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养育届的“仙女教父”、游戏力理论创始人科恩:中国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
文章图片
看点
育儿过程中 , 家长们有着诸多焦虑:
【专访养育届的“仙女教父”、游戏力理论创始人科恩:中国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孩子成材缓慢、不会沟通且缺乏自我决策力 。
六一儿童节之际 , 外滩君邀请到了
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博士
, 著名养育理论
——“游戏力”的作者“
劳伦斯
·科恩
” 。
下文中 , 他将结合中国家长的特质 , 从三个方面与我们聊聊如何“真正看见孩子” , 与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共同成长 。
文丨陆以沁编丨Travis
今天是国际六一儿童节 。 在外滩君上周发起的微博投票中 , 超过50%的家长已经准备好 , 或正在为孩子挑选儿童节礼物 。
文章图片
正是在这样的日子里 , 家长和孩子或许才能暂时喘口气 , 陪孩子去他们爱吃的餐厅 , 一起在公园玩耍 。 享受没有成绩、排名、升学打扰的 , 美好的亲子时光 。 但有时 , 儿童节又仿佛灰姑娘的凌晨十二点魔咒 。 魔法消失后 , 家长重新陷入日常焦虑情绪 , 孩子也不得不面临家长的高期待和接踵而至的现实压力 。 有什么办法
, 能够留住这一魔法吗?这或许得请教养育界的“仙女教父” , 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博士劳伦斯·科恩 。
文章图片
Lawrence J. Cohen
美国杰出心理学家 , 儿童发展教育学家、亲子关系专家
即使不熟悉他的名字 , 大多数家长应该也都听说过“游戏力”
这个概念 , 而科恩正是游戏力养育理论的提出者 。 用轻松好玩的方式 , 让孩子乖乖刷牙、写作业、不发脾气......“游戏力养育理论
” , 听起来的确像魔法般不可思议 。 但游戏力的核心能量 , 其实来源于“真正看见孩子” 。 让家长与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共同成长 , 从而建立起亲密的亲子联结 , 是游戏力的使命 。
2001年 , 科恩发表了第一本著作“Playful Parenting”
, 荣获美国国家亲子出版奖金奖 。
“愿每个孩子都被倾听 , 愿每位父母都被支持”的梦想 , 为科恩的理论刷上了温暖的底色 , 加之切实可行的方法 , “Playful Parenting”广受追捧 , 被翻译成了14种语言 , 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畅销书 。 2011年 , 中文版出版发售 , 书名就叫做《游戏力》 。 值此游戏力理论提出二十周年之际 , 科恩推出了为中国父母量身定制的最新力作——《游戏力养育》
。
文章图片
在接受外滩君采访的过程中 , 科恩表示:自己深切感受到中国家长普遍较高的焦虑度 , 并希望游戏力能够提供一定帮助 。 科恩认为 , 中国家长的焦虑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1. 对孩子的过高期待
2. 不善于和孩子沟通
3. 三代同堂的居住模式
针对更为普遍的前两点 , 有何解决方法从而缓解家长焦虑?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 孩子最需要建立的是哪种能力?科恩结合自身经验 , 分享了他的看法与建议 。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用“放松的高期待”
代替“过高期待”
科恩的笑容温暖而有感染力 , 这是他给外滩君留下的第一印象 。 采访过程中 , 科恩有时还会与同事角色扮演 , 生动幽默地展现游戏力在实际场景中的运用 。 夸张的表情、丰富的肢体动作......虽然已为人祖父 , 但科恩看起来依旧像个可爱的孩子 。 这不是科恩第一次来到中国 , 准确来说 , 中国对于科恩早就不再陌生 。 自2016年科恩应邀与简耕教育一起 , 在中国举办专业人员研讨会、父母工作坊、教师工作坊 , 多年来科恩一直保持着每年至少来中国两次的频率 。
文章图片
在此过程中 , 科恩接触到了几百位中国父母 , 深入了解了中国家庭的喜怒哀乐、压力与挑战 。 就其个人感受而言 , 科恩表示 , 相较于美国 , 高焦虑状态的家长在中国的确更加普遍 。
而最直接和明显的一个因素是 , 许多中国家长对孩子抱有过高期待 。
“二十多年来 , 美国家长其实也在变得越来越焦虑 , 但高度焦虑的只是一小部分人 。 在中国 , 这个群体的比例更大 , 并且中国家长尤其在意孩子的学术成就和‘成功人生’ 。 ”这样的目标 , 加之外界日趋激烈的竞争 , 让家长不自觉地拔高对孩子的期待 。 于是 , 当孩子无法达到要求时 , 家长就会感到焦虑、紧张 , 甚至有种挫败感 , 陷入“孩子是不是就比其他同龄人差”的情绪黑洞 。 科恩建议 , 家长在遇到这类情况的时候 , 可以先“向内看” , 思考这几个问题:1.
