 , 就是将“人格权”单独成编 , 不仅弥补了传统大陆法系“重物轻人”的体系缺陷 , 同时彰显了21世纪信息社会背景下人格权保护的特殊价值 。如何应对烦不胜烦的骚扰电话?遇到摄像头偷拍该怎么处理?AI换脸、伪造他人声音算不算侵权?这些只有生活在这个时代才有可能遇到的问题 , 都能在这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 。由此而言 , 这部权威、严谨的民法典 , 又何尝不是一部信息时代的“生活指南”?
法律的生长、完善 , 离不开其所处历史和文化的滋养 。民法典中新设置的“离婚冷静期” , 引发不少关注和讨论 , 这样的“制度设计”本身就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倡导夫妻和谐、珍视家庭价值的文化观念 。此外 , 民法典还专门引入“优良家风”的表述 , 同时在商事交易与夫妻关系的平衡中更加凸显了维护家庭和睦的价值取向 。类似规定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 不仅体现着“中国特色” , 对于世界民事领域的立法也是值得珍视的宝贵财富和经验 。分页标题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 。未来 , 民法典的实施将是我国法治建设领域中的一件大事 , 这不仅体现在立法、司法、执法等环节和程序中 , 也需要每一位公民、每一个民事法律主体参与其中 , 尊重法律、敬畏规则 。只要我们共同努力 , 这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就一定能发挥最大效用 , 法治中国建设必能再上新台阶 。
《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01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