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先生历史|混乱时代之下民族的统一融合以及文化的一体发展
【唐先生历史|混乱时代之下民族的统一融合以及文化的一体发展】导语;每每提到南北朝时期 , 大多时候首先会想到了两个字:混乱、分裂诚然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混乱是不可忽视的 , 西晋末年自八王之乱开始 , 整个北方地区便一直处于绵延不休的战火之中 , 从八王之乱到五胡乱华 , 战争不断 。 直至北魏一统北方 , 这种纷乱的现状才有所改善 。 南北朝时期虽然南北分治 , 但是再大的政治环境中 , 不论是文化还是经济都是统一的 , 北方历经了北魏到东西魏在到北齐、北周 , 虽然看似分裂 , 但是却大致处于统一阶段 , 而南朝虽然政权更迭频繁 , 但是总体上也处于统一阶段 。 在这一时期其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对民族融合的影响 , 这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的民族融合 , 从政治上、文化上、经济上皆加强了联系 , 同时也影响了之后隋唐的建立以及政治决策 。 中国历史上的首次民族大融合
我国古代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接触一直从未断绝 , 早到商周时期便有了 , 西周的灭亡就是西北的少数民族犬戎攻破西周都城导致的西周灭亡 。 但是先秦至秦汉时期的交流 , 虽然有 , 但是非常少 , 因为二者之间经常爆发战争 。 尤其是在汉初之时 , 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以及楚汉争霸之后 , 民生凋敝 , 在军事实力上与北方少数民族匈奴相比 , 相差甚多 , 因此为了换取和平的环境 , 汉初统治者不得不采用和亲、送礼的方式来换得和平 , 但是却依旧未能彻底阻止匈奴的南下 。
本文插图
汉武帝
直到汉武帝时期 , 汉朝经济实力大增 , 在经历数代皇帝的励精图治之下 , 军事上终于可以和匈奴抗衡 , 于是果断出击 , 迅速的击溃了匈奴的有生力量 , 并且驱逐匈奴两千余里 。 自此之后 , 北方少数民族开始沉寂 , 在军事实力上鲜有可以和汉朝匹敌的 。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西晋末年 , 因为西晋的内乱给了可乘之机 , 得以南下 。
本文插图
五胡乱华之后北方的混乱
西晋之后 , 也就是南北朝时期 , 是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时期 。 因为北方民族的大规模南下 , 不仅仅导致了东晋政权的南移 , 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北方汉族人口的南迁 。 因为在南北朝时期 , 世家大族的实力、影响力足以和皇权比肩 。 晋元帝司马睿得以成功建立东晋 , 也是因为得到了琅琊王氏、谢氏等大家族的支持 , 因此在南迁时 , 这些大族拖家带口 , 往往一个地区的族人就多达数万人 。 这使得北方汉族人口大量南流 , 而北方地区也充斥进来大量的少数民族 。
本文插图
王猛
在南北朝初期 , 大量的少数民族涌入了北方地区 , 建立了大量的少数民族政权 , 匈奴人建立了前朝 , 而且还最终灭亡了西晋;氐族苻氏建立了前秦 , 甚至一度统一了北方 , 还发动了淝水之战 , 但是却被东晋的军队以少胜多打败 , 又使得北方地区陷入了混乱 。 其时在北方建立的政权远远不止这些 , 其前后建立的汉族、少数民族政权多达二十个 。 在这期间虽然战争不断 , 但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也在不断的进行着 , 尤其是许多少数民族政权大量任用汉人士子 , 如苻坚便重用当时汉族士子王猛 。
本文插图
北魏一统北方
而最终正真一统北方而且和汉族文化融合最为深刻的是鲜卑人拓跋氏建立的北魏 。 在五胡十六国时期 , 鲜卑人便建立了大量的少数民族政权 , 前燕、后燕、南燕、西秦等都是鲜卑人建立的 , 而北魏的前身代也是鲜卑人拓跋氏建立的 , 北魏拓跋焘最终一统北方 , 结束了分裂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北魏孝文帝
