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父母在唐高宗时期的真实地位如何?

由于唐朝皇帝登基后对皇后家族的封赠制度在史书上并没有明文规定 , 所以一直以来人们只能根据部分史料记载 , 推测出皇后的父亲最高可封至国公(从一品) 。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只要仔细检索一下唐初三位皇后(独孤氏、窦氏、长孙氏)的家族墓志 , 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之前所推测的那般简单 。那么唐朝皇后之父的追封制度到底是什么 , 我们先来看看这三位皇后家族的墓志是怎么记载的 。《大唐我府君故汉州刺史独孤公墓志铭并序》:□祖信 , 名载于箓 , 德实应期 , 魏尚书右仆射、侍中 , 周太子太保、雍州牧、尚书令、大司马 , 隋赠太师□国公 。 □曰□皇追赠梁王 , 邑万户 。《□□□武威卫长史独孤府君墓志铭并序》:曾祖信 , 周尚书、大司马、尚书令 , 隋加秩太师 , 袭我景公于赵 , 武德初 , 追我封王于梁 。《大唐故奉义郎行洪州高安县令护军崔府君夫人河南独孤氏墓志铭并序》:蜀公即唐初元贞皇后父梁王信之嫡孙也 。《大唐故太中大夫使持节德州诸军事守德州刺史上护军窦公墓志铭并序》:高祖毅 , 平南将军 , 周大将军 , 随拜益州总管、赠司空、杞国肃公 , 皇朝赠司空、荆州都督 , 封杞国王 。《大唐故朝散大夫行眉州彭山县令上柱国长孙府君墓志铭并序》:曾祖晟 , 随齐王、金紫光禄大夫、持节杨州大都督、淮南道诸军事、食邑三千户 。根据这五则墓志可知 , 独孤信作为元贞皇后的父亲被唐高祖李渊追赠为了梁王 , 窦毅作为太穆皇后的父亲被唐高祖追封了杞国王——杞国王 , 即杞王 。 道王李元庆的孙子李微墓志中这样写道:“祖元庆 , 以帝子封道国王 。 ”可见某国王就是某王的意思 。长孙晟作为文德皇后的父亲被唐太宗追赠为了齐王——尽管墓志上说长孙晟的齐王是在隋朝时封的 , 不过就长孙晟的生平经历而言 , 隋炀帝不可能授予其亲王的爵位 , 所以齐王这个异姓王的荣誉 , 只可能是长孙晟因为女儿长孙皇后而得来的 。作为佐证 , 《弘简录》在长孙皇后篇中就记载了唐太宗册封长孙氏为皇后后 , 追赠长孙晟为齐王的事迹:太宗后长孙氏……由皇太子妃立为皇后 , 赠父司空 , 追封齐王 , 谥曰宪 。由此可知 , 独孤信、窦毅、长孙晟作为皇后的父亲 , 在唐朝均被赠予了亲王的爵位 。 要知道唐制爵位共有九等:一曰王 , 正一品 , 食邑一万户 。二曰郡王 , 从一品 , 食邑五千户 。三曰国公 , 从一品 , 食邑三千户 。四曰郡公 , 正二品 , 食邑二千户 。五曰县公 , 从二品 , 食邑一千五百户 。六曰县侯 , 从三品 , 食邑一千户 。七曰县伯 , 正四品 , 食邑七进户 。八曰县子 , 正五品 , 食邑五百户 。九曰县男 , 从五品 , 食邑三百户 。头一等就是亲王 , 比国公还要高两级 , 所以皇后之父能够获封正一品的亲王 , 这样的荣誉可谓是非同小可 。尤其是这样的记载还不单只有一处——如果只有一则记载 , 尚且可以说是孤证不成立 , 毕竟存在着撰写者笔误的可能性 , 然而目前却是有六处记录均记载了皇后的父亲被追赠为正一品的亲王 , 这足以证明唐朝皇后之父最高可追封为亲王的事情并非误记 , 而是当时真实存在的事情 。那么 , 唐朝皇后的父亲为什么会被赠予亲王这样的一等爵位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 唐高祖李渊在长安称帝后 , 为了稳定局势、拉拢人心 , 一度大封宗室诸亲 , 别说自己亲生的儿子、孙子了 , 光是以李道宗为首的旁支子弟 , 就封了十八位郡王 , 如此手笔不可谓不大方 。 所以独孤信、窦毅凭借唐高祖的外祖父、岳父身份 , 也得以一并获封亲王的爵位 , 实属常理之中 。只是这样大肆的封赏往严重了说就是滥封爵位 , 显然存在着相当大的隐患 。 所以武德九年十一月 , 唐太宗登基后仅过了五个月 , 就下诏将这群宗室郡王中无甚功劳者 , 全部降了三级爵位只封为县公 。 不过宗室降爵归宗室降爵 , 唐太宗对自己的岳父长孙晟还是很大方的 , 正一品的亲王爵位照封不误 , 独孤信、窦毅的亲王头衔也依然维持不动 。理解了唐朝皇后之父缘何会被追封为最高一级的爵位后 , 新的问题又来了:是不是光凭这五份墓志 , 我们就可以断言唐朝皇后只要没被废黜过 , 那么她们的父亲被追赠正一品亲王就是当时的惯例和制度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 你问为何?看看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彠就知道了 。