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知而行的历史|世家与仕: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势中衰的真相
先秦时期 , 华夏诸国“世卿世禄” , 贵族势力既是国君权力的支撑 , 同时也是最大的掣肘 。 很多诸侯国 , 如郑国、齐国、鲁国、晋国等 , 都发生了贵族权臣秉政而王权旁落 , 从而导致国家战乱不断 , 国势日衰的情况 。 六国毕 , 四海一 。 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 , 功过五帝" , 建立起皇帝制度 。 皇帝作为国家的核心和权力主体 , 是国家首脑和最高统治权力的执掌者 , 土地、资源、人民、财富均为他所有 , "履至尊而治六合 ,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 "天下之本无小大 , 皆决于上" 。 "明主之所操者六:生之、杀之、富之、贫之、贵之、贱之 , 此六柄者 , 主之所操也" 。
始皇帝嬴政希望能够传二世、三世 , 已至万世 , 因此就设置专制君主制度 , 将统治权都集中在皇帝手中 。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 , 造成绝对皇权 , 压制贵族势力的发展就成了必然 。
本文插图
秦王嬴政开创的皇帝制度
在“惟官有书 , 而民无书;惟官有器 , 而民无器;惟官有学 , 而民无学”西周时期 , 世卿贵族们垄断了教育资源 , 政府公职都成了世袭制度 。 好在春秋、战国之际 , “竹帛下于庶人” , 列国诸侯、位置官吏就开始提拔“士”这个阶层来作为官僚机构的骨干 。 治国先须治官 , 战国时期列国变法 , 多数都是按照选“士”补充进官僚队伍 , 从而加强王权的思路进行的 。 世卿贵族当然不愿意束手待毙 , 他们也发起了很多反击 , 向法家变法者的结局都比较悲惨就是其中一例 。
不管如何 , 氏族贵族政治势力在皇帝掌握了“士”这一政治同盟之后 , 就开始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 世卿自此而坠;严格集中制的官僚体系也于此形成 。 可是 , 秦朝国家的巨大规模 , 使得官僚机构越来越复杂和庞大 , 官僚人数也越来越多 , 缺少相应的管理及制衡机制 , 使得秦朝的政治头重脚轻 , 最终二世而亡 。 汉朝开国之后 , 因势利导 , 设置了更为复杂的权力制衡体系 , 宗室、外戚、士这三种政治势力相互妥协、牵制 , 保证了朝政的平衡 , 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
本文插图
汉高祖采用折中的分封、郡国制
当汉初的无为而治的国策改为“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之后 , 汉朝皇权在巩固了基本盘之后 , 再一次强推中央集权 , “士”这个阶层作为皇帝的政治同盟 , 再次被重视起来 。 在秦朝的选官制度的基础上 , 汉朝发展了察举、征召、公府与州郡辟除、大臣举荐、考试、任子、纳资及其他多种方式 , 不限一途 , 而且还可以交互使用 。 通过这些方式 , 汉朝在前期选拔出了不少人才 , 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 两汉在我国封建社会中之所以能够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 与汉代的人才辈出的情形是分不开的 。
由于朝廷选仕及社会舆论崇尚儒术的缘故 , 官僚也多以经术起家 , 他们不但授徒讲学 , 注籍的弟子门生也是成千上万 , 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 。 由于他们的子孙往往绍继家学 , 必然也会造成一种累世公卿的现象 。 如东汉弘农杨氏 , 杨震官至太尉 , 震子秉亦官至太尉 , 秉子赐位至司空、司徒 , 赐子彪亦位至司空、司徒、太尉 。 自杨震至杨彪 , 凡四世皆为三公 。 杨彪的儿子就是被曹操称赞“才思快人三十里”的杨修 。 除了弘农杨氏之外 , 还有汝南袁氏 。 袁安官至司空、司徒 , 安子敞亦官至司空 , 敞兄子汤为司空、太尉 , 汤子逢亦位司空 , 逢弟隗又为太傅 , 所以臧洪说袁氏四世五公 , 比杨氏还多了一公 。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杨修:弘农杨氏是天下一等门阀
