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网游充值超四万,交易认证亟须规范

高大爷14岁的孙子上网课期间,在家长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家长手机充值腾讯公司旗下一款网络游戏200余次,充值金额高达4.4万余元,让这个低保家庭生活雪上加霜 。湖南省岳阳市消费者委员会在了解相关情况后,通过全国消委会系统微信群向深圳市消委会求援,日前,两地消委会联手帮助高大爷一家追回3万余元“救命钱”(6月1日澎湃新闻) 。 
“想着能退一半就不错了,没想到最后退了这么多 。”事情的结局令人欢喜,腾讯公司顺利退费,高大爷一家没有因“熊孩子”的擅自充值而陷入窘境 。这其中,湖南岳阳和广东深圳两地的消委会功不可没,腾讯公司的担当负责也值得点赞 。 
今年3月,深圳市消委会组织制定了全国首个《网络游戏消费者权益保护规范》(下称《规范》),明确了网络游戏经营单位的义务,未成年人保护条款,消费、退费规则和争议解决途径等 。其中,对于未成年人消费方面的规定则依据国家新闻出版署此前发布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规定,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 。高大爷14岁的孙子在10个月间充值4.4万余元显然远远超出了限额 。由此,腾讯公司积极配合消委会退回充值款是执行规范之举 。 
另一方面,无论是《规范》还是《通知》都要求对网络游戏用户账户实行实名注册制,特别是《规范》要求,经营单位宜采取技术分析手段,对疑似冒用成年人有效身份证件注册或认证的用户进行身份识别,并要求该类型用户补充身份认证材料或进行人脸识别 。高大爷14岁的孙子玩游戏时究竟以何人身份进行注册的暂不可知,但其能够在长达10个月的时间内200余次顺利完成充值,却暴露出经营单位在未成年人游戏监管方面存在漏洞——交易者身份信息与注册者身份信息未进行匹配验证 。 
如果在交易时严格进行匹配验证,或可以有效避免未成年人未经监护人许可擅自充值的情形 。在技术层面,互联网交易面部识别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在相关游戏交易程序中加入人脸识别认证并不存在技术障碍 。在法律层面,《规范》已经提出对注册资料不完善的用户可以进行人脸识别 。 
【少年网游充值超四万,交易认证亟须规范】“亡羊补牢”不该成为网络游戏“非常规”充值后权利救济的常态,通过技术手段和法治手段在前端将漏洞堵住才是保证互联网游戏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 
对互联网经营者来说,在必要的时候运用好的技术,是打通“最后一公里”赢得用户良好体验的关键 。这需要企业以更高的社会责任站位和更广阔的互联网发展思维,理性把握个别利益损失与长久收益之间的博弈——必须加强审核,彻底杜绝“非常规”充值 。 
相比技术手段而言,更为重要的是法治手段 。立法部门、监管部门需要适时加以引导和规范,不仅要引导企业诚信合规经营,更要通过法治手段引导互联网企业加强自律,把服务更好地向社会延伸、向用户延伸、向互联网科技的长久发展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