在北魏孝文帝时期开始了大规模的汉化改革 。 在孝文帝之前的皇帝当时为了适应政治需求就已经展开了一定程度的改革 , 逐步使得以游牧业为主的经济体系转变为了以农业发展为主的经济体系 , 重用汉人士子 。 到来孝文帝时期 , 则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 首先便是将都城从山西平城迁到了洛阳 , 一方面平城气候恶劣 , 不适应生存 , 人口数量一直未有大的提升 , 作为国都 , 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当时拓跋贵族大多聚集在平城 , 给改革造成了大的阻力 , 因此迁都成为了不得不为的事情 。
本文插图
孝文帝迁都洛阳
随后孝文帝便展开了大规模的汉化改革 , 从服饰上、语言上、日常礼制等 , 皆学习汉民族文化 , 虽然遭到了一定的反对 , 但最终却成功的开展 ,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融合 。 从隋唐对少数民族的政策看待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巨大影响
南北朝时期尤其是北朝的民族融合 , 其实影响最大的不在于当时 , 而是对后世的政治形势以及政治走向引发了巨大的影响 , 尤其是隋唐时期的政治文化以及相关民族政策等 。 首先是隋朝 , 隋朝的开创者杨坚乃是北周外戚 , 北周武帝娶杨坚的长女杨丽华为妃 , 因此杨家与皇室宇文家族关系密切 。
本文插图
隋文帝
但是隋朝之所以对少数民族采取一种以德服人的民族和平政策 ,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在于和皇室宇文家族的关系 , 而是和其他鲜卑贵族关系导致的 。 虽然当时杨坚已经贵为外戚 , 但是周武帝宇文邕性格变化无常 , 曾经流露出要杀杨坚的意思 。 因此在宇文邕驾崩之后 , 杨坚便乘机大肆收揽权力 , 但是当时的宇文宗室实力强大 , 杨坚便想方设法除掉了一众藩王 , 如赵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等 。 但是北周皇室以及贵族都是鲜卑人 , 为了可以顺利的夺取政权 , 杨坚必须拉拢其他的鲜卑贵族 , 如元胄、宇文忻等 , 最终才得以成功代周建隋 。
本文插图
杨坚乃是北周外戚 , 其女杨丽华乃周武帝之妃
而且隋朝的民族关系还受到当时众多的因素影响 , 当时的隋文帝的皇后独孤伽罗 , 部族乃是北魏前身代国北部的匈奴贵族 , 也是北魏开国功勋八大姓氏之一 , 是不折不扣的少数民族 , 隋文帝与独孤皇后的爱情一直为人称道 ,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这方面的影响 。 其次在当时的隋朝朝廷之中有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为官 , 尤其是当初杨坚为了篡权夺位而拉拢的鲜卑贵族 , 其中有着很多人都在朝廷为官 , 这也极大的影响了隋朝对少数民族政策的走向 。
本文插图
李渊
而唐代的少数民族政策则更加开放 , 是源于自李渊年少时期便深受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 李渊的祖父乃是西魏的八柱国之一 , 身份显贵 , 而李渊的母亲则是隋文帝皇后独孤伽罗的姐姐 。 因此李渊自出生时期便深受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的影响 , 而这种影响或者说习惯也间接的影响到了李渊的子嗣身上 , 因而在唐朝形成了一种对外族文化极为开放的态度 , 不论是饮食文化还是服饰上 ,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融合都屡见不鲜 。
本文插图
分页标题
少数民族使者参拜唐代统治者
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其效应实际上直到隋唐之际才真正凸显出来 , 不论是中原汉人王朝对少数民族的政策还是相互之间日益融合的生活习惯、文化艺术 , 都显现出强烈的开明、开放性 。 这种对少数民族的认同 , 是一种文化心理认同 , 而非表面上的和谐 , 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去世之时 , 各族人民争相祭拜原因 , 文化心理上的认同远远比战争征服要深刻的多 。 民族融合之下北朝文学的新发展
每每提到南北朝时期的文学 , 很多人都会首先想到南朝文学的辉煌发展 , 因为在我们所熟知的南北朝众多文学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南朝的 。 东晋的陶渊明;谢氏家族所涌现的一大批优秀的文学家如谢安、谢朓、谢灵运、谢道韫等;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昭明文选》的主编者昭明太子萧统;《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等 , 皆是出自南朝 , 而北朝则寥寥无几 , 鲜有人知 。
