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医生频道|判断“植物人”能不能醒有了新方法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王立平研究团队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毛颖、吴雪海团队合作 ,实现了对“植物人”意识水平的诊断和康复预测 , 正确率达到80% 。 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在线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 。
我国每年有近10万名患者因颅脑外伤等长期存在意识障碍 , 成为传统意义上的“植物
人” 。 在意识障碍患者中 , 以无反应觉醒综合征和最小意识状态最为常见 , 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的残存意识水平更高 , 康复可能性也更大 。 然而 , 现阶段对患者的状态鉴定依赖于医生观察和行为量表评分 , 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 误诊率高达40% 。
能否通过大脑对于语言序列的神经表征 , 更客观、准确、快捷地进行康复预测?在研究中 , 科研人员设计了3种包含不同层级的语言序列 , 记录了无反应觉醒综合征和最小意识状态患者在接受语音刺激时的床旁脑电活动 , 并与健康人进行了对比 。

健康报?医生频道|判断“植物人”能不能醒有了新方法
本文插图
结果显示 , 患者组和健康被试组均表现出了对字层级结构的显著神经响应 , 但仅健康被试组的脑电活动显著体现出对词和句子结构的追踪 。 相较于无反应觉醒综合征组 , 最小意识状态组更能处理词语和句子 。
一位47岁的男性中风昏迷患者 , 根据传统行为评估量表只获得了5分(总分23分) , 意味着苏醒概率极低 。 但在对其大脑进行语言加工刺激的研究中 , 患者对于词语和句子的神经活动强烈 , 研究人员结合脑电微状态判断他有很大的概率恢复意识 。 最终 , 这位患者苏醒了 。

健康报?医生频道|判断“植物人”能不能醒有了新方法
本文插图
该方法不仅在判断意识水平方面显著优于基于行为学量表的临床评估 , 而且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患者在脑电记录100天后的康复情况 , 正确率达80% 。 这意味着研究团队可能找到了一种普适的大脑意识水平的评价指标 , 在昏迷、睡眠、麻醉等一系列与意识水平相关的大脑状态评估中有潜在应用价值 。
文/健康报采访人员胡德荣
【健康报?医生频道|判断“植物人”能不能醒有了新方法】编辑制作/夏海波