在东汉中叶以后 , 这些世家大族开始渐次出现 , 并成了当时的重要的政治势力 , 被称作“士人集团” 。 欧阳修在《孔宙碑阴题名跋》中说:“汉世公卿多自教授 , 聚徒常数百人 , 其亲受业者为弟子 , 转向传授者为门生 。 ”本来是师兄弟的关系 , 以后也随着各种关系的发展而强化起来 , 从学术研究的结合逐渐转变为依附名势的一种结合了 。 由于公府以及州牧、刺史他们有权挑选任用自己的幕僚 , 而且一旦征辟录用 , 成为公府或者郡国的属员 , 就不会上通为中央的有秩命士 。 如此一来 , 这些幕僚就渐渐地与他的长官形成了一种私恩的结合 。 如三国时常常说的“主公” , 他们但认“主公”而已 。 如果有朝廷秩命在身 , 而只会称呼“明公”了 。
对于郡国所保荐的孝廉、秀才 , 不管以后做了多大的官 , 都要向保荐过他的郡国首相称为“故吏” 。 如刘备曾经向朝廷举荐袁谭为茂才 , 而袁谭接受了刘备的举荐 , 按照当时的“故吏门生”的规矩 , 刘备就是袁谭的恩主 。 所以 , 袁谭在听闻刘备北投青州而来 , 便亲自率军迎接刘备 , 然后又从平原护送刘备前往邺城 , 而其父袁绍更是出门200里迎接刘备 。 当主官或举荐者死 , 故吏之属 , 还有服丧之制 , 这就更加强化了故吏的“家臣”地位了 。 当初曹操征辟司马懿时 , 司马懿起初不愿意到丞相府 , 想来那是因为司马懿还是想着做汉天子朝臣 , 而非曹操家臣 。
本文插图
司马懿:是丞相府属员 , 不是朝廷命官
在汉朝前期 , 尚有“每寻前世举人贡士 , 或起畎亩 , 不系阀阅” , 到东汉中叶之后 , 就开始“选士而论族姓阀阅” , “贡荐则必阀阅为前” 。 到了曹魏出奇 , 九品官人执法被推广开来 , 州郡大小中正皆由当地著姓士族担任 , 九品的定评 , 自然也就操纵在他们手里 。 于是 , 官品的升降 , 不再靠着本事 , 而是凭借“世资” , 久而久之 , 就造成了“公门有公 , 卿门有卿” , “高门华阅 , 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 , 无寸进之路”的情况 。
士人集团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势力 , 必然就会有相应的政治及经济利益诉求 。 他们活跃在地方 , 积累了名望和财富 , 还拥有很多奴客 , 逐渐形成了脱离于政府“编户齐民”体系之外的存在 。 皇权为了限制氏族贵族势力的发展 , 而选择“士人”作为政治同盟 , 在不经意间 , 已经成长为皇权的有力挑战者之一了 。 唯一不同的是 , 氏族贵族拥有着造反的法理基础 , 而“士人集团”散居各地 , 实力分散 , 而不具备造反的法理基础 。
东汉王朝在中叶之后 , 皇权已中衰 , 成为世家联盟之盟主 ,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已经减弱 。 桓帝、灵帝时 , 中央皇权曾经发起过对“士人集团”的主动进攻 , 被称为“党锢之祸” , 却因为黄巾起义的爆发 , 导致“士人集团”再度崛起 。 此后 , 汉朝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地方 , 沦为地方诸侯的傀儡 。 这种情形即是刘备痛骂曹操的一句名言:“名为汉相 , 实为汉贼 。 ”
本文插图
曹操:与世家大族斗争了一辈子
由于中国传统社会的氏族残余的遗留 , 秦汉以来的小农农村 , 虽然分割了土地 , 但还是以氏族为纽带而长期聚族而居 。 这是一种比较危险的政治现象 , 因此很多皇帝都下意识地强制拆散一些氏族 。 如汉高祖为了削弱六国王室氏族贵族的势力 , 下令迁徙齐国诸田、楚国诏、屈、景 , 燕赵韩魏诸族十多万口于关中 。 汉武帝时 , 又强令大姓强宗迁徙 , 不得族居 。 不过 , 这种范围的迁徙 , 只是限制了原来的氏族贵族聚族而居而可能产生的政治后果 , 在全国各地区的农村 , 仍然广泛存在以血缘作为结合的纽带 。 由于这些聚族而居制造的政治便利 , 再加上皇帝制度的惯性和示范效应 , 从官僚体系里派生出来的世家大族和由大商人转化而来的地方豪强 , 他们在地方上形成的势力 , 都带有很浓厚的父家长色彩 。分页标题
东汉末年以及魏晋时期的战乱 , 使劳动人口纷纷向世家大族建立的庄园集中 , 以求得他们的庇护 。 虽然失去了自由人的身份 , 但好歹能够躲避兵役 , 能够活着一条性命 。 世家大族们建设坞垒堡壁 , 开辟种植庄园 , 部勒宗姓 , 加以武装 , 或聚族以自保 , 或举宗而避难 , 成为对这些依附的宗姓和百姓的宗主 , 少者三五千家 , 多者一宗将近万室 。 这些宗主“不为编户一伍之长 , 而有千室名邑之役” , 拥有数量众多的部曲、佃客 。 他们闲时务农 , 战时为兵 , 成为这些宗主们的私人武装 。 如东汉末年曹操是一等一的宗主家族 , 可以举兵五千之众;周瑜在江淮之间也能拉起一千多人的武装 , 跟随孙策成就了大业;甚至远在长沙僻远之地的魏延 , 也有着数百部曲 。 东汉末年的割据群雄 , 为了扩展自己势力 , 压倒敌人 , 对拥有部曲的世家大族也是尽力拉拢 。 如曹操阵营的许褚、李典、田畴 , 孙权阵营的鲁肃、甘宁以及吴中四姓 , 刘备阵营的糜竺、霍峻等 , 而这些世家大族也需要投靠一个阵营 , 来确保他们家族的政治特权 。