武士彠作为唐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唐高宗皇后武氏的父亲 , 生前是应国公 , 身后是周国公 , 来来回回都是在围绕着一个从一品的国公打转 , 直到咸亨元年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去世 , 武士彠这才被加赠为太原郡王 。 不过郡王这个爵位仅比国公高一级 , 比起亲王还是低一级 。 而且终高宗一朝 , 武士彠的爵位就停留在郡王一爵上 , 再也没有更进一步了 。而之所以会出现武士彠的身后地位比不上之前三位皇后之父的情况 , 其实也很好理解 , 毕竟只要看看他的妻子杨氏在唐高宗时得到的待遇 , 就能明白武士彠的这份待遇不过是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夫妻一体 。那么杨氏在唐高宗时到底是什么待遇呢?前文已经介绍过了 , 武士彠在女儿当上皇后后 , 被唐高宗改封为了周国公 。 按理来说 , 丈夫是周国公 , 妻子应该是相对应的周国夫人才对 , 但是轮到杨氏时 , 唐高宗却故意不走寻常路 , 先后将杨氏封为了代国夫人、荣国夫人 , 看着都是国夫人 , 然而却完美地避开了周国夫人这个称号 。至于唐高宗为什么会这么做 , 皆是因为他的保傅姬揔持已经是周国夫人了 。在唐高宗看来 , 姬揔持即便只是个伺候自己的下人 , 却是从自己一出生起就跟随自己、侍奉自己 , 这种经历了三十多年考验的深厚情分 , 根本不是杨氏这种因为婚姻而来的裙带关系可以比拟的 , 所以姬揔持即便是面对杨氏这个皇后的生母 , 也有足够的底气不让出周国夫人这个封号 。当然 , 真要说起来 , 唐朝历史上并不乏夫妻封号不同的例子 , 不过和丈夫封号相对应的外命妇封号 , 在妻子还活着时就被另一个女人所占据 , 这样的事情纵观唐朝也仅见唯二两例 。 而杨氏所遭遇的这件奇事 , 不仅是前无古人的头一例 , 更是后无来者 , 因为燕国公张说的妻子元氏在唐玄宗的姨母兼养母燕国夫人窦淑身故后 , 便得到了燕国夫人这个封号 。 反观杨氏就憋屈多了 , 因为就算后来姬揔持过世了 , 杨氏依旧连周国夫人的帽檐都没机会摸到 。甚至杨氏病逝后 , 唐高宗给她追封的封号也不是别的 , 而是鲁国夫人这个当初姬揔持为了表示谦逊 , 意欲退守的封号 。这一点就很耐人寻味了 , 因为杨氏生前、身后都得不到和丈夫相匹配的周国夫人这个封号也就算了 , 如今居然还要顶着姬揔持当年为表自谦而提出退居的封号 , 这样的事情对于杨氏来说不仅无关荣耀 , 反而是一种羞辱 。好在不久之后唐高宗自己也良心发现 , 觉得鲁国夫人这个封号对杨氏来说实在是太不友好了 , 终于大方了一回 , 将自己的岳父追赠为太原郡王 , 岳母追赠为太原郡王妃 。 尽管比起唐朝之前的三位皇后父亲都是追赠亲王 , 郡王的爵位还是低了一个档次 , 但是比起武士彠、杨氏之前得到的待遇 , 这样的追封显然已经有了质的飞越 。不过皇后之父的追封低于正一品的亲王 , 这样的情况在唐初也就仅见唐高宗的武后这一例 。 因为在唐高宗之后 , 唐中宗对韦后父亲的追赠一如唐初三位皇后故事 , 先是将韦玄贞追封为上洛郡王 , 随后又追赠为酆王 , 也就是正一品的亲王 。《大唐赠吏部尚书益州大都督汝南郡王韦府君墓志铭并序》:考玄贞 , 少嘉隐遁 , 不从州郡之举;晚遇牵迫 , 起为普州参军 。 道不偶时 , 弃官从好 。 及娥台受聘 , 丙殿承恩 , 爰降殊私 , 授豫州刺史 。 寻过飞祸 , 薨于岭外 , 追赠太师、雍州牧、益州大都督、上柱国、酆王 , 谥曰献惠 , 葬荣先陵 。唐中宗会将韦后的父亲追封为亲王 , 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 毕竟皇后之父最高可封亲王 , 在唐高祖时就已有先例 , 何况韦后又是跟唐中宗共患难过的 , 夫妻二人感情深厚 , 是以即便朝中官员因为顾忌“先朝祸鉴未远”而有所劝谏 , 但唐中宗仍坚持追赠韦玄贞为亲王 。但是唐中宗之后 , 就几乎不见唐朝皇帝将皇后的父亲追封为亲王的事例了 。 其中原因很复杂 , 目前也只能猜测一二:或许是因为追赠制度本就是弹性的 , 皇帝可根据自己对皇后的重视程度进行追封 , 而非硬性规定只能追赠某一级的爵位;或许是因为接连经过武后、韦后的女主当政 , 唐朝皇帝对于外戚提防得厉害;或许是因为中晚唐时期皇帝们本就连皇后都很少册封 , 就更不用提追封皇后父亲的事情了 。然而无论原因到底如何 , 期待日后更多史料的出现与解锁 , 让后人可以一探唐朝皇后家族封赠制度的究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