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川讲历史|秦汉时期三种重要的选官制度及其实施情况
导语:选官制度也就是指如何选拔出文武百官 , 在史书中 , 古人将选官制度称之为选举 。 春秋时期 , 我国主要通过"世卿世禄"制度选拔官员;到了战国时期 , "世卿世禄"制度被废除 , 官员的选拔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
汉朝时期 , 汉王朝的统治者在秦朝选官制度的基础上 , 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系统的选官制度 。 这套制度主要包括了察举、征辟、考试等多种选举方式 , 这套制度为汉王朝输送了不少人才 , 对于政治、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
汉代在我国封建社会中能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 和这套选官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 但是这一套选官制度仍然有很多的弊端 。 察举制:最普遍最常见的选官制度
之所以将察举制放在第一个标题讲 , 是因为察举制是汉代选官制度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选官制度 。 那什么是察举制呢?察举其实就是选举的意思 , 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的选官制度 。
其实在秦汉以前 , 就出现了察举制 , 只不过当时只在选拔下级官吏时才使用了察举制 。 到了秦朝 , 这个制度得到了广泛地推行 , 成为了当时主要的选官制度 。 正如《史记·范雎列传》中记载的那样:秦之法 , 任人而所任不善者 , 各以其罪罪之 。 此外 , 还有很多记载都说明 , 察举制在秦朝已经普遍实行开来 。
本文插图
汉高祖 刘邦
汉高祖刘邦称帝不久 , 也意识到了选拔人才的迫切性 , 公元前196年他就下诏求贤 , 而贤就是指的那些具有治国才能的人才 。 汉惠帝也曾下令诏举人才 , 一方面是为了选拔人才 , 另一方面起到了为民表率的效果 。
汉初著名的政论家晁错正是在汉文帝下令征召"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时 , 通过诏举入朝为官的 。 在汉武帝时期 , 察举制就成为了一种完善的选官制度 。 汉代察举制推举官员主要有四条标准 , 即四科取士 。
本文插图
晁错
据《后汉书》记载 , 四项选官标准分别是:一.具有高尚的德行 , 具有远大的志向;二.擅长经学 , 知识渊博;三.对汉代的法令比较了解;四.性格刚毅 , 并且具有谋略 。
虽然说是四科取士 , 但是地方官员推荐的人才 , 并不一定是这四项标准都能达到 , 有时候只达到了两项 , 也会被推荐到中央做官 。 这只是四项标准 , 考察的科目要更加地详细 , 主要有下面几个科目: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在汉代指经学)、兵法等 。
本文插图
荐举孝廉
从汉武帝开始 , 孝廉就成为了推举官员的一个重要科目 。 孝廉其实包括了孝子和廉吏两个方面 , 只不过再后来 , 孝廉往往会被误认为是同一个科目 。
同时 , 汉武帝当政不久 , 下令让地方官员举荐孝廉之人 , 但是最初的实行并不是十分顺利 。 主要原因在于汉承秦制 , 举人失当是有罪的 , 所以很多官员对此都不是十分积极 , 害怕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 史书中对这件事是这样记载的: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 。
面对无一人举荐和无一人可用的情况 , 汉武帝改变了自己的策略 , 下令地方官员必须定期向中央政府推举孝廉之人 。 这个诏书的原话是这么说的:不举孝 , 不奉诏 , 当以不敬论;不察廉 , 不胜任也 , 当免 。
本文插图
汉武帝
汉武帝下诏书之后 , 荐举孝廉就成为了汉朝一个制度 , 终于得到了贯彻和执行 。 关于汉代官员推举孝廉的史料记载有很多 , 被荐者最后甚至当上了太守、刺史 。 从汉武帝到东汉末年 , 很多的名公巨卿都是孝廉出生 , 可见察举制对汉朝的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征辟制:用人权利的转移 分页标题
与察举制相反 , 征辟制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 主要包括了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形式 。
我们先来说说第一种方式:皇帝征聘 。 皇帝征聘是指使用采取特征或者是聘召的方式 , 委任有名望或者是品学兼优的人以重任 。 皇帝征聘这个方式也有很长的历史了 , 在秦孝公时期就已经产生了 。
本文插图
秦孝公
汉朝时期 , 汉高祖在公元前196年下令求贤 , 其实也是在继承了征聘制度的变形 。 这个制度从汉武帝之后 , 一直沿袭到东汉 。 汉代的封建帝王对于德高望重的年老学者 , 往往会给以优待 。
被皇帝征聘的人 , 他们的待遇往往和普通的官员不同 , 他们享有汉代最尊荣的仕途和最尊贵的待遇 。 他们在仕途上是十分自由的 , 并且不受到朝廷的强制命令 。 不论是在中央上还是在地方上 , 都要将他们当做贵宾对待 。
据《汉书》记载 , 凡是受到皇帝征聘的贤士 , 都会享受到朝廷给予的很多特权 。 比如 , 朝廷聘用他们需要自备车马费用 , 有时还要备上丰富的酒菜招待他们 。 他们去外地办事 , 地方官员也要做好接待工作 。