本文插图
三国:各自有世家大族站队
皇帝们明知道这些世家大族们占据了大量的田产和农户 , 是逃税漏税专业户 , 黑户现象严重 , 政府所掌握的户口、财富 , 大量被这些人侵夺 。 可是由于魏晋各朝都是在世家大族的支持下才顺利开国 , 因此国家政权不能自毁根基 , 在开国之后不仅不能够立刻搜括逃户 , 还把政府名下的屯田户赏赐给这些世家豪族 。 除此之外 , 这些世家大族还公开掳掠人口 , 招募佃客 , 积累了巨量的财富和军事实力 。 如东吴的陆抗 , 在东吴灭亡时 , 陆抗一族就能举兵数万 , 以至于晋武帝灭吴都要对这些世家大族忌惮三分 , 因为他们有足够的实力另立一国 。
西晋开国之后 , 司马炎有感于皇权不振 , 以统一所带来的的威望和实力 , 禁止世家大族招募佃客 , 并且实行占田法 , 让这些世家大族自己申报登记 , 并且规定了这些世家大族能够荫庇的户口数量 , 这是一种承认既成事实的做法 , 朝廷只是寄希望于不让其继续发展下去 。 由于朝廷掌握的资源最多 , 时间是站在朝廷一边的 , 假以时日 , 朝廷的绝对实力超过了这些世家大族 , 就可以效法汉武帝“推恩令” , 再行中央集权了 。
本文插图
西晋:立国初期叛乱就已发生
为了更大限度的增强国家财力 , 司马炎不听劝阻 , 执意“偃武修文” , 裁撤州郡之兵 , 强干弱枝的同时 , 让这些州郡兵登记户口 , 成为了朝廷的编户齐民 , 缴纳赋税 。 地方上武备势力被削弱了 , 怎么限制世家大族的政治能量呢?司马炎惩戒曹魏之孤立而亡 , 在泰始元年大封同姓诸王57人 , 以镇地方 。 这些出镇地方的宗王拥有军队 , 州郡却无武备 , 就使得他们拥有了地方上的绝对权力 , 他们轻启祸难 , 酿成了八王之乱 , 中原暗弱 。 当刘渊、石勒、汲桑、王弥等起兵 , 郡国多以无备 , 不能制服 , 于是祸乱日益扩大 , 贼势炽盛 , 西晋王朝也因此也滑入了灭亡的快车道 , 中原进入了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暗黑时代 。
可是 , 在西晋王朝灭亡的乱世中 , 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制度形成的世家大族的经济根基没有被削弱 , 反而得到了加强 。 因为乱世中 , 失地农民日益增多 , 朝不保夕的他们更需要一个强势的地方势力庇护他们 。 因此在南北朝时期 , 不管是北方的异族当政还是南朝的“寒人掌机要” , 世家大族都成了与皇权博弈、斗争、妥协的主体 。 皇帝们为了对抗世家大族 , 只能掉过头来 , 再次信任起氏族贵族势力 , 宗王典兵 , 出镇地方 。 这种情况虽能够安稳一时 , 可是在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和宗王身边的攀龙附凤之人 , 必然会怂恿宗王向皇位发起冲击 。 所以 , 南北朝时期 , 皇室内部自相残杀堪称惨烈 。 皇权也在这种无休止的内讧中 , 不断地被削弱 , 最终都成了为他人做嫁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南朝在错误的制度设计中日渐沉沦
【而知而行的历史|世家与仕: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势中衰的真相】其实 , 在南北朝初期 , 北朝并无多少优势 。 如果南朝能够率先整合好内部各种政治势力 , 团结北伐 , 历史的结局也未必一定是北朝统一南方 。 当南朝陷入了皇族内讧的政治怪圈无法自拔 , 北朝则在数不清的政治斗争中开创了均田制、府兵制等更化改新的制度 , 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皇权与世家大族的利益冲突 , 最终实现了全国统一 。
- 新华社外交部:美方限制中国留学人员签证是开历史倒车
- 历史大家官|曾宣称“苟富贵勿相忘”的陈胜在称王后为什么将投奔他的朋友杀死
- 苏卿讲历史|唐朝皇帝最怕过这几天,刚开始很兴奋,之后每天都要装病躲过去
- 历史旧影馆|8张历史上流传的朱元璋画像:被刻意丑化,图9才是他的真实样貌
- 鉴赏历史|古代有钱人三妻四妾,为何还要养丫鬟?原来是有一件事妻妾做不到
- 小辫儿说历史|“定远号”打捞现场,船体破败不堪,部分零件被日本运走盖了别墅
- 南書房|?从电影《勇敢的心》中,探寻苏格兰与英格兰之间的历史恩怨情仇
- 康康历史|古代日本为何全民“弃肉食草”,千年不知肉味?这得问问大乘佛教
- 川川讲历史|秦汉时期三种重要的选官制度及其实施情况
- 历史垂钓者|周世宗打下的半壁江山,被赵匡胤中途劫走,戏剧性的当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