我的这个期待符合孩子的现阶段发展吗?
2. 这是我发自内心的期待 , 还是为了赶上其他父母的脚步?
3.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文章图片
一位妈妈曾给科恩写信 , 讲述了自己对儿子抱有不切实际期待的心路历程 。 信中写道 , 她和10岁的儿子关系始终有些紧张 。 她认为儿子学习不够努力 , 脾气太大 。 并且 , 她一直觉得自己对儿子的要求不高 , 疑惑儿子为何就是做不到 。 直到有一次 , 他们一起参加了亲子夏令营 , 妈妈才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多都是这样 , 不会总听父母的话 , 容易着急、发脾气 。 她还发现自己对其他孩子更加宽容 , 对儿子反而比较苛刻 。 意识到这点后 , 她开始理解儿子 , 也自然而然更有耐心 。 因此 , 科恩告诉外滩君:“首先父母无需太过担心 , 每个父母都有可能发现 , 自己对孩子有过不符合他年龄和发展阶段的期待 , 这很常见 。 ”“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一定要降低自己的期望 , 而是要以相对轻松的心态来看待期望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
这点更加重要 。 ”也就是说 , 家长可以试着保持“放松的高期待” , 从而将焦虑值维持在可控范围内 。 科恩的新作中有这么一句养育原则:高标准可以接受 , 但不要让孩子觉得 , 他只有满足这些标准才能获得父母的爱 。
文章图片
沟通时 , 和孩子调到同一频道分页标题
前两日 , 一则女孩哭诉为啥学习不好的短视频上了微博热搜 。 视频中的小女孩在课桌前非常伤心 , 一旁的爸爸可能也受情绪影响 , 不仅没有安慰女儿 , 还说:“你没捞着好的吃还是没捞着好的穿?你没有笔还是没有本?”爸爸的不理解让女儿更加委屈 , 她哭着说:“我没有一个好爸爸 。 ”视频的后半部分 , 是女孩一个人的哭诉 。 从中可以了解到 , 女孩自己也为了成绩感到着急和担忧 , 而爸爸平时的表现 , 让她觉得自己是爸爸心中的最后一名 , 爸爸更喜欢别的小朋友 。 女孩真正需要的 , 是爸爸给予的安全感和陪伴 。 但是 , 视频中的爸爸没有对女儿的情绪表示理解 , 也没有真正听见女儿的心声 。
文章图片
视频反映的现象不是个例 , 许多中国家长的确不善于和孩子沟通 。 当孩子出现激烈情绪时 , 自己也跟着生气、暴躁 , 甚至惩罚孩子 。 这或许是因为 , 家长本身在成长过程中 , 缺失了相关经历 。 可能拥有传统严厉的父母 , 哭闹结果是斥责或关禁闭 , 没有大人真正倾听自己的声音 , 因此不知道亲子之间健康的沟通方式究竟是怎样的 。 因此 , 科恩认为:家长首先需要接纳并识别自己的情绪 。
当感受到自己快没有耐心的时候 , 可以对孩子说:“我需要暂停一会 , 5分钟后我再回来 。 ”在这5分钟里 , 家长可以用冷水洗脸、打电话给朋友或坐下来冥想一会 , 让自己冷静下来 , 看看回去后是否能换位思考 , 感受孩子的情绪 。 如果不行 , 依然可以和孩子说:“我还需要5分钟 。 ”但无论需要多久 , 必须要让孩子知道家长回来的确切时间 , 否则孩子会感觉被遗弃 , 与家长的联结也就断裂了 。
当家长的情绪稳定下来后 , 可以搂着孩子 , 或把孩子抱到身上 , 一起复盘刚刚引发激烈情绪的事情 , 倾听孩子的想法 。
这样做 , 能让孩子明白:有情绪是正常的 , 家长理解他的情绪并且在意他的感受 。
很多时候 , 孩子在哭闹或尖叫时 , 他需要的是被听见和理解 , 而不是断然要求孩子立即停止 ,
毕竟情绪不像水龙头 , 不能说关就关 。
文章图片
另外 , 与孩子沟通的方式也不仅限于语言 , 有时让孩子来做引导者反而效果更好 。
比如 , 一位妈妈分享了自己女儿不愿练琴的故事 。 通常情况下 , 她会与女儿谈话、讲道理、分析彼此的需求 , 但也许是年龄的原因 , 女儿很难理解妈妈所说的内容 。 于是有一次 , 她选择加入女儿的游戏 。 女儿虽然早就过了用脚爬的年纪 , 但某天却开始在地上爬 。 妈妈不太明白她为什么要装成小宝宝 , 但还是趴下来和她一起玩 。 后来母女俩都越来越开心 , 过了一会 , 女儿竟然自己就兴致勃勃地去练钢琴了!这个例子也可以反映出 , 方式和技巧都不是最重要的 , 沟通的过程中 , 让孩子感受到倾听、接纳和理解才更为关键 。
文章图片
自我决策力
孩子未来发展的基石