本文插图
严光
在东汉时期 , 官场日益腐败 , 社会日益黑暗 , 严光拒绝了朝廷的征聘 , 开创了东汉士人隐逸拒征之风 。 严光之后 , 很多文人都纷纷效仿 , 如法真、杨厚等人 , 都拒绝了皇帝的征聘 。
但有趣的事情是 , 这些文人们往往越是拒绝了朝廷的征聘 , 那么他的名气就越大 , 就越是受到朝廷的欢迎 。 征聘的本义是为朝廷吸引人才 , 但是到了后期往往发生了质变 。 征聘成了一个形式 , 人们追求征聘不再是为了实现抱负而是让征聘成为增加自己名声或者是俸禄的资本 。
辟除是高级官员任用属吏的一种制度 , 能够辟除官吏的只有两种情况 。 第一种情况是三公府辟除官吏 , 在使用期通过之后 , 就会被公卿往上荐举 。 虽然刚开始的官位比较小 , 但是很容易升官 。 另一种情况则是州郡辟除官员 , 在通过试用期之后 , 一般会成为地方官员 。
最大的公府辟用官是丞相 , 丞相有权处置下面的官员 , 还可以开客观招收贤士 。 通过史书 , 我们可以发现东汉的辟除之风要比西汉的更盛 , 史书上记载的辟除事件 , 也多发生于东汉时期 。
本文插图
汉代十三州
汉武帝时期 , 他设立了十三个部州 , 每个州都有刺史 , 这个时期的刺史用人权利还是极其有限的 , 当时的法令规定:得择所部二千石卒史与从事 。 到了西汉末年 , 刺史的权利越来越大 , 能够辟除的官吏人数也就相应增加了 。
到了东汉 , 刺史就成为了地方高级的行政官员 , 用人的权利又得到了进一步地增强 , 可以自由辟除当地的官员 。 到了西汉时期 , 刺史以及太守不仅能够任用官吏 , 还能够罢免官职 , 最后甚至成为了一种通用的制度 , 可见刺史和太守的权利之大 。 据记载 , 朱博在成为琅玡太守之后 , 就罢免了一批称病而不作为的官员 。
本文插图
朱博
征辟制是一种相对而言比较自由的选官制度 , 被征辟的人可以选择做官也可以选择拒绝 。 但是到了东汉末期 , 用人的权利从中央转移到了地方政府上 , 被征辟的贤士实际上只能依附于征辟者 。
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央的权利被分散 , 地方权利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 东汉末年四分五裂的情况和征辟制也存在密切的关系 。 考试:进入仕途的最后一道门槛 分页标题
汉朝时期的察举制 , 一般是配合考试一起实行的 。 察举和考试 , 组成了汉朝任用官员最基础的两个步骤 。 通过荐举之后的人才 , 往往还需要参加考试 , 成功通过考试 , 才能够真正地被中央任用 。
不论是通过察举制选拔的人才 , 还是通过公府与州郡辟除的贤士 , 都需要通过考试才能够真正地被任用 。 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对经学的熟悉程度以及奏章的写作程度 。 考试的方式主要有对策和射策两种形式 , 对策就是指命题考试 , 射策则是抽签考试 。
本文插图
公孙弘
汉朝的考试又可以分为三个等级 , 最高的一个等级就是皇帝策试 。 很多皇帝为了选拔人才 , 往往亲自参加测试 。 这些参加策试的人 , 如果被皇帝看上 , 仕途就青云直上了 , 如公孙弘便是参加策试时 , 引起了皇帝的注意 , 然后平步青云 , 最后甚至成为了丞相 。
第二个等级是公府考试 , 由公府或者是州郡辟除的官员 , 还需要通过公府组织的考试 。 一般只有考试成绩的前几名 , 才会被推荐前往中央任官 。 为了防止官员舞弊 , 左雄创立了复试制度 , 虽然当时遭到了一些官员的反对 , 但是后来逐渐稳定 , 对择优选拔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本文插图
左雄
最后一个等级的考试就是博士弟子课试了 。 博士弟子也就是太学弟子 , 这些弟子通过抽签考试 , 成绩合格之后才能真正地进入仕途 。 东汉后期 , 政治日益腐败 , 课试也逐渐沦为了形式化 。
结语:并不是说秦汉时期的选官制度只有这三种 , 除了本文提到的三种制度之外 , 还有任子制、买官制、上书拜官制等等 。 只是说在秦汉时期常见的选官制度是上面提到的三种 。
合理的选官制度为政府提供了优秀的人才 , 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 但是很多制度的本意是好的 , 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 , 往往会遇到很多的问题 。
如同上文提到的征辟制 , 最后甚至还成为了造成东汉四分五裂的重要原因之一 。 还有后世的科举制 , 也因为考官舞弊 , 造成了很多的弊端 。 所以比起选官制度 , 更重要的是如何实施 , 如何透明化 。
【川川讲历史|秦汉时期三种重要的选官制度及其实施情况】参考文献:白寿彝《中国通史》
- 百团大战发生在什么时期,1940年8月20日(共歼灭日军2万多人)
-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哪个城市,北宋时期都城汴京(现在的开封)
- 上古是在另一个星球吗?为什么中国历史还有个上古,你知道真相?
- 历史人物|康福震《光荣与梦想》热播 出演革命战士蔡晴川
- 大学时期|韩国明星刘在石的公布大学学分
- 金陵十三钗真实历史,女孩们的遭遇比电影中更悲惨
- 马王堆辛追夫人的真实历史,野史记载为救韩信不得已服侍刘邦
- 孙若微历史人物原型,明宣宗的第二任皇后孝恭孙皇后
- 历史人物|申?雅探班《时间的答卷》 开播仪式胡歌现身
- 隐秘的细节|《见字如面》导演带来新节目《隐秘的细节》:讲述不一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