本文插图
谢灵运
但是我们却不能忽视北朝文学在民族融合之下新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 如果说南朝文学是根正苗红的汉民族文学 , 那么北朝文学则是在众多民族融合之下所诞生的极具新风格的新式文学 。 特别是在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之后 , 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文化融合进一步加快 , 使得当时的文风在原有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活力 , 更具魅力 。
本文插图
《颜氏家训》
虽然北朝文学相较于南朝文学其发展有所滞后 , 但是这种滞后是东晋南迁是大量士子的南下导致的 ,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施行的是九品中正制 , 在这种选拔人才制度的影响下 , 士人的晋升途径被世家大族掌握 , 文化的话语权也在世界大族的手中 。 而东晋南迁时 , 北方近乎三分之二的世家大族选择南下 , 带去了大量的文人士子 , 使其文学发展一度高涨 。
而北朝文学的发展 , 得益于自孝文帝改革后 , 少数民族统治者开始对汉族文人士子加以重视 , 而且汉化的过程中 , 也开始注重文化建设 。 尤其是以北魏的国都洛阳形成的文学发展中心 , 在东魏、北齐时期 , 对整个北朝文学乃至南朝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 如《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便是当时文坛的领军人物 。 而且还有着大量由南朝入北朝的文人 , 如庾信便是典型的由南朝入北朝的文学家 , 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经济 , 使得庾信的作品融合了南北文风 , 其中遍写南北分裂之苦、战争之累 。 在这一类诗人、文学家的作品中 , 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南北分裂所带来的苦难的控诉以及痛斥 。 而他们的北上 , 也为北朝文坛注入了不一样的鲜血 , 使得北朝文学逐渐可以和南朝文学比肩 。
总结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 其实对整个中国的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 在这之前 , 尤其是汉朝时期 , 族群的认知关系非常明显 , 甚至提出了:非我族类 , 其心必异;犯我强汉者 , 虽远必诛的针对少数民族的口号 。 那时的中原人民将少数民族看作蛮夷 , 未曾开化的蛮人 。 但是在南北朝之后 , 中原汉族人民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便大为改观 , 虽然依旧有着鲜明的族群之分 , 但是双方之家对彼此的可接受度似乎更强了 , 中原汉族人民开始着胡服、吃胡食 , 而少数民族也开始学习汉民族文化、礼制等 。 这种交流融合 , 是双方心理文化认同的表现 , 不再排斥 , 虽然对于少数民族有敌意 , 但是却更具融合观 。
参考资料
《隋书》
《旧唐书》
《资治通鉴》
- 新华社外交部:美方限制中国留学人员签证是开历史倒车
- 历史大家官|曾宣称“苟富贵勿相忘”的陈胜在称王后为什么将投奔他的朋友杀死
- 苏卿讲历史|唐朝皇帝最怕过这几天,刚开始很兴奋,之后每天都要装病躲过去
- 历史旧影馆|8张历史上流传的朱元璋画像:被刻意丑化,图9才是他的真实样貌
- 鉴赏历史|古代有钱人三妻四妾,为何还要养丫鬟?原来是有一件事妻妾做不到
- 小辫儿说历史|“定远号”打捞现场,船体破败不堪,部分零件被日本运走盖了别墅
- 南書房|?从电影《勇敢的心》中,探寻苏格兰与英格兰之间的历史恩怨情仇
- 游侠网|传闻:iPhone 12暑假开始量产!优先生产6.1英寸版
- 康康历史|古代日本为何全民“弃肉食草”,千年不知肉味?这得问问大乘佛教
- 川川讲历史|秦汉时期三种重要的选官制度及其实施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