科恩的女儿爱玛目前正在哈佛大学就读研究生 , 今年即将毕业 。 为父亲新作所写的推荐序中 , 爱玛说:“他们(父母)让我认识到 , 我可以信任他们 , 同时也可以完完全全地做我自己 。 这种自信、快乐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帮我健康快乐地长大 , 并去勇敢追求职业发展和自我价值 。 ”而这也从侧面印证了 , 除了亲子间的紧密联结外 , 让孩子具备一定的自我决策力对其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分页标题
科恩在采访中强调 。 但有些家长往往会过于紧张 , 或觉得自己动手更加方便 , 就帮孩子打理好了一切 , 这种情况恰恰剥夺了孩子建立自我决策力的机会 。
文章图片
科恩回忆起 , 第一次来到中国的经历 。 那是一个非常暖和的天气 , 他在长城上看到一个小男孩穿着很厚的外套 。 他对一同出行的老师说:“这个孩子的外套太厚了吧 。 ”结果那个中国老师指向男孩身边的奶奶 , 并教了科恩一句中式“谚语”——有一种冷 , 是奶奶觉得你冷 。 外滩君和科恩都笑了 , 他接着说:“但其实 , 培养孩子自我决策力的开始 , 就是让他们学着自己照顾自己 。
”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冷、什么时候热、什么时候饿了 , 然后根据身体的信号做出改变 , 是孩子需要学习的重要“技能” , 而不是家长告诉他要穿脱衣服、要吃饭 。 甚至有时候 , 孩子已经说自己不冷 , 家长依旧“不依不饶”地扭转他的想法 , 并且直接套上衣服 。 即使是出于对孩子的保护 , 实则也在阻碍孩子进行自我决策 。 哪怕后来冻感冒了 , 对于孩子而言也不一定是件坏事 , 因为孩子会从中吸取经验 , 将来对自己身体、生活的把握也会更加准确 。
文章图片
除了给予孩子照顾自己的机会 , 游戏也是个让孩子发展自我决策力的良好平台 。
科恩记得 , 小时候的爱玛在玩大富翁时 , 会自己编造一些规则 , 有的家长可能会纠正孩子 , 但科恩认为 , 这时候应该让孩子主导 , 按孩子的规则玩游戏 。 因为孩子在遵守真实规则之前 , 她也需要把规则本身当作一种游戏 , 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 。 果然 , 后来爱玛主动要求按说明书的规则来玩 。 科恩说 , 因为她知道自己准备好了 。 在这个过程中 , 科恩尊重爱玛的选择 , 因此爱玛对于怎么玩、玩多久有更多的主动性和选择权 , 于是自主决策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
文章图片
孩子的成长 , 实则就是慢慢掌控自己生活的过程 。 如果这个能力没有建立起来 , 孩子长大成人后会非常迷茫:我对什么有兴趣?
我想选择什么专业/工作?
什么对我很重要?
在游戏力理论发展的二十年来 , 很多人会误解 , 以为游戏力就是和孩子做游戏 , 或学到了一种游戏就回家套用在自己孩子身上 , 结果有时并不管用 。 但实际上 , 科恩始终强调游戏力养育的核心是“看见孩子” , 与孩子建立情感上的联结 , 这不仅仅是方法和游戏 , 而是一种养育思维的转换 。 愿从这个六一开始 , 父母和孩子同时拥有爱与自由 。
文章图片
外滩教育福利
“您对孩子的期望是什么?”
评论且被点赞数最高的前5位
读者 ,
将各获得下图中
《游戏力养育》
书籍1本
截止日期:6月3号12:00(本周三中午)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关注外滩教育
阅读
3500+
篇优质文章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 艺术名家专访|梁杰 2020年最新西部山水画作品展
- 央视总台记者专访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中央出手给香港生机 助其走出困局
- 公积金专访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公积金制度应加快改革,最保守也能提高收益率
- 镜头专访《中国医生》战疫版制片人:用真实镜头记录战疫中的“英雄亦凡人”
- 专访弘鼎基金合伙人李昆陵: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扶持中小企业
- 经济观察报|专访联华股份徐涛:老牌商超如何走向年轻化?
- 健康险每经专访平安健康险董事长兼CEO杨铮:“治未病”“病后康复”理念赋予产品 将会成为健康险发展趋势
- 专访联华股份徐涛:老牌商超如何走向年轻化?
- 新歌《太阳与向日葵》上线 专访张阳阳:歌名是为了感谢家人和粉丝
- 央视新闻客户端揭秘珠峰测高背后故事,专访珠峰高程测量队现场总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